`

市场情绪指数的建立及应用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选取15个市场情绪代理指标,包括PE、PB、换手率、IPO首日涨幅、新增开户数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市场情绪指数(GMX)和情绪变动指数(GMVX)。研究显示,GMX指数在大盘下跌时具领先性,可用于市场筑底判断;GMVX指数则辅助短期涨跌预测,准确率较高。现阶段指标显示市场处于筑底,中短期有反弹需求。创新市场指标虽有待完善,但未来重要性将提升。情绪指数将持续动态更新,为市场择时提供有力工具。[page::0][page::12][page::13][page::15][page::16]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意义 [page::0][page::1]

  • 市场情绪是影响短中期股市波动的重要非基本面因素。

- 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导致资产定价偏离内在价值,具有预测股票收益的作用。
  • 国内缺乏直接投资者情绪调查数据,主要依赖数量化指标构建情绪指数。


选取市场情绪代理指标及分析 [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选取的七大维度包括估值水平(PE、PB)、活跃度(换手率、成交额)、市场结构(上涨家数占比、小盘超额收益)、一级市场情绪(IPO首日涨幅、家数、发行PE)、机构投资者情绪(封闭基金折价率、股票基金仓位)、场外投资者情绪(新增开户数)、创新市场情绪(融资买入比、基差)。

- 多数指标与沪深300指数具有较高相关性,部分指标在牛市或底部区间表现较好,存在领先或同步关系。

各主要情绪指标与沪深300的相关性表格总结 [page::11][page::12]



| 指标 | 与沪深300的相关性(t期) | 领先滞后性 | 适用性 |
|--------------|------------------------|------------|--------------------------|
| PE | 0.75 | 同步 | 适用于单边市,震荡市较差 |
| PB | 0.86 | 同步 | 同上 |
| 换手率 | 0.02 | 领先 | 适用于震荡市、顶部区域 |
| 成交量 | 0.70 | 领先 | 同上 |
| 上涨家数占比 | 0.15 | 领先 | 适用于单边市后半阶段、底部|
| 小盘超额收益 | 0.03 | 无显著 | 适用于震荡市、底部区域 |
| IPO首日涨幅 | 0.47 | 领先 | 适用于顶部区域 |
| 封基折价率 | 0.66 | 滞后 | 适用于上涨势 |
| 股票基金仓位 | 0.48 | 同步 | 适用于上涨及震荡市 |
| 新增开户数 | 0.73 | 领先 | 适用于单边市后半阶段 |
| 融资买入比 | 0.34 | 领先 | - |
| 基差 | 0.33 | 领先 | - |

市场情绪指数的构建方法及分析 [page::12][page::13][page::14]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传统指标构建GMX指数(第一主成分,解释度67.86%)及GMVX指数(第三主成分,反映情绪变动)。

- 加入创新市场指标后,指数的稳定性和解释力下降,短期仍以传统市场指标为主。
  • GMX指数与沪深300走势高度相关且领先大盘下跌,能用做市场筑底及确认指标。





市场情绪指数的应用与效果 [page::15][page::16]

  • GMX指数处于历史底部,表明市场正处筑底阶段,中长期投资安全性较高。

- 利用GMX的均值回归特性,首次上穿上界阈值提示市场风险,首次下穿下界阈值提示买入机会。
  • GMVX指数可较高准确率预测短期沪深300涨跌(总体准确率65.78%,GMVX>0时准确率75.74%)。

- 目前GMX指数已跌破下界阈值,短期有反弹需求;GMVX指数显示短期市场平衡,下跌概率略高。



| 区域 | 样本数 | 判断正确次数 | 准确率 |
|--------------------|--------|--------------|----------|
| 全样本 | 301 | 198 | 65.78% |
| GMVX >= 0 | 136 | 103 | 75.74% |
| GMVX < 0 | 165 | 95 | 57.58% |
| GMVX >= 0.75且<1.7 | 51 | 41 | 80.39% |

作者背景及发布机构 [page::17][page::18]

  • 作者均为国泰君安证券金融工程和量化研究领域专家,具备丰富衍生品与量化研究经验。

- 机构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提供独立、专业的研究报告。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市场情绪指数的建立及应用》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市场情绪指数的建立及应用 ——数量化研究系列之十三

- 作者:刘富兵、蒋瑛琨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11年(具体日期未明)
  • 研究对象: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及市场情绪指数构建

- 主题:构建适用于中国A股的市场情绪指数,用于大盘短中期择时与趋势预测

核心论点及报告目标



报告认为投资者情绪是预测股市走势的重要指标,在发达市场已有成熟的情绪指数应用于资产定价及投资决策中。针对中国A股市场,报告基于7个维度选取情绪代理变量,采取数量化指标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市场情绪指数(GMX)及情绪变动指数(GMVX)。研究显示:
  • GMX指数在大盘下跌时领先大盘,可作为先行指标,在大盘上涨时滞后,可作为确认指标。

- GMX指数呈现均值回复特性,可提示短期风险与机会,当突破阈值上界时提示风险,突破下界时提示机会。
  • GMVX指数对大盘短期涨跌幅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整体判断准确率约67%,情绪指数大于0时准确率可达76%。

- 当前市场情绪指数处于历史底部,结合沪深300指数,表明A股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短中期存在反弹需求。

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基于情绪指标的量化市场分析工具,对市场阶段判断和择时策略有指导意义[page::0,1,16]。

---

1. 逐节深度解读



1.1 市场情绪概述(1~2页)



关键论点:
  • 市场情绪体现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为资产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形成系统性风险与波动。

- 投资者情绪定义为受信息影响的投资者对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偏差预期或信念。
  • 情绪与市场价格互为因果,呈现反射反馈,强化乐观或悲观情绪。

- 情绪在中短期对股市收益有预测功能,情绪指数可以反映市场整体的乐观或悲观程度,对投资者决策形成重要参考。
  • 海外发达市场有多种调查和统计型情绪指数,但中国市场缺少成熟期权市场对应的指标,必须寻找适合本土市场的情绪代理变量。


推理依据:

报告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及国外经验强调情绪在市场中的放大效应和预测作用,强调其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引用投资大师观点(科斯托拉尼、索罗斯)增加说服力。中国市场存在直接调查数据缺失,因而转向数量化代理变量构建情绪指数。

关键数据与假设

未给出具体数据,此节着重理论框架搭建和情绪指数的必要性论证[page::1,2]。

---

1.2 反映市场情绪的变量分析(2~12页)



本报告从七大维度选取代表市场情绪的代理变量:
  1. 估值指标:PE、PB。

2. 市场活跃指标:成交量、换手率。
  1. 市场结构指标:上涨家数占比、小盘相对大盘超额收益。

4. 新股指标:IPO家数、IPO首日涨幅、发行PE及首日换手率。
  1. 基金指标: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股票型基金仓位。

6. 场外人士情绪:新增开户数。
  1. 创新市场指标:融资买入占比、期货持仓量、基差等。


详细分析:


  • 估值指标(PE与PB)

- 市盈率(PE)与沪深300指数走势高度正相关,估值峰谷对应市场阶段顶底;相关性在牛熊市中均较强,震荡市中则较弱。
- PE处于13.68倍,PB处于2.19倍,均低于历史均值,显示市场处于估值较低区域,暗示底部概率较大。

- 图1至图4解读
- 图1、图3显示PE和PB随沪深300走势起伏明显,峰值对应市场顶部。尤其2007年牛市期间PE、PB大幅攀升之后下跌。
- 图2、图4是PE与PB相对沪深300的滚动相关系数,显示估值指标与大盘表现的动态一致性。
- 估值指标最适用于单边行情,震荡行情适用性降低,且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性下降,表明市场结构的复杂性增加。[page::2,3]
  • 市场活跃度指标(换手率和成交额)

- 07年牛市期间周换手率可达5%-6%,非活跃时期不足1%。换手率和成交额对沪深300走势具有领先性,尤其换手率的提前下降通常提示市场顶部将至。
- 当前周换手率不足1%,低于历史下界,表明市场活跃度低迷且呈底部特征。
- 图5-8解读
- 图5、7换手率与成交额走势与沪深300走势同步,且换手率有一定前瞻性。
- 图6、8的滚动相关性显示在牛市相关性高,熊市相关性降低,尤其换手率领先大盘下跌导致即时相关下降。换手率的局部高点和低点对应市场顶部和底部。
- 活跃度指标适用于顶部及震荡行情,底部识别能力较弱。[page::3,4]
  • 市场结构指标(上涨家数占比、小盘股超额收益)

- 上涨家数占比与大盘表现的相关性高,并具一定领先性,适合判断牛市后期及熊市初期的市场底部。
- 小盘股相对超额收益对市场高低点有一定预判作用,尤其在底部区域表现较佳。
- 图9-12解读
- 上涨家数占比波动明显,滚动相关系数高企于牛市周期,震荡期相关性减弱。
- 小盘超额收益表现波动较大,滚动相关性弱,但在固定阶段具有一定领先提示。[page::5]
  • 新股指标(IPO相关)

- IPO家数、首日涨幅为明显的投资者情绪反映,尤其市场热时IPO活跃度高,上市首日涨幅显著。
- IPO首日涨幅对沪深300走势具有较强的同期和领先相关性,是较好的情绪代理变量。
- 发行PE和首日换手率相关性较低,实用价值有限。
- 图13-20解读
- IPO家数和首日涨幅与沪深300走势趋同,滚动相关强调其在市场顶部更有效,在震荡及底部区域表现较差。
- 目前IPO指标位于历史低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page::6,7]
  • 基金指标

-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能反映投资者情绪,高情绪时折价率降低,但因封闭式基金期限缩短,近期有效性下降。
- 股票型基金仓位能反映机构交易热情,相关性较高,能反映市场趋势。
- 图21-24解读
- 走势图显示封基折价率与沪深300走势高相关,但近年效果减弱。
- 股票型基金仓位波动与沪深300走势较为同步,相关系数显著。
- 封基折价率有滞后性,股票基金仓位同步表现良好,适合不同市场状态。[page::7,8]
  • 场外人士指标(新增开户数)

- 新开户数作为反映投资者热情的指标,领先于沪深300,能够作为市场先行指标。
- 图25-26解读
- 新开户数与大盘相关性高且领先,有助识别单边市场的后期阶段,震荡市中效果较弱。
- 当前处于历史低位,提示市场低迷,处于底部。[page::8]
  • 创新市场指标(融资买入占比、期货基差、持仓、成交量)

- 2010年是创新市场元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引入提供了新的情绪衡量维度,但因数据不完整且市场规模小,指标稳定性不足。
- 融资买入占比与沪深300走势有一定领先性,近期波动增强。
- 期指基差显示一定领先性,但持仓与成交量领先性不明显,需综合分析才能有效使用。
- 图27-34解读
- 融资买入占比、基差与大盘走势相关,波动性较大。
- 基差表现领先性超过持仓和成交量。
- 创新指标当前对情绪指数构建帮助有限,后续数据积累后价值或提升。[page::9,10,11]

---

1.3 各情绪指标与沪深300的相关性与适用性汇总(11~12页)


  • 报告通过两个相关系数表和一个适用性总结表(表3)归纳分析了多种情绪指标与市场的关系:


主要结论:

| 指标 | 领先/滞后 | 适用性 |
|------------------|----------|-----------------------------------|
| PE、PB | 同步 | 适用于单边市,震荡市较差 |
| 换手率、成交量 | 领先 | 适用于震荡市和顶部区域,底部较差 |
| 上涨家数占比 | 领先 | 适用于单边市后半阶段及底部,震荡和顶部差 |
| 小盘相对收益 | 无明显领先 | 适用于震荡市及底部,顶部较差 |
| IPO相关指标 | 领先 | 适用于顶部,震荡及底部较差 |
| 封基折价率 | 滞后 | 适用于上涨市,下跌与震荡市弱 |
| 股票型基金仓位 | 同步 | 适用于上涨和震荡市 |
| 新增A股开户数 | 领先 | 适用于单边市后半阶段,震荡市较差 |
| 融资买入占比、基差 | 领先 | - |
  • 由此可见,不同指标在不同市场环境呈现不同适用性,构建情绪指数需综合考虑各指标特性[page::11,12]。


---

1.4 市场情绪指数的构建(12~14页)



研究方法:


  • 选取前述有效的情绪变量:PE、PB、换手率(滞后4期调整)、上涨家数占比、IPO首日涨幅、新增开户数、融资买入占比、基差。

- 数据预处理包括移动平均和标准化。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主要影响情绪的成分,减少维度,实现情绪指标融合。

- 两种主成分分析:
1. 仅用传统市场指标(PE、PB、换手率、上涨家数、IPO首日涨幅、新增开户数)
2. 传统指标加创新市场指标(融资买入占比、基差)

结果:


  • 仅传统指标的分析(表4):

- 第一主成分解释了67.86%方差,且与沪深300相关度高(0.80),故选择第一主成分构建市场情绪指数(GMX)。
- 第三主成分与沪深300收益率相关性较强,适用于构建市场情绪变动指数(GMVX)。
- GMX指数和沪深300走势高度同步,并在大盘下跌时领先(先行指标),上涨时滞后(确认指标)。
  • 加入创新指标的分析(表5):

- 第一主成分解释力度下降至60.03%,与大盘相关性降至0.29。
- 与沪深300相关性最高的是第四主成分,但解释方差不足20%,并且分析效果不如仅传统指标时好。
- 主要原因是创新市场数据时间短且指标需综合分析,单纯PCA难以有效捕捉市场情绪。
  • 因此报告决定,短期内以传统指标为主构建情绪指数,待创新市场数据丰富后再进行优化。
  • 图35、36直观显示GMX与沪深300走势一致,GMVX与市场收益率走势相关,验证指数意义和有效性[page::12,13,14]。


---

1.5 情绪指数的更新方法(15页)



为保证GMX和GMVX指数随时间更新的可比性,报告采取了滚动样本的加权修正法
  • 以历史N周数据计算GMX序列(m₁, m₂,...mt)

- 向前滚动一周,计算新序列(m₂', m₃',...m
t+1')
  • 调整新值:m(t+1) = mt + m(t+1)' - m1'

- GMVX指数同理处理

此方法减少了样本变动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实现了指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便于长时间跟踪市场情绪[page::15]。

---

1.6 情绪指数的应用与解读(15~16页)


  • 长期趋势判断:

- GMX指数领先大盘下跌,滞后上涨,能用作顶部和底部的判断依据。
- 目前GMX处于历史低位,指示市场中长期处于筑底阶段,后续下跌空间有限,具有较高安全性。
  • 阀值提示风险与机会(图37):

- 利用GMX指数的均值回复特性,设立上下阈值区间。
- 指数首次突破上界阀值,提示风险,后续市场下跌概率高。
- 指数首次跌破下界阀值,提示机会,后续上涨概率大。
- 处于区间内时市场短期机会或风险概率增加。
  • 短期涨跌预测(GMVX):

- GMVX指数与沪深300下周收益率正相关,整体判断准确率约为65.78%。
- 当GMVX>0,预测下周上涨的准确率提升至约75%。
- 表6细分不同指数区间预测准确率,显示中高区间准确率更高。
  • 当前市场的整体判断:

- GMX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表明市场中长期筑底。
- GMX跌破下界阀值,短中期存在情绪反弹需求。
- GMVX当前为-0.57,预测短期市场处于均衡,下跌概率略高。
  • 报告表示情绪指数将持续每周更新,用于跟踪市场情绪动态并辅助投资决策[page::15,16]。


---

2.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4(PE、PB与沪深300)

描述估值指标变动与大盘走势高度同步,峰谷与牛熊市阶段高度吻合,验证估值作为市场情绪代理变量的有效性。
  • 图5-8(换手率、成交额与沪深300)

换手率和成交额波动较大,且其周期性领先于市场指数,尤其在牛市阶段表现突出。相关性和走势揭示其作为流动性和投资热情的代表作用。
  • 图9-12(市场结构指标)

上涨家数占比作为广泛市场参与的反映较为灵敏,在牛市后期和熊市反弹期有一定领先能力;小盘超额收益在底部区域较为有效。
  • 图13-20(新股指标)

IPO首日涨幅与家数能较好反映投资者冒险和情绪热度,相关数据与大盘波动同向并存在领先特征,具有预测市场顶部的潜力。
  • 图21-24(基金指标)

封基折价率有效性因市场结构变化降低,股票基金仓位仍为机构投资热度较好的定量指标。
  • 图25-26(新增开户数)

体现散户参与情绪,相关性与领先性较好,适合捕捉市场热度变化。
  • 图27-34(创新市场指标)

融资买入占比和基差等指标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性和领先性表现有限,但具备潜力。期货市场指标单独分析价值有限。
  • 图35-38(主成分分析与情绪指数)

反映市场情绪综合指标有效捕捉市场走势,且创新指标的加入目前削弱了指数的解释能力。
  • 图37(GMX指数及阈值)

设立均值回归阈值,帮助界定极端情绪水平和潜在反转点。
  • 相关系数表

系统统计各种指标相关性,揭示不同变量在多期滞后情况下的稳定贡献。

每个图表紧密结合文字内容,验证和支持报告的核心观点,数据来源权威,时间范围覆盖较广,体现严密的量化分析框架。

---

3.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估值或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焦点在市场情绪指标及其统计构建。核心方法为主成分分析(PCA),用于降维和提炼市场情绪信号。主要输入为多维标准化情绪代理变量数据,输出主成分解释市场变动的方差比例。
  • PCA的优势在于客观凝练多指标信息,减少噪声影响。

- 报告两次PCA对比新旧指标数据,验证构成成分的解释力度和市场相关性。
  • 并无详细的折现率、永续增长率等模型参数设定。


因此,情绪指数本质是统计综合指标,定位为市场趋势辅助分析工具[page::12,13,14]。

---

4.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显著列出传统意义上的风险因素章节,但分析中对情绪指数构建及适用范围反复指出以下潜在风险:
  • 数据时效性风险:创新市场数据区间短,导致部分指标有效性不足。

- 指标适用性风险:不同情绪代理指标适用市场环境差异大,单一指标预测能力有限,指数构建需权衡和修正。
  • 样本变动风险:指数计算依赖滚动样本,样本变动对参数估计影响需要特别处理。

- 市场结构变化风险:基金折价率有效性因封基产品期限缩短而下降,反映市场结构的调整。
  • 统计方法局限:仅用PCA不能充分捕捉多变量复杂非线性关系,创新市场的期货指标需综合分析。

- 短期波动风险:情绪指数虽能辅助判断,但短期市场行为仍可能被突发事件和非理性行为影响。

报告通过不断调整指标集合、更新方法并实时跟踪来缓解以上风险,但承认存在一定局限。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创新指标的纳入效果有限,说明A股创新市场和衍生品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急于将此类指标纳入指数存在统计不稳定风险。

- 指标领先滞后特点过于简化,报告中滚动相关系数显示指标适用时点与市场状态密切相关,建议未来引入更加复杂的动态时变模型进行分析。
  • 投资者情绪定义较为宽泛,指数虽涵盖多维度,但未充分区分情绪来源(机构 vs 散户)对市场影响的异质性。

- PCA模型假设线性关系,在行为金融研究中可能忽视非线性和结构断层,影响情绪指数解释力。
  • 对短期波动的政策和宏观因素影响未充分讨论,例如临时政策变化对开户数、IPO节奏等的影响,可能混淆情绪指标解释。

- 灌输指数绝对有效的语气可能存在偏误,尽管报告明确说明了指标适用范围,但整体基调依然较为乐观,投资者应结合更多元化信息审慎决策。

这些细节提示投资者和研究者理性对待情绪指数的解读和应用[page::13,14,16]。

---

6.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构建了一个基于中国A股市场多个代表性情绪代理指标的市场情绪指数(GMX)与情绪变动指数(GMVX)。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滚动相关性研究及主成分分析,得出以下关键见解:
  • 市场情绪是推动A股市场短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指标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阶段,辅助择时。

- PE、PB等估值指标与市场指数同向同步,适合判断单边趋势;换手率、成交销量、上涨家数占比、IPO首日涨幅、新增开户数等呈现不同程度的领先或滞后关系,反映市场流动性与参与度变化。
  • 创新市场指标(融资买入占比、基差等)因数据不足,目前难以稳定融入综合指数,但未来潜力巨大。

- PCA方法能提炼多维度情绪变量为少数主成分,第一主成分(GMX)涵盖约67%的情绪信息,能稳定对应市场主要走势;第三主成分(GMVX)用于捕捉情绪变化,具预测短期涨跌幅的能力。
  • 当前情绪指数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结合指数阈值策略,表明A股市场处于筑底阶段,中短期具备反弹的合理性;短期GMVX略低,提示市场维持震荡格局,下跌概率略高。

- 报告方法论严谨,数据跨越多个周期,指标选取合理,提供了一种科学、量化的投资者情绪测量工具,并提出动态更新机制保障指数可持续追踪。
  • 投资者应结合情绪指数的领先性与局限性,配合基本面与宏观政策信息,实行多维度风险管理。


整体而言,报告深入揭示了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复杂内涵,提供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情绪指数,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潜力与理论价值,对量化研究和资产配置提供宝贵参考[page::0-16]。

---

总结



本报告以严谨的数量化方法和丰富的市场数据,建立了中国A股市场的情绪指数体系,从多个维度细致测度投资者情绪波动,探讨其对市场走势的影响与预测力。情绪指数既揭示市场整体心理状况,又为风险识别和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指数确认市场中长期筑底,中短期存在情绪反弹需求,但短期仍需警惕市场波动。报告完善的数据呈现和详实的统计分析,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同时也对情绪指数的构建提出了谨慎的限定和未来发展方向,展现了极强的专业性与前瞻视角。

---

主要引用标注: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如需进一步详细讨论报告具体章节或图表解析,欢迎随时沟通。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