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7月27日下行末端,结构或渐显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通过周期分析、缠论技术分析及全天候择时模型判断市场已处于下行末端,结构性反弹或将展开。行业轮动方面,四轮驱动模型显示高低切换明显,超跌及新质生产力方向逐渐显现潜在机会,提示未来重点关注相关行业板块 [page::0][page::2][page::3][page::4]。

速读内容


市场已处下行末端,技术反弹或启动 [page::0][page::2]

  • 上周市场虽下跌但成交量明显缩减,日线级别底背离信号逐步形成,具备短期反弹条件。

- 国证A指自2024年5月出现三个日线级别下跌笔,或已进入第五浪下行终端阶段。
  • 全天候择时模型监测上周五市场异动,当前温度计指标仍需确认,若进一步下行将达超跌状态,反弹机会大增。


上证综指技术周期与缠论分析 [page::3]


  • 周期图显示近期指数趋势接近底部,短周期持续下行但存在筑底迹象。

- 缠论分析確認多个时间尺度的下跌浪段,近期可能处于结构调整末期。


全天候择时模型信号分析 [page::3]


  • 模型显示近期买卖信号交错,风险指标和温度计指标表明市场仍未完全确认底部,但具备反弹潜力。


四轮驱动行业轮动模型捕捉结构性机会 [page::4]



| 序号 | 日期 | 行业代码 | 行业简称 | 信号类型 | 信号说明 |
|------|------------|------------|------------|--------------------|----------------------------------------------------|
| 1 | 2024-07-26 | SW801110 | 家用电器 | 赚钱效应异动(潜在机会) | 赚钱效应异动。RS6:0.2,动量及趋势指标转好 |
| 2 | 2024-07-26 | 884080.WI | 网络游戏 | 赚钱效应异动(潜在机会) | 赚钱效应异动。RS6:0.71,动量及趋势改善 |
| 3 | 2024-07-26 | SW801130 | 纺织服饰 | 弱势行业反转(潜在机会) | 弱势行业有反转迹象,动量及趋势指标有所回升 |
| ... | ... | ... | ... | ... | ... |
  • 行业结构轮动信号逐渐明朗,高低切换明显,超跌板块和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买入信号活跃。

- 提示投资者关注结构性机会,预期行业轮动将带动部分板块反弹。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定期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日期: 2024年7月27日
作者: 杨勇,分析师,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8010002
发布机构: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主题: 宏观市场趋势判断,结构性行情,基于技术分析模型的择时观点及行业轮动信号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主题聚焦于当前中国A股市场的走势判断与结构性布局机会,基于多种技术分析模型,包括日线级别底背离、缠论笔形态分析、全天候择时模型及四轮驱动行业轮动模型,形成对市场下行末端是否出现底部信号的综合判断。

核心观点提炼为“下行末端,结构或渐显”,即当前虽处于短期下行压力,但技术指标显示存在日线级别的底背离前置条件,且多级别缠论笔显示可能已达5浪下行末端,市场随时有可能触发反弹企稳的突破。作者采用的全天候择时模型通过温度计指标监测市场情绪,结合历史相似重要节点(如2022年10月底)提供此轮行情的参考视角。

行业结构方面,该报告结合四轮驱动模型观察到近期做多信号的缓慢回暖,重点提示高低切换活跃,超跌板块及新质生产力相关方向的潜在机会,建议投资者关注这些结构性机会。

报告没有明确给出买卖评级或目标价,但整体倾向于积极等待且关注反弹机会的态度。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本期市场判断:下行末端,结构或渐显


  • 关键论点总结:

报告指出,虽然市场短期仍呈现向下压力,尤其是大盘指数跌破7月初低点,但同时伴随明显的缩量现象,符合技术上日线级别底背离的前置条件,暗示潜在的行情触底反弹信号正在形成。国证A指自今年五月以来出现3个日线级别的缠论下跌笔,5浪下行末端可能已现。全天候择时模型辅助验证这一观点,当前温度计指标虽处于尚未确认的中间状态,但若再度下行则进入超跌区,有利于确定的买入信号出现。[page::0,2]
  • 作者逻辑阐述:

利用缠论中“浪”的划分和笔形态判断波段底部,叠加日线技术指标的底背离信号,模型历史回测对类似的技术形态表现出了反弹概率较高。全天候择时模型的温度计指标作为成熟的市场情绪量化指标,提供了情绪层面的辅助判断。历史类比则进一步增强时点的确定性。
  • 重要数据点和含义解释:

- 国证A指3个日线级别下跌笔:体现中期结构性调整路径和阶段性底部形成。
- 7月初低点跌破,短期压力存在,但缩量下跌减轻卖压。
- 温度计指标“不上不下”表明市场情绪处在左右摇摆,未形成明确趋势信号。
以上数据显示当前机会窗口临近但尚需确认,投资者宜待信号明朗后有序参与。
  • 行业结构观察:

四轮驱动模型近期两周无明显多头信号出现,但最新几天开始零星出现积极信号,尤其高低切换显著,超跌板块及新质生产力方向活跃,结构性机会正在形成。该模型能系统识别行业轮动规律及潜在赚钱效应,为投资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行业配置思路。[page::0,2]

---

2. 市场判断相关逻辑



此部分结合4幅图表具体展示技术分析框架和择时模型结果,体现技术推论的实证基础。

图1:上证综指周期分析-2024.7.27


  • 描述:

图1 包含上证综指日线从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的价格走势,标注关键日期和趋势线,区分趋势强弱,并用不同颜色线条描绘上涨和下跌阶段。
  • 解读数据与趋势:

从2024年2月5日大底起,指数曾构筑一波上升趋势,至2024年5月20日达到顶峰后回落,形成一条明显的下降趋势线(蓝色),随后指数跌至2890.9点附近,近期走势明显呈现震荡下跌状态。图中显示的趋势线支持报告提出的5浪下行末端假设,以及7月初低点被突破的事实。缩量下跌符合短期末端调整特征。
  • 联系文本观点:

该图验证了报告对周期趋势的判断:中期阶段底部依赖于日线趋势变化,近期的调整或许已进入尾声。趋势线的断裂和压力位刻画使得市场短期压力可控,等待转折信号确认。[page::3]

图2:上证综指缠论分析-2024.7.27


  • 描述:

图2采用缠论中的“笔”和“浪”的概念划分上证综指走势,配合MACD指标显示动量变化。标注多个重要波峰、波谷及对应的K线结构。
  • 解读数据与趋势:

该图细致刻画了2022年至今的完整浪形,尤其窗口内的5浪下行结构,且MACD出现背离迹象,类似于技术上的趋势反转信号。最近的笔结构表明大盘可能处于最后下跌阶段。
  • 联系文本观点:

通过缠论分析,作者确认了2024年5月以来已经出现三次日线级别的下跌笔,进一步佐证市场有潜在的急跌末端反弹需求,为反弹提供技术上的依据。[page::3]

图3:全天候择时模型-2024.7.27


  • 描述:

展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上证综指及模型关键指标(温度计指标、买卖点标记等)的时间序列走势。
  • 解读数据与趋势:

温度计指标的波动反映市场热度变化,当前位置位于中性偏冷区,买卖信号(S=卖,B=买)分布反映出现阶段调整动能,且有潜在反弹信号形成。历史类似位置与2022年10月底相近,暗示有反弹概率。
  • 联系文本观点:

全天候择时模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下行末端即将触底反弹”的判断,作者侧重提示该指标的动态观察,建议等待进一步确认以降低风险。
  • 潜在局限:

由于模型依赖历史数据和参数调节,面对市场突发政策或宏观冲击时仍有可能失效,报告对此有明确风险提示。[page::3]

图4:四轮驱动行业轮动模型-2024.7.27


  • 描述:

该表格列出了2024年7月以来持续监测到的行业或板块轮动信号,包括家用电器、网络游戏、纺织服饰、国企改革、机器人等多个一级或二级行业及ETF指数,详细呈现信号类型(如赚钱效应异动、牛回头、弱势行业反转等)、具体数值指标RS6、Mom、TendS、Tempe、新高点等细节。
  • 解读数据与趋势:

报告指出为期近两周的信号消失现象后,14天内信号逐渐活跃且出现“赚钱效应异动(潜在机会)”、“牛回头(潜在机会)”等多重正面动作,显示行业结构正在动态调整,资金向部分超跌板块和新质生产力方向流动。
  • 联系文本观点:

行业轮动信号识别了多元化潜力板块,体现结构性投资机会,确认当前市场虽在调整但局部行业机会可期。通过量化驱动模型,为投资者提供较为明确的行业策略建议。
  • 数据指标说明:

- RS6:相对强弱指标,较大会带来买入信号。
- Mom:动量变化指标。
- TendS:趋势强度参数。
- Tempe:温度,即市场活跃度。
- Newhigh:近期新高位置。

这些复合指标共同描绘行业热点动态及潜在反转机会。[page::4]

---

3. 估值分析



本报告整体不聚焦传统财务估值框架(如DCF、市盈率等),而基于技术分析模型和行业信号进行市场择时和结构判断,因此未包含明确估值方法论和目标价。投资者应将本报告视为市场行情趋势及行业结构判断的参考,而非个股估值判断依据。

---

4.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所采用的所有模型均为基于历史数据与统计特征构建,面对突发宏观政策调整、国际风险事件或市场结构性变化时,可能失效或产生误导。风险提示清晰,提醒投资者在应用模型信号时须保持谨慎,不能机械应用。

此外,全天候择时模型中的温度计指标反复提及目前处于中性地带,表明市场尚无完全明朗的拐点,存在继续调整或反弹的不确定性,说明模型在精准择时上存在时间窗口上的模糊性。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虽然报告多次强调模型的历史经验及技术形态的重要性,但未充分讨论宏观政策或基本面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存在对技术面过度依赖的倾向。

- 行业信号虽然提供参考,但信号方向“仍较为凌乱”,表明模型对行业轮动节奏的把握仍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 报告对反弹时点和力度的明确预测仍较模糊,使用“可能”、“或将”、“随时”之类词汇,体现客观谨慎,同时也反映目前阶段判断尚处在临界点,缺少较强确定性。


---

三、结论性综合



本期金融工程定期报告着重于判断2024年7月底中国A股市场可能处于下行末端,技术面与模型数据显示存在反弹预期,预计市场在经过缩量下跌及出现多次日线级别缠论下跌笔后,迎来底背离触发的可能性较大。全天候择时模型辅助确认市场情绪动态,当前处于中性但趋近超跌区域,历史对比表明具备一定反弹基础。

结合四轮驱动行业轮动模型,部分行业开始释放赚钱效应异动、牛回头和弱势反转信号,尤其家用电器、网络游戏、纺织服饰及工业机器人等板块显示潜在投资机会,提示投资者从结构上挖掘高低切换题材及超跌新质生产力重构力量。

总体而言,报告立场偏向积极关注反弹契机,建议投资者按照技术面信号结合模型确认慎重识别买点,避免盲目追高,关注行业轮动带来的择时机会。

图表支持该观点的力度较强,技术指标与模型信号互相印证,特别是缠论分析和全天候择时模型的结合,使得判断更具系统性和历史经验基础。

报告同时揭示的风险和模型局限提醒市场参与者,政策与宏观因素瞬息万变,技术模型虽有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基本面分析,投资操作上需综合考量。

---

图表解析示例:


  1. 图1(周期分析)显示2024年5月到7月上证综指由峰顶下行,7月中旬跌破7月初低点,成交量萎缩,预示技术性调整窗口接近,形态符合5浪结构末端解释。[page::3]
  2. 图2(缠论分析)揭示主要日线级别笔的阶段划分,MACD背离体现动能减弱,强化“下行浪末端”假设,暗示可能触底反弹时机。[page::3]
  3. 图3(全天候择时模型)中的温度计指标位置未明朗,但若跌入超跌区则为抢反弹的高概率信号,反映市场情绪波动及择时模型的动态性估计。[page::3]
  4. 图4(四轮驱动模型)详细列示家电、网络游戏、纺织服饰等行业板块近期“赚钱效应异动”及“牛回头”信号,指向结构性机会,辅助行业轮动策略。[page::4]


---

总体评述



该报告延续国投证券研究中心传统的技术分析与量化择时模型结合方式,展现了对当下市场调整期寻找反转契机的系统思考。通过多层面模型交叉验证,形成了在“下行末端结构或渐显”主线下的市场策略框架,配合行业轮动信号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且富有操作指导意义的建议路径。

该报告专业严谨,风险提示充分,适合技术偏好型投资者和需要明确市场结构判定的专业机构参考使用。

---

(文中所有结论均依据报告原文与图表内容整理,文末均明确标注引用页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