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度新的成长动能有望持续涌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指出2025年四季度汽车产业新增长点主要来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和算力产业链的催化,预计相关零部件市场潜力大,且欧盟碳排放政策将持续驱动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国内乘用车市场预计表现稳健,整体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强催化预期 [page::0]

  • 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成功转型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主力。

- 若特斯拉等人形机器人厂商2025Q4推出新代产品,2026年零部件市场容量或达100亿人民币。
  • 核心零部件公司营收和利润值得关注。


算力供应链重点领域增长与供应紧缺 [page::0]

  • Open AI与AMD战略合作,计划投资建设6GW AI算力。

- 汽车工业算力配套如柴发、液冷领域表现突出。
  • 预计算力Capex上调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供应链重要性。


乘用车市场预测:国内稳健,欧洲新能源快速成长 [page::0]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10月销量温和回升,部分经销商预期同比增长5%-10%。

-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德国9月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2%,插电混动车同比增长85%,渗透率不断提高。
  • 欧盟碳减排政策将持续驱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page::0]

  • 推荐行业“增持”评级,重点关注具身智能和算力链相关企业及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占比较高的自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

-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影响行业表现。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汽车行业2025年四季度成长动能详尽分析报告解读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四季度新的成长动能有望持续涌现》

报告作者与机构: 刘一鸣(分析师),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7日

报告主题: 汽车行业,重点聚焦2025年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新兴成长动力,以及相关供应链的市场前景和投资逻辑。

核心论点及投资建议:
  • 2025年第四季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供应链)和算力产业链将成为推动汽车行业重要成长动力。

- 欧盟针对碳排放的政策持续驱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扩张。
  • 维持汽车行业“增持”评级,主推相关核心零部件公司,尤其是那些能抓住具身智能和算力新增长点的企业。

- 风险主要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简言之,报告旨在传递一个积极信号:汽车行业的传统增长引擎之外,新兴突破领域如具身智能与算力升级已显露重要催化,将为行业带来新机遇,同时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得益于政策红利保持强劲增长动力。[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与投资建议



关键论点总结:
  • 报告从具身智能和算力供应链的角度切入,认为这两者是带动2025年第四季度行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 人形机器人领域虽为边缘新兴市场,但已有多家汽车零部件龙头公司成功切入,随着特斯拉等头部公司的新一代产品发布,产业链出货量增长及估值提升可期。
  • 算力产业链方面,受益于Open AI和AMD等技术巨头的大规模投资扩产,汽车行业相关算力配套(如柴油发电机、液冷系统)的供应链企业将具备明显增长优势。

- 乘用车市场方面,中国市场预计保持稳定,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受碳减排政策驱动增速迅猛。
  • 欧洲以德国为例,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渗透率逐步提升至20%以上和接近12%。

- 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宏观经济放缓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对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逻辑和证据:
  • 给予具身智能供应链成长性的论据基于目前行业玩家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潜在市场规模(2026年产量10万台、零部件市场容量达100亿元人民币)。

- 算力链的增长依据是AMD与Open AI的6GW算力建设计划,以及行业对冷却类新能源零部件的刚性需求。
  • 乘用车市场分析基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及德国联邦运输管理处(KBA)的最新官方数据。

- 政策导向(欧盟碳排放)作为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核心外部推动力。

---

2.2 具身智能供应链分析


  •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是未来增长亮点。预计如果2025Q4特斯拉等头部厂商推出新品,将拉动对对应核心零部件的需求,2026年产量达到10万台,带动约100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

  • 关键数据及推断

- 产量10万台是一假设基础,反映市场大规模突破的可能性。
- 零部件市场扩容到100亿元,意味着零部件平均单台产值约1万元。
- 龙头企业利润和营收预期值得关注,暗示成长周期和财务表现将显著改善。

该部分强调供应链共振带来的收益放大效应,是对硬件制造和上游核心零部件配置能力的高度信赖。[page::0]

---

2.3 算力供应链发展态势


  • 重点:算力产业链某些环节同时面临强劲需求增长与供给紧缺。

- 重要因素
- AMD与Open AI的6GW算力项目,体现全球数据中心及AI应用对算力投资的急速扩张。
- 乘用车产业结合算力需求的柴油发电机(柴发)和液冷热管理系统作为典型刚性需求,有望受益于算力基建扩产。
  • 市场逻辑

- 柴发及液冷领域持续供给短缺,提高了相关零部件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和成长潜力。
- 新能源汽车对于热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升,也彰显液冷相关零部件企业的长远优势。

总的来说,此部分突出算力的产业投资作为新兴推动力,推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业绩增长。[page::0]

---

2.4 市场规模与区域表现


  • 中国市场

- 预测10月汽车市场将“高开平走”,销量有望温和回升。
- 多重利好如假期出游促销、经销商冲量促销支撑销量回暖,44.4%的经销商看好同比增长5%-10%。
- 但在国家稳增长政策背景下,2025年第四季度总体不会追求明显冲量,保持稳健表现。
  • 欧洲市场

- 特别是德国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销量同期同比实现32%和85%的高速增长。
- 市场渗透率高达19.3%和11.8%,反映新能源车的长期市场渗透强劲。
- 持续的欧盟碳减排政策是销量增长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区域表现分析强调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差异,指出欧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相关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利好。[page::0]

---

2.5 风险因素


  • 风险一:全球及区域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可能抑制汽车及人形机器人市场消费与投资,拖累全年供需基本面。

- 风险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增加成本压力,影响企业盈利弹性。

报告虽点出风险,但未详细给出应对策略,仅作为警示[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原文页中未附带直接的表格或图表数据,只有相关外部机构数据引用。仅提供了暗示的数字和事实:
  • 德国电动车销量及渗透率数据:


- 2025年9月纯电动车销量4.55万台,同比增长32%,渗透率19.3%

- 插电混动车销量2.77万台,同比增长85%,渗透率11.8%

这些数据由德国联邦运输管理处(KBA)官方发布,能精准定量展示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成长,体现出汽车产业政策与市场结合带来的强劲动能。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10月市场表现"高开平走"的态势,以及44.4%经销商预测的5%-10%同比增长范围,体现中国市场稳定但不激进的复苏展望。


报告引用外部机构权威数据,增信其分析结论,且数据具体、有效,为判断市场趋势提供了坚实基础。[page::0]

附扫码公众号图,提供更详尽研报获取渠道: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详细披露具体估值模型、目标价或财务预测数字,亦无DCF估值、市盈率倍数或EV/EBITDA指标的运用说明。
但从内容侧重点推断:
  • 对具身智能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公司的估值提升预期,基于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量推高供应链收入和利润规模,属于成长性驱动的估值想象空间放大。

- 对算力供应链的乐观看法更多着眼于结构性供需错配和上游景气度,隐含估值将受益于供应紧缺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

因此,估值部分主要基于行业成长预期和供需紧张条件的逻辑推断,而非显式量化估值模型展示。[page::0]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点出两个主要风险:
  1.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 经济波动将压缩汽车消费和机器人投资的资金面与需求端,放缓销量和供应链收益增长节奏。
  1. 原材料价格大涨

- 资源价格提升增加生产成本,削弱利润率,可能导致部分龙头企业盈利承压。

两风险因素均属于宏观经济和产业链投入端变量,影响面广泛且难以精准预测。报告没有附加缓解策略,仅作风险提示用途。[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乐观基调明显,尤其对具身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抱有较大期待,市场产量10万台预测尚属较前瞻性假设,实际商业模式成熟度及市场接纳仍有不确定性。

  • 估值与盈利预测缺乏透明度,报告中未披露清晰对应企业财务模型,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和估值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 风险揭示较表面,未深入展开供应链瓶颈或技术替代风险,也无宏观经济变数带来的中长期冲击分析。
  • 未见全球范围其他地区如北美和亚洲出海市场的详细讨论,略显视角局限于中欧两大区域,可能忽视全球产业链中其他重要环节和市场动态。


上述细节提示投资者需在认同报告总体观点的基础上,保持适度审慎。[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从四季度汽车行业成长动力的视角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重点聚焦于两个新兴成长方向:
  • 具身智能供应链,尤其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作为新市场扩展点,在2026年有望形成规模效应,带来产业链收入和利润高增长。

- 算力供应链,通过对算力资本性支出的预测,上游柴发及液冷领域因供需缺口而受益,具备显著成长优势。

同时,报告详细解析了乘用车市场区域分化趋势:中国市场稳健但不激进,欧洲新能源车受碳排严格政策推动,销量及渗透率迅猛提升。

报告通过权威数据支持,结合政策导向和行业趋势,提出了“增持”评级,表达对相关细分赛道公司的持续看好与投资建议。

但报告在估值细节和风险管理方面相对简略,投资者应综合考量宏观经济、市场需求与技术进展的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报告为理解2025年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成长脉络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结构化分析,尤其强调了具身智能与算力供应链的催化潜力及政策驱动的区域市场差异性,对行业中长期投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0,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