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交运】船舶制造业深度研究报告:船舶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中国造船引领全球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了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的周期性特征,指出因全球船厂产能紧缩与环保政策驱动,船舶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船舶制造国,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领跑市场。重点推荐中国船舶,预测2025年至2027年业绩稳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提示相关政策与市场风险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船舶行业大周期景气持续向上 [page::0]


  • 船舶制造业与航运业紧密相关,供需失衡推动新船投资。

- 自2021年起,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增长超50%,2025年6月报189.18点。
  • IMO CII环保评级趋严,推动LNG双燃料等新型能源船订单增长。


中国造船引领全球 [page::0]

  • 中国在订单量、交付量及完工量均位居全球首位。

- 中国船厂在成本、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及产能规模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 高价值订单比例提升带动船企利润率增长。

- 美国301条款虽对中国船东加征费用,但难以动摇中国船厂的市场地位。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page::1]


| 年份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营业收入(亿元) | 90.97 | 99.96 | 109.96 |
| 归母净利润(亿元)| 68.74 | 96.47 | 125.12 |
| EPS(元) | 1.54 | 2.16 | 2.80 |
| 对应PE | 22.62× | 16.12× | 12.43× |
  • 首次覆盖中国船舶,给予“增持”评级,估值合理,业绩增长逻辑明确。

- 关注潜在重组带来的资产整合及绿色船舶更新的长期成长空间。
  • 风险主要包括造船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美国301条款加码、中国经济及环保政策执行等。[page::1]

深度阅读

【华西交运】船舶制造业深度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船舶制造业深度研究报告:船舶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中国造船引领全球》

-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HUAXI SECURITIES)
  • 作者及分析师:游道柱,证券分析师资格编号S1120522060002

-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4日(报告);2025年7月16日07:47(强势崛起平台转载时间)
  • 研究对象与主题:聚焦船舶制造业、航运行业,重点分析中国船舶产业链的景气周期、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核心论点
  • 船舶行业当前处于自2021年启动的“景气大周期”中,受全球供应侧产能调整和需求刺激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 中国造船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凭借成本、技术和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 业内政策环境(如IMO CII评级趋严)推动环保新船、新能源船的订单增长,绿色造船成为发展重点。

- 投资视角上,对中国船舶(隶属中国船舶集团)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其2025-2027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估值具吸引力。

整体来看,作者传递出的主要信息是:船舶行业景气度正在上升,中国船厂领先优势明显,具备长期和短期投资价值,且具备绿色转型驱动力,推荐关注相关龙头标的。[page::0] [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一)船舶行业大周期景气持续向上



关键论点与信息

报告指出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作为产业链中游和下游,彼此供需紧密关联,行业呈现典型周期性波动。自2021年开启的新周期以结构性景气为特色,因全球主要船厂产能出清,导致供应缺乏弹性,而需求端受到综合因素刺激导致供需失衡,从而促进新船投资意愿高涨。

推理依据与假设
  • 供应侧:全球船厂经历产能调整淘汰,剩余有效产能有限。

- 需求侧:需求上升不仅源于航运行业自然复苏,更受环保法规推动的船舶换代需求刺激,特别是船龄老旧船舶替换。
  • 环保政策约束:IMO(国际海事组织)CII(能源效率指数)评级趋严,强制船东提升运营效率,推动对新型能源船(如LNG双燃料船)的订单增加。


关键数据点
  • 2021年较2020年船舶制造数据同比增长22.3%。

- 截至2025年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为189.18点,较5月环比上涨0.04%,同比略降0.19%,同比自2021年以来上涨超过50%。
  • LNG双燃料船订单占比现阶段最高,显示船型环保化趋势明显。


分析预测与推断

报告通过指数和增长率体现了行业整体景气度的攀升,尤其强调环保压力与市场需求互动机制,预示未来造船结构将偏向绿色创新、新能源船型,行业发展具备持续动力。

---

(二)中国造船引领全球



关键论点总结

中国已超越竞争对手,成为世界最大船舶制造国。这一地位从多个指标显现:
  • 订单量、

- 造船交付量、
  • 新签订单、

- 完工量。

中国造船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 成本优势:相对于日韩等竞争国,中国厂商以较低制造成本吸引订单。

- 产业链韧性:具有完善的上下游配套能力,提高应对风险的弹性。
  • 技术创新:船厂不断升级工艺技术,尤其向新能源、环保领域迈进。

- 产能规模优势:大规模造船设施和订单确保持续领先。

报告特別指出,自2021年以来中国船厂订单结构改善,高附加值订单增多,利润率明显提升。尽管美国301条款对中国船东加征额外费用,限制部分贸易,但该报告判断中国船厂相比其它国家仍拥有明显比较优势,未来市场份额仍将稳定,主要因为外资船东对中国产品需求持续。

---

(三)投资建议


  • 投资逻辑

- 长逻辑:“绿色更新大周期” + 中国船舶制造产业链优化。
- 短期逻辑:“潜在重组方案”催化短期弹性。
  • 个股建议

- 推荐关注中国船舶(隶属中国船舶集团),作为造船总装平台,公司正通过整合优质资产强化竞争力。
- 高价值订单持续交付带来利润提升。
  • 业绩预测


|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EPS(元) |
| --- | --- | --- | --- |
| 2025 | 90.97 | 68.74 | 1.54 |
| 2026 | 99.96 | 96.47 | 2.16 |
| 2027 | 109.96 | 125.12 | 2.80 |
  • 估值情况

- 2025年7月11日收盘价34.77元。
- 对应PE:22.62×(2025年)、16.12×(2026年)、12.43×(2027年)。
  • 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 造船需求不及预期

- 原材料价格波动
  • 美国301法案加码风险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 行业环保法规执行不力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文初页展示华西证券品牌形象图(图片路径:images/0f34c4a8481dfe58596f09d6a2c13fe29deda7703aa847320f4e20ca5b93b6f5.jpg?page=0),体现了研究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品牌力量,为文档整体权威性背书。报告未直接包含汇总数据图表,但引用了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189.18点,2025年6月)显示行业价格指数的稳定和回升态势。

第二页附带的二维码图片(路径:images/92584653abc5060aab45f391bdb0263c37e73b8c15f12b0839c56b4ebd5e5ddd.jpg?page=1)和华西研究印章(images/6a8c60b814a2c88f1fb426622252e32ae2147a516cada522860897dea33a83a7.jpg?page=1),指引读者获取相关研究服务与深层内容,增强了互动渠道的闭环。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对中国船舶的估值主要基于动态PE倍数法:
  • EPS(每股收益)增长驱动PE从2025年的22.62倍下降到2027年的12.43倍,显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导致估值“降息”。

- 2025-2027年的收益预测基于订单交付增加以及高价值造船订单的利润提升假设。
  • 报告暗示未来可能的产业重组将带来估值溢价,但未做详细财务模型披露。

- 投资评级“增持”意味着预计该股未来6个月内相对上证指数将跑赢5%-15%。

该估值方法简洁明了,适合快速判断成长型制造企业的未来价值空间,但缺乏DCF等贴现现金流模型的深入测算,敏感性分析未见披露。[page::1] [page::2]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五大风险:
  1. 造船需求不达预期:全球经济波动、贸易不顺或下游航运需求疲软可能导致订单减少。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钢铁、船用配件及其他制造原料价格若大幅上涨,会压缩船厂利润率。
  1. 301条款加码风险:美国对中国船东监管和税负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国际订单来源及盈利。

4.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中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将冲击造船市场整体需求。
  1. 环保法规执行不力:假设环保法规力度不及市场预期,则新造船订单增速可能受限。


报告未详细展开缓解措施,但通过强调中国船厂自身优势及绿色船型市场空间,隐含风险缓释对策,认为核心竞争力可抵御部分挑战。[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观点强烈但考虑较全面:报告明确看好中国船舶制造,但也提示多项风险因子,体现一定审慎态度。

- 估值模型相对单一:仅基于PE预测,缺少更详尽DCF分析,可能对长期现金流敏感性的风险评估不足。
  • 市场外部风险较突出:如301法案风险未能量化影响,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未充分讨论。

- 数据图表引用有限:尽管报告数据关键且权威,但缺少动力学趋势图表对比,限制了视觉层面的洞察力。
  • 假设隐含乐观:收益预测和PE下降假设高价值订单持续增长,若重组未成型或盈利增长放缓,估值回调压力较大。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政策分析,深刻阐述了船舶制造业从2021年起进入结构性景气上升周期,受产能调整和绿色发展驱动,行业形势向好。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以成本、规模、技术和产业链优势稳固国际领先地位。船舶产业链在环保法规推动下加快绿色转型,尤其是LNG双燃料船型获得高比例订单,行业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投资层面,报告聚焦中国船舶,预测其2025-2027年收入和利润持续快速增长,估值由22倍PE降至12倍PE,显示盈利驱动估值合理收敛,并首次给予“增持”评级,展现积极投资态度。风险方面,涵盖需求不达预期,原料价格波动,国际政策风险及宏观经济波动,提醒投资者警惕行业不确定性。

整体此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政策、市场、财务和技术视角的综合行业洞察,重点突出了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韧性与成长逻辑,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参考图片:



华西证券研究封面

华西研究印章

华西证券二维码

---

[page::0][page::1][page::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