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红利底仓+AI 进攻”的均衡配置——基本面量化系列研究之二十九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围绕“红利底仓+AI进攻”的均衡配置策略展开,基于行业景气趋势及困境反转双模型,持续超额收益突出。2023-2024年策略相对wind全A超额10%以上,绝对收益超6%。宏观层面关注经济企稳、PPI底部震荡和主动去库存,中观层面推荐消费估值底部及大金融配置价值,微观层面介绍PB-ROE选股及行业ETF配置策略,强调配置以高股息红利板块为底仓,AI及通信、电子等成长板块为进攻重点 [page::0][page::3][page::4][page::6][page::15][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行业配置策略表现优异,明显超额收益 [page::3][page::4]

- 行业景气趋势模型2023年相对wind全A超额9%,2024年2月底超额4.7%,绝对收益0.5%。
- 景气趋势选股策略叠加PB-ROE模型,超额收益提升到10.4%,绝对收益6.3%。
-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显示主力关注高景气低拥挤行业如石油石化、通信、电子。
宏观层面:经济企稳、通胀底部及主动去库存周期 [page::7][page::8][page::9]

- 经济扩散指数回升,沪深300盈利增速预计企稳。
- 货币宽松指数领先PPI近一年,预计PPI未来几个月底部震荡。

- 库存景气指数显示当前为主动去库存阶段,建议关注库存出清充分和补库存迹象板块。
中观层面:消费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大金融具备配置价值 [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行业业绩透支年份处于低分位,估值较低,景气度正向。
- 通信、军工、成长板块估值有修复空间,部分处合理偏高区间。

- 银行估值性价比指标预示未来一年10%-15%左右绝对及相对收益。

- 保险估值见底,待十年国债收益率拐点信号确认。

- 地产估值低且利率创历史新低,关注度提升。
微观层面:行业配置模型及选股策略表现卓越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年化超额16.3%,2024年2月超额4.7%,配置建议包含电子、家电、能源等。

- 困境反转模型年化超额16.7%,今年保持配置平衡,捕捉短期反弹机会。

- 行业ETF配置策略年化超额18.2%,配置涵盖食品饮料、通信、医药等主线板块。

- 景气度投资选股策略年化超额22.9%,选股重仓中国石油、格力电器、中国平安等优质稳健标的。
量化因子与策略构建 [page::3][page::15][page::17]
- 双模型框架:右侧“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左侧“困境反转模型”,融合了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及估值因素。
- PB-ROE选股策略,结合行业权重后选取估值性价比前40%个股作为具体落地选股依据。
- 策略多头年化收益优异,表现稳定且抗震性强,适合当前震荡市环境下的“红利底仓+AI进攻”配置逻辑。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保持“红利底仓+AI 进攻”的均衡配置——基本面量化系列研究之二十九》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保持“红利底仓+AI 进攻”的均衡配置——基本面量化系列研究之二十九
- 作者: 杨晔、刘富兵
- 发布机构: 国盛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中旬(根据相关研究时间)
- 主题: 基于量化模型的行业配置策略,重点讨论“红利底仓+AI进攻”的均衡配置方案,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行业景气度、估值、选股策略及ETF配置进行深度分析。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核心观点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应保持“红利底仓+AI进攻”的均衡配置策略。此策略通过结合右侧的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和左侧的困境反转模型,实现防守与进攻并重。特别是基于PBREO选股加强择时效果,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和绝对收益。报告提倡依托稳定高股息板块做底仓,同时结合对AI板块及通信电子行业的超配,利用行业相对强弱指标及时捕捉轮动机会。
整体来看:
- 2023 年右侧行业景气趋势模型相对Wind全A超额9%,绝对收益4%;2024年2月底相对超额4.7%,绝对收益0.5%。
- 结合PB-ROE策略选股,2024年2月底累计绝对收益6.3%,相对超额10.4%。
- 行业困境反转策略2023年超额11%。
- 重点行业持续展现估值底部与业绩透支修复迹象,金融消费等大品种进入长期配置区间。
[page::0,1,3,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本期话题:维持“红利底仓+AI进攻”的均衡配置
- 右侧景气趋势模型以“景气高、趋势强、拥挤度不高”为选股和配置基准,2023年表现优异,2024年保持超额收益。
- PB-ROE选股模型进一步增强策略,在行业权重基础上筛选估值性价比优股票,强化多因子驱动。
- 左侧困境反转模型聚敛低估且预期改善的板块,较适合捕捉周期反转机会,近年表现优异。
- 当前底仓侧重于高股息板块(电力、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家电、石油石化、煤炭、钢铁、银行),保证防守稳健;进攻方面加重通信、电子等AI相关产业链占比,利用行业轮动模型和RS强弱信号,捕捉潜在领涨行业。
- 风险在于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可能失效。
[page::3,4,5]
2.2 基本面量化体系介绍
- 基本面量化体系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 宏观层面聚焦宏观景气指数及情景分析(经济增长、货币宽松、信用宽松、库存周期等)。
- 中观层面以行业盈利和估值透支度为核心,依托分析师预期与景气指标。
- 微观层面结合成熟盈利模式,运用PB-ROE选股模型、行业景气度模型等具体策略。
[page::6]
2.3 宏观层面研究
- 宏观景气指数显示经济增长指数处于回升阶段,货币和信用宽松指数刚重回0轴上,呈现“宽货币-宽信用”格局。
- 经济扩散指数反映沪深300盈利增速出现企稳信号。
- PPI预测受货币宽松指数领先影响,未来几个月有望企稳。
- 库存周期分析提示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结合经济指数,权益资产投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
- 择时策略建议在被动去库存和主动补库存阶段做多权益资产,而当前环境仍需谨慎等待。
[page::7,8,9]
2.4 中观层面行业分析:金融与消费进入长期配置区间
- 消费行业: 食品饮料、家电、医药业绩透支年份(盈利修复期衡量指标)处于历史底部,估值低位且景气度进入扩张。
- 成长板块: 通信行业虽业绩透支年份偏高(71%分位)估值合理偏高,但景气度持续扩张;新能源和军工业绩透支有所提升但估值空间尚存。
- 大金融板块:
- 银行估值性价比指数历史高位,对应未来一年10%-15%绝对收益与正向相对收益机会。
- 保险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V约0.55,潜在反弹依赖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拐点。
- 地产行业基于NAV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政策环境利好,尤其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货币政策宽松,有基本面改善趋势。
[page::10,11,12,13,14]
2.5 微观层面:盈利模式策略跟踪
- 行业景气趋势模型以高景气、高趋势、低拥挤为核心,年化超额收益约16%,2023-2024年初表现稳健,配置建议持续围绕电子、家电、电力等行业。
- 行业困境反转模型结合赔率-胜率指标捕捉价值修复板块,2023年超额收益超过11%,适合把握阶段性困境反弹。
- ETF 配置与选股
- 景气趋势ETF配置年化超额收益18.2%,持仓优选电力、5G通信、食品饮料等。
- 困境反转ETF年化超额有14.7%,重点布局芯片、医药、创新等行业。
- 行业景气度选股基于行业权重+PB-ROE分层筛选,年化超额22.9%,2024年2月依然保持10%以上超额收益,最新重仓股包括中国石油、格力电器等龙头。
[page::15,16,17,1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行业景气趋势策略表现)
- 显示2024年1月至2月底绝对收益约0.5%,相对风全A指数超额4.7%。策略以行业指数做资产配置,底层分行业持仓分布及收益情况清晰。
- 图中净值趋势线相较对标指数表现稳健,且Alpha指标为正(16.65%),表明策略有效捕获市场超额收益。
- 该图支持报告对景气趋势模型表现优异的判断。
[page::3]
图表2(行业景气趋势选股策略表现)
- 展示基于行业配置叠加PB-ROE股票因子的选股效果,2024年2月底绝对收益6.3%,超额收益10.4%。
- 选股细节反映了行业内优质股票的超额贡献,加权逻辑综合估值与盈利质量。
- 净值曲线明显优于基准指数,Sharpe比率(1.71)显示风险调整后收益良好。
- 支持“选股模型增强策略效果显著”的论断。
[page::4]
图表3(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
- 四象限分布展示各行业在景气度与趋势的组合情形,泡沫大小及颜色表达行业拥挤度,红色大泡沫代表拥挤且溢价风险高,蓝色小泡沫代表风险较低。
- 稳增长背景下,高股息板块(石油石化、电力、交通、煤炭、家电)集中于高景气-强趋势象限,AI与通信相关板块也开始进入。
- 图表帮助投资人直观看到当前主要行业景气与趋势动态,从侧面解释配置策略逻辑。
[page::4]
图表4(行业困境反转策略表现)
- 显示2024前两个月困境反转模型录得-4.8%绝对收益,相对超额-0.6%,近期受成长板块超配拖累。
- 长期表现虽优于基准,但短期波动较大,提示策略周期性回撤风险。
[page::5]
图表5(行业困境反转图谱)
- 行业内困境行业以红框标示,红色大泡沫代表过去困境且存在反弹迹象。
- 图中可见如钢铁、有色、基础化工等刻画为处于反转阶段,有望迎来配置机会。
[page::5]
宏观相关图表(图表7-11)
- 四个景气指数的历史柱状图展现经济、货币、信用及库存周期的周期性波动,2023年呈现宽信用和宽货币特征。
- 经济扩散指数与沪深300盈利增速(图8)高度相关,底部回升显示市场盈利企稳。
- 货币宽松指数领先PPI约一年,预测通胀将逐步企稳(图9)。
- 库存周期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显示企业偏紧缩库存,权益资产短期或面临压力(图10、11)。
[page::7,8,9]
中观行业景气与估值数据(图表12-31)
- 重点行业消费(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景气度均处扩张区间,业绩透支年份指标均在低位分位,显示未来业绩增长可期且估值低(图12-17)。
- 成长行业中,通信和国防军工景气扩张,前者估值偏高,后者估值低且景气给力(图18-21)。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虽景气预期收缩,但估值处底部(图22-23)。
- 银行估值指标与未来绝对和相对收益呈正相关,当前处于高性价比区间(图24-25)。
- 保险PEV指标在近年创新低点,受十年国债利率走势影响(图26-28)。
- 地产行业NAV估值走低,政策利好加持,房贷利率创新低,辅以货币宽松指数支撑(图29-30)。
- 行业打分图谱整合估值、景气及趋势数据,辅助理解行业权重分布(图31)。
[page::10,11,12,13,14]
微观策略表现图(图表32-39)
- 行业景气趋势配置模型(图32)与趋势拥挤度模型(图33)双双表现优异,年化超额20%以上。
- 行业困境反转策略保持较高超额收益及稳定性(图34)。
- ETF行业配置及困境反转ETF配置年化超额波动较低,稳健性高(图35-37)。
- 行业景气度选股策略展现29.9%年化收益,稳步超越Wind全A指数(图38)。
- 选股模型重仓股名单含油气、家电、通信、银行等核心蓝筹,符合战略底仓+AI进攻的思路(图39)。
[page::15,16,17,18]
---
四、估值方法与关键假设分析
报告估值分析主要围绕:
- 估值性价比指标(PB-ROE模型):
- 用于行业内部及行业间选股筛选,PB反映市净率,ROE体现盈利回报率,二者结合代表投资价值。
- 以季度或月度频率衡量估值相对历史分位,动态调整权重。
- 业绩透支年份指标:
- 定义为该行业当前估值对应的盈利增长回补时间,反映业绩调整与估值匹配度。
- 低透支年份表明估值较低,未来盈利增长空间大。
- 结合景气度分析,用于行业配置建议。
- 宏观景气指数与情景分析:
- 动态测算经济增长、货币、信用、库存周期的状态。
- 用于评估大环境对权益资产的影响和择时策略导向。
- PEV估值模型(保险行业)和NAV估值模型(地产行业):
- 具体针对行业特征设计,结合利率、保费收入等基础数据。
- 提示估值压缩或扩张趋势的合理性。
- ETF策略历史表现基准与指标:
- 采用Wind全A或中证800指数作为基准,计算超额收益、年化收益率及信息比率等绩效指标。
- 测试策略的稳定性和风险调整后表现。
假设明晰且合乎实务,基于历史数据的有效期限制被报告明示为主要风险提示。
[page::6,10-14,15]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有效性风险: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提取规律,未来可能因宏观政策、市场结构及外部冲击变化而失效。
- 市场环境变化:若宏观经济出现显著波动,例如经济大幅衰退、货币政策快速转向,模型预期的景气行业可能表现不佳。
- 估值回调风险:尤其AI板块、通信等成长股估值处历史高位,拥挤度回落尚需持续观察,短期可能出现估值修正。
- 流动性与拥挤度风险:部分拥挤度较高行业或股票易遭遇流动性危机和资金快速撤离风险。
- 政策变动风险:如地产、保险等行业强烈依赖政策环境,政策调整可能迅速改变行业盈利预期和估值。
- 模型参数更新滞后:量化策略依赖及时准确的数据输入,延迟或数据异常可能影响策略表现。
报告对风险提示明确,提醒投资者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并动态调整策略。
[page::0,5,1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量化模型的依赖高度依赖历史规律延续性,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宏观环境下,这一假设面临较大挑战。
- AI、通信等技术成长板块虽景气和供给侧指标利好,但估值已处偏高区间,潜在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 困境反转策略阶段性回撤明显,短期需警惕行业景气变动带来的波动风险,策略稳健性尚需考验。
- 不同层面模型之间的信号有时存在一定的时差与冲突,需要投资者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模型固化思维。
- 报告在行业估值分析较为详尽,但对个股基本面分析较少,量化背后的基本面支撑尚需进一步强化。
- 行业配置模型与ETF配置在覆盖范围和流动性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操作层面需配合动态调整资源。
总体上报告方法论合理且数据充分,但对模型稳定性的温和预警应予以高度重视。
[page::0,5,15,18]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国市场量化行业配置的策略框架,以“红利底仓+AI进攻”的均衡配置为主线,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精选优质行业和个股。实证数据表明:
- 宏观研究显示经济增长和盈利具备企稳特征,通胀见底,库存周期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权益市场仍需等待更明显机会。
- 中观行业配置基于分析师景气度和业绩透支年份指标,持续发掘估值低、景气扩张的金融和消费板块,同时对成长板块如AI、通信抱有适度积极预期。
- 微观量化策略,包括右侧景气趋势模型和左侧困境反转模型,结合PB-ROE选股,历年均展现出优异的超额收益能力,近期亦稳健运行。
- 图表深入分析验证模型表现逻辑,支持配置建议中防守稳健与进攻成长相结合的布局思想,尤其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及ETF配置选股模型的视图直观展示了市场风格轮动。
- 估值分析突出银行、保险、地产三大金融行业的投资价值及估值性价比修复的可能,配合流动性与政策红利,具备综合布局吸引力。
- 风险提示勤勉而全面,提醒投资者关注模型失效、宏观波动及估值高企风险。
总结来看,本报告展现了一个以数据驱动和量化选股为基础,通过多模型、多层面相互补充的行业资产配置体系,谨慎而积极地应对当前震荡市与结构性机会,推荐投资者关注“红利底仓结合AI及相关成长板块配置”的均衡投资策略,兼顾收益与风险。
此策略有望在市场继续分化、轮动的背景下维持稳定的超额收益和正向绝对收益,尤其适合注重长期稳健回报的资产管理者。
---
参考及主要图表索引
- 图表1-5:行业配置及策略收益表现
- 图表7-11:宏观景气指数与周期分析
- 图表12-31:行业景气与估值深度数据
- 图表32-39:微观模型及ETF配置策略的历史表现及重仓股推荐
---
总结
本次报告深度细致、数据充分,结合宏微观分析与量化模型应用,为投资者提供了系统且实操的资产配置建议,尤其强调“红利底仓+AI进攻”的双轮驱动策略,既兼顾防守的同时积极捕捉成长机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风险提示与模型假设明示充分,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运用报告中策略建议。[page::0-19]
典型图表示例
- 行业景气趋势策略收益曲线

- 景气趋势选股策略表现

-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

- 行业困境反转策略收益

- 宏观经济扩散指数与盈利增速回升

- 银行估值性价比与未来收益预期

- 行业景气趋势策略近两年优异表现

- 行业困境反转策略历史超额表现

- 景气度投资选股策略净值走势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