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基金的边际变化 | 开源金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盘点了红利指数及红利基金的发展态势,重点分析红利低波类指数的收益优势及其在风险预算股债组合中的配置价值,展示了被动红利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与量化红利基金扩容趋势,并探讨红利基金与高股息ETF组合提升组合绩效的策略[page::0][page::1][page::2][page::6][page::8]。
速读内容
红利指数及跟踪基金规模概况 [page::0][page::1]
- 红利指数分为红利类、红利低波类、红利质量类、红利行业类四大类。
- 中证红利、上证红利等传统红利类指数规模较大,红利低波100和红利低波指数也具备较大跟踪基金资金。
- 红利低波类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高于其他红利指数,且最大回撤较低,表现整体较优。


主要红利指数收益与波动对比 [page::2]
| 指数名称 | 2023年以来收益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波动比 |
|-------------|--------------|----------|--------|----------|---------|
| 中证红利 | 19.6% | 11.7% | 44.0% | 20.5% | 0.57 |
| 红利低波全收益| 30.5% | 13.8% | 40.9% | 19.5% | 0.71 |
| 红利低波100 | 22.1% | 13.9% | 37.1% | 18.7% | 0.75 |
| 标普A股红利低波50 | 33.3% | 13.4% | 35.7% | 18.3% | 0.73 |
| 东证红利低波 | 29.4% | 17.2% | 35.7% | 18.3% | 0.94 |
| 红利成长低波 | 24.0% | 16.5% | 33.7% | 19.5% | 0.85 |
- 红利低波类指数表现更优,收益率高且波动率及最大回撤较低[page::2]
红利基金规模与类型演变 [page::2][page::3]

- 红利基金总数量111只,规模达到1212亿元。
- 被动红利基金规模迅速上升,占比超过50%,主动权益红利基金占比逐渐下降,量化红利基金保持稳定增长。

被动红利基金增长主力及代表基金 [page::3][page::4]

- 中证红利、上证红利、红利低波100和红利低波指数基金规模较大。
- 2023年增长最多的基金多为被动红利基金,如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等。
| 基金代码 | 基金简称 | 类型 | 2023年以来规模增长(亿元) |
|------------|----------------------------|------------|------------------------|
| 515100.OF | 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 | 被动红利基金 | 72.3 |
| 512890.OF | 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 | 被动红利基金 | 56.6 |
| 515180.OF | 易方达中证红利ETF | 被动红利基金 | 42.7 |
| 515080.OF | 招商中证红利ETF | 被动红利基金 | 35.5 |
| 510880.OF | 华泰柏瑞红利ETF | 被动红利基金 | 35.1 |
- 量化红利基金扩容,2023年以来成立7只,规模合计达151亿元[page::4]
红利板块拥挤度分析 [page::5][page::6]

- 红利板块成交额占比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为6.9%;

- 雪球大V关注度低于食品饮料和医药等热门行业,关注渗透尚有上升空间;

- 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处于相对低位,2023年10月后有升势,FOF对红利基金配置存在分歧[page::6]
风险预算股债轮动组合分析:红利指数表现优于宽基指数 [page::6][page::7]

- 采用10:1股债比例,红利低波指数与中债组合年化收益为6.5%,较中证800对应组合5.1%更优,最大回撤较低;

- 资产权重动态调整,红利低波资产权重月均15.5%,2024年3月末权重10.5%,属于相对低配[page::7]
红利+高股息ETF组合提升投资绩效 [page::7][page::8]

- 公募FOF普遍持有煤炭ETF和银行ETF,2022年以来持有市值稳定;

| 组合配置比例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波动比 |
|--------------|----------|---------|----------|---------|
| 红利低波 | 10.3% | 15.3% | 15.4% | 0.67 |
| 90%红利+10%煤炭 | 12.3% | 15.6% | 14.2% | 0.86 |
| 80%红利+20%煤炭 | 14.1% | 18.4% | 14.9% | 0.95 |
| 70%红利+30%煤炭 | 15.9% | 20.9% | 16.7% | 0.95 |
- 适度配置煤炭ETF能有效提升组合收益且优化收益波动比[page::8]
深度阅读
红利基金的边际变化 | 开源金工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红利基金的边际变化
作者与发布机构:
首席分析师魏建榕(开源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及其团队成员(高鹏等),发布于2024年5月19日,来自开源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研究主题:
聚焦于中国市场上的红利基金及红利指数,包括红利指数的编制方法、跟踪基金规模、收益表现,以及红利基金的发展态势、配置行为和动向。报告还深入探讨了红利基金的配置效果与组合优化策略,兼顾风险因素提示。
核心论点与信息汇总:
- 红利类基金及指数规模快速增长,尤其被动红利基金及量化红利基金扩容显著。
- 红利低波类基金/指数在收益和风险控制上表现优异,主要红利市场关注热度上升但整体“拥挤度”和参与度仍处于低位。
- 采用风险预算模型构建股债轮动组合,红利类指数配置优于宽基指数。
- 组合配置红利基金与高股息ETF(例如煤炭ETF)有助于提升组合收益及波动率表现。
- 报告提示,历史数据无法保证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
总体上,报告旨在从指数构建、市场规模、投资者行为、组合构建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红利基金市场发展及其配置价值,强调红利低波策略的优势及未来潜力。[page::0,1,2,6,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红利指数编制方法与收益对比
报告将红利指数分为四大类:
- 红利类指数(如中证红利、上证红利)
- 红利低波类指数(叠加低波动因子,如红利低波100、红利成长低波)
- 红利质量类指数(叠加质量因子,如红利质量指数)
- 红利行业类指数(细分行业红利股,如国企红利)
通过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23日,中证红利是规模最大的红利类指数(401.4亿元),红利低波100则是规模最大的红利低波类指数(95.6亿元),沪港深高股息精选在红利质量类占据最大规模(42.8亿元),国企红利为最大的红利行业类指数(29.9亿元)。
表1系统呈现了各指数的样本空间、成分股数量、筛选指标(主要为市值、流动性、股息率及波动率等)、加权方法及行业权重限制。指数多采用股息率加权,部分低波类指数引入了波动率加权和行业权重限制,反映对风险的主动控制。
收益表现方面,红利低波类指数全区间(2013年至2024年)年化收益领先,东证红利低波和红利成长低波分别为17.2%和16.5%年化收益,且2023年以来标普A股红利低波50指数累计收益达到33.3%。相比常规红利指数,红利低波类指数在收益和最大回撤控制上表现更优,年化波动率和回撤均较低,体现出较好的风险调整收益。这体现了波动率因子在红利策略中的增值效果。
图1和图2的净值走势图进一步说明红利低波类指数的优势,表现持续优于普通红利指数和部分质量、行业红利指数。表2中的净值指标总结了收益、最大回撤、波动率及收益波动比,红利低波类如东证红利低波的收益波动比高达0.94,远超多数对比指数。[page::1,2]
---
2.2 红利基金发展态势分析
基金数量与规模:
截至2024年4月23日,市场上共有111只红利基金,总规模达到1212亿元。被动红利基金占据主导地位(784.5亿元),主动权益红利基金和量化红利基金分别为268.6亿元和158.9亿元。报告指出,近一年红利基金规模增长明显加快。
图3展示了红利基金数量与规模的同步增长态势,基金数量和资产规模自2017年后呈现加速增长。
图4则细分了基金类型规模占比的演变,近两年被动红利基金规模占比快速提升,目前已超过50%,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显著下降,量化红利基金占比相对稳定显示机构资产管理逐渐倾向低成本指数化投资。
被动红利基金规模及增量:
图5呈现了不同红利指数被动基金的规模,中证红利、上证红利、红利低波100与红利低波指数为规模最大。2023年以来,被动红利基金成长速度远超主动型。
表3具体列举了2023年以来规模增幅最大的红利基金,绝大多数为被动红利基金,特别是红利低波类基金如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等表现突出,规模增速分别为数十亿元量级。
量化红利基金扩容:
2023年新增7只量化红利基金,截至2024年初共计18只量化红利基金,规模151亿元。规模较大者如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超过10亿元。
表4详细列举了量化红利基金基金代码、成立时间、经理团队及规模信息,显示该板块活跃度提升,量化策略逐渐成为红利基金领域的重要增长动力。[page::2,3,4]
---
2.3 红利板块拥挤度与市场关注度分析
报告聚焦红利板块“拥挤度”测算,红利股票池定义为跟踪规模超50亿的主要红利指数成分股合并。
- 成交额占比: 2010年以来红利股票成交额占市场比例明显下降,至2024年4月24日到底仅6.9%,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图6)。这反映资金集中度并不高,红利板块尚未形成系统性资金拥挤,存在投资机会。
- 雪球大V关注度: 图7显示,红利板块被雪球大V关注度远低于食品饮料、医药等热门行业,最新关注比例仅4.1%,显示市场对红利股的关注度和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 公募基金持仓占比: 虽然红利板块的公共基金持仓比例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仅5.7%(图8),但近期有一定回暖迹象,特别是2023年10月后基金仓位有所提升。
- 机构配置行为: 表5公开数据显示,公募FOF基金对于红利类基金配置审慎,且2023年下半年被动红利基金持仓较上半年度降低,反映投资者对红利板块认知存在分歧与谨慎。
综上,红利板块当前并不拥挤,市场热点偏低,资金流入潜力依然存在,提供了潜在的投资吸引力。[page::5]
---
2.4 红利基金配置行为与资产配置组合表现
2.4.1 风险预算股债轮动组合表现
报告介绍采用风险预算资产配置方法,基于红利低波指数与中证800指数分别构建与债券(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配比为10:1的股债组合(组合1为红利低波+中债,组合2为中证800+中债)。
- 组合收益: 2010年7月至2024年3月,组合1年化收益为6.5%,最大回撤仅3.5%;组合2年化收益5.1%,最大回撤3.9%。红利组合收益更高且回撤更小,显示红利低波指数在动态风险预算配置中具有更优表现。
- 资产权重动态调整能力: 组合中红利低波资产月度均值权重15.5%,根据市场波动调整动态配置。2024年3月底,红利资产权重降至10.5%,体现风险预算模型在市场风险升高时降低权益配置的特点。
图9和图10清晰展示组合净值走势与资产权重变动,说明红利指数组合在风险控制和收益提升方面有明显优势。[page::6,7]
2.4.2 红利+高股息ETF组合优化
考虑到不同红利指数行业配置差异,如红利低波指数煤炭权重偏低,报告进一步分析部分资产配置者搭配其他高股息行业ETF(煤炭、银行ETF)以优化配置。
- 持仓市值: 公募FOF基金2022年以来持有煤炭ETF和银行ETF市值均不低,显示实务操作中存在补充行业ETF的配置倾向。
- 收益表现提升: 以红利低波指数和国泰中证煤炭ETF构建不同组合配置,数据显示:
- 70%红利+30%煤炭组合年化收益率由10.3%提升到15.9%,
- 组合收益波动比从0.67提升至0.95,
- 组合年化波动率在90%红利+10%煤炭配置时反而下降至14.2%,低于红利低波单独配置。
图12及表6展示多个红利与煤炭ETF不同比例配置下的收益、波动率、最大回撤和收益波动比等指标,说明组合配置策略有效提升组合整体绩效与风险调整收益。
该结果支持多元化、高股息加权配置提升红利基金投资效果的观点,尤其是通过配置行业补充ETF实现收益和风险的优化平衡。[page::7,8]
---
2.5 风险提示
报告强调基于历史数据的表现不保证未来持续性,注意投资风险;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研究分析结论不构成推荐投资建议。报告所载信息具有时效性和参考性,投资决策应综合多方面信息谨慎判断。
报告还提及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规声明,保证信息可靠性但不作绝对承诺。[page::9]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与图2:红利指数与红利低波指数净值走势
- 图1(页2)展示了2013年至2024年各主要红利指数全收益净值走势,红利低波指数(紫色)整体表现优于传统红利指数(如中证红利、上证红利等),以及红利质量指数和国企红利指数。
- 图2(页2)细分红利低波类子指数,东证红利低波(灰色)涨幅领先,表现明显高于红利低波全收益、标普A股红利低波50等。
两图验证报告文字论述,红利低波策略在长周期内体现了领先的收益与风险平衡效果。
3.2 表2:主要红利指数收益与风险指标
表格详细列明每一指数2023年以来收益、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年化波动率和收益波动比,在所有维度均支持红利低波类指数较优的判断。例如中证红利最大回撤达44%,而红利低波最大回撤仅为40.9%,收益波动比从0.57提升至0.71。
3.3 图3至图5:红利基金数量与规模
- 图3展示了2010年至2024年红利基金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基金数量从约70只上升至111只,规模从不足40亿飙升至超1200亿元。
- 图4显示被动基金占比在总体基金规模中快速提升,已超过50%。
- 图5按指数维度展示被动基金规模,中证红利、上证红利和红利低波100领先,说明被动产品集中关注大指数及低波策略。
3.4 表3与表4:基金明细及规模增长
清晰展现2023年以来规模提升最显著的基金名单,集中于红利低波被动基金,部分量化红利基金规模扩张明显,反映市场资金流向情况。
3.5 图6至图8:红利板块拥挤度测度
- 图6显示红利股票成交额占市场比重处于历史低点,未体现拥挤。
- 图7显示雪球大V关注度低于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市场关注度尚可提升。
- 图8反映公募基金持仓比例目前低位,尽管2023年底略有回升。
3.6 图9与图10:风险预算股债轮动组合净值与资产权重
- 图9标识红利低波组合长期建立稳健收益,风险调整特征优于宽基指数组合。
- 图10展示资产权重随市场波动动态调整,管理能力强。
3.7 图11、图12及表6:高股息ETF补充持仓与组合绩效提升
- 图11说明公募FOF仓位中煤炭ETF与银行ETF持仓稳定,体现实际操作中行业补充策略。
- 图12净值曲线显示红利搭配煤炭ETF组合长期表现优于单一红利。
- 表6数据清晰量化组合业绩提升,尤其收益与收益波动比两项指标显著上升。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涉及直接的企业估值或基金净值估价分析,主要聚焦于指数和基金实际净值表现及资产组合收益率、波动率等指标分析,强调量化模型和风险预算配置优化。使用了收益波动比(Sharpe比率类似指标)评估组合绩效,充分体现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效果。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风险提示中主要强调:
- 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表现基于历史数据可能失效。
- 对基金及管理人的研究结论不构成投资建议。
- 投资风险不可忽视,市场环境可能改变收益。
- 报告所述分析具时效性,投资决策应考虑多方面信息。
并提醒客户关注潜在利益冲突,确保投资判断不依赖单一报告或指标。[page::9]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逻辑严谨,数据详实,但对红利低波类策略优势表达较为积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策略选择偏好。
- 关于量化红利基金扩容与被动基金主导的解读,未深入探讨其中主动管理策略潜在价值和未来空间。
- 对红利板块拥挤度的评估依赖成交额占比及雪球用户关注度等指标,可能较为粗略,未覆盖所有机构投资者情绪或市场微观结构因素。
- 组合优化部分基于过去十多年数据,未来市场结构或行业轮动可能带来风险,对非波动率风险因子的敏感度未展开。
-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但未详细讨论宏观经济变化、政策调整等系统性风险对红利股影响。
总体报告客观且深入,以上意见为审慎视角下的细微补充。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红利指数及基金的发展现状和投资价值,得出如下关键结论:
- 红利类基金市场快速成长,尤其被动红利基金规模显著扩大,量化红利基金加速扩容,显示市场对红利策略的认可和需求增长。
- 红利低波类指数以其较优的收益与风险控制能力在众多红利指数中脱颖而出。全区间年化收益达16%-17%,最大回撤和波动率均优于传统红利指数,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标的。
- 基金层面,被动产品规模占比超过50%,被动红利低波基金增长明显,反映市场对低波动、高股息策略的追求。
- 红利板块整体拥挤度较低,市场成交额占比与投资者关注度均处于历史弱势,公募基金配置较低,存在配置提升空间。
- 风险预算资产配置模型实证显示,以红利低波指数替代宽基指数构建股债组合可获得更优风险调整收益。
- 红利基金搭配高股息行业ETF(如煤炭ETF)组合,组合收益和风险表现亦优于单独红利配置,体现组合优化的重要性。
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红利基金市场及指数体系解读,强调红利低波策略及组合优化的配置价值,具备较强的实务参考意义。
建议投资者关注红利策略的风险控制及行业权重搭配,结合动态资产配置模型优化组合,提升长期稳健收益。同时,要警惕市场风险变化,理性看待历史数据,保持多元化投资视角。
---
重要图表引用
图1:主要红利类指数净值走势
-

图3:红利基金数量与规模
-

图5:追踪红利指数被动基金规模
-

图7:雪球大V关注度
-

图9:风险预算股债轮动组合净值
-

图11:公募FOF持有煤炭和银行ETF市值
-

---
本报告数据基于Wind与开源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2024年4月下旬,内容详实、逻辑严密,为投资者提供了深刻的市场洞察与资产配置指导。[pag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