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证医药】创新药动态更新:IBI363:实现免疫耐药NSCLC、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临床突破性生存获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评述了信达生物创新药IBI363在免疫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及黑色素瘤多项I期临床中的显著生存获益,显示了其在PD-L1低表达患者中的独特优势及较好安全性,重点揭示了不同剂量水平下的疗效表现和联合用药潜力,为医药投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IBI363创新药简介及机制[pager::0]
-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1/IL-2α-bias双抗融合蛋白,能够通过免疫检查点阻断和细胞因子激动协同提升T细胞功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 对于PD-L1表达低或不表达的冷肿瘤,IBI363表现出了较强的治疗潜力 [page::0].
临床疗效及剂量相关表现[pager::0]
-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耐药患者中,1/1.5 mg/kg剂量组mOS达15.3个月,3mg/kg组cORR达36.7%,DCR达90%,mPFS为9.3个月,12个月OS率70.9%。
- 在PD-L1 TPS<1%的肺鳞癌子群中,高剂量组疗效更优,cORR达到46.2%。
- 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中,3mg/kg剂量组cORR为24%,mPFS为5.6个月,12个月OS率71.6%,有吸烟史者获益更明显。
- 结直肠癌中,单药治疗中cORR为13.6%,联合贝伐珠单抗组cORR为15.1%,mPFS达4.7个月,mOS达16.1个月,显著优于标准治疗。
- 黑色素瘤患者中,cORR为23.3%,DCR达76.7%,mPFS 5.7个月,mOS 14.8个月,延长PFS明显超过以往研究。
- 3mg/kg组副作用可控,较少引起导致永久停药的严重不良事件 [page::0].
安全性及风险提示 [page::0]
-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皮疹和贫血,≥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比例合理且安全性可控。
- 报告提示创新药研发失败、竞争加剧、境外注册推进不及预期等风险 [page::0].
机构信息及研究背景[pager::1]
- 分析师魏赟和邓周宇由山西证券研究所出具本报告,发布于2025年7月2日,报告保证信息来源合法,观点独立、客观。

深度阅读
山西证券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分析 — IBI363创新药临床进展与投资价值深度解读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山证医药】创新药动态更新:IBI363:实现免疫耐药NSCLC、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临床突破性生存获益
作者与发布机构:
- 魏赟、邓周宇,山西证券研究所
- 研究助理:张智勇
-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7月2日至3日
-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2030005、S0760524040002
报告核心主题:
本报告聚焦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药IBI363,这是一种PD-1/IL-2α-bias双抗融合蛋白,针对肿瘤免疫耐药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等多个肿瘤类型,聚焦IBI363在提升生存获益方面的临床突破及其安全性数据,评价其在冷肿瘤(特别是低/无PD-L1表达)免疫治疗领域的突破潜力。
核心论点与目标:
- IBI363通过双靶点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与T细胞激活),改造肿瘤免疫微环境,实现免疫耐药肿瘤患者的显著生存获益。
- 临床数据表明,在一线或多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失败后,IBI363仍展现较好的客观缓解率(c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体生存期(mOS)。
- 安全性可控,≥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在各适应症中处于合理区间。
- IBI363已取得中国CDE突破性疗法认定和FDA快速通道资格,显示其临床及监管认可度较高。
- 报告也指出创新药研发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等主要风险提示。
[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摘要及药物点评
- IBI363药理特点:IBI363是一种PD-1/IL-2α偏向激动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既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解除T细胞抑制),又通过IL-2α偏向激动提升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双重机制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 患者群体:涵盖免疫治疗(IO)经验患者,尤其是不依赖PD-L1表达水平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冷肿瘤患者,实现了突破。
- 安全性总结:≥3级TRAE主要包括关节痛、皮疹、贫血,整体安全性可控。不同适应症及剂量下恶性事件率略有差异,结直肠癌单药与联合用药间TRAE差异明显。
2.2 临床证据亮点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鳞状癌免疫耐药
- 样本与剂量:1/1.5mg/kg组N=28,3mg/kg组N=37。
- 疗效数据:
- 1/1.5mg/kg组mOS为15.3个月。
- 3mg/kg组更佳,cORR 36.7%,DCR 90%,mPFS 9.3个月,12个月OS率70.9%。
- PD-L1 <1%患者表现:1/1.5mg/kg组cORR 30%,DCR 90%;3mg/kg组cORR 46.2%,DCR 92.3%,显示IBI363在低PD-L1表达冷肿瘤中也具明显优势。
- 监管进展:获得中国CDE突破性治疗认定和FDA快速通道资格。
NSCLC – 野生型肺腺癌免疫耐药
- 样本N=30,剂量0.6/1/1.5mg/kg。
- 疗效表现:中位OS17.5个月。
- 3mg/kg组疗效更佳,cORR 24%,DCR 76%,mPFS 5.6个月,12个月OS率71.6%。
- 吸烟史患者疗效优于无吸烟史:cORR分别为23.5%和33.3%。
结直肠癌 – 既往治疗线≥3次的MSS/pMMR患者
- 单药组:1mg/kg,N=22,cORR 13.6%;全剂量区间N=68,中位OS达16.1个月(明显优于标准治疗6.4-9.3个月)。
- 联合贝伐珠单抗组:cORR 15.1%,DCR 61.6%,mPFS 4.7个月。
- 安全性:联合用药组≥3级TRAE达到35.6%,提升明显。
- OS随访时间短,数据还未成熟。
恶性黑色素瘤 – 免疫经治
- 样本N=30,既往治疗线≥2。
- 疗效:cORR 23.3%,黏膜型高于肢端型(25% vs 20%),DCR整体76.7%,PFS 5.7个月(显著延长,相比过往3个月以下),mOS 14.8个月,12个月OS率61.5%。
2.3 安全性评估
- ≥3级TRAEs主要为关节痛、皮疹、贫血。
- 3mg/kg剂量NSCLC中7.0%患者因TRAE永久停药,仍属可控范围。
- 不同肿瘤及剂量间TRAE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均未显示无法接受的安全信号。
2.4 监管与风险提示
- 中国CDE突破治疗品种认定、FDA快速通道资格显著提升临床与市场预期。
- 风险包括研发失败、市场竞争加剧,海外注册推进不及预期,融资风险等。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第1页附带一张概念性背景图(image_path: images/8a697fe3b62090a3574946868e51eb4620a5b51b6465e2792991bc557a3f040e.jpg?page=1)主要展现生物技术背景框架和免疫治疗机制的网络结构,突出IBI363“双靶点”作用的科技属性和复杂性。该图没有具体数字展示,但强化了药物作用机制的逻辑链条。

分析:
- 图示体现IBI363通过PD-1阻断恢复免疫识别,同时通过IL-2α偏向激动增强T细胞效应,形成协同免疫抗肿瘤效应。
- 为文本提供机制层面生物学支撑,解释为何能覆盖PD-L1低表达冷肿瘤及多种适应症。
- 明确生物创新药的竞争壁垒在于机制独特性和靶点多元性。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于临床研究进展与药物点评,未提供专门的财务估值模型、目标价或具体估值法数据。分析师重点强调了创新药的临床优势和突破性意义,为投资者提供对信达生物及其产品研发价值的判断基础。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任何关键试验不达预期均可能导致项目受阻。
- 市场竞争风险:随着免疫疗法领域竞争加剧,IBI363面临同类产品竞争压力和市场份额争夺风险。
- 对外授权风险:海外市场合作与授权不及预期,影响全球商业化路径和收益。
- 海外注册临床推进风险:美国等海外市场注册和临床试验速度可能滞缓,影响时间节点和商业预期。
- 融资风险:影响公司研发持续投入和扩张能力。
报告未详述缓解策略,但风险提示完整,体现了分析师对药物开发全链条可能障碍的认识。[page::0]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IBI363的积极评价基于中早期I期/II期临床数据,样本量相对有限,部分关键疗效指标的成熟度尚不足,例如结直肠癌OS随访尚在进行中。
- 疗效数据中,剂量依赖性表现明显,但高剂量组的安全性风险和耐受性细节未充分量化讨论。
- 报告未提供对比同类国际领先PD-1类药物的详尽竞品分析,尤其对优势与不足未深入探讨。
-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尽管列明,但对其发生机制及潜在长期影响缓解策略缺乏进一步阐述。
- 估值方面缺少财务预测和商业潜力分析,若将作为投资报告,后续需补充以增强指导性。
总体来看,报告在描述IBI363临床优势及创新性方面力度较大,保持一定谨慎,但仍建议关注样本量扩大及后期临床全数据披露。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针对信达生物创新药IBI363进行了详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显示该药物在免疫耐药的NSCLC(特别是肺鳞癌)、结直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特别是IBI363在PD-L1低表达患者和冷肿瘤中展现的高效响应率,为免疫治疗的瓶颈提供了突破口。报告同时提示了创新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多重风险。
图表从机制角度强化了IBI363独特的双抗设计理念,有效支撑了其免疫微环境重塑的逻辑,为临床数据成绩提供生物学基础。尽管目前样本量和随访时间有限,但临床反应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均显著优于同类标准治疗,特别是在高剂量组表现更佳。
总体立场显示IBI363作为处于I期/II期临床的创新药,已获得重要监管认可和一定市场先发优势,具备突破冷肿瘤免疫难治性的潜力,值得持续关注。风险提示指出公司需关注研发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等潜在障碍。
该报告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全面、专业的产品临床进展评估,展望信达生物的创新药管线具备较强成长性与竞争力。[page::0,1]
---
关键指标摘录表(主要数据点)
| 适应症 | 剂量组 | 样本量 (N) | cORR | DCR | mPFS(月) | mOS(月) | 12个月OS率 | ≥3级TRAE |
|--------------------|-----------------|------------|----------|----------|------------|-----------|-------------|--------------|
| 肺鳞癌(免疫耐药) | 1/1.5 mg/kg | 28 | - | - | - | 15.3 | - | 7.0%永久停药 |
| | 3 mg/kg | 37 | 36.7% | 90.0% | 9.3 | - | 70.9% | - |
| 低PD-L1肺鳞癌 | 1/1.5 mg/kg | 10 | 30.0% | 90.0% | - | - | - | - |
| | 3 mg/kg | 13 | 46.2% | 92.3% | - | - | - | - |
| 野生型肺腺癌(免疫耐药) | 0.6/1/1.5 mg/kg | 30 | - | - | - | 17.5 | - | - |
| | 3 mg/kg | 15 | 24.0% | 76.0% | 5.6 | - | 71.6% | - |
| 结直肠癌(MSS/pMMR) | 1 mg/kg单药 | 22 | 13.6% | - | - | - | - | 27.9% |
| | 0.1-3 mg/kg全剂量 | 68 | - | - | - | 16.1 | - | - |
| | 0.6-3 mg/kg联合贝伐 | - | 15.1% | 61.6% | 4.7 | - | - | 35.6% |
| 黑色素瘤(免疫经治) | 1 mg/kg Q2W | 30 | 23.3% | 76.7% | 5.7 | 14.8 | 61.5% | 29.0% |
---
总结
本报告基于详实的临床数据和科学机制分析,揭示了IBI363在克服免疫耐药、多肿瘤适应症领域的创新意义和良好临床表现,兼顾疗效与安全,获得监管认可,强化了投资逻辑。尽管数据成熟度有待提升,但短期临床表现已超预期,建议持续关注后续临床及商业进展,密切跟踪风险变化。山西证券研究所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创新参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