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 in Ship and Marine Engineering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系统综述了超声空化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超声空化清洗的机制及其在船体清洗、海洋管道及压载水处理、油污清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声学参数设置随意、缺乏统一清洁标准及清洗器布置研究不足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超声空化技术的研究思路,以促进其在海洋工程中应用的扩展与优化,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参考 [page::0][page::3][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超声空化清洗机理详解 [page::1][page::2][page::3]

- 超声波引发液体中微小气泡经历振荡、膨胀和塌陷,释放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产生达到5000K温度和50MPa压力的极端条件。
- 脉冲膨胀-塌陷过程产生的微喷射流和强烈剪切力能有效破坏污染物附着,实现清洁。
- 超声诱发的声流加强物质传递,促进污垢剥离,且清洗温和无化学污染。
船舶及海洋管道超声清洗的应用进展 [page::3][page::4][page::5]

- 1974年苏联舰艇首次装备超声防污系统,后续实验证明频率19.5-23kHz为去除藤壶等附着物的最优频率区间。
- 实验表明间断超声处理(5分钟开机,20分钟停机)对藤壶脱附效果良好,能节约能耗。
- 超声清洗可应用于海洋管道和浮标防污,成功实现了92.6%的生物膜厚度减少,显示工业化应用潜力。
大型船舶与自动化清洗设备示范 [page::5][page::6]

- 研究中通过设置多频超声换能器阵列提高清洗效率,案例包括海洋浮标及9.6万吨级钻井船体试验。
- 海试结果显示超声处理侧船体保持清洁,显著减少生物附着。
- 先进的多功能清洗机器人结合空化射流,强化船底污垢监控及去除。
超声空化在船舶压载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page::7][page::8][page::9]

- 不同频率超声对蓝藻等微生物的灭活作用显著,频率范围从20kHz到1.1MHz,低频更易引发细胞碎裂。
- 多种研究指出,超声处理能有效灭活丰富度较大的浮游生物,但对细菌和小型浮游生物的效果仍需深入。
- 研究开发了多模式谐振器(MOR)扩大辐射面积和声压,提高压载水处理效率。
超声空化在油污清理和分离中的研究 [page::10][page::11][page::12]

- 超声空化技术通过产生强冲击波和微喷流破坏油砂结合,有效替代传统化学或热法清洗,具备较好环保优势。
- 不同功率、频率及样品负载对清洗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微喷流速度及气泡尺寸为关键参数。
- 超声辅助油泥处理可将油含量从50%以上降至约1%,并回收超过95%的原油,实际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方向 [page::12][page::13]
- 实验中超声波参数设定随机,缺乏统一优化策略,影响清洗效果评估。
- 缺少统一标准和定量评估清洗效能的规范。
- 清洗器多阵列及多频率布置影响研究不足,限制设备设计优化。
- 侵蚀作用与噪声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尚未充分评估。
- 跨技术联合应用(超声与紫外线、加热等)能显著提高处理效率,未来研究应强化多技术整合探索。
深度阅读
对《超声空化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报告的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 in Ship and Marine Engineering
- 作者: Xiao Huang 等
- 发布机构与期刊: 未明确机构,发表于2024年(文章接收于2023年8月)。
- 时间: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4日,接受日期2023年8月4日。
- 主题: 探讨超声空化技术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船体及管道清洗、压载水处理、油污清洁和分离等。
- 关键词: 超声空化、空化机理、超声清洗、船舶和海洋工程、应用状态。
- 核心论点与目标: 本报告旨在梳理超声空化的机理及其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中不同场景的应用研究进展与现状,强调超声空化因无损结构且环保的优势,解析其清洗效率与机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如参数研究不足、标准缺失、机理探讨不充分),并提供未来研究和应用的思路指导。[page::0, 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 关键观点: 生物污损(biofouling)对船舶和海洋结构物造成严重安全和经济问题,导致航行阻力增加、燃料消耗激增、结构安全性下降,全球航运业每年因生物污损损失逾300亿美元[page::0]。传统防污措施(涂料、喷砂、机械刷洗、高压水射流)效果有限且存在环境或操作成本问题,望通过超声空化提供新途径[page::0-1]。
- 推理依据: 图1与文献佐证生物污损形成过程与对船体/海洋平台形成的影响,具体示例包括潜艇声学涂层损坏(图2(b))等现实问题[page::0-1]。
- 数据点: 统计燃料增耗达30%,经济损失巨大,强调处理需求迫切[page::0]。
2.2 超声空化清洗机理
- 论点总结: 超声波激发液体中微小气泡(空化核)经历震荡、膨胀、坍塌,其坍塌瞬间产生高温(达5000 K)、高压(达50 MPa)、激光发光及微射流,冲击周围污垢实现清洗效果[page::1-2]。
- 机理发展: 详细介绍空化动态相关经典模型(Rayleigh- Plesset方程、Keller-Miksis模型、Lezzi-Prosperetti模型)的演化,最新的统一空穴理论融合多种影响因素,实现更高精度数值模拟[page::1]。
- 关键数据:
- 空化气泡坍塌温度可达5000K,压力50 MPa。
- 微射流速度高达300 m/s(见图3)。
- 冲击产生的压力高达数千个大气压(图4(a)(b))。
- 清洗机制细分(见图5):
1. 瞬态气泡坍塌产生强烈冲击波和高压破坏污垢结构。
2. 气泡邻近固体表面时产生微射流冲击,实现污垢剥离。
3. 稳态空化气泡周期性振荡产生剪切力,促进液体流动与传质。
4. 气泡合并运动诱导微声流,增强搅动和清洗作用。
5. 声流协助油污边界层分离,强化油污清除效果。
6. 振动引致流体猛烈冲击界面,剥离污垢。
- 推断: 超声空化除物理冲击效果外,伴随化学活性物产生(如羟基),对污垢降解有辅助作用[page::1-3]。
2.3 超声空化在船舶及海洋管道清洁中的应用
- 历史案例: 苏联早在1974年即实现超声空化船体防污的实验布置,但早期技术因声波频率和强度快速衰减存在局限,不适合复杂结构[page::3]。
- 频率优化: 多项研究(Kitamura等1995,Guo等2011)分别证实19.5-23 kHz区间效果最佳,对大型生物附着物的清除效率较高[page::3-4]。
- 间歇工作模式: Guo(2014)指出,5分钟开启与20分钟休息的间歇超声处理,在保障清洗效果同时提升设备维护便利,降低能耗[page::4]。
- 管道清洗与在线清洗: 通过激光多普勒测振仪验证局部超声能有效除垢,兼顾数值模型预测[page::4-5]。
- 海洋监测浮标与实际船体海试: Zhang(2017)成功实现浮标防污,Park和Lee(2018)海试示范超声对9.6万立方米深水钻井船防污的显著作用(星板安装超声设备四个月后相较未处理面明显洁净)[page::5-6]。
- 无人潜水舰与机器人清洗: Yan等(2018)开发集成超声空化和空化射流的ROV清洗系统,提升复杂构件清洗能力[page::6-7]。
- 表面腐蚀与设备布置研究缺失: 现有海洋应用研究中,缺乏对设备排列、频率多样性、多阵列组合的充分探索,存在腐蚀和疲劳风险未充分评估[page::6,12]。
2.4 超声空化在压载水处理中的应用
- 问题背景: 船舶压载水携带大量水生生物和病原体,造成生态入侵和疾病传播风险[page::7]。
- 微生物灭活实验: Scherba(1991)及Holm(2008)实验证明19-26 kHz超声可高效灭活不同尺寸的微生物,尤其对体型较大的浮游生物作用显著,寿命短[page::7-8]。
- 不同频率的效应机理: Joyce等(2010)揭示低频超声更易引发碎裂反应(增加单细胞浓度),而高频超声则以灭活为主[page::8]。
- 设备创新与复合技术: Osman(2016)设计多振动模态谐振器(MOR),显著提升超声辐射面积和声压,有望提升实用效能。Wang(2018b)结合紫外线和加热等多种物理手段实现更高灭菌率[page::8-10]。
- 研究不足: 微生物及细菌灭活特性需进一步深入,复合处理方案的效果机制与工艺参数需优化[page::7,12]。
2.5 超声空化油污清洗与分离应用
- 应用价值: 超声空化通过微射流和冲击波破坏油污与砂石/滤芯的结合,取代传统腐蚀性溶剂和高能耗工艺,降低环境破坏[page::9]。
- 技术研究进展: 早期研究证实了超声功率、温度对油沙分离效率的重要性,75W功率超声在室温处理6分钟可提取60%的油份[page::9-10]。
- 清洗参数影响分析: 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图26)确认功率、频率、砂量均影响清洗效率[page::11]。
- 微观机制: Zhao(2021)研究了空化气泡微射流对油滴脱附的动力学,提示微射流速度和气泡尺寸决定清洗的微观效能,尤其对缝隙和急角具有优势[page::11]。
- 复合处理利好: Jin(2012)、Xu(2017)等显示结合机械搅拌和化学剂,超声协助的油泥清洗效率提高,油泥含油量大幅降低,满足环保标准[page::11-12]。
- 工业化应用案例: Mullakaev等(2018)开发了工业级超声溶剂分离技术,结合碱性试剂提高位油和石油回收率,可实现95%以上回收,拥有量产潜力[page::12]。
2.6 总结与展望
- 优势综述: 超声空化清洗遍及小型精细器件至大型海洋设施,效果显著且无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 存在问题概括:
1. 研究中超声频率、强度参数选择欠科学,多为经验性尝试,缺乏系统优化。
2. 无统一的清洗效果评价标准,导致实验结果难以比较与推广。
3. 设备布置及多频、多阵列应用研究滞后。
4. 实际应用环境复杂,影响因素诸多,外部条件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尚需完善研究。
5. 超声空化对结构材料的潜在侵蚀风险未充分量化。
6. 对复合清洗方法(超声与其他物理化学技术结合)的研究仍处起步阶段。
7. 清洗液选择及监测、清洗剂对结构的腐蚀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8. 超声设备噪声对海洋生物造成潜在骚扰和损害,需环境影响评估与规避措施。
- 未来展望: 随着大型超声设备研发、标准化体系建立及多技术融合,超声空化在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能够实现更广泛且高效的应用,对海洋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贡献重大[page::12-13]。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页0)
- 内容描述: 展示船体、潜艇及海洋平台表面的生物污损严重状况的实景照片。
- 数据解读: 图片直观展示了严重的海生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且覆盖厚重,反映了生物污损对结构表面不利影响。
- 文本联系: 佐证报告开头对生物污损的危害描述,凸显清洗必要性。[page::0]
3.2 图2(页1)
- 内容描述: (a)海洋生物膜形成机制示意图,(b)美军核潜艇声学涂层受损照片。
- 数据解读: (a)依次示意细菌附着、生物膜形成及大型附着生物定殖过程,体现生物污损分阶段发展;(b)实际案例警示传统机械和高压清洗对结构损伤风险。
- 文本联系: 支持传统清洗存在的局限,强调超声空化的无损优势。 [page::1]
3.3 图3(页1)
- 内容描述: 最大微射流速度随声压幅值变化曲线,三组不同初始气泡直径。
- 数据解读: 声压幅值越大,微射流速度越高,微射流产生更强冲击力;小气泡产生的微射流面积较小,更适合狭缝清洗。
- 文本联系: 说明声波强度对清洗冲击力形成的本质影响,为设备参数设定提供理论支持。[page::1]
3.4 图4(页2)
- 内容描述: (a) 空化气泡坍塌时不同时间点的压力分布及冲击波演化;(b)带壁面气泡的数值施里伦影像与压力场;(c)高速成像捕捉气泡喷射;(d)声流分离油污示意。
- 数据解读: (a)(b)直观揭示空泡坍塌瞬间极端的压力变化及冲击波的传播,显示超声清洗的物理冲击机理;(c)验证微射流从气泡坍塌产生的冲击;(d)声流促进污油分离,增加清洗效率。
- 文本联系: 强化了空化动力学机理与清洗效率间的因果关系,支持机制细分。[page::2]
3.5 图5(页3)
- 内容描述: 超声空化清洗机理示意图,结合微射流、冲击波、气泡剪切及声流。
- 数据解读: 通过示意图清晰描述超声波在液体中作用路径,量化主要清洗因素,涵盖了从泡体损伤到液体流态的多层面作用。
- 文本联系: 援引该图形使机理解读更易理解,结合前述理论数据形成系统认知。[page::3]
3.6 图6(页3)
- 内容描述: PIV(粒子图像测速)测量有/无表面振荡情况下的速度矢量场两张对比图。
- 数据解读: 有表面振荡时速度场呈现复杂的混沌状态,促使强搅拌和传质;无振荡时流动更加有序但力度较弱。
- 文本联系: 解释稳态气泡振荡如何通过诱导复杂流态促进清洗效率。[page::3]
3.7 图7(页4)
- 内容描述: 不同年龄藤壶清洗前后显微镜图像。
- 数据解读: 表明超声空化对不同胶附持久度的藤壶均具破坏作用,且逐渐显现明显清洁区域,验证清洗有效性。
- 文本联系: 实验直观支持超声清洗的物理剥离机制,符合频率优化实验结果。[page::4]
3.8 图8-11(页4-5)
- 内容描述: (8)超声清管实验装置及现场照片;(9)实验数值模拟与实际测量对比;(10)浮标装置的超声清洗效果;(11)实际船体清洗前后对比。
- 数据解读: 装置有效激发管道内高声压;数值模拟与实测吻合良好;设备实用性验证,年运作大幅抑制生物附着;船体清洗效果明显,污垢大量脱落。
- 文本联系: 实践层面印证了理论和实验室结果,凸显海洋环境中的实用潜力。[page::4-6]
3.9 图12-14(页5-6)
- 内容描述: (12)HPTU超声波去污海试板块;(13)大型钻井船超声发生器布局;(14)海试后船体两侧对比照片。
- 数据解读:明显看到超声器作用区与未处理区生物污损差异,星板长时间保持清洁,有效表明超声治理实际落地效果。
- 文本联系: 一线工程应用证据,支撑超声防污技术商业化可能性。[page::5-6]
3.10 图15-16(页6-7)
- 内容描述: (15)集成机器人可视图;(16)超声空化铁钢表面处理实验装置。
- 数据解读: 图示展示机器人与实际工业装置,表面处理实验揭示超声对材料微观结构改善及有限度侵蚀阶段,有助后续控制损伤。
- 文本联系: 强调了复合清洗自动化发展趋势及相关材料兼容性问题识别。[page::6-7]
3.11 图17(页8)
- 内容描述: 铝表面被超声增强空化射流泵腐蚀前后形貌,标注腐蚀坑尺寸。
- 数据解读: 说明超声组合工艺诱导空化腐蚀特征随压力变化,展示冲击强度与清洗效率的平衡点。
- 文本联系: 促进清洗效率的同时,应注意不可忽略的耐久性影响。[page::8]
3.12 图18-20(页8-9)
- 内容描述: (18)(19)不同频率对微藻灭活影响曲线与棒阀试验装置;(20)MOR超声谐振器实物与声压图谱。
- 数据解读: 提供微生物灭活规律,突出低频碎裂作用和谐振器增强声场辐射面积及声压优势。
- 文本联系: 为压载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参数选取提供指导。[page::8-9]
3.13 图21-26(页9-11)
- 内容描述: (21)-(24)压载水联合物理化学处理微藻栽培恢复率;(25)滤芯超声处理温度与压降变化;(26)不同功率、频率与沙量对油污清洗效率的多变量分析。
- 数据解读: 显示联合处理明显提高灭活效率,优化清洗时长和温度可显著改善滤芯性能,清洗效率受多因素共同影响。
- 文本联系: 支持复合工艺设计思路,指导优化实际工程应用参数。[page::9-11]
3.14 图27(页12)
- 内容描述: 油污染土壤超声处理示意流程图。
- 数据解读: 全流程涵盖原料输送、混合、超声反应、分离与产物回收,体现超声技术工业化处理能力。
- 文本联系: 显示了工业级超声清油工艺的成熟与综合性,提高实际应用信心。[page::12]
---
4. 估值分析
报告无直接涉及估值分析或金融指标,因其为工程技术综述文章,故无相关内容。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并强调超声空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风险:
- 设备影响风险: 超声空化可能引起结构材料微损伤甚至侵蚀,若控制不当,反而缩短设备寿命。[page::12]
- 噪声环境风险: 高强度超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海洋生物构成潜在危害,可能导致行为异常甚至致死风险。[page::13]
- 技术参数不确定性风险: 研究中超声参数(频率、强度)选择不科学,缺乏优化和通用准则,影响实际清洗效果稳定性。[page::12]
- 标准缺失风险: 清洗效果无统一定量标准,商业推广难度大。[page::12]
- 环境兼容风险: 清洗剂不环保、腐蚀性强的风险尚未充分缓解。[page::12]
虽然报告对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未细化风险的概率及定量缓解策略,显示该领域仍处早期发展阶段。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客观评价: 报告内容全面且系统,涵盖基础理论、应用实例与发展趋势,重视跨学科交叉与多领域技术融合,反映当前超声空化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现实难题。
- 潜在不足:
- 多处超声参数研究“高度任意”,缺乏系统化的严格实验设计与理论支撑。
- 清洗效果评价主要依赖经验和视觉判别,缺乏统一量化标准致使研究间难以横向对比。
- 部分应用案例侧重短期清洁效果,未充分评估设备长期可靠性及对结构材料的累积损伤。
- 报告中存在大量文献引用,部分观点基于案例研究,具体的实验细节和统计有效性未完全公开。
- 关于噪声对海洋生态影响的探讨虽然重要,但实际调研数据仍极其有限,需进一步开展专门环境影响评估。
- 细微之处:
- 报告强调理论模型进展(如统一空穴理论),但实际工程效果对其依赖有限,显示理论与实际落地之间仍有差距。
- 多篇海试和实验均未覆盖多频、多阵列及长时间运行的综合效应,表明未来研究空间仍大。
- 超声空化在油污清洗中的应用突出环保优势,但报告中对使用溶剂的描述略显矛盾,需权衡溶剂对环境影响。[page::1-13]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刻剖析了超声空化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进展,突出了该技术环保、无损和高效的独特优势。通过细致的机制分析与丰富的实验案例,报告明确了超声空化对生物污垢、管道沉积、压载水微生物及油污分离的有效清洗作用。
主要发现:
- 超声空化通过瞬态气泡坍塌时的强烈冲击波和微射流清除附着污垢,兼具机械与化学清洗效应(图3-5,4(a-d))。
- 典型频率范围集中于19~23 kHz,既能保证生物污损的有效抑制,也减少对结构的破坏风险(图7,实验研究)。
- 实际海洋应用案例(钻井船海试、浮标长期防污等)均显示该技术可显著降低生物污蚀,缩短维护时间(图10、12-14)。
- 联合其他技术(紫外、加热、化学剂)有望彻底提升压载水与油污的处理效率(图21-24,27)。
- 机械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正推动该技术向大规模、连续运行转化(图15)。
- 仍面临参数优化欠缺、标准缺失、噪声致生态危害及设备腐蚀等突出挑战(总结章节)。
图表透视:
- 多维实验与模拟图表(图3、4、26等)提供空化动力学和清洗效率的直观量化解读,为进一步的设备设计与工艺控制奠定理论支撑。
- 多频率杀灭微生物与油污去除效率曲线(图18、19、26)揭示了不同波段的不同机理作用,指向未来复合频率优化的方向。
- 工业级系统流程图示(图27)表明超声空化技术已具备规模化应用基础。
综合判断:
超声空化以其环保高效、结构无损、广谱清洁的优势,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极具潜力的清洁技术。报告虽肯定了其现有成就,但也客观指出技术成熟度不足、参数复杂性大、环境影响需进一步研究的现实问题。未来通过跨学科合作、标准完善、多参数综合优化以及环境友好型设备设计,超声空化有望实现更大范围的工业化应用,支撑海洋工程的绿色发展。
---
# 综上,本报告提供了超声空化技术的系统理论基础、多场景应用实证、挑战及未来发展蓝图,是海洋工程领域超声清洗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权威参考资料。[page::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