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融】两融余额略有收缩,关注结构性变化——2025年融资融券半年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上半年A股两融余额微幅收缩,融资余额下降,融券余额小幅增加,市场结构出现分化,主板融资余额占比下降,科创板和创业板占比上升。汽车、机械设备及医药行业融资买入活跃,非银金融、医药生物融券卖出居前。预计经济回稳与政策支持将推动两融市场结构性改善,仍需关注业务成本和监管政策风险[page::0][page::1]。

速读内容


2025年上半年两融市场整体情况 [page::0]


  • A股主要指数多数上涨,上证综指涨幅3.11%,创业板指下跌0.62%。

- 两融余额为18236.47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370.86亿元。
  • 融资余额减少386.57亿元,融券余额增加15.72亿元。

- 市场ETF融资余额减少92.60亿元,融券余额增加7.79亿元。

两融结构性变化及行业表现 [page::0][page::1]

  • 主板融资余额占比下降,科创板和创业板融资比例提升。

- 小市值板块融资与融券余额均上升,大市值板块均下降。
  • 行业融资净买入集中在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

- 非银金融、钢铁、通信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较高。
  • 融券净卖出集中在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行业。

- 个股融资净买入排名前五:比亚迪、胜宏科技、赛力斯、光线传媒、三花智控。
  • 融券净卖出排名前五:兴业银行、恒瑞医药、贵州茅台、小商品城、山西汾酒。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page::1]

  • 一季度两融余额先降后升,三月底峰值超19000亿元,随后略有收缩维持高位波动。

- 伴随经济回稳与政策实施,预期两融市场结构性改善。
  • 需警惕两融业务成本和监管政策超预期变动风险。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两融】两融余额略有收缩,关注结构性变化——2025年融资融券半年报》
作者:王雪莹,渤海证券研究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日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由渤海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师王雪莹于2025年7月1日发布,聚焦于2025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简称“两融”)的变化情况及结构性特征。标题《两融余额略有收缩,关注结构性变化——2025年融资融券半年报》直接点明了报告核心,即两融余额整体略显下降,但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调整。

报告核心论点为:2025年上半年两融总体余额呈现小幅收缩(余额由年末减少约370亿元),融资余额减少较多,融券余额呈现小幅增长。此外,结构方面主板融资余额占比下降,而科创板和创业板融资融券余额占比提升,显示资金配置更趋向成长性板块。作者对未来展望保持谨慎乐观,认为伴随经济回稳、央行流动性释放等宏观政策,融资融券市场有望获得利好。

报告并未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或具体个股目标价,更多聚焦于市场整体表现和结构性变动解读,适合市场策略参考与投资者预判。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核心观点与市场概况



关键论点总结:
  • 截至2025年6月25日,A股主要指数整体上涨,上证综指涨幅最大(3.11%),创业板指微跌(-0.62%)。

- 两融余额总计18236.47亿元,同比下降约370.86亿元:融资余额减少386.57亿元,融券余额上升15.72亿元。
  • 市场ETF的融资余额为945.97亿元,较年末减少92.6亿元;ETF融券余额为52.87亿元,增加7.79亿元。

- 融资余额结构上,主板占比下降,科创板和创业板占比上升;融券方面,主板和科创板融券余额占比增加,创业板占比下降。
  • 小市值板块的融资融券余额占比均升,大市值板块融资融券余额占比缩减。


推理与依据:

利用统计数据揭示了两融余额的轻微收缩,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演变,尤其成长板块(科创和创业板)资金吸引力提升。融资余额减少主要受大市值板块影响,小市值、成长股融资活跃度提高表明投资者关注结构性机会。

数据解读:
  • 融资余额减少386.57亿元,幅度虽不大,但影响市场资金结构。

- ETF市场融资余额降幅92.6亿元,反映资金对被动指数产品配置有所调整。
  • 余额结构变化凸显从传统大盘蓝筹向科技创新板块资金迁移趋势。


---

2. 行业与个股融资融券表现



行业层面:
  • 净买入融资额最多的行业是汽车、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显示资金偏好传统制造与医药创新行业。

- 非银金融、电子、银行等行业融资净买入较少,融资买入占比高于成交额的行业为非银金融、钢铁和通信,低于成立轻工制造、纺织服饰等。
  • 融券卖出方面,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行业融券净卖出较多,表明投资者在这些领域存在一定做空意愿,可能对部分高估值板块持谨慎态度。


个股层面:
  • 融资净买入前五为比亚迪、胜宏科技、赛力斯、光线传媒、三花智控,反映新能源汽车与科技传媒企业受青睐。

- 融券净卖出为兴业银行、恒瑞医药、贵州茅台、小商品城、山西汾酒等,部分白酒及医药龙头被部分投资者看空或进行风险对冲。

报告通过行业与个股层面数据展示两融资金配置的多元化及差异化,体现市场结构调整趋势。

---

3. 融资融券余额趋势与市场展望


  • 上半年两融余额表现出融资收缩、融券扩张的态势,整体余额在一季度3月底达到峰值(超过19000亿元),随后有所回落,二季度波动维持在18000亿左右。

- 融券余额增幅虽有限,但体现市场风险偏好调整。
  • 经济回稳、政策支持(央行流动性释放、财政政策落地)预期驱动融资需求逐步恢复,行业催化因素将推动两融余额的结构优化。


---

4. 风险提示



报告点明两大风险因素:
  • 两融业务成本超预期变动风险,可能因利率、融资条件变化增加资金使用成本,影响融资需求。

- 两融监管政策超预期调整风险,监管层面可能出台限制性措施或政策调整使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动性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市场活跃度。

风险提示简明而覆盖面广,有助投资者警觉潜在市场不确定性。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包含一张综合主题图片(渤海证券特色风格,显示数据互动、指向未来科技)。该图表非具体数据图,不提供数量级描述,而是品牌与专业形象的视觉传递,用于强调“独立诚信、细研深究”的研究理念。

报告正文未附带数字数据图表,但文字数据清晰,涉及融资融券总额、分板块余额占比、行业与个股融资融券净买卖额等。未来建议配合折线图展示两融余额历史走势、行业融资余额排名图及个股融资净买入额排行榜更易于理解。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市场结构分析及资金流向研报,未涉及具体公司估值模型、目标价或估值倍数,没有DCF、EV/EBITDA等估值方法应用。

重点在于:
  • 资金流向和分布;

- 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变化趋势;
  • 行业及个股融资融券行为。


因此无估值分析部分。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简明点明两大风险,具体内容:
  1. 融资融券业务成本变化风险

- 若融资利率上升或借贷条件收紧,会抑制融资需求,影响两融余额。
  1. 监管政策超预期调整风险

- 若监管加强限制资金杠杆,可能缩小融资规模甚至产生市场波动。

尽管风险点披露简略,但已涵盖两融市场关键影响因素。报告未详细展开风险概率及缓解策略,留给投资者结合宏观及监管动态判断。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报告细致、数据准确,但整体观点较为谨慎,未给出明确的积极评级或否定判断,符合政策导向及市场现状。

- 对于两融余额微幅减少的事实描述中,虽指出结构调整,但未深入剖析新增融券余额对市场情绪或短期股价波动的具体影响,或许是分析可深化之处。
  • 指出主板融资余额占比下降,科创板和创业板提升,但没有具体数值比例展示,便于理解结构调整幅度和力度稍显不足。

- 风险提示较为宏观平淡,缺乏详细的案例或情境分析,未能充分体现实际风险敏感点及应对建议。

这些细节对未来报告撰写和解读是提醒。

---

七、结论性综合



本份《2025年两融半年报》全面剖析2025年上半年A股融资融券市场表现,核心发现是:
  • 两融余额整体略有收缩,2025年上半年余额降至18236亿元,较年末减少约370亿元,融资余额减少为主,融券余额小幅增长;

- 结构性变化显著:主板融资余额占比缩小,科创板、创业板及小市值板块融资承担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体现资金对成长性和创新性板块的青睐;
  • 行业资金流向表现出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传统制造和新兴行业领涨,非银金融、钢铁和通信行业融资交易活跃度高;

- 个股融资净买入领先者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与科技传媒领域,融券净卖出以银行、医药、白酒等传统优质蓝筹居多,反映市场对部分板块投资风格的分歧;
  • 市场两融余额呈现先升后降走势,3月末达到峰值19000亿元以上,随后二季度波动于18000亿上下,伴随经济复苏预期和政策支持,融资融券市场存在结构性提升空间;

- 主要风险包括成本和监管双方面因素,投资者需关注两融政策及宏观经济动向对资金流向的影响。

整体来看,报告立场稳健,以详实数据为基础,深刻揭示两融市场当前趋势及未来可能的政策与经济驱动力,强调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报告对于理解2025年上半年中国两融市场状态、判断后续资金动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附:报告封面图片




附:渤海证券研究所标识图




---

溯源: 本文内容严格基于渤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两融】两融余额略有收缩,关注结构性变化——2025年融资融券半年报》,2025年7月1日发布[page::0, page::1, page::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