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与不变:美国资管巨头管理大规模基金的经验启示——申万宏源金工组合管理系列之一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剖析了美国大型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模式与规模增长的演变路径,重点比较了资本集团多基金经理分仓管理、富达Contrafund单基金经理全权负责及普信蓝筹成长的深度调研模式。研究发现,随着规模扩大,产品倾向于持仓集中、风格稳定、换手率降低,且重仓头部大市值股票是超额收益的关键来源。报告提出我国大规模基金应借鉴美国经验,前期扩大持股广度、后期提升集中度,同时稳定风格与降低换手率,强化对大市值股票的研究与管理,以支持规模扩张与绩效稳定[page::0][page::4][page::27][page::29]。

速读内容


我国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管理规模集中显著 [page::4][page::5]


  • 2021年第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规模达5.12万亿元,3只基金规模超500亿元。

- 头部1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占比66%,管理能力集中。
  • 50亿元以上基金交易能力显著衰减,调仓难度大。


美国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具有稳定领先的长期业绩表现 [page::7][page::8]



  • 美国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多来自资本集团,规模超千亿美元。

- 多只头部基金10年期年化收益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成为行业典范。

三大代表性产品管理模式差异显著 [page::8][page::12][page::14]

  • 资本集团:采用多基金经理分仓管理, 13位基金经理分担管理2924亿美元规模,基准多元并注重长期业绩考核。

- 富达Contrafund:单基金经理全权负责,强调挖掘每个投资机会,持仓分散但重仓集中,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团队支持规模庞大。
  • 普信蓝筹成长:重视深度研究,拥有475名研究人员,持仓更加集中,投资风格稳重,委员会决策机制保证质量。


基金规模增长阶段性特点:先广度后集中[page::16][page::17]


  • 2015年前,持仓股票数量随规模增长显著增加,持股广度提升。

- 2015年后,持仓数量趋于稳定或下降,前十大重仓股权重明显提升,体现集中度增强。
  • 标普500前十大重仓股的市值权重及收益贡献同步大幅提升,超过50%的收益由少数头部股贡献。


头部重仓股贡献显著,个性股提供额外Alpha[page::18][page::19]


| 股票名称 | 平均权重(%) | 收益贡献值(%) | 收益贡献占比 |
| -------------- | ----------- | ------------- | ------------ |
| Amazon | 5.64 | 15.96 | 9.0% |
| Microsoft | 4.39 | 13.77 | 7.8% |
| Tesla | 2.19 | 18.10 | 10.2% |
| 其他特质股 | <0.5 | <2 | 合计6.5% |
  • 重仓头部股票贡献约一半收益,且贡献高于其持仓比例。

- 中等权重个性股票通过深度研究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 小仓位股票对产品整体影响较小。


产品风格稳定,随规模提升大盘成长属性增强[page::20][page::21][page::22]


  • 资本集团、富达Contrafund及普信均表现出规模扩大后风格稳定,多为大盘成长。

- 小规模时基金经理可能更多灵活调整风格,规模扩大后趋于稳定。
  • 华盛顿互惠基金风格偏向成长价值,体现不同产品风格多样性。


换手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且稳定,规模扩大换手率略降[page::23]


  • 三只代表基金换手率长期维持20%-35%的相对较低水平。

- 富达Contrafund换手率下降趋势明显。
  • 大规模基金换手率低体现长期投资导向,降低调仓成本。


ARKK案例:规模提升后风格稳定,换手率先升后降[page::24][page::25][page::26]


  • 规模快速增长期间持股数增加,重仓集中度下降,随后趋稳。

- 小盘成长风格明确,换手率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峰值后下降。
  • 收益贡献分散,小仓位个股对整体收益影响较大。


我国大规模基金管理启示[page::27][page::28][page::29][page::30]


  • 基金初期增加持仓广度以覆盖潜力股,后期通过提升持仓集中度强化对头部大市值股票的掌控。

- 大规模基金对个股市值有最低要求,规模越大对应的股票流动性要求越高。
  • 降低换手率并稳定风格,强化长期投资价值研究,减少频繁调仓成本。

- 多基金经理分仓及单基金经理+大研究团队均为可行模式,深度研究覆盖及长期业绩考核为关键成功要素。

深度阅读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标题及概览

  • 标题:《变与不变:美国资管巨头管理大规模基金的经验启示》

- 作者:证券分析师沈思逸、邓虎
  • 机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日期:2022年1月17日
  • 主题聚焦:美国大型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结合美国大型基金管理经验,为中国大规模基金管理提供启示。

- 核心论点:
- 美国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优异,管理规模扩大未削弱其收益能力,且基金管理模式多样。
- 大规模基金管理经验中核心要素包括持仓集中度提升、长期业绩考核及研究团队深度覆盖。
- 中国大规模基金正快速成长,研究美国经验有助于优化中国大规模基金的管理策略。
  • 报告无具体投资评级或目标价,属于策略与经验总结性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启示意义。[page::0]


---

目录结构及章节框架解读


报告设五大章节:
  1. 大规模基金收益是否受规模限制

2. 大规模基金管理模式(具体产品案例:美国成长基金、富达Contrafund、普信蓝筹成长)
  1. 基金规模变化中的基金管理变化(持仓集中度、收益贡献、风格、换手率)

4. 对我国大规模基金管理的启示(策略建议与市场环境分析)
  1. 风险提示及披露信息

报告同时辅以大量图表、数据表支撑,涵盖规模分布、收益分析、持仓结构及风格演变等关键维度。[page::1][page::2]

---

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大规模基金收益是否受规模限制?

  • 关键论点总结:

- 中国主动偏股基金近年来规模大幅上涨(2020年底超4.5万亿元,2021Q3达5.12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60%),但大规模基金(>500亿元)数量和管理人集中度均有限。
- 基金经理的交易能力与基金规模呈负相关,超过50亿元规模后,调仓交易能力趋近于零,进一步增大规模难以通过频繁交易获取超额收益。
- 美国市场大规模基金数量和规模显著高于中国,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机构超过30家,管理了70%以上主动权益资产。美国市场中,头部基金规模集中且表现优异,资金仍流入大规模主动基金。
  • 支撑数据解读:

- 图1展示中国主动偏股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趋势,规模和数量的同步增长说明市场活跃。
- 表1和表2分别展示中国主动基金产品和管理公司规模分布;3只基金产品超过500亿元,占比仅3.66%,17家公司管理资产超千亿元,管理规模集中度明显。
- 图2为基金规模与交易能力关系散点图:50亿元以上基金调仓能力几乎为零,证明规模提升限制了交易灵活性。
- 表3和表4列出美国主动基金机构和头部产品规模,头部产品规模从数百亿到超千亿美元不等,表明美资管行业头部优势显著。
- 图3显示美国三大代表产品从1990年代起的规模发展轨迹,疫情后规模继续迅速扩张,特别是美国成长基金。
  • 逻辑分析与假设:

- 随着规模提升,调仓难度和交易成本增加,交易频率降低,依赖持仓结构的优化而非交易能力获益。
- 大规模基金的成功经验是否能适用于正处于规模爬坡期的中国?美国市场经验是关键参考。
- 规模与收益的关系复杂,但美国大规模基金长期收益均处于市场前列,规模并未成为收益的负担。
[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2. 大规模基金管理模式


2.1 资本集团美国成长基金:多基金经理分仓管理

  • 管理特色:

- 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中,每人负责独立子组合,实现观点多元,分散风险。
- 投研一体化,研究员部分直接给予基金经理投资建议。
  • 考核机制:

- 多维度、多周期考核,包括1/3/5/8年税前总收益,权重侧重长期。
- 基准多样,结合市场指数和同类产品,动态调整。
- 研究员考核结合主观评价和业绩,确保投研效率和匹配度。
  • 交易执行:

- 多子组合对单一股票买卖进行汇总实施,避免内部反向交易损失。
  • 数据与指标:

- 截至2021年11月,总规模近2924亿美元,13名基金经理参与管理,平均225亿美元/人。基金经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中5人从业超过30年。
- 持仓分散,405只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占38.1%,且权重布局与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存在差异,体现主动选股特点。换手率长期约28%。
[page::8][page::9][page::10][page::11]

2.2 富达Contrafund:基金经理全权负责

  • 管理特色:

- 由单一基金经理负责,基金经理拥有高度自主权,依托150人以上全球研究团队支撑。
- 基金经理Will Danoff任职30余年,基金规模从2亿至近1500亿美元。
- 投资理念坚守主动管理,挖掘每个潜力投资标的,重视成长性及合理估值。
  • 费率及激励机制:

-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包括基础管理费和与标普500比较后的业绩调整费。
- 基金经理收入与管理费、业绩强相关,激励基金经理长期管理与产品业绩。
- 考核周期3-5年,基准为标普500及晨星多指数分类。
  • 持仓特点:

- 持仓较为集中,384只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7.2%,权重与标普500及纳斯达克100均存在显著差异。
- 换手率报告显示近20年呈下降趋势,20%-30%区间波动。
[page::11][page::12][page::13]

2.3 普信蓝筹成长:注重深度调研

  • 管理特色:

- 強调战略投资,基于深度调研流程(初研、深研、交流、决策),覆盖超过475名研究人员。
- 投研链条完整,研究员通过一对一的实地访谈推动投资决策。
  • 持仓特点:

- 持仓集中度最高,94只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占57%,主要聚焦大盘成长股。
- 换手率约30%,重视长期持有和核心价值。
[page::13][page::14][page::15]

---

3. 基金规模变化中的基金管理变化


3.1 持仓集中度变化

  • 3只代表性产品整体趋势一致:2015年前侧重持股数量(广度),2015年后持仓集中度持续提升。

- 图7~图12分别展示三产品持股数与规模关系、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与规模关系,均表现为持股数波动幅度有限且集中度随规模提升加大。
  • 标普500的头部集中度也表现出类似趋势,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占比由不足20%升至近30%,贡献收益占比超50%(图13、表11)。

- 结论:头部个股对大规模基金收益具有主导影响,基金收益因配置头部股票的不同而显著差异。[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3.2 头部公司偏离决定半数收益,个性股贡献较小

  • 表12显示2017-2021年美国成长基金和富达Contrafund前十大重仓股共贡献约50%收益,明显高于其权重。

- 表13表明个性股贡献有限,持仓权重小但因个别表现亮眼提供额外收益补充,整体占比不高。小市值股票贡献低,头部效应显著。
  • 逻辑解释:大规模基金收益关键在于头部股票的选择和权重配置,核心观点表达决定超额收益空间。

[page::18][page::19]

3.3 风格稳定性增强

  • 利用lasso回归测算市值及成长/价值因子暴露,分析不同基金风格演变。

- 三大基金从规模较小时存在成长价值及大小盘混合风格,随着规模增长逐渐稳定,特别是在大盘成长风格上表现明显(图14~17)。
  • 对大规模基金而言,规模扩张后风格因成本和市场结构限制趋于稳定,极少偏离大盘成长风格。

[page::20][page::21][page::22]

3.4 换手率稳中略降

  • 近20年大规模基金换手率保持在30%左右,富达Contrafund换手率下降最显著(图18~20)。

- 换手率低反映持仓调整谨慎,调仓难度和成本较大,大规模基金倾向长期持有。
[page::22][page::23]

3.5 ARK创新ETF案例

  • ARKK作为近年规模急剧膨胀的特色主动基金,小盘成长风格显著增强,持股数变化大,重仓股集中度变化明显(图21)。

- 换手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2021年第四季度换手率再次回升,伴随显著波动和减仓(图22~25)。
  • 与传统大规模基金不同,ARKK收益更多受小仓位、多变股票驱动,具有更高波动风险(表14)。

[page::24][page::25][page::26]

---

4. 对我国大规模基金管理的启示


4.1 前期靠广度,后期靠集中度

  • 初期规模增长阶段依赖增加持股数量以支持扩张,后期通过提高对头部公司持仓集中度实现规模效应。

- 多基金经理协作(资本集团)或单基金经理支撑(富达)均可支持大规模管理,均需保证研究深度与覆盖广度。
  • 产品规模达到一定阶段后,强调对头部股票的深入研究和优质覆盖,以集中度驱动超额收益。

[page::27][page::28]

4.2 大规模基金需要大市值股票支持

  • 基金规模与个股流通市值之间存在管理约束,基金越大,对单只股票市值要求越高(图26)。

- 美国大市值股票数量众多,支持了极大规模基金发展。中国市场市值结构日益完善,已有能力支持百亿级以上大规模基金持重仓。
  • 头部公司市值及其对市场贡献率提升,为大规模基金创造超额收益提供基础。

[page::28]

4.3 降低换手率,保持稳定风格

  • 大规模基金换手率低,调仓成本高,选择长期持有策略,持仓风格趋于稳定。

- 持续关注个股长期价值,避免因频繁调仓导致成本和市场冲击。
  • ARKK案例显示,小盘成长风格限制规模扩张,且带来调仓压力与波动加大风险。

[page::29]

4.4 不同管理模式均可成功

  • 资本集团偏向多基金经理分仓、投研一体化。

- 富达模式强调基金经理全权负责,拥有强大独立研究团队支撑。
  • 普信强调对公司的深入调研与交流,由基金经理结合团队意见形成决策。

- 共同点为深度研究覆盖、长期绩效考核,分别兼顾风险分散与灵活度。
  • 长期综合考核机制为保证基金生命力和业绩稳定关键。

[page::29][page::30]

---

5. 风险提示

  •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 不涉及基金评价业务,不承担投资后果责任。
[page::0][page::30]

---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国内公募主动偏股基金数量和规模增长趋势

  • 条形代表基金数量,折线代表规模。定义清晰,显示2019年后数量和规模快速上升。

- 指示中国公募市场的快速扩张及投资者积极参与背景。[page::4]

图2: 基金规模与交易能力关系图

  • 横轴基金规模(亿元),纵轴交易能力超额收益。多年份分散点与拟合线。

- 交易能力随规模增加逐渐下降至0,50亿以上规模交易能力极低,展示规模带来的交易约束。
  • 多年的不同时间段验证规律的一致性。[page::5]


图3: 美国三大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时间序列

  • 时间轴1980年至2020年代,三条线分别代表三基金规模。

- 美国成长基金规模最旺盛,疫情后增长尤为突出,其他两只同样稳步扩容。
  • 显示大规模基金规模积累历程及趋势差异。 [page::7]


图4 & 图5: 大规模基金年化收益与分位数

  • 图4展示3/5/10年不同基金年化收益率对比,三大基金普遍跑赢市场平均。

- 图5展示收益分位,均处于90%以上,证明大规模基金收益领先地位。
  • 说明规模并非制约收益反而与领先表现关联。[page::8]


图7~12: 三大基金持股数与十大重仓股占比随规模变化

  • 组合面积图与折线图合成,规模增长时持股数及重仓比例变量关系明显。

- 2015年前持股数随规模变动显著,后期持股数波动变小,集中度提升。
  • 反映基金战略从广泛覆盖向集中管理转型。

- 存在短期持股数下滑但规模提升的现象,说明单股持倉金额提升。 [page::16][page::17]

图13&表11: 标普500头部集中度提升

  • 图表反映前十大股票权重与收益贡献关系,二者同步增长,收益贡献远超权重。

- 表11跨度5年展现对比,更显浓厚头部效应。
  • 为基金集中持仓逻辑提供基础。[page::17][page::18]


表12&13: 大型基金重仓收益贡献和特质股贡献

  • 表12显示头部重仓贡献占比约50%,其中个股如特斯拉、亚马逊表现尤为突出。

- 表13列示小仓位区间内贡献突出的个性公司,贡献有限但具有差异化意义。
  • 量化了收益贡献分布,揭示收益来源层级结构。[page::18][page::19]


图14~17: 市值风格暴露滚动变化

  • 蓝色面积代表规模,四条线代表不同市值风格暴露。

- 美国成长基金、富达Contrafund、普信蓝筹成长均呈现从大小盘、成长价值混合向大盘成长稳定转型。
  • 华盛顿互惠呈价值偏好且稳定。

- 验证规模增长对风格稳定性的促进作用。 [page::20][page::21][page::22]

图18~20: 换手率与规模关系

  • 三个面积折线图,展示年末持仓换手率与规模趋势。

- 富达Contrafund换手率明显下降,其他两只换手保持平稳。
  • 反映大规模基金长期持有倾向。 [page::23]


图21~25: ARKK持仓数、风格及换手率分析

  • 图21显示持股数量增加,重仓股权重波动。

- 图22展示小盘成长风格增强。
  • 图23&24换手率高峰聚集在2020年,后期有所回落。

- 图25重点股票持仓波动显著。
  • 复杂流动性和规模扩张挑战的典型案例。 [page::24][page::25]


表14: ARKK收益贡献分散

  • 左右分别为2020和2021年收益贡献前十股票,呈现年度差异大,且重合度低。

- 体现小盘活跃股与波动较大特性,以及收益多样性。 [page::26]

图26: 不同持股权重对应个股市值需求模型

  • 线性函数图说明大规模基金持有比例与单股市值下限的关系。

- 理论验证:基金规模越大,持股单只股票市值最低要求越高,支撑投资策略演变的底层逻辑。 [page::28]

---

估值分析

  • 报告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预测财务数据等内容,主要聚焦规模效应、持仓策略及管理方式分析。

- 对不同产品的定性分析取代传统估值框架。

---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风险提示明确为研究基于公开资料,并非投资建议。

- 明确声明不涉及基金产品评级,提醒投资者自主决策。
  • 未深入探讨行业或市场风险,风险评估偏策略层面注意事项。[page::0][page::30]


---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结构严谨,论据充分,数据全面,论点与案例紧密结合。

- 假设较多基于美国成熟市场经验,对中国市场适用性需谨慎内生化分析。
  • 对个别产品(如ARKK)的分析较为详尽,体现差异化管理风险,但未触及宏观调控或政策风险。

- 部分图表缺少对数据细节的误差及限制讨论,如换手率年末计算忽略中间交易,可能低估实际换手水平。
  • 未来大规模基金管理中的人员变动、管理成本上升对绩效影响未深入探讨。


---

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系统梳理了美国大型主动股票基金的发展历程、管理模式及规模演变,重点阐述规模与业绩、持仓结构、换手率和风格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核心发现包括:
  • 规模虽限制了基金交易灵活性,但大规模美国基金长期业绩突出。

- 头部公司占比提升成为大规模基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头部股票收益贡献超半数,是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力。
  • 大规模基金持仓范围先广后集中,风格稳定在大盘成长为主。

- 换手率整体偏低,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持有。
  • 管理模式多样化,各有优势,但均强调投研深度与长期绩效考核。

- ARK创新基金作为大规模基金另类代表,小盘倾向明显,风格和换手均表现波动较大。
对于中国市场,报告建议:利用市场规模和市值结构优势,初期宽覆盖挖掘潜力股,后期提升对头部大型公司的精准配置,注重基金风格与换手率管理,强化长期绩效考核机制,并结合多样化管理模式深化研究支持。

丰富详实的表格和图表对上述结论做了实证支持,形象展示了大规模基金管理的演化路径及策略侧重点,为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基金管理实践提供了权威参考。

---

总结: 本报告作为策略与管理经验总结报告,兼具数据砥砺和理论深化,兼顾宏观视野与微观机制,对于理解并应对基金规模扩张的挑战、探索最优管理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并借鉴美国资管巨头经验,将助益中国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的稳健发展和持续超额收益实现。[page::0][page::1][page::2][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1][page::22][page::23][page::24][page::25][page::26][page::27][page::28][page::29][page::3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