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重点分析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及产业链发展,强调设备端是产业化先行关键,预计2025-2027年固态电池将实现阶段性放量,半固态电池已量产上车,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相关设备制造商有望受益[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page::0]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是未来高性能电池主流方向。

- 主要适用领域包括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及低空出行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 设备端是产业化先行要素,专用设备的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并装车,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装车。

技术及设备进展 [page::0]

  • 固态电池工艺包含前段“干”、中段“叠”、后段“压”,对应辊压机、叠片机、高压化成设备等关键设备。

- 氧化物半固态路线短期成熟,兼容现有设备体系,有望率先放量。
  • 各企业正加速布局中试线,推动设备和工艺向产业化转化。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

  • 推荐关注固态电池材料、设备和关键技术企业布局。

- 主要风险为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及行业竞争加剧。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新能源: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 报告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再读固态电池投资机会——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

-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29日

- 报告作者: 徐强(分析师)、孔淑媛(分析师)
  • 主题: 聚焦新能源领域中的固态电池技术进展,重点分析固态电池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及产业化进展,评估其投资机会。


核心论点及投资评级摘要



报告指出,固态电池依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技术优势,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加速技术演进,预计2025-2026年将出现阶段性产业化突破,主要以设备端先行实现收益。短期内,氧化物半固态路线因成熟度较高和设备兼容性优势,有望率先放量。中长期则看好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推动,预计2027年实现车载量产装车。整体上,报告对涉及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材料及设备企业持乐观投资态度。[page::0]

---

二、章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与投资建议


  • 主要论点: 固态电池因其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大的优势,在未来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拥有广阔市场。当前主流路线为氧化物半固态体系,短期内已实现小规模产业化和装车应用,设备端的专用配套是推动产业化关键。

  • 推理基础: 报告强调固态电池产业化离不开定制化设备改进,材料端的变化带动电极、电解质、封装工艺调整,使得现有电池生产线设备需要升级或更换,尤其是电解质膜制造的技术壁垒较高。中试线建设和技术成熟将诞生更多新型设备,带动设备商率先进场受益。

  • 关键数据点:

- 预计2025-2026年阶段性进展落地
- 8月名爵MG4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实现10万元级主流价格带
- 多家车企(宝马、奔驰)已开展全固态电池路测,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装车
  • 该部分显示,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转变正迅速演进,汽车行业驱动尤为显著。[page::0]


2.2 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解析


  • 关键论点: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复杂且与传统液态锂电存在显著差异,分为“干”、“叠”、“压”等多个环节,对应需配置专用辊压机、干法一体机、全自动叠片机以及高压化成设备。产业化关键在于中试线的建设与新型设备的规模推广。

  • 推理说明: 固态电池材料的不断更新意味着生产工艺定制化,现有工艺设备无法完全复用,新设备厂商需根据电解质膜、电极组装、封装工艺设计专项设备。设备的技术壁垒及资本投入对于产业格局影响大。

  • 数据点:

- 生产设备包括辊压机、干法一体机、全自动叠片机及高压化成设备,涵盖固态电池制造环节
- 设备端优先实现技术落地与产能扩张,产业化节奏领先材料及电池整体技术突破
  • 这反映出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商将是资金和技术壁垒的重要受益者,中国企业有望依托设备制造抢占市场先机。[page::0]


2.3 产业进展及市场应用


  • 重点内容: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及主流车型装车,成本价格进入10万级消费市场,标志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取得实质突破。全固态电池测试与示范项目陆续推进,车企高度重视技术布局。

  • 逻辑和证据: 名爵MG4搭载半固态电池表明技术不再停留在实验室,市场认知和接受度上升。宝马、奔驰等国际主流车企的路测展示了资本和市场信心增加,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表较为明确,增强投资信心。

  • 关键数字:

- 8月名爵MG4车型应用半固态电池
- 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实现车载量产
  • 产业端节奏正趋向清晰且多方努力配合,有望拉动相关材料及设备产业链发展。[page::0]


2.4 风险因素分析


  • 技术进步风险: 固态电池技术尤其是全固态路线的关键工艺调整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进展速度若不及预期则影响产业化节奏。

- 市场竞争风险: 行业内技术路线多样且竞争加剧,领先企业优势可能被分散,存在行业格局变动风险。
  • 缓解建议: 报告虽未详细提出,但隐含通过多路线并行和产业链多方合作降低单一路线失败影响。

- 该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关注技术瓶颈和竞争态势对业绩的潜在影响。[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中包含二维码图片(见第1页),用于官方公众号关注及获取更多研究报告与服务支持,具体图表数据信息未详列。该二维码强化了国泰海通证券研究的互动和客户服务功能。

公众号二维码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文摘未详述具体估值模型及目标价,但通过对产业发展节奏和设备端先行放量的明确判定,可以推断其重点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设备制造商的中长期价值体现。设备端以资本和技术壁垒见长,预计营收增长和利润率改善明显。

估值方法可能基于行业生命周期视角,参考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表,结合设备产能投放和市场空间动态调整,具备一定阶段性投资价值。

---

五、批判性评价


  • 假设合理性: 报告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路径的判断建立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双重基础上,但对技术突破的难度和产业链配套需求的复杂性认识较为乐观,存在时间表偏短的风险。

- 风险提示虽有,但欠缺详细缓解策略介绍,且对市场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风险未充分披露。
  • 报告重点凸显设备端先行优势,或低估了材料端技术攻关对整个产业化进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分析偏重。

- 整体论述结构较为合理,但由于节选内容较有限,估值深度和财务预测未见细节,需结合完整报告审慎评估。

---

六、结论性综合



本份国泰海通关于固态电池投资机会的报告,详尽分析了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工艺关键、设备需求及市场进展,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将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

- 产业化进程中,设备端以定制工艺需求为动力,技术门槛高、更新快,将率先实现商业回报,成为投资亮点。
  • 短期看好氧化物半固态路线的成熟产业化与装车应用,长远看全固态电池的规模量产将带来更大市场空间,预计2027年实现车载量产。

- 风险方面,技术进步不达预期及行业竞争加剧是主要不确定因素。
  • 报告整体展现出对固态电池产业链尤其是设备制造端的积极投资预期,强调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


从图表角度虽无复杂财务数据展示,但二维码推广体现机构推广与客户服务的完善,增强报告权威性与可获取性。整体来看,报告具备较强的行业洞察和前瞻价值,是固态电池投资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page::0,page::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