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中挖掘调研机会——事件驱动策略量化研究系列专题之六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通过收集“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中的调研记录,重点挖掘深圳A股中中小板与创业板的调研机会。结果显示,联合知名分析师前5名与前10大基金公司的调研后,能显著产生超额收益。基于该联合调研构建的股票组合在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累计绝对收益28.16%,年化夏普比率达166.96%,相对中小板指数实现年化超额收益25.51%,表现优异。报告强调事件驱动策略的市场环境风险和回撤风险 [page::0][page::2][page::4][page::5]。
速读内容
调研信息及时性和覆盖范围 [page::2]
- “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提供调研记录,实现调研信息的第一时间获取,95%以上公告延迟在5交易日内。
- 深圳A股85%以上调研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关注重点市场。
调研后的超额收益分析 [page::2][page::3][page::4]
| 类型 | 绝对收益 | 超额收益 | 绝对收益胜率 | 超额收益胜率 | 样本数量 |
|------------------|----------|----------|--------------|--------------|----------|
| 中小板总体 | 2.13% | 0.65% | 52.76% | 47.28% | 2098 |
| 创业板总体 | 1.57% | 0.05% | 48.55% | 45.23% | 964 |
| 知名分析师前3名中小板 | 2.26% | 1.30% | 52.71% | 49.46% | 277 |
| 知名分析师前5名中小板 | 2.37% | 0.97% | 53.56% | 48.81% | 379 |
| 大型基金前10大中小板 | 2.20% | 0.98% | 53.03% | 49.35% | 462 |
| 联合调研{5,10}中小板 | 2.19% | 1.38% | 48.95% | 51.75% | 143 |
- 调研发生后总体超额收益不显著,但知名分析师与大型基金公司特别是联合调研后,超额收益显著增强。
- 知名分析师前5名与前10大基金公司联合调研产生最高超额收益。
量化事件驱动股票组合策略构建 [page::4][page::5]
- 策略逻辑:
- 买入:当行业知名分析师前5名和前10大基金公司联合调研的中小板或创业板股票,次日开盘买入,持有20个交易日。
- 调整:停牌推迟最多2个交易日买入,涨停或长停放弃该交易。
- 多次调研只计首次调研。
- 资金与仓位管理:
- 初始资金1,买入时股票等权分配。
- 限制最大持仓股票数为10。
- 交易成本设为双向0.5%。
- 绩效表现:


| 指标 | 股票组合 vs 中小板指数 | 股票组合 vs 创业板指数 |
|-------------------|----------------------|----------------------|
| 累计超额收益 | 18.93% | 1.28% |
| 年化超额收益 | 25.51% | 1.49% |
| 年化信息比率 | 205.03% | 12.89% |
| 最大回撤 | -6.02% | -8.37% |
| 累计绝对收益 | 28.16% | - |
| 年化绝对收益 | 38.79% | - |
| 年化夏普比率 | 166.96% | - |
| 平均仓位 | 80.61% | - |
- 该事件驱动策略在样本期间表现良好,适用于中小板市场,相对创业板效果更佳。
风险提示 [page::0][page::5]
- 事件驱动策略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可能出现较大回撤风险。
- 建议结合市场环境审慎运用该策略。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与解构
——《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中挖掘调研机会》事件驱动策略量化研究系列专题之六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中挖掘调研机会》
- 报告系列:事件驱动策略量化研究系列专题之六
-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研究数据截止至2013年3月22日
- 分析师:团队成员包括夏潇阳等多位资深分析师
- 研究对象:深圳A股市场,重点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
- 核心主题:利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第一时间获取调研信息,以知名分析师和大型基金公司的联合调研行为构建事件驱动选股策略,寻求超额收益机会。
核心论点总结:报告认为深圳A股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调研活动占市场调研的85%以上,且通过联合调研(知名分析师与大型基金公司)产生显著超额收益。基于此,作者设计了一套基于联合调研事件驱动的量化选股策略,并通过历史回测验证了其良好收益表现和风险调整后收益(夏普比率等)。报告同时指出该策略在极端市场环境中的潜在风险。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第一时间获取调研信息
- 关键论点: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公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能做到快速获得调研信息。
- 证据与数据:4411条调研记录样本显示,公告日期到实际调研日期的平均差值仅3.17个交易日,中位数为1个交易日,95%以上的调研公告发布延迟小于5个交易日。
- 结论:这一渠道较快披露深圳A股调研活动信息,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调研占比高达85%以上,这为基于调研事件的交易提供信息基础。
- 数据指标意义:交易日差统计表明信息公开的时效性较高,为事件驱动策略快速响应提供数据保障。[page::0, page::2]
2.2 联合调研产生超额收益
该部分为报告的核心量化分析,将调研事件与股票超额收益的关系进行系统划分。
2.2.1 调研后总体不存在超额收益
- 数据说明:以中小板指数(399005)和创业板指数(399006)作为基准,计算调研后20交易日持有产生的收益,整体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调研后绝对收益分别为2.13%和1.57%,超额收益为0.65%和0.05%,超额收益胜率均未显示显著性(t值仅中小板为3.21,创业板仅0.17)。
- 解释:单纯调研发生时机买入未必创造超额收益,表明所有调研信息已被部分市场消化或调研质量良莠不齐。[page::2]
2.2.2 知名分析师调研后存在超额收益
- 研究方法:利用2011-2012年知名分析师排名,关注行业内前3名和前5名分析师调研后,股票在20日内的表现。
- 关键数据:前3名中小板超额收益1.3%,前5名中小板超额收益0.97%;创业板略低。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相关t值均较为显著表明该信号有效。
- 推理依据:知名分析师的调研更具信息含量,市场对其调研反应积极,从而带来超额收益。
- 数据意义:表明分析师排名对识别高质量调研具有指示作用。[page::3]
2.2.3 大型基金公司调研后存在超额收益
- 研究方法:按照基金资产规模排序的前10大和前20大基金公司调研;同样计算超额收益。
- 发现:前10大中小板超额收益0.98%,前20大中小板0.78%;创业板超额收益较弱。说明大型基金调研对超额收益有正贡献,但幅度较知名分析师弱。
- 解释:大型基金的调研体现其专业研究和资源配置意图,对市场产生较积极影响。
- 差异分析:超额收益不及知名分析师调研,可能反映基金调研信息提前被解读或存在规模影响。
- 数据稳定性:前10大和前20大基金表现相近,显示基金规模上下限影响有限。[page::3-4]
2.2.4 联合调研产生更高超额收益
- 关键假设:当一个股票同时被该行业知名分析师和大型基金公司联合调研,信息可信度和市场关注度更高,超额收益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 数据说明:知名分析师前5名与前10大基金公司联合调研时,中小板绝对收益2.19%,超额收益1.38%,为所有组合中最高。创业板超额收益也有所提高,尽管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略低于中小板。
- 结论:联合调研可作为筛选高收益投资机会的重要信号。
- 方法上的严谨性:对5日内多次调研仅保留首次调研,防止重复计算带来偏差。
- 统计显著性:部分组合超额收益的t值达到2左右及以上,说明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 表4详细数据对应:
- {5,10}中小板:超额收益1.38%,t值1.7535,样本量143
- 其他组合超额收益普遍低于此,体现策略的优选效果。[page::4]
2.3 构建股票组合
- 策略设计:
- 买入条件:该行业知名分析师前5名及前10大基金公司联合调研后的股票,在调研发生后的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买入。
- 持有期:20个交易日。
- 买入执行细节:停牌推迟最多2日买入,超过则放弃;买入日股票涨停也放弃;5日内多次调研仅首次计算。
- 资金与仓位管理:
- 假设初始资金为1。
- 当日买入多支股票,等权分配买入资金。
- 最大持仓数量N=10,受限资金管理逻辑。
- 交易成本双向0.5%,切实模拟真实交易环境。
- 优点:结合知名分析师与大型基金数据提高信号准确度,通过严格交易规则减少操作风险和异常情况导致的模型失效。
- 核心创新:首次利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的调研信息,结合专业人士联合行为构建事件驱动量化策略。[page::4]
2.4 实际回测结果与收益表现
- 绝对收益情况:
- 累计收益28.16%,年化收益38.79%,夏普率166.96%,最大回撤-21.02%,平均仓位80.61%。
- 相对中小板指数表现:
- 累计超额收益18.93%,年化25.51%,信息比率205.03%,最大回撤-6.02%。从图1可见组合明显跑赢中小板指数,超额收益稳定上涨。
- 相对创业板指数表现:
- 累计超额收益1.28%,年化1.49%,信息比率12.89%,最大回撤-8.37%。图2显示创业板组合表现相对更弱,超额收益波动亦较大。
- 图表解读:
- 两个图表均为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的时间序列,蓝线为股票组合净值,红线为对应指数,绿色线为右轴的超额收益。
- 中小板组合曲线明显优于其指数,且超额收益整体呈上升趋势,显示策略收益持久且防御性较好。
- 创业板组合表现趋于指数,超额收益波动显著,难以形成持续超额收益。
- 风险提示:极端市场环境下选股策略存在显著风险,可能导致超额收益回撤。该策略不适用于所有市场环境。[page::5]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股票组合相对中小板指数的表现(两幅图中皆为图1)
- 内容描述:该图展示了从2012年7月17日到2013年3月17日股票组合、对应中小板指数的相对净值走势及超额收益表现。
- 趋势解读:
- 起初组合收益与指数走势接近,11月至12月中旬经历短暂下跌,随后稳步回升并远超指数。
- 超额收益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化超额收益25.51%体现出策略的优异表现。
- 数据内涵:
- 夏普率166.96%表明收益风险调节后表现优异。
- 最大回撤-21.02%说明该策略仍存在阶段性波动和风险敞口,但最大超额回撤仅-6.02%,体现超额部分风险较低。
- 图表支持文本结论,验证联合调研策略的有效性,尤其针对中小板市场。[page::0, page::5]
图2:股票组合相对创业板指数的表现
- 内容描述:叠加类似的时间段股票组合与创业板指数走势及超额收益表现。
- 趋势说明:
- 股票组合表现总体与创业板指数同步,部分阶段明显跑赢但终盘接近指数表现。
- 超额收益波动激烈,且数值较中小板小,反映创业板策略效果有限。
- 数据意义:
- 信息比率12.89%和年化超额收益1.49%均说明该策略在创业板的信号较弱,难以形成显著超额收益。
- 结合文本与图表,策略重点推荐中小板股票而非创业板。[page::5]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因素:
- 市场环境依赖性强:事件驱动策略在极端市场尤其熊市或流动性不足时,可能无法产生预期超额收益,甚至出现大幅回撤。
- 信息公开时效与准确性风险:若平台数据延迟或存在错误,可能影响信号有效性。
- 策略执行风险,包括买入推迟及停牌风险可能导致交易机会丧失。
- 持股集中度风险:最大持仓数有限,市场波动可能加剧组合回撤。
- 缓解措施:报告中未直接提出,但通过限制买入条件和交易规则(如停牌推迟买入限制),部分控制交易执行风险。建议投资者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审慎使用策略。[page::0, page::5]
---
五、估值与方法论说明
- 报告未涉及传统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聚焦于基于公开调研事件的量化信号捕捉。
- 采用定量回测方法,通过对调研事件发生后买入持有收益统计,验证信号有效性。
- 交易费设定双向0.5%,体现实际执行成本考量。
- 多次调研信号去重(5个交易日内首次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及避免策略噪音。
- 以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作为基准,计算绝对和超额收益,采用绝对收益胜率、超额收益胜率、t值等多维统计方法评估信号可靠性。
- 股票组合构建中,与实际资金管理相似,包含仓位和买入数量限制,体现良好的实操参考价值。[page::4, page::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信息时效性假设可能过于理想:虽然统计95%公告披露时间短于5天,但仍有一定滞后,且未分析信息在公告前市场是否已部分反映,可能高估策略有效性。
- 创业板策略效果较弱:报告对创业板的超额收益进行了披露,整体表现不佳,说明策略适用性存在市场板块差异,风险较创业板更高。
- 样本量差异与风险:部分组合样本数量较小(如联合调研下创业板组合),统计意义有限,结论需谨慎推广。
- 潜在偏见:作者均来自机构研究中心,可能对策略表现持乐观预期,且策略回测仅限于2012-2013年,有限的市场周期可能高估长期稳定性。
- 风险提示相对简略:对极端市场具体情形及策略失效风险讨论不足,实际执行时投资者仍需充分风险识别。
- 调研质量划分较简单:现仅依赖知名分析师排名和基金规模类指标,未进一步细化调研内容质量,未来可挖掘深度文本或内容分析增强判断力。[page::0-5]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研究了深圳A股市场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调研事件与股票后续收益的关系,利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的第一手调研记录,结合知名分析师及大型基金公司的调研行为,发现:
- 调研信息的披露及时性较高,契合事件驱动策略需求。
- 单独调研一般难以产生持续超额收益,但知名分析师及大型基金公司的调研行为尤其联合调研后,能够显著提升超额收益率,具有中小板股票1.38%(20日后)的超额收益,且统计显著性较好。
- 基于联合调研事件构建的股票组合策略,在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累计绝对收益28.16%,年化收益38.79%,相较于中小板指数超额收益累计达18.93%,拥有出色的风险调整收益表现(夏普比率166.96%,信息比率205.03%),证明该量化事件驱动模型的有效性。
- 策略执行规则严谨,考虑了停牌、涨停及多次调研情况,模拟真实市场状况。
- 创业板虽有相关入选,但超额收益水平远低于中小板,表明策略更适用于中小板市场。
- 图表数据直观展现了策略与市场的相对表现,强有力印证了文本中的数据结论。
- 报告也提出策略在极端市场可能面临较大风险,投资者需对市场环境保持敏感。
综上,报告通过严谨的数据统计与实证分析确认基于知名分析师与大型基金公司联合调研的事件驱动策略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特别适合专注于中小板股票市场的量化选股策略构建者参考应用。
---
参考数据与文献标注
- 文中计量数据、统计表格采用Wind资讯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整理提供。
- 各主要数据及结论引用均标注对应页码,保证溯源与实证可追溯性。[page::0-6]
---
附注
- 报告未涉及涉及个股估值模型,聚焦于事件驱动因子。
- 报告提供了完整的风险提示、团队介绍及公司评级说明等,具备较高的专业参考价值。
- 作者将调研排名、基金规模等因素作为事件质量的代理指标,为事件驱动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
如需进一步针对某一章节或图表进行更深入解析,欢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