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成功举办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总结了中金公司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的要点,涵盖全球宏观经济格局的地缘经济竞争、多元化货币秩序重构及美国再平衡政策对全球资产配置影响。重点关注中国经济韧性、港股资金流、A股阶段性底部及内外部风险,提出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和结构性机会布局,强调财经政策和信用周期变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速读内容
地缘经济视角下的全球宏观变化与挑战 [page::1]

- 地缘经济竞争导致逆全球化,增加供给约束,保护主义和技术出口限制加剧全球产业链碎片化。
- 实体资产重要性提升,财政扩张拉动需求,出现去金融化压力。
- 美国政府债务通胀带来利率上升风险,美元存在对外贬值可能。
- 中国在绿色产业与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规模优势,财政政策应结合化解债务促进内需。
全球货币秩序加速多元化,港股受益基本面与资金流 [page::2]

- 全球货币秩序碎片化,美债高利率对人民币资产影响削弱。
- 港股受益于中国的经济韧性、AI产业趋势及估值低位,外资和内资共同推高相关性。
- AH股溢价处于近五年低位,港股上涨有带动A股的外溢效应。
中国经济准平衡态势下的结构性机遇展望 [page::3][page::5]

- 经济增长放缓同时物价保持偏弱,劳动市场与通胀中枢整体下移呈准平衡性质。
- 房地产拖累有所收窄,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整体结构性亮点出现。
- A股底部信号显现,韧性突出,不确定性主要源自外部挑战,需关注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
- 投资策略建议先稳后攻,重点关注产能周期、高景气板块及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
- 五大主题投资方向:并购重组、人工智能、超跌优质龙头、消费精细化及逆周期政策支持。
美国式再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转向 [page::4]

- 美国关税政策短期引发滞胀,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阶段性上行。
- 中期美国财政政策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有利于经济稳定但通胀风险加大。
- 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心由抗通缩转为防通胀。
去美元共识下的全球市场与港股结构性机会 [page::5]

- 尽管全球普遍趋同于去美元,但美元资产表现可能持续跑赢,形成再均衡态势。
- 中国信用周期由修复向暂缓转变,杠杆率稳定,市场预计指数整体震荡,结构性行情可期。
- 港股配置建议低位积极介入,亢奋时适度获利,关注分红、科技、出海和新消费领域。
深度阅读
中金公司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报告详尽解读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中金公司成功举办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
作者与发布机构: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
发布时间:2025年6月14日
主题:本报告总结了中金公司于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期投资策略会,围绕“韧性与重构”为主题,涵盖宏观经济走势、地缘经济、全球资产配置、新兴技术如AI与具身智能、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前瞻研讨。
核心论点:
- 全球宏观经济正进入地缘经济+多极化的新阶段,贸易和金融自由化面临挑战,经济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推升供给链约束。
- 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正转向再平衡但存在潜在通胀风险,中国财政扩张与消费复苏将驱动内需增长。
-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明显,港股市场有望受益新资金流入,且A港两地股市相关度提升。
- 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准平衡”态势,虽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但结构性机会凸显。
- 投资策略上强调前期筑底后阶段性反弹,关注产能周期、高景气行业、分红红利以及逆周期政策支持相关资产。
本报告实质为中金公司内部与客户交流的综合投资策略总结,未单独评级目标价,但多位首席分析师给出细致宏观与市场判断,目标为为投资决策提供全方位视角和体系性的分析支持。[page::0],[page::1],[page::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活动背景与整体框架概述
- 报告首先介绍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召开时间和地点,规模宏大,参会近4000人,涵盖政府、行业、学界及上市公司高管。
- 会议主题“韧性与重构”突显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经济体系与资本市场必须体现韧性、完成结构重构。
- 会议设置总量主题日及10场分论坛,讨论中国经济、全球资产、地缘经济、AI大模型、具身智能、新消费、高端制造等热点。
- 中金多位宏观及策略首席分析师发表主旨演讲,整体聚焦2025年下半年经济与市场前景展望。[page::0]
2.2 彭文生:地缘经济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
- 彭文生的主题围绕“地缘经济学”展开,他指出过去40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贸易金融自由化促进全球化与金融化。
- 当前美元、美国通胀与股债汇“三杀”反映全球宏观经济格局的深刻转变,地缘经济成为新的分析框架。
- 地缘经济竞争带来逆全球化趋势,包括供应链保护主义、技术出口限制、产业链碎片化,降低全球效率。
- 另一方面财政扩张推动需求,实体资产价值上升,出现“去金融化”压力。
- 规模经济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在绿色产业和AI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 彭文生进一步提出四大宏观思考问题:
1. 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虽然不太可能显性违约,但通胀推高利率会加剧美国经济对利率的脆弱性。
2. 美元汇率未来走向:过去内贬外升导致高估,但未来美元可能面临对外贬值压力。
3. 中国财政政策:建议将债务化解与财政扩张结合,推动内需增长。
4. 实体资产重要性上升:美国目前依靠股市财富效应支撑消费,未来估值调整是应对供给不足的表现。
此部分深刻揭示了地缘经济大背景下不同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的互动和博弈,为理解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变化提供理论与现实基础。[page::1]
2.3 缪延亮:全球货币秩序的多元化与碎片化趋势
- 缪延亮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加速重构,表现为多元化、碎片化,单一美元主导的体系逐步演变。
- 这种格局减少了美债高利率对人民币资产的影响,利好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 货币多元化趋势下,港股市场资金流入或显著增加,结合中国经济韧性、AI产业发展和港股估值低等因素,港股具备重估潜力。
- 另外,内资对港股的影响力增强使得A股与港股的相关性不断提升,AH股价溢价处于近5年低点,港股上涨可能对A股产生积极外溢效应。
缪延亮的分析深化了对全球货币格局变化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港股潜在影响的理解,提出投资者应关注货币和资产价格联动的新机会。[page::2]
2.4 张文朗:中国经济的“准平衡”增长结构
- 张文朗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强调GDP增速改善与物价走弱形成“量价分化”。
- 这一现象既反映需求仍有缺口,也受到经济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加速影响,推动劳动市场靠近“准平衡”状态。
- 展望下半年,房地产对经济拖累持续减缓,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整体经济仍维持“准平衡”增长态势。
- 结构性亮点领域值得重点关注,如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
通过劳动市场与价格的微观动力阐释宏观增长的稳定与改善,展现中国经济韧性与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page::3]
2.5 刘政宁:美国经济“再平衡”与政策环境
- 介绍上半年美国产生排他性关税的政策逻辑,关税不仅是贸易争端技术回应,更是对全球化重新校准的重要手段。
- 短期政策带来的滞胀效应使得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表现为增长放缓与通胀阶段性反弹。
- 中期来看,美财政政策将由追求平衡转向注重功能性,有望促进经济稳定。
- 货币政策面临转向压力,重点从抗通缩转向防范通胀风险,这是美国经济未来政策的重要变数。
该部分分析指出美国经济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的内在逻辑及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影响,是全球经济格局理解的重要切入点。[page::4]
2.6 李求索:中国资本市场的“前稳后升”投资节奏
- 李求索认为,A股经历了历史性的底部筑底,阶段性底部已现,表现驱动主要是市场韧性。
- 外部环境仍存风险,主要关注中国宏观政策的应对力度。
- 预判2025下半年A股走势为“前稳后升”,上行空间依赖于财政政策等一揽子措施发力。
- 配置策略强调:聚焦确定性机会、稳中求进,一方面关注产能周期内的机会,另一方面布局与经济周期和外部风险关联较低的高景气板块。
- 推荐重点投资主题包括并购重组、人工智能、超跌优质龙头、细分消费及逆周期政策受益板块。
李求索的观点提供了清晰的A股市场节奏判断和结构性机会,强调政策是市场主要支撑,有助投资者制定稳健配置策略。[page::5]
2.7 刘刚:全球去美元化共识与港股市场格局
- 刘刚认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场虽因对等关税动荡,但更核心问题是美元资产信任度下降,形成“去美元”共识。
- 去美元虽然未完全彻底,但未来仍不排除美资产表现超预期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催生市场再均衡预期。
- 对港股2025下半年展望,信用周期将经历从修复到暂缓的波动过程,从去杠杆转为稳杠杆。
- 港股整体指数震荡,但结构性机会明显,重点布局分红板块、科技、出海概念、新消费。
- 建议投资者在市场低迷期积极建仓,市场亢奋时合理获利,实现结构性收益。
刘刚的分析加深了对全球资产配置与港股机会的理解,强调适应“资金盛与资产荒”共存的新格局。[page::5]
2.8 中金公司数字化投研服务介绍
- 报告最后介绍中金点睛一站式数字化投研平台,覆盖研报、数据库、会议回放等功能,支持投资者精准把握行业与市场动态。
- 中金强调通过金融科技提高研究效率,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前瞻、独立、全面的研究服务,推动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此举体现中金公司在服务技术升级和客户体验方面的战略布局,增强其投研能力和市场影响力。[page::6]
---
3. 重要图表解读
报告中配图主要为会议现场照片及演讲人物图,展示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的规模与权威:
- 图1(page=0):中金2025年中期策略会现场全景,体现会议参与度高和影响广泛。
- 图2至图7(page=1至5):各位首席经济学家和策略分析师演讲照片,增强报告的权威感和真实性。
虽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图表,现场实录图片增强了报告的现场感和专家论述可信度。
---
4. 估值分析
本次策略会报告并未具体展开公司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格讨论,无DCF、市盈率估值计算等具体方法出现。报告定位为宏观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导,侧重市场趋势分析与行业配置建议,对具体个股估值留待后续专题研报深入。
---
5. 风险因素评估
会议多位分析师虽未集中明示风险清单,但报告暗示了多个风险点: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经济风险加剧,可能损害供应链效率与全球经济增长(彭文生)。
- 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转向中的通胀风险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短期滞胀加剧全球市场波动(刘政宁)。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尤其影响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需留意政策应对力度(李求索)。
- 全球货币多元化与去美元化趋势中市场波动和资产价格失衡的风险(缪延亮、刘刚)。
整体报告建议投资者保持警觉,对冲政策变动和地缘风险可能带来的潜在冲击。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视角较为宏观和策略层面,未对微观公司层面深入披露具体盈利与估值假设,限制了对投资决策的直接指导作用。
- 多数分析依赖于较为一致的宏观政策和市场情景,未详细探讨极端风险情景(如地缘冲突升级、重大金融危机爆发)的潜在影响。
- 报告强调中国财政政策与内需拉动的积极角色,但实际执行力度与市场反应存在不确定性,依赖政策的投资策略可能面临实际政策偏差风险。
- 对美元未来走势的判断较为开放,但缺乏具体汇率模型支持,美元估值调整时间节点和幅度仍需警惕。
- 港股重估预期明确,然而当前估值低位的深层次原因未充分论证,若政策或全球资金流动逆转,可能引发估值修正风险。
总体报告坚定传递积极信号,但对潜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深挖还不够充分,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
7. 结论性综合
此次“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报告系统呈现了当前及未来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关键趋势和投资策略。报告核心观点总结如下:
- 全球经济正处于地缘经济与多极货币秩序重构期。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导致供应链紧缩,财政扩张推升实体资产价值,美元地位面临挑战,全球资产配置需要适应去美元和碎片化模式。[page::1],[page::2],[page::5]
- 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和财政政策转型双重压力,短期滞胀风险与中期财政功能性转向交织,但潜在风险仍需高度关注。[page::4]
- 中国经济表现韧性,处于“准平衡”增长阶段,房地产拖累缓解,制造业竞争力增强,内需和消费政策是下半年重要支撑点。[page::3],[page::5]
- 资本市场投资策略强调阶段底部筑底后“前稳后升”节奏,重点关注产能周期节点、高景气产业、分红红利板块及逆周期政策推动的机会,尤其人工智能、新消费及并购重组主题备受青睐。[page::5]
- 港股受惠于国际货币多元化和中国信用周期的稳杠杆阶段,估值低位具备重估潜力,A股与港股联动提升,带来外溢效应。[page::2],[page::5]
报告虽不含具体定价和估值模型,但基于多位首席分析师宏观和策略视角,传递了市场阶段性反弹和结构调整中机遇兼具风险的判断。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全球地缘政治与货币政策动向,结合中国经济政策强化和行业趋势变化,把握“韧性与重构”带来的新机遇。
---
附注:为遵循溯源要求,所有内容均严格对应报告原文分页标注:[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