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驱动下,恒生科技逆势上扬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2025年8月最后一周港股市场表现,重点聚焦恒生科技指数在多重利好驱动下逆势上扬的原因,涵盖行业涨跌幅、资金流动、估值风险及政策面展望。报告指出港股核心科技板块受英伟达业绩超预期及国内AI政策刺激影响表现优异,同时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上水平,建议关注中报超预期板块及高股息行业以寻稳健回报 [page::0][page::2][page::3][page::5]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指数及行业表现 [page::0][page::1][page::2]

- 8月25日至29日,恒生指数下跌1.0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1.46%。
- 行业涨幅居前为材料(7.22%)、日常消费(1.29%)、信息技术(1.21%);跌幅居前为金融(-2.6%)、医疗保健(-2.11%)、房地产(-2.08%)。
- 有色金属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和避险需求走强,科技板块因英伟达业绩及AI政策利好表现突出。[page::2]
港股流动性与资金流向分析 [page::3]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3573.82亿港元,较上周增加769.17亿港元,沽空金额同比小幅上升。
- 南向资金本周累计净买入221.72亿港元,重点买入阿里巴巴、美团、腾讯,净卖出小米。[page::3]
港股估值与风险溢价分析 [page::3][page::4][page::5]



- 恒生指数PE为11.35倍,PB为1.16倍,处于历史83%和80%分位,估值处于中高位。
- 恒生科技指数PE为21.23倍,PB为3.12倍,估值较恒生指数更高但位于较低分位区间。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3%,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379%,对应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分别位于历史低位和中位水平。
- 港股高股息行业包括能源、公用事业、房地产等,股息率表现稳健。[page::4][page::5]
市场展望与投资建议 [page::5]
- 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二季度GDP增速3.3%,PCE物价指数反映温和通胀,劳动力市场稳健但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 国内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大幅改善,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加快。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上行,重点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政策利好持续发酵的AI产业链及消费行业。
- 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高股息标的为稳定收益提供良好保障。[page::5]
风险提示 [page::1][page::5]
- 国内政策效果不确定,关税政策及地缘局势波动风险仍存,需关注潜在市场扰动因素。[page::1][page::5]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策略】多重利好驱动下,恒生科技逆势上扬——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多重利好驱动下,恒生科技逆势上扬》
作者: 杨超(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雪莹、周美丽、吴佳文
发布机构: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年9月1日07:52 北京
报告主题: 港股市场特别关注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多重利好因素推动港股结构性行情,涵盖整体港股市场回顾、资金面分析、估值指标解读、展望与风险提示。
核心观点概述:
- 2025年8月25日至29日一周内,港股三大指数出现分化,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7%,而恒生指数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下跌1.03%和1.46%。
- 多个行业表现分化,材料、日常消费及信息技术板块显著上涨,金融、医疗和房地产等行业承压。
- 资金面活跃,港交所成交额回升、南向资金净流入扩大,同时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的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不同分位,风险溢价率指出港股结构性投资机会。
- 美国经济数据整体强劲,国内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政策面利好及海外不确定性背景下,建议关注业绩超预期、政策驱动及高股息板块。
总体,该报告主要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宏观与政策背景下,恒生科技板块表现出的抗跌性与结构性机会,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行业及高股息标的。[page::0]
---
二、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1. 指数表现及行业分化
报告首先详细回顾了全球及港股市场主要指数的表现。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但明显分化:
- 恒生指数 下跌1.03%,报25077.62点;
- 恒生科技指数 上涨0.47%,报5674.31点;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下跌1.46%,报8947.79点。
图表(见第1页图)展示了同期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创业板指数表现最好(约+7.5%),恒生指数表现相对弱势,恒生科技小幅上扬。
在行业表现方面:
- 一级行业中,材料、日常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涨幅领先,分别为7.22%、1.29%和1.21%;
- 金融、医疗保健和房地产三大行业承压,下跌分别为2.6%、2.11%和2.08%。
- 细分二级行业中,有色金属、半导体、硬件设备等涨幅突出;国防军工、交通运输、银行及医疗设备等板块跌幅明显。
这种分化显示,技术和消费趋势依然强劲,金融及房地产受多维度压力影响表现不佳。[page::1][page::2]
2. 行业重点新闻与事件驱动
- 有色金属:美国政治局势变动(美联储理事被免职)影响金价避险需求,美联储降息预期刺激黄金价格上涨。
- 科技板块:英伟达公布强劲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56%,净利润增长59%,且下季度营收指引超市场预期。政府支持AI产业链发展,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苹果新产品发布带动相关硬件板块活跃。
- 房地产:上海新政放松购房限制、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和房产税分歧,政策组合利好楼市。
- 医药行业:美国考虑对进口药品加征高额关税,且拟大幅降低国内药品价格,医药股承压。
这些消息面因素为对应行业的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或压力解释。例如有色金属的黄金走强因避险需求驱动,科技板块得益于需求和政策双重利好,房地产受益于宽松政策,医药行业受外部关税威胁拖累表现。[page::2]
---
三、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分析
1. 交易活跃度和卖空情况
- 2025年8月25日至29日,港交所日均成交额为3573.82亿港元,较上周增加769.17亿港元,显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 日均沽空金额415.63亿港元,较上周增加92.28亿,沽空占比稳定在11.63%, indicating a moderate market bearish sentiment on certain stocks but overall liquidity remains high。
2. 南向资金流向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21.72亿港元,增幅明显。
- 重点买入个股包括:阿里巴巴-W净买入56.93亿港元,美团-W净买入49.93亿,腾讯控股净买入42.23亿,显示核心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受到资金青睐。
- 小米集团-W被净卖出26.87亿港元,表明部分个股资金流出压力。
图表直观显示港交所成交额和港股通当周资金流入走势,资金流大幅改善有助于市场短期活跃和部分板块上涨。[page::3]
---
四、港股估值体系与风险溢价测算
1.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市盈率(PE,TTM)为11.35倍,市净率(PB)1.16倍,分别较上周下降1.68%、2.86%;估值均处于2019年以来83%和80%分位,显示整体港股估值偏高但仍可接受。
- 恒生科技指数PE为21.23倍,PB为3.12倍,处于相对较低的18%和66%分位水平,意味着科技板块估值理性甚至偏低。
关于行业板块估值(具体数据见图表):
- 可选消费和公用事业PE较低,属低估范围;
- 日常消费、医疗和信息技术估值处于中低水平;
- 除房地产外,其他行业均为高于长期中位数的估值区间。
2. 风险溢价分析
- 2025年8月29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23%,较上周下降3 BP(基点),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4.58%,处于过去十年低位(2010年来8%分位)。风险溢价定义为股市收益率(1/PE)减去无风险利率(美债收益率),低风险溢价反映估值已较紧张。
-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1.8379%,较上周上升5.61 BP,按此计算风险溢价6.97%,处于中等偏上分位(57%)。
- AH股溢价指数127.51,处于2014年以来35%分位,反映A股相对港股的折价反弹迹象。
图表还呈现了恒生指数PE、PB与历史走势,美国与中债10年国债收益率变化,以及恒生指数ERP(风险溢价率)的波动情况,辅助投资者理解当前估值的市场状况与潜在风险。[page::3][page::4][page::5]
---
五、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1. 海外宏观环境
- 美国二季度GDP修正值增长3.3%,超过预期3.1%,显示经济增长势头稳健。
- 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9%,创2025年2月以来新高,反映美国通胀压力有所抬头,可能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
- 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定,初请失业金人数低于预期,显示就业韧性较强。
整体看,强劲经济数据支撑美股及全球资产市场表现,也增加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2. 国内经济情况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但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显示工业盈利环境有所改善。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负转正,增速至18.9%,引领改善趋势明显。
- 1-7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持平,利润同比下降3.3%,下降幅度略有扩大。
这些迹象结合政策面利好,为港股相关企业特别是科技制造与消费提供支持。
3. 投资策略建议
- 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的板块,这些板块有望获得机构关注补涨。
- 加码受政策利好影响深远或政策持续发酵的行业,如AI产业链、反内卷行业、消费行业。
- 考虑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高股息标的能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与防御属性。
此投资展望逻辑清晰,结合全球宏观、国内基本面和政策面多因素,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性配置建议。[page::5]
---
六、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特别指出以下主要风险:
- 国内政策效果不确定性:政策落地执行情况存在差异,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带来市场波动。
- 关税政策扰动风险:如美国对进口商品特别是药品征收高额关税,可能冲击相关产业链与股价。
- 地缘政治动荡风险:如国际地缘局势紧张,可能引发风险偏好波动,影响资金流动及市场情绪。
报告未具体展开风险发生概率或缓解策略,但提示投资者关注宏观和国际环境变化对市场的潜在影响。[page::1][page::5]
---
七、图表深度解读
1. 图表对指数与行业涨跌的展示(2页图)
- 指数走势图(图一)示恒生科技指数自年初至8月底整体上扬,领先恒生及其他指数,体现科技板块较强韧性。
- 行业涨跌幅柱状图清晰展现各板块相对表现,材料行业表现尤为突出,涨幅最高达7.22%,反映市场避险情绪及经济复苏预期驱动下的结构变化。
2. 资金流动图表(3页图)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条形图显示成交活跃度递增,8月下旬达到高点,资金流入增强。
- 港股通净买入资金柱形图反映南向资金活跃买入,显示境外资金对港股尤其科技龙头企业看好,资金结构改善。
3. 估值与风险溢价图(3页图)
- 不同指数的PE、PB及其市盈率分位数对应柱状图,体现各市场估值大致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给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PE/PB历史趋势线反映估值随时间波动规律,当前接近稳定区间中上水平。
- 风险溢价率走势图(ERP)展示风险溢价历史波动,当前处于较低水平,暗示风险投机氛围趋紧。
4. 行业估值及股息率(5页图)
- 行业PE、PB排名图说明能源、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估值差异大,投资者可以根据分位数选择投资标的。
- 股息率分布图显示部分行业如能源、公用事业股息回报率高,有稳定现金流优势。
- AH股溢价指数走势图展示A股相对港股的估值优势,反映资金配置机会窗口。
综上,这些图表紧密扣合文本信息,为报告观点提供了详实、可视化证据支持。[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
八、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估值部分指出恒生指数估值处于较高分位,而恒生科技估值却较低,这种差异表明报告侧重强调科技板块投资机会,但未对其他板块较高估值可能带来的风险做深入评述。
- 对于政策利好,报告语气积极,但对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风险仅轻描淡写,国内政策环境监管严苛与执行一体化难度可能影响市场预期,值得高度关注。
- 资金面数据显示尽管南向资金净流入,部分个股如小米却面临较大净卖出,潜伏着板块与个股轮动风险。
- 风险提示部分简洁,建议未来报告更详尽分析地缘政治或贸易风险具体可能路径和概率,增强投资者风险管理。
- 报告未对估值模型具体运用细节(如DCF假设)展开,估值解释主要依赖分位数定位,缺少多种估值工具的综合分析。
尽管以上限制,整体报告逻辑严谨,数据充分,观点结合实时新闻事件,体现较高专业水准。[page::1][page::5]
---
九、结论性综合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研究院发布的《多重利好驱动下,恒生科技逆势上扬》报告,通过详尽数据与风险分析,描绘了港股市场当前的结构性行情特征。恒生科技指数逆势上涨,得益于以下多重利好因素:
- 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且货币政策预期转向宽松,带动科技股和避险资产表现;
- 国内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及科技产业链,强化技术板块成长动力;
- 资金面活跃,尤其南向资金大量流入核心科技股和互联网龙头,增强市场流动性;
- 估值角度,恒生科技板块估值合理甚至偏低,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 高股息板块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回报的选项,应对宏观不确定性。
报告同时强调需关注国内政策落地、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整体展望港股市场未来震荡上行,建议重点布局中报业绩超预期、政策红利显著以及高股息行业,尤其推荐留意恒生科技与消费升级相关板块。
图表数据充分展现指数表现、行业涨跌、资金流向、估值水平和风险溢价,增强对市场结构和机会的理解与把握。
综上,报告立场中性偏积极,给予港股结构性配置信号,注重风险控制,适合投资者在当前全球宏观环境下制定稳健策略。[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
附录:关键图表示意(截图示例)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跌趋势图
- 市场行业涨跌幅及资金流向柱状图
- 估值指标(PE、PB)及风险溢价率历史走势图
- 行业估值与股息率对比图
(因平台限制,详细图表可参见报告正文图片部分)[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
此份中国银河证券港股策略报告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和分析,系统解读了港股市场多重利好条件下的结构性机遇及潜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