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编制的视角:标普 500 指数何以长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标普500指数的长期优异表现和指数编制方法,指出其成分股的主动筛选及行业权重均衡策略提升了指数表现。标普500指数虽名为“500”,实际成分股超过500只,且行业分布与美国市场整体高度一致。近年来科技行业权重显著提升,金融行业权重下降,指数权重集中度及行业领先科技巨头影响力增大,体现指数灵活适应市场发展的机制。对比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的主动选股和行业平衡为我国指数编制提供重要启示[page::0][page::3][page::6][page::7][page::12][page::14][page::16]
速读内容
标普500指数长期表现及基金规模趋势[page::3][page::4][page::5]

- 标普500指数近30年累计上涨接近90%,年度正收益概率较高,尤其1995-1999年快速上涨。
- 2000-2010年经历两次大跌:互联网泡沫和金融危机。
- 2010年后指数整体平稳并持续增长,但标普500基金数占比下降,基金资产总额持续提升。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主动选股及行业分布均衡[page::6][page::7][page::8][page::11]

- 标普500非简单市值前500公司,存在主动筛选,剔除多级股和部分公司。
- 超过100只美股市值前500公司未入选标普500,多来自信息科技、医疗、金融行业。

- 指数行业分布与美国总市场高度一致,信息科技权重略高,展现高度代表性。
成分股筛选提升指数表现[page::10][page::11]

| 市值排位 | 代码 | 公司名称 | 行业 | 1年回报率% |
|----------|--------|----------------|--------------------|------------|
| 6 | BRK/A | 伯克希尔哈撒韦 | Financials | 2.01 |
| 80 | UBER | 优步 | Industrials | -16.37 |
| 91 | EPD | 企业产品伙伴 | Energy | -32.71 |
| 118 | NOW | 现在服务公司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67.15 |
| 151 | TSLA | 特斯拉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536.20 |
| 152 | LVS | 拉斯维加斯金沙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 -16.17 |
| 157 | KDP | Keurig Dr Pepper Inc | Consumer Staples | 10.83 |
| 175 | ET | 能源转换 | Energy | -41.49 |
| 208 | MPLX | MPLX LP | Energy | -21.92 |
| 221 | SIRI | 天狼星 XM | Communication Services | -2.48 |
| 243 | AMTD | 亚美利交易 | Financials | -17.14 |
| 250 | WCN | Waste Connections Inc | Industrials | 12.44 |
- 落选大市值股票的整体表现低于标普500,显示主动选股提升指数表现。
标普500行业结构演变及权重集中度提升[page::12][page::14][page::15]


- 过去30年信息科技权重大幅上升,2020年达到近28%,金融行业权重逐渐下降至不足10%。
- 指数前十大市值股票权重持续上升,2020年权重近30%,集中度明显提升。
- 苹果、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这四大科技巨头市值占标普500逾20%,对指数影响显著增加。
与沪深300指数比较及启示[page::15][page::16][page::17]


- 沪深300行业分布与中国总市场差异较大,金融及必需消费占比过高,科技权重较低。
- 标普500指数在行业均衡和成分股选择上更为主动,沪深300更多基于市值大小。
- 标普500十年上涨超187%,良好反映科技行业成长,启示我国指数编制可借鉴行业均衡和主动选股理念。
深度阅读
报告详尽解读与分析报告:《指数编制的视角:标普 500 指数何以长牛?》
---
1. 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指数编制的视角:标普 500 指数何以长牛?
- 发布机构: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2日
- 作者: 邓虎,宋施怡(证券分析师)
- 主题: 深度剖析美国市场代表性宽基指数——标普 500 指数的长期优异表现,研究其指数编制的独特机制及其对指数表现的影响,并提供对中国市场指数编制的启示。
核心论点总结:
- 标普 500 指数作为美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宽基指数,长期涨幅近90%。
- 虽然标普 500的指数基金数量及市场份额近年有所下降,但其跟踪标普500的指数基金仍是最大规模的指数基金产品。
- 指数编制不仅按照市值排序,还融合了主动选股成分,强调行业结构的市场代表性。
- 标普500指数行业结构近30年发生显著变化,科技行业比重上升,金融业比重下降。
- 这些机制对指数表现提升有积极作用,且为中国市场指数编制提供借鉴价值。
- 该报告强调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风险提示明确指出未来指数表现可能波动。[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标普500指数长期表现优异,跟踪产品规模巨大
关键论点及数据:
- 标普500指数自1990年至2020年间表现优异,尤其是1995-1999年互联网泡沫期间,指数大幅快速涨幅,助推ETF及指数基金数量和资产规模爆发式增长。
- 2000-2010年标普500经历两轮大熊市:互联网泡沫崩溃(2000-2002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指数连年下跌及指数基金数量下降。
- 2010年后进入稳健上涨,没发生显著大幅下跌,标普500指数基金资产规模持续缓慢增长,但产品多样化使得跟踪标普500单一产品比例下降。
- 近年Smart Beta指数基金兴起,如标普500低波动率指数ETF(SPLV),丰富了市场产品供给。
- 通过图1(年度收益幅度与累计涨幅,蓝色柱状与红色曲线),以及图2(标普500与罗素2000指数表现对比,标普500长期跑赢小盘股指数)佐证以上论点。[page::3,4]
投资基金数量与资产趋势分析:
- 图3显示1993-2001年标普500指数基金数量迅速从几十只增至120多只,随后数量缓慢下滑至2019年的78只。
- 数量占比从近56%降至16%,表明指数基金总量扩展,标普500成比例下降。
- 图4显示资产规模持续大幅上涨,近20年从不到数百亿美元提升至2019年约1.2万亿美元,规模占比由近80%降至近30%,这表明资产规模保持增长但市场多元化。[page::4,5]
2.2 指数编制方案总结
成分股准入条件(表1):
- 公司须有10-K报告,须以美国资产或收入占主要比例,流通股市值>82亿美元,且流通市值至少50%满足市值标准。
- 股票流动性要求:年度交易额与流通市值比例≥1,过去6个月月平均交易量不少于25万股。
- 可投资权重因子(IWF)≥0.1,意味着长期锁定股份必须低于90%。
- 财务健康需连续四季度GAAP收入持续为正,最新季度收入也须为正。
- 上市时间须超过12个月,多级股票一般不纳入新标普500成分股(已有的多级股票可存在)。
- 指数非机械选取,指数委员会具主动调整权,根据公司重大事项及时调整。
- 标普500成分股数量可超过500只(目前505只),多股种会增加数量。[page::6,7]
指数计算方式:
- 标普500为市值加权指数,以股价乘计入的股权数除以常数除数得出。
- 行业分布要求成分股权重与整个市场行业分布相近,强调广谱代表性,避免行业结构失衡。[page::6]
2.3 标普500属于主动选股指数?
表现差异分析(第3章重点):
- 标普将前500大市值公司与标普成份对比,发现103只市值大公司未被纳入指数,多因多级股结构、流动性差或财务不符标准。
- 图5展示未入选公司行业分布情况:信息科技行业未入选数量最多(30只),其次为医疗保健和金融。
- 图6显示未入选股票市值主要集中于较低部分(300亿美元以下),但100只市值>600亿中96只入选,表明大型公司总体大概率入选。
- 具体个案分析(BRK/A未入选因流动性低;TSLA市值高但调整中未入选;ZM和BX因多级股票不入选)。
- 对比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和未入选高市值股票2019-2020年一年的股价表现,未入选股票多数表现较差,收益中位数远低于标普指数,表明主动选股提升了指数表现。
- 表2详细列示了市值排名前250但未入选的12只股票收益情况,多数负收益,仅少数表现优异且涨幅异常,影响平均值。[page::7,8,9,10,11]
2.4 标普500指数行业结构演变
行业分布与市场一致性:
- 图9横向对比标普500、美国前500大公司和美国总市场行业分布,标普500行业权重与整体市场高度一致,体现广谱代表性。
- 信息技术在三组中均为第一大行业,且标普权重稍高;金融权重略低于前500及市场总体。
30年行业权重变化(表3):
- 1990年金融业占主导,信息技术仅9.62%。
- 1996-2002互联网泡沫推高信息技术占比至峰值34.51%。
- 2007金融危机后,金融占比从20%大跌至8.88%,逐步回升至约10%,但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 2020年信息技术达27.92%,金融仅9.76%,科技成为最大行业,反映美国经济结构转型。
- GICS分类调整于2018年底导致通信服务与信息技术数据波动。[page::12,13]
2.5 指数集中度趋势
- 图10显示2012年以来标普500前十大股票市值与权重持续增长,权重由约18%提升至近30%,显示行业集中度提升。
- 图11和图12进一步揭示首位与第十位股票市值差距扩大,2018年前差距约2.7倍,2020年已达5.66倍,突出了大型巨头对指数的巨大影响。
- 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占总市值比例由13.37%增至超20%,极少数科技巨头主导指数变动。[page::13,14,15]
2.6 与沪深300指数的比较与启示
- 图13显示沪深300行业权重明显偏离中国市场整体结构,金融、必需消费品占比过高,可选消费和通信服务低于市场,说明沪深300行业代表性弱于标普500。
- 表4指出沪深300持续高权重金融行业,这与标普500从高金融权重向高科技权重转型不同。
- 图14展示沪深300前十大个股权重与集中度变化,集中度水平与标普500近似,但结构和权重分配方式不同。
- 结论认为标普500指数通过主动选股及行业均衡机制提升了表现和代表性,对国内指数编制提供了行业均衡和主动筛选的启发,有助于未来中国指数和产品设计优化。[page::15,16,17]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标普500年度表现及累计涨幅
- 条形图(蓝色)展示1991-2019年的年度收益率,波动明显,尤其2000-2002、2008年呈大幅负收益。
- 累计涨幅曲线(红色)从1991年的基期水平缓慢上涨至2019年约900%,验证标普500长期增长性。
- 1995-1999年增长特别突出,互联网泡沫推动指数上涨。[page::3]
图2:标普500与罗素2000指数比较
- 2011年以来两指数起初走势接近,近五年标普500逐步跑赢罗素2000。
- 显示大型成长股优于小盘股,反映市场风格趋势。[page::4]
图3-4:标普500指数基金数量及资产规模变化
- 图3显示基金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完成由近百支增长至120支后逆转。
- 图4揭示资产规模持续高涨,2019年资产达1.2万亿美金,市占率仍保持巨大优势。
- 两图综合展现标普500基金市场地位及变迁趋势。[page::4,5]
图5:未入选标普500的前500大公司行业分布
- 信息技术落选比例最高,医疗保健和金融次之。
- 多级股票影响落选较多,体现编制规则影响选股资格。[page::8]
图6-7:未入选股票市值分布与入选率
- 小市值股票多见未入选,超过600亿美元市值100多只中,只有4只未入选,说明权威市值门槛之重要。
- 蓝柱为总数,红柱为入选数,蓝线为入选率,显示大市值股票入选率极高。[page::8,9]
图8:落选股票2019-2020年股价涨跌幅分布
- 大部分未入选股票涨幅低于15%,且整体中位回报不足6%,低于同期标普500的15.39%。
- 少数极端上涨股票(如特斯拉)拉高平均收益,整体表现不及指数。
- 验证主动选股成效。[page::10]
图9:行业分布比较
- 各行业市值占比在标普500、Top500、总市场差异极小,数据支撑“行业均衡代表市场”结论。
- 信息技术权重领先,金融略有下降。[page::11]
表3:不同时期标普500行业权重演变
- 见上文行业结构,反映经济周期与行业泡沫影响,展示标普500行业演变轨迹。[page::12,13]
图10-12:指数集中度趋势及前十大巨头影响
- 前十大权重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近30%。
- 头部股(苹果等)市值激增,远超指数内第十高市值股票,反映巨大市场影响力。[page::13,14,15]
图13-14:沪深300行业分布及集中度
- 沪深300行业权重偏离市场大盘,金融权重极高,显示中国指数行业均衡性较弱。
- 前十大股票权重及相对集中度与标普500类似,但加权机制不同。
- 为国内指数编制提供对比,提出主动选股和行业均衡的重要性。[page::15,17]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包含具体的估值模型和目标价格,重点是指数构建机制和历史表现分析,估值部分未涉及DCF或估值倍数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明确指出“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风险提示包括:
- 指数样本股变动带来的分析偏差。
- 宏观经济环境及市场波动影响指数表现。
- 基金管理人表现不保证未来收益。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理解指数构成和历史表现可能引起的风险。
- 报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page::0,17]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严谨,强调标普500指数非机械市值选取,而是主动选股,这点为业内少有详述,具价值。
- 主动选股效果通过历史表现差异得到初步验证,增强报告说服力。
- 主动筛选对行业结构调整和长期表现的积极影响说明了指数设计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指数基金投资效率。
- 需注意部分极端案例(如特斯拉超常涨幅)影响数据均值,报告已谨慎说明。
- 指出沪深300行业分布不均问题,并未直接评价好坏,保持客观。
- 报告未过度解读未来展望,较中立。
- 由于涉及巨大行业和公司市值,前十大权重集中度上升可能带来风险,报告未深度讨论潜在的集中度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与实例,系统性分析了标普500指数长期牛市表现背后的指数编制机制。其核心发现包括:
- 标普500指数通过融合市值规模与主动选股考核、严格的入选标准,实现成分股的高流动性和财务稳健,筛除部分市值虽大但流动性差或结构复杂的股票,助力提升整体指数表现。
- 标普500的行业权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总体市场的行业结构,且近年来以信息技术行业为首,金融行业权重明显下降,反映经济结构与市场趋势。
- 指数浓缩在少数巨头身上(如苹果、微软等)趋势明显,表现出极强的头部效应和集中风险,但同时也带来显著成长动力。
- 标普500指数基金数量与资产规模庞大,虽产品多样化分散了标普单独指数的份额,但核心基金依旧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 与中国沪深300指数对比发现,后者行业权重结构与市场整体不匹配,金融过重,科技权重偏低,且选股更偏向机械市值排序,缺乏行业均衡与主动调节。
- 标普500指数编制经验对中国指数设计及基金产品开发有重要启示:积极平衡行业权重,适度主动选股,有助提升指数表现及市场代表性。
- 报告在严格依据数据的基础上,对标普500指数的表现与构建原理进行了深刻阐释,为理解大型宽基指数的成分和表现机制提供了重要视角。
综上,标普500指数之所以能长牛,既有美国宏观经济和科技发展背景,也深受其成熟、灵活且主动结合行业均衡的指数编制规则影响,该规则在保持宽基市场代表性的同时,实现了选股的有效筛选,值得深度借鉴和研究。
---
主要引用页码
报告内容主要引用自[page::0-17],方法论来自[page::6-7],核心数据与图表密集于[page::3-17]。
---
(全文分析共计约1800字,详尽覆盖所有章节及图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