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7):网下询价名单首现银行理财机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新股IPO融资规模突破541亿元,同比翻倍,网下询价参与账户中首次出现银行理财机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显著,科创板贡献领先,入围率保持高位,预测模型显示募资规模和市场涨幅为新股首日涨幅的有效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新股打新和涨幅预测的重要参考 [page::0][page::2][page::7][page::9]
速读内容
2025年上半年新股市场概况 [page::0][page::1]
- 1-6月,沪深交易所IPO数量43只,同比增长34%;融资规模541亿元,同比增长119%。
- 6月IPO数量4只,融资规模222亿元,环比融资规模大幅增长138%。
- 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报价入围率超过90%,中签率小幅下降。
-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股分别以217%、164%、271%的首日涨幅表现突出。
- 2亿元A类账户2025年打新收益率约1.34%。
审核与募资规模趋势及项目储备 [page::2][page::3]

- 2025年6月融资规模跃升至222亿元,较前月显著增加。
- 49个审核通过未发行项目中,主板、创业板拟募资规模分别占43%和40%。
- 平均拟募集资金约9.8亿元,资金需求持续集中在主板及创业板。
网下询价参与账户及申购上限分布 [page::3][page::4]


- 6月网下参与账户数量高位,主板7638,创业板6963,科创板6159。
- 数量排行:公募、年金、私募处于前列,首次出现银行理财机构参与。
- 申购上限主板和创业板多集中于1-2亿元,科创板多数集中在5-10亿元区间。
各机构网下询价账户占比及入围率走势 [page::5][page::6]


- 公募基金占比最大,银行理财入围率首次达到100%。
- 2025年整体入围率维持90%以上,保险资管、年金、养老账户入围率较高。
新股首日表现及打新收益分布 [page::6][page::7][page::8][page::9]



- 2025年6月无破发,新股首日涨幅中位数稳健回升。
- 科创板贡献最大,科创板打新收益占比53%,创业板33%,主板13%。
- A类账户2亿元规模下,打新收益约268万元,打新收益率1.34%。
| 账户规模(亿元) | 创业板收益(万元) | 科创板收益(万元) | 主板收益(万元) | 沪深合计收益(万元) | 打新收益率 |
|-----------------|--------------------|--------------------|-----------------|----------------------|------------|
| 2 | 132.6 | 77.0 | 58.1 | 267.7 | 1.34% |
| 5 | 144.1 | 113.9 | 64.8 | 322.7 | 0.65% |
| 10 | 144.1 | 124.9 | 67.7 | 336.7 | 0.34% |
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指标分析 [page::9][page::10]


- 上市前时点,募资规模、市场涨幅、发行市净率相对行业指标为最有效的预测因子。
- 询价前时点,市场涨幅和预计募资规模依然是关键指标。
- 该预测模型覆盖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具有实用指导意义。
深度阅读
中金《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7)》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7):网下询价名单首现银行理财机构
- 作者团队: 李钠平、胡骥聪等(中金公司量化及ESG团队)
- 发布机构: 中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2日
- 主题聚焦: A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股发行市场表现,重点关注IPO融资规模、网下询价参与账户结构变化,尤其是首次出现的银行理财机构参与网下询价,以及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预测指标分析。
报告核心论点与目标
- 核心观点: 2025年6月首次出现银行理财机构参与新股网下询价,体现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规模突破500亿元,同比大幅提升,显示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保持强势,且无破发案例,打新收益稳定,科创板贡献领先。
- 评级及目标: 本报告为市场观察及趋势分析型报告,无特定股票评级或目标价。主要为投资者提供新股市场参与度、发行规模及收益情况的深度数据分析和趋势展望。
- 投资者传达信息: IPO融资规模回暖,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稳定,新增银行理财机构参与将可能带来市场结构变化;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与绩效仍具吸引力,相关预测指标值得关注,投资者应注意新股发行制度及市场参与情况的演变风险。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回顾:2025年上半年IPO融资回暖
- 关键论点:
2025年前六个月,IPO发行数量达到43只,同比增长34%,融资金额541亿元,同比增长119%。此增长反映在不同板块,其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均保持较高融资活跃度。6月虽然新股发行数量环比下降43%,但融资规模环比大增138%,说明项目质量或募资规模的集中提升。整体报价入围率上升至90%以上,显示需求强劲。[page::0, 1]
- 逻辑及假设:
报告通过Wind数据及中金研究部内部统计,对不同月份及板块数据进行归集,体现出市场回暖趋势。同比与环比数据对比强调今年IPO发行节奏加快和融资规模显著扩大。假设市场需求持续稳定,政策环境维持韧性。
---
2.2 审核与融资数据详解
- 主要内容:
- 图表1显示2022年11月至2025年6月各板块IPO募资规模月度变化,2025年6月达到222亿元的高点,主要来自主板和科创板。[page::2]
- 图表2、3揭示月度新股数量变化与审核通过但未发行IPO项目分布,截止6月底共有49个待发行项目,拟募资482亿元,主板和创业板分别占43%、40%的资金份额,体现主板融资占优。[page::2, 3]
- 数据意义:
这表明A股IPO项目储备活跃,发行节奏有望保持,配合较高的融资规模,为二级市场提供了持续供给基础。
---
2.3 询价与配售:新增银行理财机构参与
- 申购上限分布:
主板与创业板多数项目申购上限集中于1-2亿元区间,占比分别为63%和67%;科创板更多项目申购上限则集中在5-10亿元,占比67%。申购上限反映了不同板块对资金门槛及参与者的差异设置。[page::3]
- 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
图表5显示2023年初至2025年6月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走势,6月主板账户数量反弹至7,638个,创业板和科创板略微下降,账户参与数量长期处于高位。[page::4]
- 细分账户结构:
以最近一个月数据为例,公募基金、年金基金、私募账户数量位列前三,而保险资管参与度略低于传统保险部门。首次出现银行理财机构参与网下询价,标志着政策实施后机构结构调整,有助于增加投资多样性及资金实力。[page::4, 5]
- 入围率&中签率数据:
6月新股报价入围率环比回升至94%左右,年金、社保、公募养老金、QFII等机构报价入围率保持95%以上;中签率有所下降,主板A/B类中签率约为0.0099%和0.0090%,创业板和科创板略高,反映中签难度较大,竞争激烈。[page::1, 5, 6]
---
2.4 新股上市表现及打新收益分析
- 首日涨幅表现:
6月新股首日涨幅强劲,中位数表现为主板217%,创业板164%,科创板271%。此涨幅显示市场对新股需求旺盛,定价相对合理且投资者预期乐观。与此同时,近16个月无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进一步体现IPO市场健康稳健。[page::1, 6, 7]
- 打新收益测算:
以2亿元A类账户为例,2025年累计打新收益268万元,收益率1.34%。分板块贡献中,科创板占比最高(53%),创业板33%,主板13%。高收益体现出参与打新活动的实际经济价值。近一年按月分布,也显示极少负收益月份,市场保持稳健。[page::8]
- 账户规模与收益率关系:
账户规模越大,单位规模的收益率越低,反映出打新收益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这与申购额度上限和锁定比例等制度设计相关。[page::8, 9]
---
2.5 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指标
- 上市前时点预测重点指标:
募资规模与市场涨幅(宽基指数涨幅)为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同时发行市净率相较行业市净率倍数也具有较强预测能力。[page::9]
- 询价前时点预测关键指标:
市场涨幅和预计募资规模保持高预测有效性,反映市场情绪和筹资规模仍是判断首日涨幅的重要变量,其他如所属行业和板块涨幅作用较次要。[page::9, 10]
- 模型解释与方法:
预测基于过去一年半样本(2024年1月-2025年6月)的机器学习或统计模型训练结果,利用IPO相关公司特征和市场信息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帮助投资者提前判断新股上市表现。
---
2.6 风险提示
- 报告提醒,新股表现与结论基于公开数据及历史假设,存在以下风险影响准确性:
1. 新股发行制度和规则的调整(如申购额度、锁定比例)可能改变市场参与动力。
2. 市场参与机构结构和活跃度变化,尤其是政策逐步放宽后银行理财等新机构的持续参与度展开。
3. 预测模型样本外表现不及预期,非完全适用于所有市场情境。
- 该部分体现了分析的稳健性意识,提示投资者需关注制度与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page::1]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表1 — A股各板块IPO融资规模(月度统计)(第2页)
- 描述: 该柱状图叠加条形展示2022年11月至2025年6月期间,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月度IPO融资金额,右轴显示累计融资规模趋势线。
- 趋势与解读: 自2024年起融资处于低位震荡,2025年6月出现明显反弹,高达222亿元,是过去一年多的峰值,主板融资金额占据主导。
- 联系文本: 支持报告中关于2025年融资规模同比翻倍的论断,体现市场资金活跃度回升。[page::2]
3.2 图表3 — 审核通过未发行IPO项目分布(月度,仅第2页)
- 描述: 柱状图展示截至2025年6月,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IPO项目数量,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北交所。
- 解读: 49个项目积压,主板与创业板合计占62%,拟募资总额约482亿元,反映IPO项目后续释放库存仍大。
- 意义: 市场未来发行节奏乐观,但需关注项目发行时机和选择。[page::3]
3.3 图表4 — 各板块新股网下申购上限分布(第3页)
- 描述: 分板块显示不同申购上限区间内股票数量占比。
- 解读: 主板、创业板多集中在1-2亿元,科创板则偏重较高区间5-10亿元,显示科创板资金门槛相对更高,且资金集中度更强。[page::3]
3.4 图表5 — 各板块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第4页)
- 描述: 折线图显示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在网下询价的参与账户数量趋势。
- 解读: 账户数自2023年初下降后呈现稳定序列,2025年5-6月出现回升,尤其是主板账户数增幅明显。持续高位显示市场参与热情依然旺盛。[page::4]
3.5 图表7 — 机构参与网下询价账户数量占比(第5页)
- 描述: 饼图顶级显示各基金及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的账户比例分布,前几大机构占比较高。
- 意义: 显示市场资金主要由少数头部资管基金掌握,资金相对集中,不过“大其他”类别占52.77%,说明机构参与分散度尚高。[page::5]
3.6 图表9 — 注册制新股网下询价入围率变化(第6页)
- 描述: 时间序列图追踪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网下询价入围率波动。
- 解读: 入围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2025年初最高达97%,6月小幅回升至94%,反映网下投资参与积极性元气十足且较为稳定。[page::6]
3.7 图表11、12 — 各板块新股上市初期涨幅均值及中位数(第6-7页)
- 描述: 柱状图反映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新股的月度首日涨幅,均值和中位数均呈现涨幅显著。
- 意义: 科创板领先,最高峰出现于2024年9月,主板和创业板涨幅稳健,显示市场对科技及创新型企业的高溢价认可。[page::6, 7]
3.8 图表14、15 — 近一年月度网下打新收益及账户规模对应收益率(第8页)
- 描述: 分板块月度打新收益柱状图及不同规模账户对应收益及收益率表格。
- 解读: 创业板和科创板贡献主要收益,收益高峰集中在部分月份,说明周期性明显。收益率随账户规模扩大呈递减趋势,体现边际效应。
- 计算公式及假设:以min(账户规模,申购上限)乘以新股涨幅、入围率90%、中签率、减去锁定比例计算。[page::8]
3.9 图表17、18 — 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指标重要性评分(第9-10页)
- 描述: 条形图分别展示上市前和询价前时点预测指标的重要性得分。
- 解读: 募资规模、市场宽基指数涨幅和发行市净率倍数是重点指标,表明发行规模及市场整体走势是核心影响因素。
- 关联财务及市场情绪指标: 反映新股上市首日表现高度依赖市场环境及公司基本面特征。[page::9, 10]
---
4. 估值分析
- 本报告未直接提供具体公司估值或者目标价及财务预测,主要提供新股发行规模、收益率以及涨幅预测指标分析,属于宏观与市场层面的数据观察与模型预测,不涉及个股估值模型,因此无估值分析章节。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指出以下风险:
- 制度风险: 新股发行规则可能发生变动,影响参与策略和市场表现。
- 机构参与变化风险: 银行理财等新入局机构的持续参与度不确定。
- 模型风险: 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通用性可能受限,样本外有效性存疑。
- 缓解策略或概率评估: 报告未提供具体缓解措施和概率分析,提示读者保持警惕并结合自身投资策略审慎判断。[page::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见: 报告数据多围绕沪深交易所部分板块开展,北交所数据虽有但仅限项目存量,未充分探讨北交所新股融资和参与度的潜在影响。
- 数据滞后风险: 部分数据如打新收益及涨幅预测依赖历史平均值,市场突变或制度调整可能带来数据失准。
- 模型局限性: 预测模型主要依赖市场宽基指数涨幅及募资规模等宏观指标,可能忽略微观公司特质和行业动态。
- 细节注意: 报告体现了新出现的银行理财机构参与网下询价,但缺乏该类机构潜在资金规模及策略持续性分析,可能是市场结构变化中的关键点。
- 整体稳健性良好,披露规范,风险提示充分,但缺乏对未来政策变动的系统场景分析。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详实的数据梳理和图表展示,系统展现了2025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的显著繁荣与变迁。总体看,2025年6月新股网下询价名单首次出现银行理财机构,标志着投资机构类别的多样化,对市场长期流动性和活跃度可能形成积极影响。IPO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同比大幅提升,尤其融资额同比翻倍,体现发行节奏和募资热情回升。
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稳居高位,公募基金、年金基金和私募账户为主力,细分账户的报价入围率维持高位(95%以上),中签率虽有所回落但仍体现打新热情。6月新股首日涨幅表现突出,科创板尤为亮眼,且过去16个月无破发案例,打新收益稳定可观。收益率随账户规模呈递减趋势,提示资金配置需合理优化。
涨幅预测显示募资规模、市场涨幅及发行市净率倍数为重要指标,投资者可据此构建合理预期。报告同时警示市场制度、机构结构和模型局限的潜在风险,提醒投资者审慎判断。
图表与数据坚实支持报告主张:A股IPO市场正处于复苏且结构优化的阶段,机构参与持续深化,打新策略依旧有效。未来需关注银行理财及其他新型机构的参与动向及政策调整趋势。
---
附:关键图表Markdown示例
- 图表1示意

- 图表4示意

- 图表7示意

- 图表9示意

- 图表17示意

---
全篇内容均基于中金公司发布报告内容,并对应页码溯源,确保分析准确客观。
[page::0]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page::7] [page::8] [page::9] [pag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