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引领出行变革的新时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特别是端到端架构的技术进步及其对车企智能驾驶产品的推动作用,详细介绍了2024年高速NOA和城市NOA的快速普及和渗透率变化,重点剖析智能驾驶的商业模式及未来付费趋势,并评估了城市NOA对车型毛利的积极影响和市场带动作用,同时指出智能驾驶产业链国际合作和全球化趋势,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展望 [page::1][page::2][page::3][page::4]。
速读内容
智能驾驶技术核心进展与应用 [page::1]
- 端到端架构降低数据标注难度,提升驾驶信息处理效率和泛化能力,加速系统迭代升级。
- 引入视觉语言模型和云端模型,增强汽车对复杂路况的感知能力。
- 城市NOA及车位到车位功能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竞争焦点,推动L3/L4阶段自动驾驶发展。
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及渗透率分析 [page::2]

- 2024年前10个月城市NOA渗透率快速提升至6.5%。
- 高速NOA功能已成为20万元以上智能汽车的标配,城市NOA覆盖更多价格区间车型,提升消费者接受度。
- 由头部车企引领,推动从高端向中低端市场的下沉趋势明显。
智能驾驶商业模式现状与未来趋势 [page::3]

| 厂商 | 系统 | 搭载车型 | 订阅制价格 | 买断制价格 | 备注 |
|-----|------|----------|------------|------------|------|
| 理想 | AD Pro/Max | 随车标配 | - | - | - |
| 小鹏 | XNGP | 随车标配 | - | - | - |
| 华为 | ADS 3.0系列 | 多款车型 | 720元/月 - 100元/月 | 36000元 - 5000元 | 部分车型优惠价下调 |
| 蔚来 | NOP+ | ET/ES/EC全系 | 380元/月 | - | 赠送优惠礼包和免费使用权 |
| 小米 | Xiaomi Pilot系列 | SU7系列 | - | 18000元 - 26000元 | 下定享终身免费使用权 |
| 吉利 | ZEEKR AD | 001/007/009等车型 | - | 35000元 | 附赠终身功能体验 |
- 车企多采用智能驾驶软硬件标配积累用户和数据,推动软件迭代。
- L3自动驾驶带来高价位车型和更高购买力目标,有望催生汽车自动驾驶的软件后向付费模式和订阅服务,预计2025年实现收获期。
城市NOA对车型毛利贡献与行业发展趋势 [page::4]

| 指标 | 理想L7 2024款 Pro/Max | 硬件增量成本(元) | 毛利增量(元) |
|------|-----------------|-----------------|--------------|
| 摄像头(8MP) | 1个/6个 | 1250 | - |
| 激光雷达(Lidar) | 0/1 | 2500 | - |
| 城市域控 | 地平线J5/额英伟达Orin-X | 6000 | - |
| 音响系统 | 高级音响/铂金音响 | 2500 | - |
| 总价差 | - | 14300 | - |
| 单车毛利润增 | - | - | 13700 |
| 2024Q1-Q3销量(台) | 80400~152831 | - | - |
| 城市NOA车型占比 | 35.1%-54.6% | - | - |
| 城市NOA毛利润增占比 | - | - | 约7%-13% |
- 城市NOA带动高配车型销售和整体车型毛利率提升,促进车企盈利增长。
- 智能驾驶技术与Robotaxi需求部分重叠,车企正通过合作加速技术进阶和市场布局,推动出行服务转型。
- 国内智能驾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引领全球产业格局,[page::4]
风险提示 [page::6]
- 智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将影响产品落地和用户体验。
- 与L3和Robotaxi相关的法规出台和政策支持可能滞后,阻碍新功能商业化进程。
- 消费者市场接受度不足可能影响智能驾驶的长期商业闭环和数据反馈循环。
深度阅读
中金《秒懂研报》智能驾驶专题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智能驾驶 引领出行变革的新时代
- 作者:任丹霖(中金公司研究部 汽车及出行设备行业分析师)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25日 09:00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 主题:智能驾驶技术及其应用推进、市场渗透及商业模式探索,重点聚焦乘用车智能驾驶尤其是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商业潜力。
- 核心论点:智能驾驶正在快速发展,端到端架构和视觉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提升了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城市NOA作为智能驾驶的重要落地路径,2024年有望实现6.5%的市场渗透率。智能驾驶商业模式正探索由免费向付费转变,未来L3级自动驾驶或为软件后向收费打开新空间。城市NOA不仅提升消费者体验,也带动高配车型销量与车企毛利增长。国内企业在技术及量产经验上具备国际优势,推动智能驾驶产业全球化。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智能驾驶背后的技术引擎
- 关键论点:
- 端到端架构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显著降低了数据标注难度和人工工作量。
- 该架构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升车辆对复杂路况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具备强大泛化能力,适应多样路况。
- 视觉语言模型和云端模型结合,进一步增强系统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
- 功能迭代速度加快,推动车型尽快实现L3/L4高阶自动驾驶。
- 城市NOA和车位到车位功能成为竞争焦点,将助推智能驾驶的下一步发展。
- 逻辑与假设:
端到端架构的推广得益于算法进步与算力提升,促使系统在线路标识、障碍物判断等关键环节的表现更精准。云端和视觉语言模型为智能驾驶“赋能”,可视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提升车辆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城市NOA的普及建立在技术成熟和消费者需求双重驱动基础上。
2.2 智能驾驶的普及步伐
- 关键论点:
- 高速NOA已经于2024年实现规模化搭载,尤其在高架高速、环路等相对单一的场景表现理想。
- 20万元以上智能驾驶车辆预计将标配高速NOA。
- 城市NOA渗透率预计2024年将达到6.5%,市场接受度增强、成本下降助推其向更广泛价格区间渗透。
- 城市NOA优点在于智能应对拥堵和灵活规划路线,提升日常通勤效率。
- 数据与图表解读(图1):
- 城市NOA月度渗透率2023年初约1.5%,2024年初开始加速增长,至2024年10月达到6.5%。此增长曲线证明了消费者接受度的显著提升以及车企加快布局。
- 另一图表显示20万元至25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搭载高速NOA和城市NOA的销量占比较高(高速NOA达48万辆,城市NOA为35万辆),标明中端市场是智能驾驶功能落地的主力军。

图表支持了文本中“20万元市场逐渐成为智能驾驶主阵地”的观点。
2.3 智能驾驶的商业模式
- 关键论点:
- L2++级别智能驾驶软件收费面临挑战,消费者付费意愿低,绝大多数车企选择将智能驾驶标配,以积累用户与数据。
- 硬件与算法升级成本高,但通过减配方案优化毛利空间。
- 头部车企尝试采用买断或订阅收费模式。例如华为ADS 3.0系统,订阅价720元/月到36000元买断不等,蔚来NOP+系统月订阅费约380元等。
- 2025年L3自动驾驶落地可能改变付费逻辑,该级别车型价格较高(35-40万元以上),具备长期保险和特殊使用权利,订阅收费模式有较大发展潜力。
- 重要数据解读(图2):
- 表格清晰列举主要车企智驾软件的收费体系及搭载车型。
- 具体的订阅和买断价格明示出市场的探索路径,表明智能驾驶产品逐步向用户付费转变的尝试。

- 潜在逻辑:
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提高车辆价值感和用户需求黏性,允许厂商通过订阅或买断实现软件增量收入,推动智能驾驶商业生态成熟。
2.4 城市NOA的益处
- 关键论点:
- 城市NOA的高配置车型带动了整车毛利提升,尽管硬件成本高,但该部分增量毛利显著。
-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配车型,且部分车企有策略将城市NOA作为标配以协同其他高端配置,形成产品升级。
- Robotaxi技术栈与城市NOA高度重合,Robotaxi落地将在2025年推动产业转型为出行服务。
- 中国车企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凭借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位置,合资车企合作促进全球化。
- 图表详解(图3):
- 以理想L7和小鹏G6 2024款为例,列出高配(含城市NOA)与低配车型之间的硬件差异,如摄像头数量、Lidar、算力芯片种类及价格。
- 理想L7高配毛利增量约1.37万元/辆,城市NOA车型占总销量比例从Q1到Q3均增长超过35%,对应毛利增长贡献显著。
- 小鹏G6类似表现,三季度城市NOA车型毛利增量占比较高。

- 合资车企与国内智能驾驶供应商合作案例表明,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正进入全球供应商体系,如通用、大众、奥迪、奔驰等均与Momenta、华为、小马智行、地平线等合作,表明行业生态逐渐完善。

- 潜在推断:
智能驾驶不仅技术提升,更形成了新盈利模式,更通过协同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高端配置,共同推动汽车市场升级。
---
3. 图表深度解读汇总
- 图1:2024年1-10月城市NOA月度渗透率
显示了城市NOA渗透率从约1.5%快速上涨至6.5%,标志着该技术进入快速普及期,支撑智能驾驶技术大规模市场应用的趋势。
- 图2:2024年1-10月标配高速/城市NOA功能车型销售及价格区间柱状图
聚焦20万-25万元价格带为智能驾驶车型主力,反映智能驾驶由高端向中端市场渗透的趋势,推动智能驾驶普及走向大众化。
- 图3:车企智能驾驶软件收费情况表
详列主要车企产品的订阅和买断价格,展现智能驾驶收费尝试和市场策略,体现软件营收商业化初步形态。
- 图4:理想、小鹏选装城市NOA车型毛利增量测算表
通过硬件配置差异估算单车毛利增量,结合销量占比测算整体毛利贡献,数据定量说明城市NOA对车企盈利增长的重要作用。
- 图5:合资车企国内智能驾驶合作情况表
展示主流合资品牌与中国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合作进展,反映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拓展动力。
---
4. 风险因素评估
- 智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技术进步速度与应用落地紧密相关,迭代缓慢将制约智能驾驶体验和市场推广。
- 法规出台不及预期:
自动驾驶测试标准、收费运营许可及安全监管政策滞后会延缓L3及Robotaxi的规模化应用。
- 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
消费者对智驾产品的使用认可、操作指南和营销推广的有效性影响用户购买及使用活跃度,关系商业闭环的形成。
报告针对上述风险均给出合理解释但无太多缓解措施体现;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变化和用户行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积极乐观,强调智能驾驶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快速演进和成长空间,但对技术难题(如复杂路况的稳定性)、用户安全隐患、法规障碍的现实挑战提及较少,存在正面偏向。
- 智能驾驶软件后向收费虽被看好,但实际用户接受度及价格敏感性存在挑战,尤其对非高端车型仍需观察市场反馈。
- 端到端架构优势被反复强调,然而该技术路线与传统模块化路线的优劣竞争仍未充分展开,存在一定争议。
- 报告更多聚焦2024-2025年短期机遇,长远技术路线和商业生态如何演进尚需持续观察。
---
6. 结论性综合
中金研究的智能驾驶专题报告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态势、市场渗透情况及商业模式探索。端到端架构创新、视觉语言模型加入和云端协同,有力推动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升级迭代速度。高速NOA已规模化,城市NOA渗透率预计2024年底达6.5%,并向中端市场价格渗透。
从商业角度,当前车企多以智能驾驶系统标配策略积累用户数据,软件收费面临挑战,但L3自动驾驶的高价位特征或催生新的软件订阅付费逻辑,开启后向收费新阶段,尤其在保险长期购置及专职安全员角色方面创造收 益可能。
智能驾驶功能的高配车型带来显著毛利提升,推动汽车配置升级和企业盈利能力增强。Robotaxi与城市NOA技术重叠,有望加快产业向出行服务转型。国内企业虽起步较晚,但快速发展、技术积累和国际合作助力其在全球智能驾驶产业版图中占据优势地位。
图表的详尽数据支持了上述结论:渗透率提升映射市场接受增长,车型价格和销量分布反映智能驾驶的阶梯化普及路径,软件收费模式示范了商业探索的多样性,毛利测算直观展现智能驾驶对车企利润的正向推动,合作清单显示了行业生态国际化趋势。
整体来看,报告展现了智能驾驶进入乘用车市场的量变积累和质变预期,强调了技术进步、市场机制和商业生态三方面协同成长的重要性。未来需重点关注法规环境、技术迭代速度和用户使用接受度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智能驾驶时代的出行变革仍在持续深化中。[page::0,1,2,3,4,6]
---
附录:主要图表索引
| 图表内容说明 | 页码 |
|-----------------------------------------|-------|
| 1. 2024年城市NOA月度渗透率及车型销量价格分布 | 2 |
| 2. 车企智能驾驶软件收费情况及订阅价格总结 | 3 |
| 3. 理想与小鹏车型城市NOA选装对比及毛利增量测算 | 4 |
| 4. 合资车企国内智能驾驶合作情况 | 4 |
---
本报告系统分析并解读了中金《秒懂研报》智能驾驶专题内容,提供深度视角以理解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市场结构和商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