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工程2023年上半年回顾及下半年展望:A股中长期配置性价比较高,高频因子低频化选股效果显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总结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配置价值,指出沪深300及中证500股债收益差处于历史高位,估值具吸引力。结合宏观经济周期,构建多因素行业轮动模型,年化收益达18.57%。较完整阐释高频因子向低频因子转换及综合量价因子构建,十分组多空组合年化收益率达到49.23%,今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增强组合分别取得超额收益3.91%、1.56%、5.54%。主动权益基金TMT及科技主题表现优异,基金选基因子显示小市值、冷门股和高换手率基金更优。ETF资金表现逆势申赎,整体净申购超1300亿元。报告围绕配置价值、因子体系、量化增强策略和基金市场表现提供系统分析 [page::0][page::1][page::5][page::6][page::7][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4][page::15][page::16][page::18][page::19][page::21][page::22]

速读内容


沪深300与中证500股债收益差处于历史高位,具较高配置性价比 [page::1][page::2]



  • 截至6月21日,沪深300股债收益差为5.86%,位于均值+1倍标准差以上,性价比较突出。

- 中证500股债收益差1.68%,高于历史均值,显示中长期投资价值。

多因素行业轮动模型结合宏观经济周期,表现优异,年化收益18.57% [page::5][page::6]


  • 结合宏观“货币+信用”周期、估值、业绩、资金流、交易特征,构建行业轮动模型。

- 行业轮动组合年化收益18.57%,较等权指数超额11.57%。
  • 模型效果稳健,历年超额收益持续较高。


高频因子低频化及综合量价因子构建显著提升选股效果 [page::7][page::8][page::9]

  • 重点介绍10个高频量价因子低频化方法及“待著而救”因子表现,因子内相关性较低,独立性强。

- 因子绩效突出,单因子多空组合年化收益多在20%-40%以上,信息比率均较优。
  • 综合量价因子通过正交简单等权合成,年化收益率达到49.23%,信息比率4.62,月度胜率超91%,显著优于单因子表现。



2023年上半年指数增强策略表现


  • 沪深300增强组合绝对收益3.91%,超额收益3.71%。

  • 中证500增强组合绝对收益7.00%,超额收益1.56%。

  • 中证1000增强组合绝对收益9.78%,超额收益5.54%。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分化,TMT及科技主题基金持续领跑 [page::11][page::12][page::14]


  • 主动权益基金年初以来中位收益多为负,TMT基金平均涨幅22.97%,科技主题基金5.99%,跑赢市场。

- 收益及规模因子失效,持股市值小、冷门股、高换手基金表现优异。



指增产品整体表现趋弱,中证1000指增仍保持正超额收益但同比显著下滑 [page::15]


  • 300/500指增产品2023年规模加权平均超额收益-0.03%,跑输相应基准。

- 中证1000指增产品规模加权超额收益为+1.20%,但相较过往同期显著下降。

均衡FOF及全市场选基FOF组合具稳定超额收益表现 [page::16][page::17]


  • 战略分配基于基金规模、风格与业绩因子筛选,均衡FOF组合年初以来收益-0.73%,超偏股指数0.48%。

  • 全市场选基FOF组合年化收益14.22%,年化超额收益5.39%,明显跑赢基准。


2023年上半年基金发行整体遇冷,权益基金发行大幅下滑 [page::18][page::19]



  • 2023年上半年新发基金582只,募资5172亿元,系2020年以来同期最低。

- 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募资共1649亿元,同比下降435亿元。
  • 债券型基金募资3176亿元,表现更佳。

ETF基金净申购规模超1300亿元,资金呈逆向申赎特征 [page::21][page::22]


  • ETF资金净流入集中于全市场指数、医药、TMT及港股ETF。

- 股票及港股ETF出现资金逆向申赎现象,急跌时资金净流入显著。

深度阅读

报告深度分析——《金融工程2023年上半年回顾及下半年展望》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金融工程2023年上半年回顾及下半年展望

- 分析师团队:曹春晓(注册编号:S1220522030005)、刘洋(注册编号:S1220522100001)
  • 联系人:邓璐

- 发布日期:不明确,数据截至2023年6月21日
  • 研究机构:方正证券研究所

- 主题定位:本报告主要围绕2023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的金融工程表现、指数及行业基金的配置价值、量价因子研究、基金表现及基金发行态势,重点分析A股及相关基金的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及高频因子低频化的选股表现,辅助2023年下半年的策略制定。
  • 核心信息总结:报告强调中国A股市场当前股债收益差处于历史高位,沪深300和中证500表现出中长期较高配置价值。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额度分位较低。高频量价因子低频化选股效果显著,构建的综合量价因子具备稳定超额收益。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弱于债券基金,TMT和科技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但权益基金发行遇冷。ETF净申购活跃,投资者存在典型的逆向申赎行为。整个报告重视多维度因子模型的综合应用及基金策略的实际表现,强调高频因子低频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密切关注行业与资产配置轮动,属于策略与量化交叉落地的研究报告。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股债收益差与中长期配置价值(章节1.1-1.3)


  • 关键论点

- 以股票市盈率倒数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定义的股债收益差指标显示,2023年6月沪深300股债收益差为5.86%,远高于历史均值和均值加1倍标准差(均值+1std),表明股票相对债券的配置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有较好的中长周期投资价值。
- 同样,中证500指数股债收益差亦处于均值上方,达1.68%,显示其中小盘股从中长期配置角度也具备吸引力。
- 创业板估值(PE,PB)处于历史低位分位,PE仅处于4.86%的历史百分位,说明估值较低,吸引度高。
  • 推理依据

- 股债收益差作为估值指标,有明显均值回复特征,处于高位意味着股票市场未来可能有较高回报空间。
- 通过股债收益差结合指数历史波动、历史价位评估性价比水平。创业板估值数据表明虽然科技与成长板块市盈率较高,但现处于分位率低点,潜在反弹空间大。
  • 图表说明与分析

- 沪深300股债收益差曲线图 展示2008年至2023年的股债收益差变化,红线趋势显示,2023年指标远超均值+1标准差水平,反映股市具备配置价值;图中还涵盖指数历史和+/-标准差带,强化统计信号的可靠性。
- 中证500指数股债收益差曲线图 呈现类似趋势但幅度较沪深300更低,说明小盘股目前性价比虽逊于大盘,但依然优于历史均值。
  • 总结:股债收益差的历史统计学特征为金融市场中长期择时提供了可靠依据,股市当前性价比较前期较为突出,建议关注股票资产配置机会。[page::1,2,3]


2.2 行业轮动与多因素行业模型(章节4-6)


  • 主要信息

- 不同行业年度表现差异显著,行业涨跌分化由宏观经济周期(货币+信用)、资金流、业绩、估值及市场交易特性多因素共同驱动。
- 构建基于宏观、中观(分析师预期、业绩)、微观(资金流、交易特征)信息的行业轮动模型,行业轮动组合年化收益达18.57%,明显优于等权行业指数的7.00%,超额收益11.57%。
- 行业轮动效果明显,2012-2023年多年度均实现行业超额收益,其中2020年40.04%的超额收益尤其突出。
  • 图表解析

- 行业表现表(申万一级行业)揭示不同行业涨跌极具波动性,传媒、通信、计算机等行业涨幅在2023年表现强劲,而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表现不及预期。
- 宏观-中观-微观信息相结合的模型框架图形象展示多层次因子对行业轮动的驱动力。
- 行业轮动组合与行业等权组合净值走势对比图,红线(行业轮动组合)稳健超越灰线(行业等权组合),训练有素的因子体系提供历史验证。
  • 逻辑解释

- 经济周期影响行业景气与利润;分析师预期反映市场情绪与未来预判;场内资金流体现投资者态度;交易特征揭示市场结构差异;估值则提供安全边际。多因素综合,形成动态择时能力。
  • 结论:多因子叠加行业轮动模型具备显著选时与择业绩效,值得基金经理及资产配置者纳入投资框架。[page::4,5,6]


2.3 高频因子低频化与综合量价因子(章节7-10)


  • 主要发现

- 高频量价因子经过低频化处理,显著提升在选股中的alpha效用。
- 报告列举了10个具体高频因子,包括“适度冒险因子”、“完整潮汐因子”、“勇攀高峰因子”、“球队硬币因子”等,每个因子均对应不同市场微观结构信息提炼,有具体研究支持。
- 低频化后的因子内部相关性较低,特别“待著而救”因子与其他量价因子相关性很小,提供有效组合多样性。
- 通过正交、等权合成,构建了“综合量价因子”,其年化收益率达到49.23%,信息比率4.62,显著优于单因子表现。
- 综合量价因子细分十分组表现稳定,多头组合年化收益29.56%,空头组合年化为-14.82%,说明选股能力稳健。
- 今年以来方正金工基于该因子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增强组合分别实现3.91%、1.56%、5.54%的超额收益,中证1000增强组合表现最佳。
  • 详细图表说明

- 高频因子详情与低频因子相关性表揭示不同因子独立性与表现差异。
- 综合量价因子分组净值走势平滑,明显跑赢市场,证明低频化带来的噪声减少和稳定性提升。
- 指数增强组合表现图清晰体现多年累计超额回报及近年保持超额收益的趋势。
  • 技术解析

- 高频因子低频化即将高频(如日内、分钟级)市场行为指标通过统计方法平滑为周或月频数据,消除噪声,使因子更适合动态资产配置和长期持有策略。
- 多因子综合策略利用因子间的低相关性实现风险分散并提升信息比率。
  • 总结:高频因子低频化技术是提升量化多因子策略应用价值的关键突破,综合量价因子及其投资组合为实操提供强有力的工具。[page::7,8,9,10]


2.4 主动权益基金与债券基金表现及基金因子分析(章节11-13)


  • 关键点

- 2023年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中位收益多为负,表现较弱,部分头部产品表现突出,尤其TMT主题基金平均盈利22.97%,科技主题基金上涨5.99%。
- 基金收益、TM-alpha、规模因子失效,持股市值、持股热门度与换手率等因子仍带来收益优势,小市值、冷门股及高换手基金表现优于市场均值。
- 债券基金与含权债基总体收益稳定,纯债中长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1.83%-1.89%,含权债基金更优,部分绩优基金收益超10%。
  • 图表支持

- 不同类基金收益率分布与主题基金表现图表直观说明主题与因子对基金回报的影响。
- 多项基金因子分组表现(收益因子、规模因子、alpha因子、持股市值、换手率、持股热门度)说明不同因子对基金绩效的贡献和时效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规模和收益因子趋于失效。
  • 解释与逻辑

- 权益类基金面临业绩承压,TMT和科技等成长及新经济领域表现领先,反映资金和政策倾斜。
- 小市值和高换手因子表现出逆向配置特征,可能反映市场竞争激烈与资金寻找超额收益的偏好。
- 债市资金配置稳定安全,为部分投资者偏好避险渠道。
  • 结论:当前权益市场波动大,主题分化强烈,基金投资需关注细分因子与主题领域,债券品种稳定性增强,具备配置价值。[page::11,12,13]


2.5 指数增强与基金发行态势(章节14-22)


  • 指数增强

- 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超额收益2023年表现不佳,为负甚至微幅跑输指数,中证1000组合仍实现正超额但同比下滑。
- 2023年上半年基金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创近几年同期新低,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明显受冷。
- ETF资金申赎净流入规模显著,以全市场指数ETF、医药、TMT、港股ETF为主要流入对象,表现出逆向申购行为:市场下跌时资金流入增加。
  • 基金选择与FOF组合

- 构建均衡FOF组合和全市场选基FOF组合,分别通过风格及复合选基因子筛选,均显示相对于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稳定超额收益,年化超额收益分别达到4.66%和5.39%。
  • 图表具体解读

- 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柱状及折线图揭示权益基金发行规模明显萎缩,债券基金则表现尚好。
- 月度基金发行变化图显示权益基金发行从2021年开始逐渐下滑至2023年持续低迷。
- ETF资金申赎图展示股票ETF和港股ETF出现典型的反市场行为,资金在市场下跌时净流入。
- 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图显示不同指数增强产品的年化及月度业绩差异。
- 均衡FOF及全市场选基FOF净值及年度收益对比图证实多因素选基模型的优越性。
  • 逻辑挖掘

- 指数增强策略面临难度增加,尤其大盘股指数增强过往优势减弱。
- 基金发行疲弱反映投资者信心不足及市场环境谨慎。
- ETF逆向申赎可能源于投资者的短期恐慌和长期价值投资倾向共存。
  • 总结:指数增强策略需结合细分市场及量价因子等多维度策略调整;基金行业环境整体面临挑战,但量化、FOF策略显示相对稳健性优点;ETF活跃申赎为市场流动性重要体现。[page::14,15,16,17,18,19,20,21,22]


2.6 报告风险提示及合规声明(章节23-25)


  • 风险揭示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未来历史规律可能失效。
- 市场可能发生超预期变化,驱动因子存在阶段性失效风险。
- 分析师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
  • 法律合规

-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合规标准出具,版权归方正证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传播。

---

3. 图表深度解读(部分重点图表)


  • 沪深300及中证500股债收益差曲线:[page::1,2]

视觉突出股债收益差长期均值及标准差波动,当前高位提示A股中长期投资策略机会。红线波动和指数背景结合动态展示市场情绪和估值判断。
  • 主要宽基指数PE和PB分位数对比表:[page::3]

估值分位数低的创业板(PE 4.86%分位)暗示极低价格水平,投资价值明显,而传统大盘指数分位居中偏低,整体市场估值空间仍存。
  • 多因素行业轮动框架及年化超额收益柱状图:[page::5,6]

多因子结合框架图明确了经济周期、资金流和业绩预期间的互动逻辑;年度收益图证行业轮动超额稳健,验证模型有效性。
  • 高频因子表现及综合量价因子净值曲线:[page::8,9]

因子间较低相关性消除协同风险,综合因子表现突破单因子收益上限,显示了通过因子融合构建量化策略的优势。
  • 增强组合超额收益柱形图及净值表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page::10]

指数增强策略的成长性与分化显著,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成长空间更大,值得配置关注。
  • 基金收益因子、alpha因子等多因子分组表现图:[page::12]

清晰展示规模大、收益高的基金表现未必领先,凸显市场驱动因子效率下降,促使调整选基策略。
  • 基金发行数量及规模柱状图与月度发行趋势图:[page::18,19]

权益基金发行量及规模两手齐跌,与债券基金发行景气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市场流动性结构转向。
  • ETF资金申赎月度对比图(股票ETF与港股ETF):[page::22]

指数下跌反而资金净流入清晰表现逆向投资特征,标志着市场出现典型的“逢低买入”行为。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并未明确进行个股或行业DCF估值或市盈率定价的传统估值分析,但通过股债收益差的统计分析间接实现估值水平的判断,强调市场整体及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合理及吸引区间,并利用估值分位数判断创业板估值优势。对主动基金的配置价值采用多因素量价模型进行超额收益验证,侧重基于量价因子的系统性策略估值框架。行业轮动模型通过分析宏观和资产配置周期视角,结合估值、业绩数据,形成综合估值-择业绩-资金流驱动体系。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规律失效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市场结构变迁均可能导致历史股债收益差或因子表现失真。

- 因子阶段性失业效应:不同市场阶段,量价因子或选基因子可能出现短暂失效,影响策略稳定性。
  • 市场流动性波动:基金发行乏力和ETF逆向申赎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波动,可能影响资金配置效率和策略执行。

- 策略适用性局限:针对特定指数或市场特征开发的模型或因子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市场或极端波动期。
  • 合规操作风险:报告声明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实际投资需结合客户风险偏好,警惕模型过拟合和样本外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势

- 报告数据详实,方法科学,结合量化与基本面视角,模型实证充分,层次丰富,策略实用。
- 高频因子低频化创新,解决了传统高频信号噪声过大的痛点,提升了策略可操作性。
- 多因素结合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构建的行业轮动模型,有效揭示了行业间表现差异的本质驱动,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应用参考价值。
  • 潜在不足与注意点

- 报告高度依赖历史数据统计特征,未充分展开宏观经济反转或突发事件(如极端金融危机、政策变故)对模型稳健性的影响分析。
- 高频因子低频化过程的具体技术细节阐述不足,比如平滑方法、样本界定,这影响外部验证。
- 基金因子有效性测试的样本涵盖是否广泛,数据频率和数据质量可能影响结果稳健性。
- 行业轮动模型虽然表现亮眼,但年化超额收益在极端年份波动较大,说明风险管理仍待加强。
- ETF逆向申赎行为被发现,但并未深入探讨其对基金管理人策略调整及投资者行为心理学的长期影响。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回顾与展望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A股及相关基金市场的表现与结构演变,着重利用多维量化因子和行业轮动模型揭示市场内在投资机会。股债收益差处于历史高位,沪深300与中证500指数展现出较好配置性价比,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策略潜力。行业轮动以宏观经济周期为底层,结合分析师预期、业绩、资金流和市场交易特征多因素模型,实现显著超额收益。高频因子低频化研究成果突出,综合量价因子构建成功地提升了策略绩效与稳定性,在沪深300及中证系列指数增强组合中的应用体现了量化策略的实操价值。

权益主动基金整体回报偏弱,主题基金分化明显,TMT及科技主题领跑;债券基金收益稳健且优于权益。指数增强策略面临挑战,尤其主流大盘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出现收敛;基金发行规模明显下滑,尤其主动权益基金受冷。ETF资金结构活跃,展现逆向申购特征,投资者偏好存在典型逆势行为。多样化选基因子有效验证支持均衡FOF及全市场选基FOF组合实现稳定超额收益,基金经理可参照采用多因子融合策略。

总体来看,报告强调“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利用多因子和量价信息进行低频化处理实现稳定选股和选基效能,结合宏观-中观-微观因子模型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构建差异化指数增强组合”的投资逻辑,为下半年制定科学、动态的资产配置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持。[page::0-25]

---

附录:主要图表示例



---

沪深300指数股债收益差曲线





综合宏观经济周期多因素行业轮动框架





综合量价因子十分组及多空组合净值走势





2023年上半年不同指数增强组合超额收益





---

本分析内容基于报告所载数据及观点,旨在帮助投资者及机构深入理解报告核心逻辑与投资建议框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