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捕捉智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分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预计2024-2025年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推动产业链升级。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表现优异,具备代表性,涵盖智能车核心产业龙头,并围绕该指数的智能车ETF展现投资价值。报告结合市场渗透率增长、成本下降、技术升级及政策支持,指出智能车产业链未来投资机会。[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速读内容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page::0][page::1][page::2]


  • 2020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底达48.6%。智能驾驶的高速NOA和城区NOA渗透率仍处于低位,分别是6.9%和2.2%。

- 预计2025年底,高速NOA和城区NOA渗透率将分别提升至24.8%和14.9%,推动智能驾驶功能的广泛应用。
  • 供给端以技术路线升级和成本下降带动车型价格带下探,需求端端到端架构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促进高阶智驾加速渗透。

- 智驾硬件成本预计每两年减半,软件模型端到端发展从基于规则向数据驱动转变,AI大模型赋能将提升智能驾驶能力。

智能车产业链竞争优势及数据驱动研发能力 [page::3][page::4]


  • 中国智能车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覆盖完整智能驾驶产业链,重点优势在激光雷达和车端算法。

- 产业链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软件依托数据驱动模型持续迭代,形成软硬件协同的护城河。
  • 智能驾驶模型训练利用丰富场景及环境数据,包括城镇、高速、乡村、雨天及故障等多样化训练数据源。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介绍及成分特征 [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 指数覆盖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讯系统和整车生产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 自2014年基日以来累计收益245.08%,显著超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表现优异。
  • 指数流动性充足,2024年Q4日均成交额达637.65亿元,交投活跃。

- 市值风格以大中盘为主,1000亿元以上大市值占比46.34%,权重集中于龙头企业。
  • 主要行业集中于电力设备(30.73%)、汽车(28.93%)、电子(18.10%)。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高(60.27%),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立讯精密等标杆企业。
  • 指数成分股ROE和营业收入增长均显著优于同行业宽基指数,体现良好盈利及成长特性。


指数与同类智能车及新能源指数对比分析 [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与其他智能车主题指数相比,包含更多智能化核心板块和龙头企业,权重集中度和行业覆盖更合理。

- 与同类指数相比,表现及收益风险比均更优,累计收益及年化收益率领先。
  • 加权自由流通市值显著高于同类指数,体现指数关注大中盘优质标的。

- 龙头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是智能车产业链核心驱动力,占指数合计近30%权重,能更好反映未来走向。

智能车ETF——泰康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简介与基金经理介绍 [page::13][page::14][page::15]


  • 泰康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代码159720)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基金经理为魏军。

- 基金成立于2021年,具有较低跟踪误差(年化0.28%),上市以来具有小幅超额收益。
  • 泰康基金管理旗下ETF产品线丰富,魏军博士管理多个重要被动指数基金,具备丰富量化投资经验。

- 基金适合投资者通过指数化工具一键捕捉智能车产业链主题投资机会,分享产业成长红利。

深度阅读

如何捕捉智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兴证金工团队深度报告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如何捕捉智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 作者及机构:兴证金工团队(XYQuantResearch)
  • 发布日期:2025年3月10日,08:01

- 主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重点聚焦产业链发展趋势、政策支持、智能车指数表现及相应投资工具。
  • 核心论点及评级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受政策大力支持。
- 产业链智能化、成本下降、技术进步将促使高阶自动驾驶(高阶智驾)渗透率快速提升。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作为反映智能电车产业链走势的重要标尺,表现优异,超越主流宽基指数。
- 推荐关注指数及其对应的智能车ETF产品作为投资工具。

本报告目标在于引导投资者把握智能车产业链的投资窗口,尤其强调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渗透及市场空间拓展带来的机会,配合政策红利和龙头企业推动形成的投资价值。[page::0,1]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新质生产力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引言及政策背景)



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为背景,强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科技创新的集成体现,具备高效能与高质量特征,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合新能源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有助于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融合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国家竞争力。

支持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地方政府文件均明确提出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力度,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明确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重点产业加速培育,打造相关产业园区和生态港等重点工程,政策红利凸显。[page::0,1]

2. 市场渗透率与供需双向变化


  • 复盘2020年以来发展: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2020年初的2.6%大幅提升至2024年底的48.6%(纯电28.9%,插混19.8%),为智能车尤其高阶智驾技术奠定基础。

- 高阶智能驾驶现阶段渗透率仍低:截至2024年9月,高速NOA渗透率仅3.9%,城区NOA9.9%,明显制约因素为城市NOA落地效果差,体验不佳和高成本制约车型价格带下沉。
  • 供给侧趋势:2025年起现有方案结合纯视觉方案,带动供应链扩展,20-30万元城市NOA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比亚迪主导10-20万元带高速NOA功能车型的铺开,其他品牌将跟进,推动智能驾驶走进平价车市场。

- 需求侧趋势:端到端架构提升智能驾驶模型上限,算力、数据和仿真体系成熟优化,以及法规与营销双重促进,整体提升司乘体验,激发需求增长。

整体来看,随着只覆盖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技术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渗透,预计2025年高阶智驾渗透率将快速跃升,高速NOA渗透率2023年为6.9%,2025年底预计增长至24.8%;城区NOA从2.2%增至14.9%。此趋势类似SUV和新能源车早期渗透加速路径。[page::0,1,2]

3. 成本趋势与技术升级



报告揭示当前基于NVIDIA OrinX平台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硬件成本主要构成(各类传感器及片上系统SoC成本占比较高)。随着规模效应与技术成熟,硬件成本预计每两年减半,智能驾驶硬件成本将从当前水平下降4,000至5,000元。同时,智驾算法正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的AI模型进化,模型复杂度与处理能力提升明显,端到端架构逐步成熟,推动智能驾驶能力大幅跃升。

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经历三个阶段:
  • 1.0 规则特征驱动(基于CNN的2.5D/3D数据)

- 2.0 多阶段数据驱动(Transformer、BEV感知策略)
  • 3.0 端到端大模型,预期5年后实现数据采集和决策控制完全端到端,彰显AI大模型赋能趋势。[page::2]


4. 产业链竞争力与数据资产护城河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覆盖从感知(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决策(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及底盘域控制器CDCU)到执行(线控转向、制动、悬架等全线控制)的全产业链。中国在激光雷达、车端算法领域优势显著。
  • 硬件方面,伴随销量放量及规模效应,零部件成本持续下降,提升价格竞争力;

- 软件方面,智驾算法正快速向AI驱动转变,依托海量销售数据推动模型训练迭代,形成难以逾越的数据壁垒和闭环。

该产业链的数据及规模效应构筑了较强的护城河,保障未来竞争优势持续深化。[page::3,4]

5.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概况


  • 指数样本选择及定义:以沪深A股市场为样本空间,主要选取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等)、感知、决策、执行、通讯、整车生产及汽车后市场公司,总样本不超过50家,权重上限为15%。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指数基点为2010年12月31日,初始基点1000点。

- 长期表现优异:自基日以来累计收益率245.08%,远超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同期约11%左右的涨幅。年化收益13.01%,高于大盘市场水平。
  • 流动性良好:2024年末季度日均成交金额显示指数流动性显著提升,为大规模投资资金提供较好承载力。

- 风格侧重大中盘:市值分布以大中盘为主,权重较为分散,但集中度较高,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成分股市值占比达46.34%。
  • 行业分布:聚焦电力设备(30.73%)、汽车(28.93%)及电子(18.10%)三大行业。

- 成长与盈利表现突出
- 指数成分股整体ROE(TTM)达11.27%,显著高于沪深300与万得全A指数水平;
-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稳健,2024前三季度达到2.59%,远超其他宽基指数表现。
  • 成分股权重结构: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27%,龙头高集中,以宁德时代(14.94%)和比亚迪(14.48%)为首,涵盖锂电、电池、车载智能电子、软件等核心环节,具备高度代表性。


综上,该指数有效反映智能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真实表现与投资价值,是智能车产业链投资配置的重要基准。[page::4-9]

6. 与同类指数对比



报告对比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与两只主流相关指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CS智汽车)和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CS新能车),从样本结构、行业覆盖、权重分布及业绩表现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 差异点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覆盖广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包含动力系统、感知、决策、执行、通讯等更完善的产业链环节;
- 权重集中体现龙头企业,且设置较高权重上限(15%),有利于强化核心龙头企业的代表性;
- 市值偏重大中盘,反映成熟投资标的。
  • 业绩对比

- 智能电车指数区间收益(245.08%)显著优于新能源车指数(168.30%)和智能汽车主题指数(101.28%)。
- 收益风险比最高,达到0.38,更优的风险调整回报特征。
  • 加权自由流通市值:明显高于两类指数,体现其大盘化与成熟度。

- 重要结论:该指数更能代表未来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整体趋势,尤其是涵盖民营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关键地位,缺失此类龙头的指数难以准确反映产业链演化。[page::10-13]

7. 智能车ETF泰康(159720)


  • 产品结构及投资目标

- 被动指数型基金,紧密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
- 追求跟踪误差最小化,力争实现与目标指数相近的长期收益;
- 投资比例规定: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90%投资于指数成分股。
  • 历史跟踪表现

- 年化跟踪误差仅0.28%,超额回报累计1.10%,表现卓越。
  • 基金管理团队

- 基金经理魏军博士,经验丰富,管理14只基金,涵盖多只被动指数基金与量化选股基金,管理规模逾190亿元。
  • 公司背景

- 泰康基金以保险资管起家,公募领域迅速扩张,旗下多只被动ETF产品线覆盖宽基和主题,规模逐渐提升。

投资者可通过该ETF实现一键持有智能车产业链龙头标的,便捷地捕捉产业长期成长红利。[page::13-15]

8. 风险提示


  • 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波动及风险水平相对较高;

- 指数及基金历史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保证;
  •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独立评估,谨慎投资。


具体风险及声明详见报告末尾完整免责声明。[page::1,15-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图2(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高速与城区NOA渗透率及新能源渗透率走势)


  • 图中红色线代表整体L2辅助驾驶渗透率,整体维持40%以上但波动不大;

- 高速NOA和城区NOA渗透率曲线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区NOA增长较快,但基数依然较低;
  • 新能源渗透率(纯电及插混合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约49%,奠定智能车电动化基础。


图表支持文本观点,即当前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有限但增长迅速,新能源车的普及为智能驾驶加速铺路。[page::1,2]

图3(现有基于OrinX的高阶智驾方案成本估计)


  • 不同方案成本差异显著,双OrinX+双激光雷达是最高成本方案,单OrinX+单激光雷达成本最低;

- SoC和LiDAR部分(激光雷达及毫米波雷达)成本占比较高,体现关键硬件影响总成本趋势。

该图强化了硬件成本结构的理解,为后续成本下降趋势提供量化基础。[page::2]

图4(智驾硬件成本降低曲线)


  • 预计硬件成本每两年减半;

- 城市NOA驱动单车成本降低显著,未来智驾体验随着成本下降,呈爆发式提升。

与图3结合说明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将有效降低量产智能驾驶成本,推动产业普及。[page::2]

图5(车端智驾模型演变)


  • 清晰展现从1.0规则驱动到3.0端到端大模型的模型发展路径;

- 突出数据驱动、AI模型演进对智能驾驶性能的提升作用。

图表深化了技术演进脉络理解,印证文本观点。[page::2]

图6(智能驾驶产业链结构图)与图7(智能驾驶模型需数据类型)


  • 图6详述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模块及下属细分系统,完整梳理产业链脉络;

- 图7详实展示训练数据涵盖的场景、环境、故障等维度,突出数据对算法训练重要性。

二图共同暴露产业链协同与数据壁垒的本质,是智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基础。[page::3,4]

图10 & 表1(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历史表现与基本信息)


  • 指数长期累计收益大幅领先宽基指数,图形曲线明显抬高;

- 指数样本采样、市值规模控制及行业分布帮助构建高成长粗线条。

数据直观展现了指数的领先业绩及构建原则,为投资者判断指数及相关基金提供依据。[page::5]

图11(指数季度成交额及成交量)


  • 2024Q4成交额和成交量明显升高,市场活跃度增强,流动性良好,为投资大资金提供保障。


图表佐证了文本描述的指数流动性改善事实。[page::6]

图12至图15(指数市值与行业分布)


  • 成分股主要聚集于大市值区间(>1000亿权重46.34%)

- 行业上电力设备、汽车、电子占前列,且消费电子、半导体部分权重提升,反映智能车产业多元化技术支持。

强化指数的行业及规模风格定位,支持投资者对风险和机会的评估。[page::7]

图16(行业细分历史分布)


  • 细分申万二级行业示意指数成分逐年优化调整,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细分领域比重逐渐提升,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


为指数持续适应产业趋势变化提供支撑。[page::8]

表3 & 图17、图18(权重股与盈利成长对比)


  • 前十大权重股包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集中度较高(60.27%权重合计);

- 指数ROE高于市场同期,成分股营收增速明显优于宽基指数,体现成长性强劲。

这些核心数据凸显了指数品质与投资价值,突显对龙头企业的投资依赖。[page::8,9]

表4、表6、图19、图20(指数对比)


  • 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在选股策略、权重管理及成分构成上更聚焦代表性龙头,权重上限高,有利集中资金;

- 业绩表现和收益风险比均优于两只同类指数;
  • 加权自由流通市值较高,表明成熟度和资金认可度领先;

- 对比表明缺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关键龙头的指数难以精准感知智能车产业未来趋势,凸显本指数专业度。

为投资者选择优质主题指数提供了数据背书和理论基础。[page::10-13]

表8、图21(智能车ETF泰康基本信息及表现)


  • ETF成立于2021年,产品紧密跟踪目标指数,具备较小跟踪误差和一定超额收益;

- 历史走势紧贴指数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布局智能车主题工具。

增强报告实操价值,结合市场工具推荐明确投资路径。[page::14]

表9、表10(基金公司与经理)


  • 泰康基金资质完备,公募发展迅速;

- 经理投资经验丰富,管理多只ETF,体现管理团队稳定性及专业能力。

体现基金管理背书,与ETF产品可靠性相辅相成。[page::14-15]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具体个股估值模型如DCF、PE等定价方法,重心在产业趋势分析、指数表现和投资工具介绍,估值部分隐含于指数成分股ROE及营收增长等盈利成长指标体现,显示行业整体高成长高盈利预期。

未来估值需要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技术大规模落地后对成本结构的影响、政策落地效果及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链协同效应。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强调基金及指数风险属性:
  • 智能车相关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波动性和潜在回报均较高;

- 技术创新及政策方向虽利好长线成长,但市场风险、技术落地风险、成本管理风险仍存在;
  • 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需结合自身实际审慎决策。


风险提示符合常规要求,提醒投资者无论是指数还是ETF,均需关注宏观及微观风险并准备风险承受能力。[page::1,15-1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指数集中度较高:宁德时代及比亚迪合计权重大约30%,这虽体现了市场认可的龙头优势,但同时意味着指数对这些少数龙头依赖较大,存在单一企业风险加大风险。

- 技术演进假设的乐观性:报告中对未来5年甚至更远的智能驾驶技术端到端大模型赋能前景展望较为积极,实际商业化落地及法规配套等不确定因素存在,预测具一定理想化成分。
  • 成本下降估计存在假设:成本每两年减半的趋势较为激进,需关注半导体、材料等外部供应链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 同类指数对比技术详尽,但具体差异细节未完全披露,比如样本具体覆盖范围及淘汰机制需投资者进一步明确。

整体报导基于信息充足,分析逻辑严密,兼顾技术、市场、政策、财务多维支撑,弱点主要在未来不确定性反映和集中度风险披露上。[全书]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智能车产业链的产业升级逻辑、技术突破、市场渗透及政策动因,构建了智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宏观观察视角,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得到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持续重点支持,形成政策驱动力强大的增长环境。

- 新能源车快速普及为智能驾驶技术奠定广阔市场基础,供给侧成熟方案与需求侧技术优化推动高阶智驾渗透率于2025年大幅提升,消费市场智能化升级明显。
  • 中国智能车产业链竞争力强,具备完整感知-决策-执行体系和全球领先优势,数据与规模效应构筑产业护城河,龙头企业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推动技术商业化和成本下沉变革。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作为代表智能车产业链的核心投资标的,具备长期业绩优异、流动性充沛、成长与盈利并重的特征,结构合理,能较好映射智能车产业链全貌。
  • 比对其他新能源车相关指数,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强化了智能化板块与龙头龙头企业比例,提高了投资组合的专业度和表现潜力

- 智能车ETF泰康(159720)作为紧密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管理团队专业,跟踪误差低,是投资该主题的便捷工具
  • 投资的风险提示清晰,提醒投资者智能车产业链虽增长迅速但波动性和技术落地风险依然存在


图表体现深刻洞见:智能驾驶技术渗透率提升曲线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曲线为市场潜力提供定量支撑;成本结构及下降趋势图彰显成本动力学;智能驾驶产业链全景图和训练数据细节展示了产业深度及壁垒;指数的历史收益和成分股表现图表则验证了投资逻辑的有效性。

综上,报告明确传递投资主线为关注智能驾驶技术红利、市场渗透快速跃升以及政策利好引导的智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议投资者重点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及相关被动投资工具,实现对未来智能车产业快速发展周期的精准捕捉。[page::全报告]

---

综述



这份兴业证券的深度研究报告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展开,扎实地从宏观政策、技术演进、成本结构、市场渗透率及指数投资标的等多个维度全景式阐述了智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通过详尽的数据与图表呈现,递进式分析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变化动力,注重识别核心龙头企业及其带动的生态体系。报告充分体现了智能驾驶向平价车渗透的趋势,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业态演进,结合指数体系的设计和实证表现,对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报告亦明确揭示了行业和投资风险,保持了审慎严谨的分析态度。整体而言,这是围绕智能车产业链构建的极具洞察力和操作指引的综合金融研究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