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河通信】2025年中期策略:AI产业的蓬勃发展,预期的边际改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回顾了通信行业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的市场表现、细分领域营收和毛利率变化,重点分析了运营商改革及资本开支结构变化,智能算力建设加速,以及光通信、卫星互联网和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AI产业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光模块行业迎来高速成长,卫星互联网和量子通信作为新兴赛道具备长期潜力。结合基金持仓结构与政策驱动,提出运营商筑基,算力+卫星+量子共振的投资战略框架,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看到AI预期底部反转和产业链估值重构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7][page::8][page::13][page::14][page::16][page::19][page::21][page::24][page::27][page::29][page::30][page::31]

速读内容


通信行业市场表现与结构演变 [page::1][page::2]

  • 2024年通信行业涨幅排名全行业第三,2025年涨幅保持正向表现。

- 市值占比不断上升,2025年占A股总市值约2.81%,成交额占比提升至5.18%,显示行业关注度显著提升。
  • 细分子行业方面,算力、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及通信应用板块营收和毛利率普遍保持增长态势。





运营商深度改革与业务高质量增长 [page::4][page::5][page::6]

  • 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推动运营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持续改善,三大运营商均获得治理及创新成果认可。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设立专门AI及新兴业务研发机构,推动智能算力及卫星通信发展。
  • 2024年及2025年Q1三大运营商营收均呈温和增长,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长。

- 资本开支重点从传统网络基建向算网侧倾斜,智慧算力中心规模快速扩大。




智能算力市场快速扩张,政策助推高性能算力资源建设 [page::8][page::10][page::12]

  • 国资委和地方政府多项政策推动智能算力规模大幅提升,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年复合增长率达52.3%。

-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8年有望达到2582亿元人民币;GPU加速服务器需求旺盛。
  • 大型模型市场及生成式AI应用快速增长,2028年生成式AI应用规模预期突破3800亿人民币,推动算力需求持续释放。





光通信产业景气持续,技术迭代驱动高速增长 [page::13][page::14][page::16]

  • 光模块市场2023年规模达109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224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11%。

- 400G及以上高速光模块需求强劲,主要由云计算巨头如亚马逊、谷歌、英伟达推动,1.6T光模块迎来规模化。
  • 新兴技术如硅光、LPO、CPO等降低功耗,提高集成度,提升光模块技术壁垒,有望加固护城河。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厂商市场排名稳步提升,多家公司进入全球TOP10。




卫星互联网:低轨加速布局,政策资金双轮驱动 [page::19][page::20][page::21]

  • 2024年我国在轨卫星数量提升,卫星申报超1.2万颗,带来千亿市场空间。

- 美国、欧洲、中国均加大卫星资本开支,我国卫星产业链快速成长,重点聚焦低轨小卫星。
  • 卫星通信作为5G到6G时代关键技术,逐步融入移动通信网络,提升海陆空天地一体化覆盖能力。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涵盖上游设计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及运营、下游应用,未来中下游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大。




量子科技产业链全景,量子通信逐步商业化 [page::24][page::25][page::27]

  • 量子产业链含算法、硬件、软件和应用多个层级,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包括超导、离子阱、硅半导体等。

- 量子通信产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QKD)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及量子光源等,已实现核心设备全链条国产。
  • 量子计算软件辅助编译、运行,应用场景涵盖密码学、化学模拟、优化、机器学习等。

- 中国量子通信网络规模全球领先,市场规模超800亿元,未来有望成为算力+卫星互联网的纽带。




公募基金行业持仓展望与投资建议 [page::28][page::29][page::30][page::31]

  • 基金持仓通信行业比例持续走高,主要集中于运营商和光模块板块,偏好低估值稳成长的运营商及成长性强的光模块。

- 1Q25基金持仓结构保持对光模块优先配置,运营商筑基,量子通信与卫星互联网渐受资金关注。
  • 投资建议:运营商低估值+成长性改善,光通信技术迭代推动业绩持续走强,卫星互联网迎来产业元年,量子科技产业链逐渐完备,构成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重要三大支柱。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通信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中国银河通信】2025年中期策略:AI产业的蓬勃发展,预期的边际改善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中国银河科技
  • 报告日期:2025年6月24日

- 作者:赵良毕
  • 主题:聚焦中国通信行业,特别是AI产业带动的算力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及量子科技领域的中期策略分析与投资建议。


报告核心论点



报告指出通信行业在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稳健,AI产业链特别是算力需求作为新动力带动行业关注度及估值回暖。同期,卫星互联网及量子科技作为新兴领域,呈现较快成长趋势,未来将与运营商、光通信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基于此,报告提出2025年下半年行业处于AI预期的底部区域,算力产业链及相关新领域有较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运营商分红提升、光通信及铜缆产业链蓬勃发展,卫星互联网与量子科技快速成长,以及其对数字经济新增需求的支撑作用[page::0,4]。

---

二、通讯行业整体表现与细分板块深入剖析



2.1 通信行业表现及市场关注度


  • 2024年通信行业涨幅位列第三,2025年初涨幅仍居第18位,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

- 行业市值占比逐年提升,从2020年的1.27%提升至当前约2.81%,反映行业价值认可逐步增强,尤其受数字经济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驱动。
  • 2025年通信行业成交额占比超过5.18%,远高于市值占比,说明资金活跃,市场对通信行业需求转向数字经济与卫星互联网新成长曲线的认同度增高[page::1,2]。


2.2 细分领域表现差异


  • 营收增速方面,算力及物联网板块表现强劲,卫星互联网板块由跌转升,通信设备相对稳定,通信应用板块营收有所回落。

- 毛利率层面,算力和卫星及通信应用板块毛利率显著提升,表明营收质量改善;物联网小幅回调。
  • 2025年初算力板块毛利达33.49%,同比增长3.03个百分点,卫星毛利34.7%,通信应用近40%。利润率和营收增速的双重积极信号显示运营商资本开支对行业影响力逐步减弱,行业结构趋于多元[page::3]。


2.3 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关联


  • 算力板块自2023年起累计涨幅最高,符合其营收和毛利率高速提升趋势。

- 卫星互联网板块也显示出显著的业绩增长与股价回升。
  • 通信应用板块虽然营收有所回调,但毛利率提升显示行业基本面仍有望实现修复。

- 因此,报告推荐对光通信板块、卫星互联网、以及量子技术给予重点关注,预期2025年下半年行业景气度逐步兑现[page::3,4]。

---

三、运营商深度分析



3.1 政策驱动与改革进展


  • 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加码,运营商作为国家队深化改革示范,执行“管战建”协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升级。

- 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推进千亿级大模型研发,中国电信在云改数转战略下设立卫星子公司,中国联通大力强化5G、算力和AI布局,三家均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改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具体降本增效表现显著:如中国移动固定资产每百元成本降3.5%,5G能耗降11.7%等[page::4,5]。


3.2 业绩稳健增长与新业务拓展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营收2637.6亿元,同比增长0.02%;中国联通1033.54亿元,同比增3.88%;中国电信1345.09亿元,增0.01%,三大运营商业绩边际向好。

- 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营收,且中国联通利润增长特别突出(1Q25增6.5%)。
  • 卫星业务及量子通信作为新兴业务蓄势待发。中国移动发射“01星”低轨5G卫星实现天地一体通信场景,中国电信乘势布局量子密码等差异化安全服务及卫星通信业务[page::6]。


3.3 资本开支聚焦智能算力与网络底座


  • 三大运营商5G基站已达443.9万个,2024年-2025年资本开支更侧重算力建设。

- 2025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1512亿元,算力投入475亿元(年增5.77个百分点),连接投入下降9.93个百分点。
  • 联通全球建设超高算力中心,电信重点发展ARM架构的智算能力。

- 国资委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未来五年设备升级改造超3万亿,运营商智能算力资源成为国家算力体系关键组成[page::7,8]。

3.4 分红提升与估值重构预期


  • 三大运营商2023年分红同比增加明显,中国移动2024年股息每股4.83港元,同比增长9.5%。

- 分红率目标逐步提升至70%以上,现金分红回报率提升,引导资本市场估值重构和投资者信心增强。
  • 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三大运营商现金分红激励政策延续,股息率提升带动股价潜在上涨空间[page::8,9]。


---

四、算力与光通信产业链深度解析



4.1 数字经济与AI投资加速算力需求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23年约56万亿人民币,占GDP约44%,预计2028年达到54%。

- AI领域全球投资2024年预估2485亿美元,中国投入252亿美元,同比增30.57%,硬件领域投资占比超60%,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快速增长。
  • 全球生成式AI市场复合增速逾50.2%,2028年规模达5160亿美元;中国应用端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3800亿元人民币,产业多从轻量化、垂直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page::9,10]。


4.2 智能算力规模与产业政策支持


  • 中国政府推动“东数西算”、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目标2025年算力总规模超300EFLOPS,智能算力占35%,多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布具体算力建设方案。

- 但上游AI芯片受海外管控影响,国内仍处于追赶阶段,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预计达2582亿元。
  • 2023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超692亿元,GPU加速服务器占比超90%,浪潮、坤前、新华三等头部厂商占超50%市场份额[page::11,12]。


4.3 云计算及下游行业需求


  • 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超6000亿,预计2027年涨至2.1万亿元,公有云服务占比75.4%。

- 智算资源主要由互联网巨头率先使用,垂直行业金融、电信、制造等领域应用日渐成长,未来潜在市场空间巨大[page::13]。

4.4 光通信行业景气度与技术迭代


  • 光通信作为数据中心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关键传输手段,光模块市场2023年达109亿美元,2029年有望达224亿美元,复合增长11%。

- 高速光模块(400G及以上)增长极快,AI巨头如英伟达、亚马逊等加速采购,推动800G、1.6T光模块快速迭代。中国光模块厂商排名稳步提升,2023年7家中国厂商跻身全球前十。
  • 光模块构成中,高端光芯片依赖进口,但硅光技术、LPO(低功耗光模块)、CPO(光电共封装)等新技术正在逐步推进产业升级,未来降功耗、提升传输速率是关键发展方向。

- 铜缆连接方案仍将与光模块共存,ASIC方案普及促进连接器产业高速增长[page::14-18]。

---

五、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5.1 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低轨卫星因成本低、时延小成为全球重点发展方向,2020-2024年低轨商用卫星数量CAGR达46.78%,2024年同比增长93.42%。

- 近地轨道资源稀缺,全球低轨卫星申报超7万颗,我国申报超12,000颗,未来七年发射计划巨大,市场容量千亿规模。
  • 我国政府卫星资本开支快速增长,位居全球第二,卫星行业发展空间广大[page::19,20]。


5.2 产业链结构与应用场景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涵盖卫星设计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及运营、中游通信系统平台及下游应用。

- 由于产业链入门门槛高,高轨较成熟但需求量小,低轨产业链逐渐完善,有望形成规模效益。
  • 卫星通信具备独特价值,作为5G/6G不可或缺的补充覆盖方式,满足全球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约80%区域通信需求,具备广阔空间[page::20,21]。


5.3 发展趋势


  • 6G规划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基站融合,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

- 随着卫星通话手机的推广及星链通信服务进展,卫星互联网商业化应用加速。
  • 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元年,产业链将迎来高速发展[page::21]。


---

六、量子科技产业链与发展前景



6.1 技术架构与产业链组成


  • 量子产业链分为量子算法、硬件、应用三部分。

- 量子算法方面,现有知名算法包括Shor分解算法、Grover搜索等,应用于密码学、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
  • 硬件侧以量子计算机为核心,主要技术路线涵盖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硅半导体量子芯片、光量子和中性原子等[page::21-23]。


6.2 量子软件与芯片设计


  • 量子算法软件工具涵盖量子编程语言(Qiskit、QDK等)、应用开发(OpenFermion、PennyLane),以及EDA芯片设计软件(Qiskit Metal、天乙等)。

- 国内互联网巨头(华为、腾讯、百度)与科研机构积极布局软件生态,推动软硬件协同[page::24-26]。

6.3 产业格局与市场空间


  • 量子通信系统涵盖量子光源、单光子探测器、QKD设备、量子路由器等多环节,产业链高度分散且以国资央企为主导。

- 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等安全需求较高领域率先商业化,应用渗透率初步形成,预计25年产业规模超800亿元。
  • 全球量子通信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超30%,中国、中美技术及专利保持领先,且市场空间持续扩大[page::27,28]。


---

七、投资建议与风险评价



7.1 投资建议总结


  • 运营商板块:低估值稳成长,受国资改革利好,盈利和现金流持续改善,分红率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大,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 光通信板块:技术迭代加速,高速光模块需求旺盛,国产厂商竞争力提升,新技术(硅光、CPO、LPO)增强护城河,产业链利润空间大。
  •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加速,配合6G空天地一体化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产业链延伸丰富,资本开支持续高增长。

- 量子科技:技术多元化探索,产业链日趋完善,安全市场需求拉动快速增长,有望成为算力与卫星的纽带,具备较高成长潜力[page::29-31]。

7.2 风险提示


  • AIGC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若生成式AI应用推广速度减缓,算力需求与更新节奏放缓,将对整个产业链带来压力。

- 政策和技术摩擦风险:国内外监管及贸易政策变动或加剧技术封锁,影响相关企业利润和市场信心。
  • 算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企业扩产可能压缩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

- 卫星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发射失败或资本投入不足,可能延缓行业发展节奏。
  • 量子通信技术及应用成熟度不足风险:技术进展超预期放缓或应用难快速商业化,限制市场空间[page::31,32]。


---

八、图表深度解读示例



8.1 通信行业板块市值及成交额趋势(图见page 2)


  • 图表显示2020-当前通信行业市值持续扩大,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从1.5%升至约5.18%,体现资金对通信板块尤其是AI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高度追捧。

- 市值占比提升反映基本面改善,成交额占比提升则传递市场资金流入加速,市场活跃度提高,强化了对行业未来估值的支撑。

8.2 细分行业营收与毛利率趋势(图见page 3)


  • 细分子行业中,算力板块营收同比连续三季度保持强劲增长,毛利率也在30%以上逐步提高,显著优于通信应用和设备板块。

- 卫星和物联网板块毛利率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拐点,表明行业运营效率改善,新兴板块转暖加速。
  • 业绩与毛利同步提升强化投资价值,同时反映行业结构性转型带来的盈利质量提升。


8.3 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变化(图见page 7、8)


  • 5G基站净增数据图显示基站建设稳定推进,5G-A基站启动部署表明新一轮网络建设周期临近。

- 数据中心机架持续大幅扩容(2024年超900万架),主要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AI算力需求,智能算力投入占比提升显著。
  •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向算力建设倾斜,中国移动2025年算力投入475亿元,同比增长5.77%,反映行业对智能算力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8.4 光通信高速模块市场细分及技术演进(图见pages 14-17)


  • LightCounting等数据显示,400G及以上光模块市场正快速扩张,年复合增长率超28%,800G、1.6T产品占比增长迅速。

- 硅光、LPO、CPO等技术方案成为降低功耗、提升性能的关键,促进高端光模块产业升级,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 国内厂商排名逐年提升,国产化率与技术储备同步增强,响应AI算力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


8.5 量子通信市场规模及细分结构(图见page 27-28)


  • 量子通信市场持续扩张,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 量子密钥分发占比最高,研发及系统建设位列第二,应用端占比约14%,未来应用端将迎爆发式增长。
  • 技术持续演进,产业链集成度和商业化步伐加快,行业渗透率提升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收入增长空间。


---

九、批判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在多个环节强调AI和算力需求带动通信行业的增长,但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全球政治风险的影响及其波动性考虑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关税与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敏感度未作充分情景分析。

- 卫星互联网与量子技术商业化前景肯定,但目前市场成熟度和盈利模式仍待验证,相关投入风险较大,存在技术路径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保持谨慎。
  • 运营商分红提升虽利好股东回报,但同样反映资本结构调整压力和长期成长投资限制,报告未充分披露相关潜在负面影响。

- 光模块市场竞争激烈,尽管报告强调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技术护城河,但中长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及海外厂商反制策略可能对中国厂商出口产生重大阻力。
  • 量子计算硬件及应用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路线多元且尚未定型,投入回报周期长,存在高技术风险。


---

十、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通信行业2025年中期的结构性转变,强调人工智能推动的算力需求及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变革。运营商作为行业基石,在深化国企改革及政策支持下,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显著改善,分红提升增强了估值的吸引力。光通信产业链受益于数据中心扩容和AI硬件迭代,光模块及相关高端产品需求强劲,技术创新(硅光、LPO、CPO)有效降低能耗,提高传输速率,巩固产业竞争优势。

卫星互联网作为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的核心部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契机。低轨卫星发射数量加速及我国政策资金支持带来产业空间放大。量子科技特别是量子通信的商业化进展日益加速,具备成为连接算力与卫星互联网的关键纽带的潜力。三大领域相互助力,共振形成产业成长合力。

基金持仓数据显示,通信行业吸引较高关注,资金活跃度高,配置集中于运营商和光模块,反映对该领域成长与价值的双重认可。报告整体对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提出有差异的市场观点,特别强调当前为AI预期底部,投资机会显著。

但需留意政策摩擦、技术风险及资本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估值及业绩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报告为投资者勾画了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算力+卫星+量子”四大主线共振的清晰图景,兼具数据支撑与政策解读,具有高度参考价值和洞见力[page::0-31]。

---

备注: 全文引用页码严格对应报告原文页码,方便后续溯源与检查。部分图表引用示意格式为:




---

结束语



此次报告系统而全面地剖析通信行业的生态变革,细致梳理了技术演进与资本动态,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为专业投资者和产业决策者提供了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分析视角。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