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回购潮影响几何?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了2021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潮现象,回购预案数量与预计回购股数创历年同期新高,回购实施金额处于较高水平,主要集中于中小市值公司。事件研究显示,回购预案发布后短期内相关股票平均有超额收益,建议关注股票回购带来的投资机会 [page::0][page::5][page::8][page::13][page::16]。

速读内容


2021年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 [page::5][page::6]


  • 2021年2月20日前已有194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预计回购股数达28.73亿股,较往年显著提升。

- 预计回购比例中位数达0.78%,远高于2018至2020年同期水平。
  • 预计未来回购金额上限可达296亿元。


回购实施金额及股数持续攀升 [page::8][page::9]


  • 截至2021年2月20日,已发布回购实施或完成公告的公司达280家,累计回购金额386.4亿元,回购股数45.9亿股。

- 2021年已回购金额占2020年全年比例分别达到47%。

回购公司以中小市值为主 [page::10][page::11]



  • 近半数回购预案公司流通市值小于50亿元。

-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股票占比超过50%。
  • 沪深300成分股占比不足10%,中证800以外股票占比达78%。


回购预案公告后股票表现良好,存在短期超额收益 [page::13][page::14]



  • 发布回购预案公告后的下一交易日平均超额收益约为1.3%,未来20个交易日内仍有一定超额收益。

- 股权激励注销型回购不显著影响股价。
  • 82.2%的回购股票在预案后第1个交易日实现正的绝对收益,69%实现相对行业超额收益。


重点回购企业回购预案后的股价表现汇总 [page::15]

  • 预计回购金额或比例较高的20家公司在回购预案后多数显示正收益,表现更为显著。

- 其中宝钢股份预案后2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近28%。
| 股票代码 | 公司名称 | 预计回购比例 | 预计回购金额上限(亿元) | T+1涨幅 | T+5涨幅 | T+20涨幅 |
|------------|----------|--------------|-----------------------|---------|---------|----------|
| 600019.SH | 宝钢股份 | 2.25% | 40 | 9.8% | 13.2% | 27.9% |
| 002241.SZ | 歌尔股份 | 1.53% | 20 | 2.7% | -3.9% | — |
| 002024.SZ | 苏宁易购 | 0.98% | 10 | 0.0% | 1.1% | — |

(图表信息及数据见图表19-20)[page::15]

研究结论与建议 [page::16]

  • 2021年A股迎来回购潮,预案量及金额均创近年新高。

- 股票回购多集中于中小市值股票,短期对股价有积极正向影响。
  • 建议关注股票回购带来的潜在投资机会,但需警惕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的风险。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标题:《上市公司回购潮影响几何?》
分析师:徐寅、乔良
发布机构: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1年2月26日
主题: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行为及其对市场影响的研究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本报告由兴业证券的资深分析师徐寅与乔良联合撰写,主要聚焦2021年初以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现象,具体探讨回购规模、回购动因、行业表现及市场反应等多维度内容。标题直指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引发的市场关注,反映当前A股回购热潮的系统洞察。

报告核心论点强调:2021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美的集团的大规模回购创下历史新高,引发市场积极反响,上市公司回购行为能够带来短期股价超额收益。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由回购行为带来的潜在投资机会。

报告对回购政策进行了详细梳理,阐述回购动因多元化,并结合大量数据和事件研究验证回购对股价的实际影响,科研方法严谨,结论稳健。报告中未明确给出具体个股买卖评级,而是概述市场回购潮的宏观态势及其持续性影响。[page::0-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股票回购的相关政策与动机(第3-4页)



1.1 回购政策
作者首先回顾2018年修订《公司法》以来,对股票回购合法情形的明确规定。涵盖六大实施情形,包括资本减少、股权激励、债券转换等。不同回购情形对应不同的股份处置要求(如注销期限、转让限制),体现法律对回购市场的规范和支持,促使回购行为合理合法,增强公司治理有效性。
政策背景的清晰阐述为报告后续回购规模上升及市场活跃度提升提供了制度基础。

1.2 回购动机
报告将回购动机深入剖析为五类:
  • 稳定股价及市值管理:回购作为股价支持工具,可向市场传递公司自信,是缓解股价低迷和波动的“强心剂”。

- 有效利用自由现金流:避免过度投资和管理层代理成本,回购将盈余现金返还股东,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 提高财务杠杆:降低权益资本比重,合理利用负债融资带来的税盾效应,优化资本结构。

-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回购股票捕获员工持股,实现激励延伸与管理层利益一致。
  • 提高每股收益(EPS):减少流通股本,利润分摊减少,进而提升市场对公司盈利的预期,推升股价。


报告重点指出,回购行为因这些多重动因支持,通常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股价推动效应。[page::3-4]

---

2、A股上市公司迎来回购潮(第5-12页)



2.1 回购预案数与预计回购股数
截至2021年2月20日,已有194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预计回购股数达到28.73亿股,创近年同期新高。
  • 图表1(第5页)显示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数量和预计回购股数从2013年起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初跳升显著,预案公司数达2018-2020年同期两倍,反映回购热潮明显。

- 图表2(第6页)进一步对比各年1月初至2月20日范围内回购预案情况,确认2021年增长强劲。
  • 图表3(第6页)展示预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的中位数显著升至0.78%,远超前几年同期水平,金额规模与回购力度显著增强。

- 估算潜在回购资金上限约296亿元,表明市场回购资金强烈流入迹象。

在具体公司层面:
  • 宝钢股份预计回购金额最高,40亿元,占总股本2.25%。

- 小市值公司回购比例更高,如广电电气高达7.21%。[page::5-7]

2.2 回购实施与完成金额
  • 截至同日实际回购金额累计为386.4亿元,已回购股数45.9亿股(图表6第8页),表现出较往年大幅提升。

- 图表7(第9页)显示2021年完成回购金额高于2018-2020年同期,资金实施效率加快。
  • 回购金额最高公司包括格力电器(55.9亿元)、上汽集团(22.47亿元)。回购资金集中在家电、汽车等行业。


2.3 发布回购预案公司以中小市值为主
  • 流通市值分布(图表9第10页):49%公司市值低于50亿元,近半数为中小市值,500亿以上公司仅5%。

- 行业板块分布(图表10第11页):主板占43%,中小企业板33%,创业板23%,中小板与创业板合计超过一半。
  • 所属指数分布(图表11第11页):沪深300成分股占7%,中证800以外达78%,反映回购热潮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及非主流指数股票。

上述趋势同样反映在回购实施公告公司中(图表12-14页),说明市场回购浪潮广泛而非局限于头部企业。[page::8-12]

---

3、股票回购对股价影响几何?(第13-15页)



3.1 回购预案事件研究
在统计事件研究中,报告剔除了以股权激励注销为目的的回购案例,原因在于该类回购对股价影响较小,符合逻辑。
  • 回购预案发布前后40个交易日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万得全A指数为基准,图表16第13页)显示发布日翌日及之后20个交易日内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约为1.3%,持续表现良好。

- 相较之下,股权激励注销目的的回购没有明显累计超额收益变化(图表17第14页),确认了区分回购目的的重要性。

3.2 近期回购预案股票表现
  • 报告统计2021年以来131起非股权激励注销回购事件,在预案日后1个交易日内,实现正绝对收益的占比达82.2%,实现相对收益(行业指数基准)正收益占比77.1%(图表18第14页)。5个交易日内相应比例分别为76.8%、69.0%。

- 对于预计回购金额或比例较高的头部公司,绝大部分在后续1至20个交易日内均表现出明显正收益(图表19与20第15页),如宝钢股份在T+20日获得明显正收益27.9%,广电电气出色表现亦引人注目。

报告通过数据实证,确认了股票回购预案发布作为利好事件,短期内助推股价上涨的市场共识。[page::13-15]

---

4、总结(第16页)


  • 2021年以来,A股回购案例数量、规模均达历史高点,资金投入活跃,特别是中小市值公司积极响应政策鼓励。

- 从统计和事件研究结果看,回购行为对股价带来了正面提振效应,预案发布后1至20个交易日内普遍实现超额收益。
  • 建议投资者关注股票回购带来的投资机会,但需要警惕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的风险。

该总结呼应全文分析脉络,强调回购潮现象与投资机会并存的理性态度。[page::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图表1(历年回购预案股数与公司数,5页)

- 蓝色柱状代表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红线代表预计回购股数(亿股)。
- 2021年前2个月,公司数量和预计回购量显著跳升,远超近年水平。
- 支撑2021年回购热潮论断,突出相比4年前后,预案数大幅增加。
  1. 图表3(预计回购股数占总股本比例中位数,6页)

- 2021年超过0.75%,明显高于2018-2020年的0.15%-0.40%区间,表明回购力度加强。
  1. 图表6(历年已回购金额与股数,8页)

- 以柱状表示的已回购金额(亿元)与折线的已回购股数(亿股)近年整体大幅提升,2021年头两个月数据近乎去年全年的一半,显示加速实施态势。
  1. 图表9(回购预案公司流通市值分布,10页)

- 大饼图显示小于50亿元的中小市值公司占近半数,体现本轮回购潮以中小市值企业为主导。
  1. 图表16(回购预案前后40交易日累计超额收益率,13页)

- 红色虚线为预案公告日,公告日后累计超额收益持续约1.3%,反映市场对回购信息积极反应。
  1. 表格4、5、8、19、20(多页)

- 详细列出预计回购金额和回购比例最高的20家公司,及其股价表现,数字验证个股回购后的正反馈,特别是宝钢股份、歌尔股份等表现突出。

所有图表均与文本分析紧密结合,数据来源权威(Wind),时间统一,系统展示了回购热潮的规模、配置特征及市场回响,具有扎实的数据支持。表格数据详尽,内容丰富,对理解回购热潮提供了关键实证。[page::5-15]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DCF、P/E等估值模型细节,关注点在于资金流和市场反应层面,不包含明确目标价或个股估值判断。

报告更多强调回购引发的市场超额收益概率和规模效应,通过事件研究方法进行市场效应的分析,而非传统估值方法,体现报告定位为市场行为与政策研究报告。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以历年数据支撑结论,强调以下风险点:
  • 模型失效风险:基于历史数据的结论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可能失效,提示投资者需警惕政策、宏观环境等带来的不确定性。

- 报告中未具体讨论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公司基本面风险,侧重于回购行为的统计特征及市场反应。

风险提示简洁但有效,符合行为金融模型对市场环境敏感性的客观认识。[page::0,1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客观展示回购数据与股价表现,未过度乐观,对股价正面影响的描述基于统计概率而非绝对保证,体现专业稳健。

- 然而未深入探讨回购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风险,以及大市环境变化对回购行为影响的复杂性。
  • 以股权激励注销为目的的回购被剔除,体现作者对不同回购动机的认知细分,但未详细探究该部分回购的长期潜在影响。

- 受限于报告侧重事件研究,缺乏对宏观政策变动、市场整体流动性约束的讨论。
  • 无针对行业或公司层面的细化分析,部分结论大幅依赖于中小市值和非核心指数股票,提示投资者需自我甄别投资标的。


总体而言,报告结构严谨,数据充实,但对回购行为后续风险及逆风情况的解读较少,建议结合宏观和行业分析进行进一步研判。

---

七、结论性综合



2021年初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显著增长,预案数与实施资金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小市值及创业板公司回购最为活跃,美的集团、宝钢股份等头部公司带动资金规模创新高。制度政策环境支持回购,上市公司开展回购主要动因包括股价稳定、市值管理、利用自由现金流、财务杠杆优化及股权激励。

统计数据显示,回购预案发布后1-20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普遍实现超额收益,回购行为传递积极市场信号,投资者短期获利机会明显。非股权激励注销类型的回购对股价的正面影响尤为显著。

图表展示了回购规模、公司市值分布、行业及指数席位分布,深刻反映当前回购潮的行业与资金特点。宝钢股份等预案金额最高的公司均表现出强劲的预案后股价涨幅,支持回购对市场具有实质性积极带动。

然而,报告同时提醒,依靠历史数据建立的模型风险仍存,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投资需谨慎。整体来看,报告从制度、数据和事件研究多角度系统分析了2021年A股回购潮的现象与影响,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指导性洞见,建议关注回购驱动的投资机会。

---

本报告在结构层级清晰、内容详实丰富的基础上,结合权威数据支持,科学剖析了A股回购潮的深层次影响及市场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参考价值。[page::0-16]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