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量化:11 月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12 月增配成长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2024年11月港股市场表现,指出市场持续回调且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港股通南下资金净流入创近三年新高,行业资金流呈现明显分化。基于多因子模型构建的港股优选20组合2024年11月表现弱于基准,但长期超额年化收益达14.1%。12月组合增配成长板块,策略体现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及分析师预期多因子综合优势,为港股量化投资提供实证参考。[page::0][page::2][page::3][page::6][page::7]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11月回调与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 [page::2]


  • 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别下跌3.24%和4.40%。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37.2亿港元,较10月下降39.2%,港股整体成交下降38.3%。
  • 大多数行业收益率表现疲软,涨幅居前的为基础化工、电子、通信等行业。


港股通资金流:南下资金净流入创2021年以来最大单月 [page::3][page::4]


  • 11月南下资金净流入约1250.2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达36023.4亿港元。

- 持仓市值占比:南下资金17.02%,外资63.74%,中资12.77%,港资及其他6.47%。
  • 南下资金持仓占比环比增加0.69%,外资减少0.93%。


不同机构资金净流入与行业偏好分析 [page::4]


  • 南下资金净流入集中在基础化工、家电、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煤炭、电子行业。

- 外资偏好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建筑、综合及房地产,出逃新能源、电力设备及基础化工等。
  • 中资重点净流入家电、汽车、石油石化、医药、计算机,净流出新能源及综合金融。

- 港资及其他偏好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石油石化、传媒,净流出新能源及基础化工。
  • 南下资金净流入前十股平均收益27.0%,显著跑赢外资(-16.7%)和中资(-23.3%)。


港股优选20组合表现及多因子构建方法 [page::6][page::7]


  • 因子涵盖技术面(长端动量因子、AH收益率差)、资金面(静态持仓比率、动态成交额占比)、基本面(经营现金流比率、ROA)、分析师预期(净利润同比、调整比率)。

- 组合于每月底选取因子得分最高的20只股票,等权构建。
  • 2024年11月组合收益-5.7%,基准-3.6%,超额收益-2.1%。

- 自2015年1月至2024年11月,组合超额年化收益14.1%,超额收益波动比1.1,表现稳健。

| 年份 | 超额年化收益率 | 超额年化波动率 | 超额收益波动比 | 超额最大回撤 |
|----------|---------------|---------------|--------------|------------|
| 2015年 | 2.5% | 11.3% | 0.2 | 5.7% |
| 2016年 | 10.8% | 6.7% | 1.6 | 2.5% |
| 2017年 | 24.5% | 8.7% | 2.8 | 1.9% |
| 2018年 | -7.7% | 9.9% | -0.8 | 16.5% |
| 2019年 | 37.0% | 12.0% | 3.1 | 2.6% |
| 2020年 | 50.9% | 16.6% | 3.1 | 4.0% |
| 2021年 | 11.6% | 9.6% | 1.2 | 6.7% |
| 2022年 | 1.8% | 23.5% | 0.1 | 12.8% |
| 2023年 | 11.3% | 9.6% | 1.2 | 3.8% |
| 2024年 | 8.9% | 13.5% | 0.7 | 9.4% |
| 整体 | 14.1% | 13.1% | 1.1 | 16.5% |

12月港股优选20组合持仓调整,成长板块占比提升 [page::7][page::8]



| 序号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行业 | PEttm | ROEttm | 总市值(亿港元) |
|------|------------|----------------|--------------|-------|---------|----------------|
| 1 | 9868.HK | 小鹏汽车-W | 汽车 | -9.9 | -3.8% | 925.9 |
| 3 | 9633.HK | 农夫山泉 | 食品饮料 | 23.7 | 45.9% | 3975.6 |
| 6 | 2333.HK | 长城汽车 | 汽车 | 7.6 | 4.6% | 2184.4 |
| 11 | 0700.HK | 腾讯控股 | 传媒 | 22.4 | 5.1% | 37477.5 |
| 14 | 1024.HK | 快手-W | 传媒 | 13.0 | 8.1% | 2098.2 |
| 15 | 1787.HK | 山东黄金 | 有色金属 | 24.7 | 2.5% | 1070.5 |
  • 组合增配成长属性明显的消费和科技股,如腾讯控股、快手、小鹏汽车。

- 策略继续利用多因子综合打分机制动态调整持仓,增强配置成长风格股票。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研究团队“港股量化:11月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12月增配成长”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及机构


该研究报告标题为《港股量化:11月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12月增配成长》,由“金融工程研究团队”撰写,主笔为首席分析师魏建榕及多位分析师。报告发布于2024年12月5日,出自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究范围及主题


报告主要聚焦于2024年11月份港股市场的量化表现,包括市场成交活跃度、资金流向、行业表现及基于多因子模型构建的“港股优选20”组合绩效,并对12月份组合配置提出建议。

核心论点与信息

  • 11月港股市场整体持续回调,成交活跃度显著下降,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分别为4.40%和3.24%。

- 资金流向显示“南下资金”维持大额净流入,金额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净流入,高达1250.2亿港元。
  • 基于量化多因子模型构建的“港股优选20”组合11月表现弱于基准,超额收益率为-2.1%,但长期表现坚持良好,超额年化收益率达14.1%。

- 12月持仓重点提升成长板块配置。
  • 风险提示: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有可能发生不同变化。


总体上,报告展示了11月港股市场环境的疲弱和南下资金的积极态度,同时支持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的长期有效性,暗示未来可积极配置成长板块个股以期获取超额收益。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港股市场11月概览


  • 关键论点:11月港股持续回调,恒生指数下跌4.4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4%。成交活跃度显著下降,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减少39.2%。

- 逻辑与证据:通过指数月度跌幅和成交额对比体现市场情绪退潮。成交额回落至9月水平,表明市场交易热度明显减弱。
  • 行业表现:绝大多数行业收益为负,唯基础化工、电子、通信表现相对优异。

- 数据点
- 恒生科技指数跌3.24%
- 恒生指数跌4.40%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37.2亿港元,同比降39.2%
- 港股日均成交额1199.6亿港元,同比降38.3%
  • 图表说明

- 图1展示主要全球指数11月涨跌幅,港股指数处于跌幅较大区间。
- 图2显示成交额从历史角度的大幅回落。
- 图3呈现行业涨跌,明显多数行业为负。

---

2.2 港股通成分股资金流分析


  • 关键论点:11月南下资金净流入1250.2亿港元,刷新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累计净流入达36023.4亿港元。同时持仓结构微调,南下资金持仓占比较10月提高0.69个百分点。

- 逻辑与证据:通过联交所持股明细对资金流入渠道分拆,细分为南下资金、外资、中资和港资及其他四类托管资金,分析其持仓市值变化和资金流动趋势。
  • 资金结构占比及变化

- 南下资金占比17.02%(+0.69pct)
- 外资63.74%(-0.93pct)
- 中资12.77%(-0.004pct)
- 港资及其他6.47%(+0.24pct)
  • 图表说明

- 图4累计资金净买入曲线,南下资金持续上升显著高于北上资金。
- 图5四类托管资金持仓占比时间序列变化,显示南下资金占比稳步提升,外资占比逐渐回落。

---

2.3 四类资金流入行业结构差异


  • 关键论点:南下资金、外资、中资和港资在行业偏好上表现分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资金流向。

- 资金流入靠前行业
- 南下资金:基础化工、家电、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煤炭、电子。
- 外资: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建筑、综合、房地产。
- 中资:家电、汽车、石油石化、医药、计算机。
- 港资及其他: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石油石化、传媒。
  • 资金流出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电子、综合金融、综合和部分军工。

-
收益表现对比
- 净流入占比前十的个股中,南下资金投资组合11月平均涨幅高达27.0%。
- 外资、中资和港资的对应组合分别为-16.7%、-23.3%和-8.8%,体现南下资金选择个股的优异表现。
  • 图6-9展示各类资金净流入占比的行业柱状数据,直观反映流向偏好。

-
表1详细列出三类经纪商净流入占比最高的十只个股及对应收益指标,突显南下资金选股能力领先。

---

2.4 港股优选20组合绩效表现


  • 多因子模型介绍(图10):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和分析师预期四大类因子构建。

- 技术面关注长期动量和AH时间收益差。
- 资金面考虑静态持仓比例与动态成交额占比。
- 基本面关注经营现金流比率和ROA。
- 预期面考察滚动一致预期净利润同比与净利润调整比率。
  • 组合构建:每月底选择因子评分最高的20只个股等权配置,跟踪月度表现对比港股综合指数。

-
11月表现:组合月跌5.7%,基准跌3.6%,超额收益-2.1%,表现弱于基准。
  • 长期表现:自2015年至2024年11月,年化超额收益率14.1%,超额收益波动率13.1%,夏普比率约1.1;说明组合具备长期稳健的风险调整回报能力(表2)。

-
图11展现组合2014年底以来相对基准的累计表现,2024年整体呈现出较为优异的成长趋势。

---

2.5 12月组合持仓调整


  • 关键论点:2024年12月份“港股优选20”组合较11月提升了成长属性板块的比例,反映策略倾向于结构性机会。

-
持仓明细(表3):
- 包括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传媒(快手、腾讯控股、哗哩哗哩等)、医药(百济神州)、有色金属(山东黄金、金川国际)等多个行业。
- PE指标分布有正负值,部分成长股估值偏高或处亏损状态(如小鹏PE为-9.9),体现市场对成长性的不同认知。
- ROE指标起伏大,部分公司盈利能力较弱或为负,组合体现了对成长潜力的重视。
  • 该调整体现追求增长与资本动能,意在把握未来成长板块反弹机会。


---

2.6 风险提示


  • 报告明示风险提示指出,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测试,未来市场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投资者需警惕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保持谨慎态度。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11月港股与全球主要指数涨跌幅)

  • 海外主要指数大部分呈现正收益,港股(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均呈现大幅负收益,表明港股11月处于较大卖压。[page::2]


图2(月度成交额走势图)

  • 港股通及港股总成交额呈明显下滑趋势,回落至9月水平,反映市场流动性下降,参与度减弱。[page::2]


图3(行业收益率分布)

  • 绝多数行业收益率为负,基础化工、电子和通信行业为少数板块实现正收益,体现11月港股整体偏弱格局。[page::2]


图4(南下及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

  • 南下资金净买入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远高于北上资金,显示港股吸引力强劲及内地资金流入驱动力。[page::3]


图5(四大资金类别持仓占比变化)

  • 南下资金持仓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外资稍有下降,显示内地资金对港股布局增强,外资相对谨慎。[page::3]


图6-9(四类资金净流入占比行业分布)

  • 每类资金偏好行业有显著差异,例如南下资金偏好基础化工、家电,外资偏好交通运输、农业及房地产,充分反映机构投资风格分化。[page::4]


表1(三类资金净流入占比最高个股及涨跌幅)

  • 南下资金青睐个股平均收益27%,远超外资(-16.7%)和中资(-23.3%),体现其选股策略优越性。[page::5]


图10(港股多因子模型框架)

  • 形象展示了多因子模型的构成要素,为组合构建建立系统化依据。[page::6]


表2(港股优选20组合超额收益表现)

  • 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和低波动显著表现了模型的有效性及适度风险控制能力。[page::6]


图11(组合历史相对表现)

  • 2024年以来,组合表现明显优于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双方走势明显分叉,说明量化选股策略在近期发挥正向作用。[page::7]


表3(12月持仓明细)

  • 明细中包含多成长性及周期性价值股,为下一阶段投资重点提供明确指引。[page::7][page::8]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详述具体估值模型步骤(如DCF或市盈率倍数法计算过程),但结合组合构建方法和个股PE、ROE指标表明:
  • 多因子模型通过选取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及预测因子综合评分甄选个股,实质是基于因子投资理念的量化选股策略。

- PE(动动市盈率)作为估值反映个股价格水平,负PE值提示亏损,但模型仍可能因其他因子创业机会纳入组合,体现成长偏好。
  • ROE为盈利能力指标,综合考量资产回报,对标成长股基本面健康度。

- 组合中估值分布广泛,表明模型兼顾成长性和价值性,风险分散。
  • 长期超额收益配合稳定的波动率和合理的最大回撤,间接显示选股策略有效控制风险和估值因素关联合理。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数据限制:风险强调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环境、政策面、宏观经济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
市场波动:近期成交活跃度降低伴随市场调控,短期内市场风险加大,可能影响资金流动意愿和组合收益。
  • 流动性风险:成交量下降可能带来流动性不足,进而放大价格波动,对组合执行和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
估值风险:成长股估值较高且部分个股出现负盈利,承担较大估值回调风险。
  • 未见详述缓解机制,投资者需关注动态跟踪调整及多元化分散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总体客观详实,数据丰富。但对南下资金表现突出未对潜在“短期泡沫”风险做充分提醒,过分强调过去优势可能导致未来风险被低估。

- 组合11月表现不及基准,可能折射模型对市场极端波动的适应性不足,短期波动风险提示较弱。
  • 12月持仓中部分核心成长股负PE及负ROE,显示成长股仍处调整中,模型的风险偏好需投资者理解并接受。

- 四类资金大幅分化的净流入及收益表现,揭示市场分歧大,短期内机构风格切换快速,模型需考虑适当调整灵活性。
  • 由于缺少未来宏观假设和政策环境评估,外部风险敏感度分析较弱。

- 报告缺少对外资资金撤出趋势及原因的深度分析,未来外资情绪变化是市场重要变量。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度分析了2024年11月港股市场的显著回调和成交活跃度下降的背景,指出尽管整体市场受压,但南下资金表现持续强势,净流入规模创下两年多新高,且其选股平均收益率远超其他资金类别。基于四因子多因子量化模型构建的“港股优选20”组合虽然11月未能跑赢基准指数,但长期表现稳健,年化超额收益率达14.1%,表现出模型的有效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多张图表展示,报告形象地反映了市场走势、资金流动、行业倾向及组合历史表现,数据严谨且逻辑自洽。12月组合调整明显提高成长板块配置,响应市场结构性机会。风险提示也明确指出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警惕模型局限。

整体来看,作者在报告中呈现了稳健的量化投资策略,强调南下资金活跃度的积极信号,同时保持对港股市场短期波动的关注。投资建议倾向于通过多因子精选成长股,期待抓住港股未来结构性机会。报告评级中未明确给出“买入”等级,但综合长期年化超额收益及风险提示显示团队看好该策略的中长期潜力。

---

附图展示样例



图1:11月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的月涨跌幅分别为-3.24%和-4.40%

图4:11月两市港股通净流入金额1250.2亿港元

图6:南下资金11月净流入靠前的行业

图10:港股多因子模型

图11:港股优选20组合历史表现

---

参考文献与出处



本文所有数据和分析结论均依据开源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发布的《港股量化:11月成交活跃度大幅下降,12月增配成长》报告,引用页码标注于文中对应位置。[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全文字数约2100字)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