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油气化工:寒尽春生,拐点将至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上半年中国油气化工行业整体处于利润率和估值低位的下行周期阶段,行业资本开支持续下降,海外落后产能加速退出,有望缓解供需矛盾。虽然全球大宗化工品需求依然疲软,贸易关税对出口带来扰动,但“反内卷”政策的倡导及行业自律预期增强了行业估值修复的可能,重点看好低估值龙头及供给侧紧缺品种投资机会 [page::0][page::1][page::3][page::6][page::8][page::9]
速读内容
行业周期与盈利情况分析 [page::0][page::1][page::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下降6.4%,处于2012年以来的15.6%分位,行业利润率处于2017年以来低位,2025年1-5月利润率为4.10%。
- 2025年1季度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5.83%和5.07%,均处近年较低水平。
- 下游需求疲软,叠加行业产能快速增长及上游成本下降,化工行业景气周期持续约3年 [page::0][page::1][page::2]
供给侧变化:资本开支下降与海外产能退出 [page::3][page::4][page::5]

- 2024年和1Q25石化化工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分别下降18.3%和18.5%,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速降至2018年以来最低。
- 多种重点化工品2025-26年产能复合增速普遍低于5%,部分产品无新增产能,反映供给收紧趋势。
- 2023-2024年欧洲及日本等海外落后老旧产能加快退出,累计退出量约1100万吨,有助缓解全球供需矛盾。

需求端:全球大宗化工品需求疲软 [page::6]

- 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及竣工面积同比仍下滑,拖累地产及后周期领域化工品需求。
- 2025年3-6月美国制造业PMI持续低于50,欧盟27国化工品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全球化工品需求普遍疲软。

贸易关税影响及出口状况 [page::7]

- 美国对大部分化工品进口关税保持30%水平,抑制我国化工品直接出口美国。
- 我国化工品出口交货值及出口量指数近期呈现波动,出口增长受抑制。

行业估值及盈利展望 [page::8]

- 基础化工板块ROE处于2017年以来低位,市净率2.10倍为2012年以来21%分位,估值水平较低。

- 政府出台“反内卷”政策,视为促进行业自律、退出落后产能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利好,有望支持行业估值回归。
投资策略建议 [page::9]
- 看好2026年盈利增长确定性强的低估值化工龙头。
- 关注供给侧集中且因产能收紧出现投资机会的底部小品种,如烟碱类杀虫剂、草甘膦、光引发剂等。
- “反内卷”政策推动的红利资产,关注资本开支进入尾声和成本曲线左侧企业。
- 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AI推动下的晶圆制造材料、人形机器人材料、固态电池及相关氟化液材料 [page::9]
深度阅读
中金2025下半年油气化工行业展望报告深度解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油气化工:寒尽春生,拐点将至》
作者团队: 裘孝锋、严蓓娜及中金团队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17日
发布机构: 中金公司研究部
报告主题: 深度分析国内外油气及化工行业现状、供需形势、资本开支走势及行业展望,重点关注行业周期底部迹象及未来投资机会。
核心论点和目 标信息:
报告详细剖析过去3年油气化工行业受全球需求疲软、资本开支下降及海外产能退出等影响,行业处于低盈利及低估值区间,当前迎来行业景气反转的拐点。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供给端改善和政策支持将驱动行业走出低谷,推荐关注盈利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供给集中品种及受益“反内卷”政策的相关标的[page::0, 1, 3, 8, 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业现状与价格走势
- 核心观点:
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化工行业持续低迷,价格指数跌至历史较低分位。2025年初至7月11日,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下降了6.4%,处于2012年以来仅15.6%的历史分位,反映行业仍在寒冬期;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处于近几年低谷水平。上游原材料及能源价格虽然有所回落(2025年初至今布伦特原油下降5.7%、煤炭价格下降19.2%),但成本降低尚未充分传导到价格端[page::0, 1]。
- 数据支撑:
- 2025年1-5月化学原料及制品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仅为4.10%,2017年以来低位水平。
- 1季度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15.83%,净利率5.07%,利润率仍低于历史高点。
2.2 利润及盈利能力趋势(图表详解)
- 图表2(化学原料及制品利润总额增速及利润率)表明:
近5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波动剧烈,2019-2021年曾短暂反弹至80%以上,但2023-2025年连续下降,利润率维持在4%-7%左右的低水平,反映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收缩。
- 图表3(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显示:
2021年以来毛利率和净利率均从峰值逐步下滑,2024年至2025年初期维持较低位,净利率波动更大,凸显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持续。
数据细节强调行业正处于行业周期低谷,盈利能力恢复尚需外部供需平衡改善[page::2]。
2.3 供给面变化:资本开支及产能调整
- 资本开支趋势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石化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同比分别下降18.3%和18.5%,创数年新低,企业因盈利及现金流承压趋于谨慎,预期未来供给增长放缓,产业扩张放缓[page::3]。
- 产能增长预测与重点品种分析
2025-26年多个传统化工品产能复合增速将低于5%,如炼油、磷酸二铵、尿素、涤纶长丝等。同时部分新兴或利基产品产能却快速增长(如醋酸、有机硅、固态电池材料等)。这表明行业供给结构逐步调整,落后产能消退但新材料及绿色材料快速扩张[page::3,4]。
- 海外产能退出
近两年欧洲及日本老旧化工产能因能耗高和成本上升快速关闭。2023-2024年期间欧洲退出产能超1100万吨,如乙烯、丙烯、苯酚、环氧树脂等,涉及知名企业如SABIC、西湖化学、英力士等厂址[page::4, 5]。图表7-8详述具体产能退出项目地理分布与时间节点,显示供给端收缩的力度和趋势,将对全球化工品供需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2.4 需求端现状及挑战
- 国内需求:
虽房地产拖累有所收窄,但预计2025年住宅销售面积仍下降4.6%,完工面积下降12.7%,地产及地产后周期化工品需求仍疲软。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边际增益减弱,限制短期内需求回升[page::5, 6]。
- 国际需求:
2025年3-6月,美国制造业PMI长期低于50,显示制造业处于收缩区间;欧盟27国化工品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全球化工品需求整体偏弱,抑制了出口的增长[page::6]。
- 贸易关税影响:
美国对大部分化工品进口关税高达30%,显著抑制我国相应产品对美出口,造成出口增速放缓,若关税政策持续,将对后续出口形成扰动。图表11、12展示出口交货值及出口量指数的波动,反映出口端面临较大压力[page::7]。
2.5 行业盈利与估值分析
- 盈利指标现状
基础化工板块ROE自2023年以来处于2017年以来低位,略优于2013-2016年间水平,显示行业盈利能力仍弱。基础化工(中信)板块市净率2.10倍,处于2012年以来21%的低估值分位,反映整体市场对行业信心不足[page::8]。
- 竞争与反内卷政策
过去几年资本支出激增,产能快速扩张,但全球需求疲弱使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率下降明显。2024年底至2025年初政治局及中央多次会议强调“反内卷”,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等,有望改善行业盈利环境,促进估值回归。类似政策已在光伏玻璃、水泥等板块带来积极市场反应,化工板块或将从中受益[page::8]。
- 安全与风险隐患
行业内部分通过减产稳价,然而低盈利压力带来减产安全风险及安全投入不足,需重点关注行业安全风险。
2.6 投资策略建议
- 关注方向:
- 低估值、盈利增量确定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资本开支已进入尾声,有望率先受益盈利复苏。
- 受供给侧结构性短缺影响的底部品种,如烟碱类杀虫剂、草甘膦、光引发剂及新兴精细化工品等。
- “反内卷”政策刺激的中游标的,包括资本开支收紧的公司和具备一体化资源优势的央企油气公司,以及资产负债表健康的港股工程企业。
- 新材料领域:AI算力相关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电子氟化液等新兴方向发力,伴随技术驱动将迎增长周期[page::9]。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及2012年以来所处分位
- 内容描述: 图表展示了2012年5月至2025年5月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的走势及对应价格分位(右轴)。
- 解读: 价格指数从2021年最高峰回落持续至今,至2025年5月处于3600点附近,价格历史分位仅约15.6%,显示行业价格持续处于相对低位区间,远低于2020年疫情影响前水平。
- 联系文本: 价格下行主要因上游能源价格下降及下游需求疲软,表明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支撑行业利润率走低的论断[page::1]。
图表2:化学原料及制品利润总额增速及利润率
- 内容描述: 2017年至2025年1-5月,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左轴)及利润率(右轴)变化趋势。
- 解读: 2017-2021年利润增速波动剧烈,2021年达到峰值,之后剧烈下滑,2025年1-5月趋近甚至略低于零,利润率逐年下滑至4%左右。
- 联系文本: 利润下降明确反映行业盈利困境,佐证了价格指数走势和公司毛利利润情况[page::2]。
图表3: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
- 内容描述: 2018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石化化工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季度变化。
- 解读: 毛利率从2021年18%-22%高位下滑至2024年10-15%的低谷,净利率更为波动,2024年多处于3%-7%区间,盈利普遍收缩。
- 联系文本: 反映行业整体盈利压力,验证产能扩张+需求疲软导致利润率下行的逻辑[page::2]。
图表4-5:资本开支及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速
- 内容描述: 2016年至2025年石化化工上市公司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同比增速。
- 解读: 资本开支增速快速回落至负增长区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速也降至近年最低,表明行业扩张步伐放缓,供给端有望趋稳。
- 联系文本: 企业投资谨慎是盈利压力和未来市场预期调整的体现,资本开支持续走弱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
- 数据局限: 上市公司数据不完全涵盖所有行业参与者,但具有代表性[page::3]。
图表6:重点化工品2025-26年产能增长预测
- 内容描述: 表格详细列出主要化工品过去几年实际产能及预测产能,及2025-26年复合增速估计。
- 解读: 大多数传统大品种增速低于5%,部分利基品种产能保持0增长甚至负增长;而新兴品种如有机硅、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产能快速增长。
- 联系文本: 产能结构调整符合政策导向,反映行业供给端未来供给结构性改善,支持未来盈利修复[page::4]。
图表7-8:海外化工产能退出情况
- 内容描述: 图表7为欧洲化工产能2015-2024年累计退出情况;图表8详列2025年宣布退出产能的企业和产能规模。
- 解读: 海外产能退出加快,2023-24年大幅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特别是欧洲大型产能关闭数量激增。多数退出产能集中在老旧高耗能、规模小企业。
- 联系文本: 弥补国内需求疲软的出口瓶颈,有助化工品全球市场供需好转,为中国化工行业出口前景带来积极信号[page::5, 7]。
图表9-10:全球需求指标
- 内容描述: 图表9展示中国与美国制造业PMI走势,图表10展示欧盟27国化工品产能利用率与整体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 解读: 美国制造业PMI持续低于临界值50,欧盟化工品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相对低位,反映全球经济和化工行业需求疲软。中国制造业PMI波动较小,维持边际稳定,仍未见强势反弹。
- 联系文本: 平衡供给改善压力不大,需求恢复具备不确定性,是行业拐点的关键制约[page::6]。
图表11-12:中国化工品出口数据
- 内容描述: 7年间出口交货值及出口量指数同比增速细走势解读。
- 解读: 出口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关键时间节点受全球贸易摩擦和关税影响波动明显,部分下滑。
- 联系文本: 证实中美贸易摩擦及高关税已成为出口增长的限制因素[page::7]。
图表13-14:盈利能力及估值分位
- 内容描述: 基础化工板块ROE趋势及市净率估值及历史分位。
- 解读: ROE近年相对较低,净资产回报率不理想,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行业景气度低,对投资者吸引力有限。
- 联系文本: 估值匹配盈利压力,行业转折面临估值重构需求[page::8]。
---
4. 估值分析
- 本报告未详细提供具体估值模型参数,但通过ROE数据、市净率历史分位数、行业盈利和估值走势,传递出当前行业处于“低盈利+低估值”状态,未来盈利改善和政策推动有望引发估值回升的判断。
- 报告强调“反内卷”政策将可能成为行业盈利与估值修复的催化剂,且行业龙头股因盈利增量确定,资本开支周期尾声,有望率先实现估值提升。
---
5. 风险因素评估
- 经济增速风险: 国内经济若低于当前预期,将继续拖累化工品需求,影响行业盈利复苏。
- 贸易政策风险: 美国持续提高甚至加大对中国化工品进口关税,直接制约出口规模和利润。
- 国际油价风险: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直接影响行业原材料成本和化工产品售价,增加经营不确定性[page::0, 1]。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辨析
- 资本开支数据局限性: 报告依赖上市公司数据,可能未完全涵盖民营及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实际供给端变动可能与统计有所差异。
- 海外产能退出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滞后: 虽海外落后产能显著退出,但全球需求端仍疲软,供应收缩对价格和利润影响可能存在时间滞后。
- “反内卷”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虽政策路向明确,但具体执行力度和效果尚未显现,风险在于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阻力或政策调适。
- 安全生产风险提示: 报告提及减产及装置停产可能增加安全风险,投资者应注意行业非经营性风险的潜在放大。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详实的数据和行业观察,深入剖析了国内外油气化工行业的深度调整背景,指出行业已历时约三年的周期性低谷,利润率和估值均处历史低位。供给端资本开支持续收缩,海外老旧产能加速退出,有效改善供给过剩局面;需求端仍显疲软,受到国内地产行业调整以及国际制造业放缓影响,出口面临关税壁垒,需求复苏节奏呈现缓慢态势。政策层面“反内卷”号召有望成为行业盈利和估值修复的关键推动力。
图表展现了行业价格指数大幅走低、企业盈利增速下滑、资本投资强度极度压缩,以及海外欧洲、日本产能关闭的明确趋势,为行业即将迎来景气拐点提供强有力的事实基础。报告建议关注具备稳定盈利增长潜力的头部标的、受益供给调整的细分品种以及高股息红利类资产;同时看好新兴材料领域,借助产业升级趋势捕捉新的成长动力。
整体而言,油气化工行业正处在“寒尽春生”拐点,盈利与估值回归行情具备扎实的基础,但需警惕宏观经济波动、贸易摩擦和政策执行力度等风险因素[page::0-9]。
---
参考文献
全部数据及图表均源自报告附注及官方Wind、公司公告、海关总署、CEFIC等权威数据,对应页码分别标注在对应结论句末,便于内容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