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国内新药市场将持续发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周报聚焦国内创新药市场,重点介绍了商保创新药目录启动,推动新药差异化定价和支付机制形成;三抗药物研发布局及多款创新单抗产品获批上市,带来生物治疗新机遇。报告还梳理了减重领域热潮及海外合作进展,并分析医药板块行情表现与估值,关注未来痛风等大病种的潜力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系统的医药行业最新动态和重点关注方向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行业总体趋势与政策利好 [page::0]

  • 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同步启动,提升创新药支付比例,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 国家医保基金支出激增至4100亿元,带动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
  • 政策支持创新药医保定价市场化,促进续约与适应症扩展。


新药研发重点与市场动态 [page::1][page::2]

  • CD3/CD38/BCMA三抗临床数据积极,海外巨额交易案例频现,国产三抗推动临床阶段进展。

- 新型生物治疗药物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预计2026年进入医保并快速放量。
  • 减重药物以GLP-1类产品为主,双/三靶点注射剂研发火热,资本及交易活跃。


行业板块及细分子行业行情表现 [page::4][page::5]


  • 医药生物行业最近一周上涨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个百分点,医疗服务子行业表现最佳。

- 医药生物行业近一个月涨幅为1.73%,但跑输沪深300指数1.36个百分点。
  • 医疗服务子行业年涨幅约44.95%,PE(TTM)33.89倍,中药涨幅最低(4.43%),化学制药增长显著。


医药板块估值分析与走势 [page::6]


  • 医药生物指数近6个月涨幅17.56%,跑赢沪深300 6.69个百分点。

  • 当前PE为35.79倍,高于五年均值32.22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重点投资方向及风险提示 [page::2][page::9]

  • 推荐关注创新免疫治疗三抗、减重新药、生物治疗及痛风等潜力领域相关公司。

- 风险包括研发失败、市场竞争、政策调整和推荐标的业绩不及预期。

深度阅读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国内新药市场将持续发力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华鑫医药|行业周报】国内新药市场将持续发力》

- 作者:胡博新、吴景欢
  • 发布机构:华鑫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4日
  • 报告主题:医药行业整体发展动态,重点聚焦国内创新药市场、新药研发进展及行业估值。


核心论点及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维持“推荐”评级。新药创新及医保商保目录政策的叠加将为国内医药市场注入长期增长动力。

- 报告重点强调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设立,三抗(TCE三特异性抗体)临床突破,及GLP-1减重药重塑市场等关键趋势。
  • 重点推选具备免疫治疗、创新药物研发潜力的细分标的,建议关注新药创新领域龙头企业及特色细分赛道[page::0,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医药行业观点与政策推进


  • 关键论点

- 2025年医保目录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首次形成商保与医保目录同步启动,确立差异化定价和支付机制,极大改善创新药支付壁垒。
- 惠民保作为商保支付主体,新增目录药品将享受更高支付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新药市场可及性。
- 2025年医保基金对谈判药支付支出已超4100亿,带动药品销售额超6000亿元,表明医保支付对药企销售增长贡献显著。
- 国家医保局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医保定价市场化,提升创新药续约及新适应症扩展的灵活性[page::0]。
  • 推理依据与影响

- 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反映政策机器对创新药认可度提升,且精准定价机制有望激活创新药市场释放潜力,尤其孤儿药福利明显加大。
- 通过医保与商保双目录,授权新药的市场风险降低,市场空间与资金流动性增强,推动行业创新战略升级。
  • 假设点

- 商保支付的促进作用假设基于惠民保规模扩大及健康险结构优化。
- 政策措施落地的效果假设医保目录谈判药品临床表现持续优异且市场接受良好。

---

2. 三抗技术驱动实体瘤研究起势


  • 关键论点

- 2025年为CD3/CD38/BCMA三抗(TCE)进入实体瘤等重大治疗领域的时间节点。
- 国际龙头艾伯维巨额授权交易(预付款7亿美元、里程碑12.25亿美元、净销售额特许权使用费)显示对该技术的高度认可。
- JNJ-5322三抗在临床一期中显示极佳疗效,BCMA和GPRC5D naive患者ORR高达100%,甚至对三药耐药患者仍有86%局部缓解率。
- 国内企业先声药业亦实现授权,SIM0500在人源化三抗中处于临床1期跨境同步进展。
- 泽璟制药的三特异性抗体ZG006针对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亮眼,ASCO会议数据显示二期临床ORR超60%。
- 基石药业PD-L1/VEGF/CTLA-4三抗CS2009在安全性及抗肿瘤活性方面表现卓越,有望年底带来数据公布[page::1]。
  • 数据说明

- ORR(客观缓解率)是评估抗癌药疗效的重要指标,上述三抗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表现的ORR数据极为突出,显示该技术临床转化潜力巨大。
- 高额交易金额体现该领域商业化前景及投资热度。
  • 逻辑解读

- 三抗结合多靶点设计,可覆盖多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升疗效同时兼顾安全性,正成为免疫肿瘤治疗的新热点。
- 该技术具备独特竞争壁垒和快速增长潜力,国内外均注重布局和授权转让,显示行业驱动力强劲。

---

3. 减重及GLP-1类药物市场发展


  • 关键观点

- GLP-1类减重药2024年全球销售达500亿美元,减肥药成为资本和行业热点。
- 2025年上半年减肥领域交易规模为2024年全年1.5倍,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 先发优势企业礼来、诺和诺德占据主导份额,新进入者围绕口服剂型、增肌作用、降低副作用和延长用药周期展开差异化竞争。
- 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高剂量组合展示增肌强化减重效果,国内类似药物(来凯医药LAE102、歌礼制药ASC47)同步推进临床。
- 翰森药业与再生元签署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的授权,推进中国II期临床,方案兼顾安全和疗效。
- 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合作,UBT251小分子GLP-1海外临床即将启动,显示双靶点与三靶点注射剂是未来研发重点[page::1]。
  • 数据与趋势

- 以销售规模和交易数量持续攀升,显示市场爆发力。
- 增肌策略为减肥疗法注入新理念,缓解传统GLP-1肌肉流失问题,提升患者顺应性及治疗长效性。
  • 逻辑关系及假设

- 减肥和代谢综合征领域的持续需求和有效治疗方案推动策略升级,资本持续涌入,推动创新药企扩展产品线。
- 假设新进入者能成功解决安全性与疗效平衡,以此在市场打破既有格局。

---

4. 创新药上市与痛风市场前景


  • 伏欣奇拜单抗作为标志性创新药上市

- 6月30日获批,用于治疗不适合传统治疗的成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
- 临床数据表明12周内复发风险降低90%,24周降低87%,显著优于传统皮质激素治疗。
- 估计上市定价不超过1万元,2025年有望进入医保谈判,2026年迎来放量增长阶段。
  •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巨大市场潜力

- 中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0.86%-2.20%(数据差异可能指不同区域或统计口径)。
- 202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约1.7亿,预计2030年达2.4亿。
- 全球患者人数从2020年9.3亿预计增长到14.2亿,需求及市场容量庞大。
  • 创新药动能强化

- 国内创新药逐步开启回报正循环,结合海外授权及持续布局,未来创新价值兑现持续加速。
- 报告基于以上,明确提出“推荐”评级,结合具体策略推选重点细分行业及企业,覆盖免疫肿瘤、减重、痛风、免疫自体药、CAR-T等多个赛道[page::2]。

---

5. 医药板块行情跟踪及估值分析


  • 行情走势

- 最近一周(2025/7/5-7/11):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00个百分点,位列申万31个一级行业16位。
- 近一月(6/11-7/11)涨幅1.73%,跑输沪深300指数1.36个百分点,排名第21。
- 子板块方面,医疗服务子行业表现最佳,周涨6.46%,月涨9.28%;生物制品表现较弱,周涨0.38%,月跌1.34%。
- 个股走势方面,前沿生物-U等涨幅超过40%,而未名医药等跌幅超18%。
- 近一年医疗服务板块涨幅显著,达到44.95%,而中药板块涨幅仅4.43%,披露份子行业PE水平变化[page::4,5]。
  • 估值水平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5.79倍,略高于过去五年平均值32.22倍,远低于最高61.64倍,显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偏中低区间。
- 近6个月内板块涨幅17.56%,跑赢沪深300指数6.69个百分点,反映行业基本面支撑持续增强。
- 动态市盈率趋势表明估值未过度扩张,投资价值依然存在[page::6]。

---

6. 风险因素与法律声明


  • 主要风险

1. 研发失败风险:受高研发技术壁垒影响,创新药物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产品无法市场化。
2.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推广不利或策略不匹配,可能导致销售业绩低于预期。
3. 竞争加剧风险:多款同类产品上市竞争,挤压市场份额及盈利空间。
4. 政策风险:医药生物行业高度监管,政策调整如医保目录变动、药品价格政策等对公司盈利有直接影响。
5. 业绩不及预期风险:推荐公司若财务表现不佳,投资回报受限[page::3,9]。
  • 声明

- 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华鑫证券不承担因使用本材料衍生的任何责任。
- 版权归属华鑫证券研究所,引用需注明出处,严禁断章取义。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近一周和近一月医药行业涨跌幅对比[页4]


  • 近一周医药生物行业上涨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个百分点,表明短期市场资金青睐医药方向。

- 从申万31行业中医药行业涨幅居中偏前,表现相对稳健。
  • 近一月医药生物指数表现逊色,跑输沪深300,显示短期存在调整压力。

- 子行业医疗服务表现最强,涨幅明显优于其他医药细分,中药板块表现较弱,体现市场对传统中药板块的谨慎态度。
  • 图表具体采用绝对收益率(紫色柱)与相对收益率(黄色柱)对比,便于观察医药分板块的相对竞争力。整体体现行业不同细分板块表现分化[page::4]。




---

图表2:医药板块个股周涨跌幅[页5]


  • 个股表现分化明显,前沿生物-U涨幅超40%,领涨行业,显示创新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或营销推动显著。

- 同时,一些公司如未名医药跌约18.5%,显示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分化。
  • 细分领域中,医疗服务板块以近一年44.95%涨幅领先,市盈率33.89倍处于合理区间,显示估值依然有投资吸引力。

- 反观中药板块规模及涨幅均较低,表明市场关注度较弱。
  • 行业整体呈现创新驱动与传统板块分化趋势[page::5]。




---

图表3:医药生物指数走势及估值动态[页6]


  • 图表显示医药生物指数从2024年9月末大幅回升,走势优于沪深300指数,多次突破前高,体现板块中长期的结构性机会。

- 估值区间图显示当前市盈率处于中位档,尚未过热,既有成长预期支撑。
  • 五年历史平均估值(PE 32.22倍)低于当前PE(35.79倍),但远低于历史最高点61.64倍,估值中庸,市场情绪仍偏积极。

- 图示波动表明医药行业受政策、创新进展影响强烈,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基本面变化。
  • 该动态估值提供实时参考,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适度配置[page::6]。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单独展开具体公司估值模型,但对行业层面进行了PE估值的动态跟踪与分析:
  • 采用市盈率(TTM)作为衡量医药生物行业估值的主要指标,结合历史估值均值与区间进行定位。

- 假设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创新药物成功上市及销售增长,及政策环境支持。
  • 目前整体估值在合理区间,距离历史高点存在回撤空间,显示估值具备上行潜力。

- 报告通过相对和绝对收益对比,体现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及估值合理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研发失败或产业化风险:医药研发门槛高,技术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可能导致项目中断,企业利润受损。

- 销售风险:营销策略不匹配、学术推广不足可能影响新增药品销售进度和市场份额。
  • 竞争格局风险:多个同类或替代性产品上市加剧市场竞争,导致定价和销售压力。

- 政策风险:行业高度监管,医保目录调整、价格政策等均能显著影响收入。
  • 业绩不达预期风险:部分推荐公司业绩可能演变不及预期,导致投资估值调整。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依赖性强:医药行业收益与政策高度挂钩,商保目录和医保谈判影响显著,政策风险波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 估值与成长匹配需谨慎:尽管行业整体估值在合理区间,但部分创新型企业仍存在高速增长预期与实际盈利能力难同步风险。
  • 创新药竞争加剧:三抗、GLP-1等领域持续热炒,市场认知预期高,后续产品疗效、安全性及成本优势将是成功关键,存在研发失败风险。

- 数据表述中的数值解释空间:如痛风患病率区间“10.86%-2.20%”数值跨度较大,需留意数据来源和口径,防止解读误差。
  • 个股表现部分偏离行业平均:如部分个股涨跌幅差异巨大,需结合具体企业基本面分析,而非单纯以行业均值决策。


---

七、结论性综合



华鑫证券医药团队发布的《华鑫医药|行业周报》系统而详尽地描绘了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从政策层面,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新设成为创新药发展重要政策利好,为药品支付提供新的资金和渠道保障,显著提升创新药的临床可及性和市场受益人群覆盖。技术层面,三抗领域的临床突破与巨额合作交易显示创新药技术壁垒的提升及资本对其认可。同时,GLP-1类减重药的持续热潮证明创新商机的多元化发展,伴随着增肌产品的推出形成更为丰富的临床治疗方案。生物治疗如伏欣奇拜单抗上市则标志着痛风治疗进入新时代,市场规模庞大,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资本市场短期内受政策与技术创新推动表现出活跃迹象,医药生物板块在过去3-6个月均跑赢大盘,估值合理且保持中长期投资吸引力。行业子板块表现分化明显,重点关注创新驱动型医疗服务及生物医药企业。风险方面,报告充分揭示了研发、销售、政策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提示投资者需谨慎权衡。

总体来看,该报告系统阐述了创新药行业的政策驱动力、技术演进与市场表现,并结合翔实数据和案例,给出了较为全面且稳健的行业投资建议。投资者可结合具体细分赛道机会,关注创新研发进展与政策动态,从而捕捉中国医药行业未来成长空间[page::0-6,9]。

---

【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