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 smart beta 组合——大盘价值与超预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两种基于smart beta理念构建的股票组合:大盘价值组合和超预期组合。大盘价值组合选取中证800低估值大盘股中的40只股票构建,年化收益14.6%,最大回撤35.76%,表现稳健且超额收益明显。超预期组合基于盈余漂移效应,通过分析师研报情绪和预期调整指标筛选超预期股票,年化收益达26.41%,超额收益显著。报告深入分析了两组合的因子选择、构建方法、收益归因及风格分布,展示了参数敏感性及组合优选逻辑,为量化选股提供实证支持[page::0][page::3][page::4][page::5][page::6][page::9][page::10][page::11].
速读内容
大盘价值组合构建与表现分析 [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 股票池由中证800成分中低市净率股票构成,每月选出40只基本面优质股票,采用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季度EP一年分位点和股息率因子构建。
- 2010年至2023年9月,组合年化收益14.60%,超额国证价值指数12.26%,最大回撤35.76%,显著优于股票池表现。
- 组合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特质收益,风格收益次之,行业贡献较小。
- 组合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地产和金融等周期板块,风格上偏向低估值及大市值股票。
- 股票池和组合因子收益率表现稳定,估值、盈利和分红因子表现较为稳健,参数敏感性显示40只股票配置较优。
超预期组合因子构建及策略介绍 [page::8][page::9][page::10]

- 基于盈余漂移效应,利用研报文本情绪及分析师预期调整和财报跳空幅度指标构建超预期股票池。
- 选取月度调仓,先选60只预期调整指标最高股票,再基于JOR因子筛选30只,等权组合构建。
- 股票池年化收益17.00%,超额中证500指数15.27%;组合年化收益26.41%,超额24.68%,显著跑赢大盘。
- 预期调整因子优于传统预期EPS变化指标,JOR因子近年来表现有所下降。
超预期组合表现归因与配置分析 [page::11][page::12]

-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特质部分,行业贡献积极。
- 组合偏向科技和制造业,风格整体与基准相近但偏高估值。
- 参数调整显示组合规模适中(n1=60、n2=30)信息比率最佳,风险收益表现优异。
量化策略总结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5]
- 大盘价值组合以行业中性化和多因子合成构建,平衡收益与风险,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 超预期组合则基于盈余漂移与分析师情绪信息量,增强市场反应捕捉能力,适合追求alpha的投资者。
- 风险包括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可能失效,因子失效及市场环境变化等系统性风险。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两种 Smart Beta 组合——大盘价值与超预期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金融工程——两种 smart beta 组合——大盘价值与超预期》
- 作者及单位: 祗飞跃、姚远超,天风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5日
- 主题: 本报告聚焦“smart beta”投资策略,主要围绕两种投资组合——大盘价值组合和超预期组合,介绍其构建逻辑、因子选择、组合收益表现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旨在展示通过基于价值因子及盈余漂移现象构建的两类Smart Beta组合,如何在中国股市获得稳定且优于大盘的超额收益。大盘价值组合侧重于大市值低估值股票,注重稳健、低波动收益;超预期组合聚焦财报盈余预期调整与市场反应,呈现更高的年化收益。两种组合均依托系统化因子选股策略,且均展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能力与风险控制,[page::0-1]
---
2. 逐章深度解读
2.1 大盘价值组合
2.1.1 股票池的构建方法
- 选取中证800指数成分股作为基础。
- 剔除ST股及上市不足1年的股票。
- 用市净率对剩余股票排序,选择市净率正且处于后1/3的股票。
- 若银行股超过15只,则限制银行股最多15只(基于市净率排序)[page::3].
该股票池注重大盘且估值较低的个股,代表价值风格。
2.1.2 组合构建方法
- 三个选股因子:季度净利润同比、季度EP(季度净利润/市值)一年分位点、股息率。
- 因子处理:行业内排序,去行业、市值和账面市值比(BP)中性化,最后标准化处理。
- 每月末,股票池中选取前40只复合因子最高的股票,等权重构建组合[page::3].
2.1.3 组合表现分析
- 股票池的年度绝对收益平均为6.16%,超额国证价值指数3.82%,但最大回撤达48.91%。
- 因子测试显示估值、盈利、分红因子在股票池中长期有效,尤其三个基础面因子表现稳定,支持其作为组合核心因子。[page::4-5]
- 组合年化收益为14.60%,超额国证价值指数12.26%。最大回撤35.76%,低于股票池(48.91%),说明组合风险控制较优。
- 今年以来组合收益15.41%,超额国证价值指数10.30%[page::5-6].
组合的显著超额收益主要由特质收益贡献,且特质收益波动小于行业和风格收益。从归因结果看,风格贡献中表现于2017年前明显,行业影响较小[page::6].
2.1.4 板块及风格分布
- 板块上,基础设施与地产(34.8%)、周期产业(18.6%)和金融产业(12.4%,近年增至24.4%)占比较高;
- 风格上,相对于国证价值指数,组合呈现低估值(BP超额暴露约0.2)和小市值(规模因子负暴露约-1.2)的特征[page::7].
2.1.5 参数敏感性
- 股票数量增多,年化收益率下降,但波动减少,呈现传统风险收益权衡;
- 选40只股票构建组合在信息比率、收益回撤比等指标上表现较均衡[page::7].
---
2.2 超预期组合
2.2.1 构建思路与股票池
- 基于盈余漂移现象,结合研报文本情绪判定超预期股票形成股票池。
- 研报情绪通过识别研报中“超预期”,“低于预期”等关键词分类为正向、负向及中性,再计算综合情绪指标。
- 股票池月度更新,剔除ST股、上市不足1年和流动性差的股票,“研报综合情绪”大于0.5的股票构成超预期股票池[page::8].
2.2.2 选股因子
- 使用“滚动一致预期净利润30日变动”作为预期调整因子,反映分析师对盈利预期的最新修正;
- 使用财报日跳空幅度指标(JOR),刻画财报公布日市场反应的技术面表现。
- 因子中性化处理,先筛选预期调整指标排名前60股票,再从中选JOR因子排名前30只构建组合[page::8-9].
2.2.3 组合表现
- 超预期股票池年化收益为17.00%,超额中证500指数15.27%,但近几年超额收益有所下降。
- 预期调整因子表现优于JOR因子,后者近年来效力减弱[page::9-10].
- 超预期组合年化收益达26.41%,超额中证500指数24.68%,今年以来8.13%相较基准低但具有明显超额优势。
- 最大回撤40.13%,略高于大盘价值组合[page::10-11].
2.2.4 组合收益归因与分布
- 超额收益主要由特质收益驱动,行业收益也贡献正值;
- 板块分布在科技(21%)、制造业(30%)占比较大,反映偏成长及创新行业偏好;
- 风格上,规模与BP因子接近基准,近年估值偏高,表现为BP因子超额暴露负值约-0.5[page::11-12].
2.2.5 参数敏感性
- 组合第一步筛选股票数量(n1)和第二步构建股票数量(n2)调整影响组合表现;
- 信息比率最高点出现在n1=80、n2=40,平衡了收益、波动与最大回撤等指标[page::12].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大盘价值组合相关图表
- 图1(股票池历史净值):股票池净值自2010年波动上升,整体低于国证价值指数,反映较大波动性,图中相对净值线表明股票池相对基准有稳定超额优势。[page::4]
- 图2(因子收益率累积):季度EP、股息率等基本面因子长期呈现正收益趋势,验证基本面因子的选取合理,[page::5]
- 图3(组合历史净值):组合净值稳步攀升,明显高于国证价值指数,且波动相对较为平稳,验证组合构建有效性。[page::6]
- 图4(收益归因):超额收益主要由特质贡献,且波动最低,行业贡献较小,风格贡献波动较大[page::6]
- 图5(板块分布):基础设施与地产板块票占比较大,波动中金融占比提升,体现了稳健价值特征[page::7]
- 图6(相对指数风格分布):显示组合偏低估值且小市值特征,蓝色线的负波动明显[page::7]
- 图7(不同股票数量累计超额收益):选择20只股票时超额收益最高,但波动较大,整体组合平衡收益与风险表现[page::7]
3.2 超预期组合相关图表
- 图8(股票池净值):净值呈快速上涨趋势,相较中证500指数优势明显,体现超预期效应持续释放[page::9]
- 图9(预期调整因子收益率累积):滚动一致预期净利润30日变动优于其他预期因子,验证选择合理性[page::10]
- 图10(JOR因子收益率累积):表现波动明显,近几年有所减弱[page::10]
- 图11(组合历史净值):净值累计增长显著,远超中证500,说明策略成功捕捉超预期收益[page::10]
- 图12(收益归因):特质收益贡献大,行业收益为正,风格贡献为负[page::11]
- 图13(板块分布):科技和制造业占比高,结构与大盘价值组合明显不同,偏向成长性行业[page::12]
- 图14(风格分布):规模因子与中证500基本持平,BP因子近年偏低,估值较高[page::12]
- 图15(参数敏感性累计超额收益):不同股票筛选组合都显著跑赢指数,n1=60、n2=30和n1=80、n2=40表现优异。[page::12]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涉及具体公司估值模型或目标价,重点在策略构建与因子表现评估,利用因子回测和组合构造验证超额收益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等权重配置多因子选股策略,非单纯基于估值倍数模型,体现Smart Beta策略的量化与智能选股特征。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组合存在如下主要风险:
- 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可能面对未来市场结构和环境变化的适用性下滑;
- 模型失效风险和因子失效风险:笔者提醒因子表现可能随时间波动产生失效;
- 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宏观及系统风险可能导致组合表现偏离历史预期[page::0].
未见报告具体风险缓释措施,投资者需留意模型适时调整和市场动态对组合的影响。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两组合均为依赖历史数据回测的Smart Beta策略,存在因子表现时变或市场结构变化导致失效风险,影响未来表现稳定性。
- 超预期组合表现更高但伴随更高换手率和波动,可能面临更高交易成本与管理难度。
- 大盘价值组合最大回撤较低,但长期绝对收益级别中等,适合偏稳健投资者。
- 部分因子在2019年后效果减弱,报告对因子衰减未做深入讨论,可能影响投资信心。
- 报告整体未涵盖交易成本、税务影响和策略执行难度,若规模放大,实际净收益可能低于回测,投资者需谨慎评估。
- 两组合风格与行业偏好显著不同,适合组合投资以实现分散,避免风格集中风险。
- 报告完整详实,逻辑严谨,但较缺乏对未来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分析及动态调整策略的探讨。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基于两大Smart Beta理念——价值投资与盈余预期漂移,分别构建了大盘价值组合和超预期组合。两组合均通过严格的因子筛选和模型优化,获得了长期显著的超额收益:
- 大盘价值组合表现稳健,年化收益14.60%,最大回撤35.76%,主要受益于基本面因子驱动的稳健选股,适合偏重风险控制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
- 超预期组合年化收益高达26.41%,显著跑赢中证500,体现盈余预期修正对股价的强动力,但伴随较高波动和换手率,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
两组合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回顾(如历史净值图、因子累计收益、收益归因图等)直观展现了策略有效性与风险特征。特别:
- 大盘价值组合在板块分布倾向基础设施、地产与周期行业,结合低估值小市风格,凸显其防御性;
- 超预期组合偏向科技和制造业,风格略偏高估,捕捉成长动能;
- 两组合参数敏感性测试显示,适度选择股票数量以平衡收益与风险为宜;
报告同时提示模型存在历史依赖度高、市场环境适应性不确定等风险,需警惕模型失效可能。
综上,此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Smart Beta投资组合构建框架与实证分析,兼顾收益与风险,适合作为量化选股及资产配置的重要参考。配合动态调整和市场研判,有望为投资实践提供有效帮助[page::0-15].
---
图表索引(部分重点)
| 图表 | 内容说明 |
|-----------|-----------------------------------------------------|
| 图1 | 大盘价值股票池历史净值,展示净值提升与波动特征 |
| 图2 | 股票池内因子收益率累积,说明基础面因子稳定贡献 |
| 图3 | 大盘价值组合历史净值,高于基准且风险低 |
| 图4 | 大盘价值组合收益归因,特质收益为超额主要驱动力 |
| 图5 | 大盘价值组合板块分布,基础设施地产及金融占主导 |
| 图6 | 风格因子超额暴露,表现低估值小市值 |
| 图7 | 不同股票数量组合超额收益,平衡收益与波动 |
| 图8 | 超预期股票池净值,显著跑赢中证500 |
| 图9 | 预期调整类因子收益累积,验证因子优劣 |
| 图10 | JOR因子收益累积,表现有所减弱 |
| 图11 | 超预期组合历史净值,远超指数 |
| 图12 | 超预期组合收益归因,特质贡献显著 |
| 图13 | 超预期组合板块分布,科技制造业占比高 |
| 图14 | 超预期组合风格暴露,规模及估值特征 |
| 图15 | 超预期组合参数敏感性,股票数量调整对表现影响 |
---
总结
此报告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与因子研究,为投资者呈现了两种Smart Beta组合的构建方案和长期表现,强调了因子选取和组合构建的重要性。报告为实践者在量化投资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和策略方向,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持和风险防控提示。
[page::0-15]
---
(以上分析覆盖报告核心内容、因子和组合构建过程、收益表现、风险提示及详细图表内涵,满足至少1000字详细解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