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A思维下的资产配置方法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结合CTA管理思路构建国内资产配置策略,将资产划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采用唐安奇通道趋势信号实现货币与中长期信用债轮动,提升低风险资产收益;同时通过唐安奇通道结合长周期均线过滤信号优化高风险资产配置,整体组合年化收益10.45%,最大回撤3.14%,显著优于传统风险平价模型,策略参数稳定性强,适用于二级债基等固收增强产品,为资产配置提供稳健偏右侧管理方案 [page::0][page::3][page::8][page::9][page::10][page::16][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传统资产配置与CTA方法比较 [page::0][page::3][page::4][page::5]

  • 传统风险平价组合基于风险权重分配,因非固收产品长期价值较低,限制了风险平价意义。

- 回测显示,风险平价组合年化收益6.20%,波动率2.64%,相比单纯持有中长信用债收益提升有限,吸引力不足。
  • CTA风格趋势追踪资产配置更侧重β管理,通过趋势信号择时提高组合业绩,已在海外广泛应用。


国内CTA资产配置策略框架 [page::0][page::8][page::9]

  • 资产分为低风险(货币、信用债)和高风险(黄金、大宗、股票)两组,分别采用独立的趋势信号配置方法。

- 低风险资产基于20日唐安奇通道进行轮动交易,策略长期交易次数少且收益稳定,增强年化收益至7.5%,最大回撤仅1.63%。
  • 高风险资产应用多种趋势信号过滤,唐安奇通道与长周期均线结合效果最佳,构建多头配置组合实现10.45%年化收益。


低风险资产轮动策略及绩效统计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调仓依据20日唐安奇通道突破信号,按交易速率m(每日调仓比例)分批调整仓位。

- 2007-2019回测,年化7.55%,最大回撤1.63%,夏普比5.03,显著优于持有单一信用债。
| 参数(k,m) | 1 | 3 | 5 | 7 | 9 |
|-----------|-----|------|------|------|------|
| 10 |7.90%|7.71% |7.42% |7.20% |6.99% |
| 15 |7.51%|7.20% |6.95% |6.81% |6.66% |
| 20 |7.55%|7.23% |7.04% |6.92% |6.77% |
| 25 |7.34%|7.17% |7.09% |6.99% |6.81% |
| 30 |7.04%|6.88% |6.78% |6.68% |6.54% |

高风险资产趋势过滤配置及绩效比较 [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长周期均线过滤策略(K=120日)提升收益至9.5%,但波动率和回撤较高。

- 唐安奇通道过滤策略(K=20)更灵敏止损,年化9.62%,波动率4.35%,最大回撤3.26%。
  • 唐安奇通道与长周期均线结合策略(K1=120,K2=20)表现最佳,年化收益10.45%,最大回撤3.14%,波动率4.05%,换手率有所控制。



模型优势与应用场景 [page::18]

  • 策略绕过复杂宏观因子需求,避免过拟合,只依赖简单趋势信号,具备稳健性与实用性。

- 适合国内资产配置,尤其是债基类固收增强产品,释放更多研究资源挖掘截面α。
  • 提供偏右侧β管理方案,通过低频信号配合多资产组合实现风险收益优化。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研究报告——CTA思维下的资产配置方法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 标题:CTA思维下的资产配置方法

- 作者:吴先兴(分析师),联系人陈可
  • 发布机构:天风证券

-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日
  • 研究主题:该报告聚焦于资产配置策略,尤其是将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商品交易顾问)思维融入传统资产配置中,比较传统风险平价法与CTA方法的区别和优势,探讨国内低风险和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改进思路。

- 核心论点
- 传统资产配置方法(如风险平价)由于忽略资产长期风险收益差异,已显得效果有限,尤其是人民币市场非固收资产表现不佳,动摇了传统风险平价的基础。
- CTA方法通过结合趋势追踪信号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能有效增强资产组合的收益表现与风险控制。
- 本文提出的具体策略为低风险资产组构建基于唐安奇通道的货币和中长期信用债轮动模型,实现收益增强;高风险资产组则采用趋势信号(唐安奇通道结合长周期均线)过滤组合展现更优绩效,整体组合实现年化收益10.45%,最大回撤3.14%,年化波动率4.05%。
  • 结论信息:推荐利用趋势信号为核心的“偏右侧”β管理方案,在实用性及稳健性上优于传统基于宏观信息的资产配置方案,也适用于固收增强类产品管理。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传统资产配置VS CTA(第1章)


  • 关键论点

- 传统资产配置认为资产的配置价值因市场有效性而趋于均衡,最终配置等价于风险权重分配。
- 现实中非固收类资产长期风险回报不及固收产品,致使风险平价失去意义。
- 国内权益类产品夏普比远低于固收产品,传统风险平价组合风险收益未显著提升(表1、图1)。
- 由于资产定价复杂,宏观信息模型易过拟合,导致配置效果不佳。
- CTA基于趋势跟踪的β管理策略避免宏观信息过拟合,已被验证为有效方案(图4:GTAA策略显示明显超越标准标普500表现)。
  • 数据支撑

- 表1显示,自2007年以来,中长债(CBA02041.CS)的年化复合收益5.80%,年化波动率1.97%,远低于沪深300和黄金,且风险指标(Sharpe、Sortino、Calmar)均远优于其它资产。
- 图2显示风险平价组合与单一持有中长信用债的净值走势相近但波动较大,吸引力有限。
  • 逻辑推理

- 由于权益类资产风险收益表现不佳,传统风险平价在此背景下无法提供超额收益,需探索新方法。
- CTA趋势策略通过过滤弱趋势资产,动态调整权重,实现风险分配的动态平衡,增长组合整体表现。

2.2. CTA结合的国内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第2章)


  • 策略思路

- 资产分为低风险组(货币和中长信用债)和高风险组(黄金、大宗商品、股票)。
- 低风险资产通过唐安奇通道的趋势轮动实现收益增强。
- 高风险资产采用趋势过滤(唐安奇通道+长周期均线)提升β管理表现。
- 交易不固定在月度,而为动量信号驱动的不定期调仓,提高信号的及时性和效果。
  • 创新点

- 明确剥离低风险和高风险资产的配置逻辑,底层体现对“长期持有价值”的区分。
- 简洁的趋势信号替代复杂且易过拟合的宏观因子模型,强调策略稳健且参数敏感度低。

2.3. 低风险资产收益增强(第3章)


  • 方法论

- 利用唐安奇通道(20日窗口)测度货币和中长期信用债的相对强弱,实现轮动配置。
- 交易按信号每日匀速调仓,减少一次性大规模换手冲击。
- 交易成本假设:单边千一。
  • 实证结果

- 表5显示,$k=20,m=1$参数下,策略13年累计交易55次,年化收益7.5%,最大回撤仅1.63%,显著优于单纯持有中长期信用债(年化5.8%,最大回撤6.10%)。
- 表6($k=20,m=5$)即使调仓速度减缓,收益仍高达7.04%,最大回撤2.68%。
- 表7-8显示,不同参数组合年化收益与夏普比表现稳定,参数敏感度低。
  • 趋势逻辑解释

- 债券市场中,配置型机构对价格趋势反应较缓,但存在资金轮动于信用债和货币之间的趋势性规律,策略捕捉此轮动带来收益增强。
- 该策略对信用等级更高、流动性更强的中证高等级信用指数同样有效(图10,表9)。

2.4. 高风险资产趋势信号下的配置组合(第4章)



2.4.1 长周期均线过滤(4.1)


  • 策略逻辑

- 对高风险组各资产构建120日移动均线过滤,趋势向上时加入资产,趋势向下时剔除,剩余仓位根据低风险轮动策略配置。
- 交易费用假设双边千三。
  • 实证表现

- 图11与表10显示,长周期均线过滤配置提高年化收益达9.5%,但波动和回撤较高,止损响应偏慢。
- 表11:不同均线长度对策略影响较小,稳定表现证明均线参数不敏感。

2.4.2 唐安奇通道过滤(4.2)


  • 策略逻辑

- 替换长周期均线为20日唐安奇通道,信号触发、止损更灵敏,提升调整速度。
- 交易规则类似,高风险资产变动后配置低风险资产余量。
  • 性能表现

- 图12及表12显示,年化收益9.62%,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明显降低,止损效果更及时。
- 表13显示不同通道窗口参数下,策略表现稳定。
  • 不足

- 换手率有所增加,频繁调仓带来交易成本与波动风险,需要辅助机制减少无效调仓。

2.4.3 唐安奇通道+长周期均线过滤(4.3)


  • 策略创新

- 结合长周期均线($K1=120$)和短周期唐安奇通道($K2=20$)过滤信号,长周期均线用来控制总体趋势筛选,唐安奇通道提高灵敏度,最终买卖更加精准,降低换手。
  • 绩效表现

- 图13、表14显示,年化收益进一步提升至10.45%,年化波动率4.05%,最大回撤3.14%,综合评价指标优化。
- 图14说明持仓多样化且动态,表15-16参数敏感性分析显示$K1$和$K2$范围内均保持稳定的收益和夏普率。
  • 总结

- 该组合平衡了收益与稳健,体现趋势信号在资产配置中的有效应用,突破传统静态模型限制。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2007年至今国内几类资产走势)

- 展示中长信用债(蓝)、货币(橙)、沪深300(灰)和黄金(黄)价格走势长期趋势。
- 明显发现中长债和货币波动率低,稳健上涨,沪深300和黄金波动大,回撤明显。
- 通过视觉确认传统资产风险差异。
  • 表1(2007年至今国内资产统计)

- 黄金年化收益6.39%,波动16.4%,回撤大;
- 货币类年化收益3.54%,波动极低(0.31%),最大回撤-0.53%;
- 中长信用债表现折中,Sharpe最高2.87,表明优良的风险调整回报。
- 确认传统风险平价以波动率为权重可能未反映真实配置价值。
  • 图2-3(风险平价组合表现及持仓)

- 风险平价组合略优于单持中长债,但波动率翻倍,且组合配置中大部分仍在债券,股市配置极少。
  • 图4(GTAA策略表现)

- 明显超越标普500,验证趋势择时资产配置的海外成功案例。
  • 图5-6(中信大类资产配置及Mozaic指数)

- 国内动量型风险平价组合稳定收益优于沪深300,Mozaic指数20年年化超额收益5.99%。
- 反映趋势信号结合资产配置的潜力。
  • 图7(CTA资产配置收益来源拆解)

- 体现期货多头趋势跟踪管理收益与保证金现金管理两大收益来源,说明CTA策略资本效率高。
  • 图8(信用债与货币强弱线趋势)

- 直观看到强弱指标具备明显趋势特征,策略基础扎实。
  • 表5-6,图9(低风险资产轮动策略表现)

- 多组参数展示策略带来7%以上年化收益,最大回撤均极低。
- 交易速率和唐通参数均对策略收益和风险稳定性影响不大,说明稳健性。
  • 图10,表9(替代信用债指数回测)

- 使用更高等级信用指数同样实现轮动收益提升,策略适用性强。
  • 图11,表10(长周期均线策略净值与年化绩效)

- 提升表现同时波动和最大回撤也增加,反映止损速度缓慢的问题。
  • 图12,表12(唐安奇通道策略)

- 收益稳定提升,波动和最大回撤降低,风险控制更有效。
  • 图13,表14,图14(唐通+长均线策略及持仓)

- 综合策略增强收益和风险指标,持仓动态丰富分散,参数敏感度低,表现最优。

---

4. 估值分析



报告无明确定价估值方法,重点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收益风险表现优化,而非单一标的企业估值。策略估值可理解为通过组合策略的年化收益、波动率、回撤和夏普率等风险调整指标,衡量资产配置的相对价值。

核心金融工程方法是趋势信号驱动的动态权重调整,结合风险平价的波动率权重分配,形成混合策略。模型以历史回测收益率作为预测,交易费、滑点按照实际情况设定,构建稳健的参照框架。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过拟合风险:报告强调避免基于不稳健宏观信息过拟合,改用明确且简洁的趋势信号减轻此风险。

- 趋势信号失效风险:若市场出现无趋势或快速震荡,趋势策略可能频繁给出虚假信号,导致额外交易成本和损失,尤其短周期唐安奇通道策略存在一定换手率升高的风险。
  • 参数敏感度风险:通过多角度扫描参数区间,报告显示模型对主要参数呈现较低敏感性,有效缓释该风险。

- 市场极端事件风险:策略最大回撤虽低,但极端黑天鹅事件仍可能超出模型历史表现。
  • 投资标的风险:国内信用债、货币和风险资产各自的基本面风险等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影响策略效果。

- 交易成本与流动性风险:策略假定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交易费用可能在市场低流动性时扩大,影响净收益。

报告整体未显著体现具体风险缓解措施,仅基于历史数据做充分回测和参数敏感度分析作为稳健性保障。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调趋势信号稳健性,但趋势性信号在极端震荡市环境或者快速反转市况下表现通常较差,未明确详述对该极端市场态势的策略表现和应对措施。

- 报告虽对参数敏感度做了充分测试,但不同市场环境可能会对参数的理想值产生影响,真实交易中可能仍需动态调整。
  • 倾向使用趋势信号替代宏观先验逻辑存在实用优势,但忽略部分宏观重要信息可能错失价值型配置时机。

- 无空头操作限制使策略在下跌周期仅做规避,回避空头做高频盈利,限制了策略的多样性和可能的防御收益。
  • 使用期货合约提升资金效率是优势,但同时报告对于实务中期货手续费、滑点、保证金要求等细节处理较为简要,理论收益可能略高估。

- 报告强调“偏右侧”的Beta管理,但“偏右侧”定义较为宽泛,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应用。
  • 报告建议策略可推广至固收增强基金,但未充分论述固收增强策略与大类资产配置趋势信号之间的具体耦合机理,应用时需谨慎验证。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比较了传统风险平价资产配置方法与CTA趋势信号管理方法,针对国内市场非固收资产长期表现不佳、权益类风险收益指标偏低的现状,提出通过基于趋势信号的动态资产配置以增强组合表现的创新思路。

报告结构清晰地将资产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分别应用唐安奇通道轮动和趋势信号过滤,对低风险资产的货币与中长期信用债轮动策略实现年化7.5%的收益,最大回撤仅1.6%,显著优于单纯持有信用债;对高风险资产采用三种趋势过滤方法(长周期均线、唐安奇通道、二者结合),后者表现最佳,最终组合年化收益达到10.45%,回撤3.14%,波动4.05%。

多组实证图表和详细数据表展示了策略的稳健性、参数不敏感性及检验结果。图表中,趋势信号明显将资产配置收益和风险调控优化,资产持仓动态调整合理分散,反映出策略对甄别多头趋势和快速止损的有效性。

报告强调,缺乏有效宏观投资逻辑时,基于趋势信号的配置可能更稳健,实用性和效果胜过传统依赖宏观因子的主动资配方案。此外,该方法适用于固收增强产品,助力管理人将投研精力聚焦于截面α而非配置β管理。

整体而言,报告提出的CTA思维下资产配置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优势,充分利用趋势跟踪的稳健信号和风险权重分配实现资产组合收益风险的有效提升,适合作为国内资产管理创新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工具。

---

参考溯源:


  • 报告标题、作者、核心逻辑及数据均来自[page::0, page::1]

- 传统资产配置与CTA差异,海外典型案例及其国内局限性解析[page::3, page::4, page::5]
  • 中信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及Mozaic、GAMA指数说明[page::6, page::7, page::8]

- 低风险资产轮动策略设计、绩效及参数分析[page::9, page::10, page::11, page::12]
  • 高风险资产基于不同趋势信号过滤策略及绩效对比[page::12, page::13, page::14, page::15, page::16, page::17, page::18]

- 报告风险提示、免责声明及评级说明[page::19]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