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固收】信用债ETF 正当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对信用债ETF市场的现状和投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推出填补了市场空白,信用债ETF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具备流动性好、费率低、持仓透明等优势,且收益稳定且波动率低于同类利率债品种,风险可控。深沪做市信用债指数从2022年7月以来表现稳健,年化收益达到3.76%-3.99%,最大回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良好的风险收益特征,适合机构投资者配置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落地,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page::0]

- 近年来债券指数基金快速发展,信用债ETF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5月底规模达649亿元。
- 新发8只沪深基准做市公司债ETF主要投向高等级国企债,久期偏长,有效填补信用债ETF产品线空白。
信用债ETF投资优势明显 [page::0][page::1]
- 政策推动信用债ETF的扩容与创新,支持其纳入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担保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 信用债ETF收益与主动信用债基金相当甚至多数时间超越中短债基金,波动率更低。
- 费率优势显著,管理费率和托管费合计约0.22%,显著低于主动型信用债基的0.37%。
- ETF持仓高度透明,符合银行资本监管要求,降低资本消耗风险。
做市信用债ETF的风险收益表现优良 [page::1]
- 2024年信用债ETF表现稳健,收益率2.23%-4.27%,最大回撤在0.04%-1.14%,夏普和卡玛比率显著优于利率债ETF。
- 从2022年7月至今,深做市信用债指数累计收益11.34%(年化3.76%),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累计收益12.08%(年化3.99%)。
- 最大回撤分别为0.97%和1.30%,显著低于同类信用财富指数,风险较低。
- 滚动3个月收益表现优异,沪做市公司债指数最高收益达3.28%,波动率0.7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2]
- 信用债ETF数量有限且稀缺,叠加政策持续支持通用质押库回购功能,具备较高投资价值和可靠性。
- 投资需留意基金跟踪误差及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的风险。
深度阅读
【华西固收】信用债ETF 正当时 — 报告详尽分析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信用债ETF 正当时》
- 作者:华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姜丹(执业证书编号 S1120524030002)
-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6日(报告最终释出日期与推送时间为2025年6月9日07:15)
- 主题:分析信用债ETF的发展现状及其投资价值,聚焦中国市场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推出背景、优势及风险,评估信用债ETF的投资潜力和市场前景。
报告核心观点:
- 信用债ETF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尤其是2025年以来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推出,填补了市场投资拼图,提供了中长久期的投资选择。
- 受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双重刺激,信用债ETF展现出收益稳健、风险可控、成本低廉及流动性优良的综合优势。
- 以沪深做市信用债ETF为代表的产品在收益和风险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在当前信用债基金数量有限的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市场稀缺性和投资吸引力。
- 报告还提醒投资者关注基金收益的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同时ETF存在跟踪误差的固有风险。
总体来看,报告的立场是积极看好信用债ETF的未来发展和投资价值,同时给予投资者专业风险提示,以期实现稳健的固收投资配置需求。该报告并未明确给出具体评级和目标价,但通过详细业绩和风险分析,体现对信用债ETF产品正向的投资建议。[page::0,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落地,填补拼图
- 摘要与关键信息:
-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指数基金快速成长,受“资产荒”和利率中枢下移影响,投资者更倾向于稳定收益的被动债基。
- 2025年初,首批8只沪深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推出,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5月末达到649亿元。
- 这些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主要覆盖偏中长久期的高等级国企债券,补充了此前市场已有的短融ETF、公司债ETF和城投债ETF对中短端和高等级信用债的布局。
- 分析与推理:
- 随着利率债收益率曲线下移,投资者需求转向信用债以获取更高收益。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填补了中长久期高等级信用债指数的投资空白,均衡了市场中短久期产品的配置结构。
- 投资期限数据显示,沪做市公司债平均剩余期限为4.63年,深做市信用债指数为3.50年,体现了更长久期投资的特色。
- 意义:
- 产品多样化推动债券指数基金行业形成更完善的投资组合工具链,满足不同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
- 这也是信用债ETF细分市场迈入“做市”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信用债指数产品的新篇章。[page::0]
2. 信用债ETF投资优势凸显
- 主要观点:
- 政策支持: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债券ETF特别是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发展,债券登记结算公司亦配合推行交易所质押式回购,使信用债ETF获得更直接的资金杠杆渠道。
- 流动性及资金效率:信用债ETF支持一二级市场实时交易,显著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和基金份额流动性,优化投资者交易体验。
- 收益与波动优势:对比主动管理信用债基金与指数基金(含非ETF),信用债ETF展现出近几年相近或更高的收益表现,同时波动率较小,体现其稳健性。
- 成本低廉:信用债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合计仅约0.22%,远低于主动信用债基金的0.371%,降低了投资者持有成本。
- 持仓透明度高:每日持仓公开,尤其符合商业银行资本新规下穿透风险计提的要求,相比持仓不透明的主动基金,更利于银行自营权益和资产管理的资本有效运用。
- 解释与支撑逻辑:
- 政策为信用债ETF提供明确制度保障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参与积极性。
- 实时交易和质押回购支持显著提升ETF的二级市场功能,增强流动性和资金周转效率。
- 费用优势来源于被动管理模式的低成本运作,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托管费用降低。
- 持仓透明提高了监管合规的便利性,满足银行和机构对风险计提的严格要求,增强了产品吸引力。
- 总结:
- 该章节围绕信用债ETF的制度环境、交易特性、收益性能及运营成本进行了多角度论证,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投资优势解析,有力支持信用债ETF作为中长期稳健投资工具的发展潜力。[page::0,1]
3. 沪深做市信用债ETF,收益可观、风险可控
- 论点梳理:
- 回顾近两年不同类型债券ETF表现,信用债ETF显示了稳健且偏长期的收益特点,是较低波动性的资产配置选项。
- 2024年久期行情中,长久期利率债ETF收益优异但波动较大;信用债ETF因久期相对较短,收益位于2.23%-4.27%,最大回撤极低(0.04%-1.14%)。
- 2025年以来,受资金面紧张、关税冲击及市场风险偏好波动影响,利率债ETF表现不佳,部分国债ETF出现负收益,而信用债ETF依托票息优势,收益保持正向0.34%-0.83%,波动率及回撤均较低,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优于利率债ETF。
- 指数层面的延展:
- 鉴于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上市较短,报告采用指数层数据研究从2022年7月起的收益与风险。
- 深做市信用债指数累计收益11.34%,年化3.76%;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累计12.08%,年化3.99%。
- 收益在3-5年、1-3年隐含AA+信用财富指数之间,优于万得短债和中长债指数。
- 最大回撤分别为0.97%和1.30%,与万得中长债指数1.08%相当,远低于更长久期指数的风险水平。
- 滚动3个月收益观察表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最高滚动收益2.00%,波动率0.64%;沪做市公司债指数最高滚动收益3.28%,波动率0.74%,收益上限表现较好。
- 投资意义:
- 报告强调信用债ETF在当前市场低利率背景下兼具收益性和安全性的优势。
- 风险控制得当,适合追求稳定现金流和有限波动的投资机构和个人。
- 产品数量有限且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信用债ETF未来有扩大空间,是资产配置的重要补充。
- 总结:
- 本节通过多维度数据(收益、回撤、夏普、卡玛比率、滚动收益)佐证信用债ETF的良好风险收益特征,显示其作为固收资产的新兴且核心品种的优势。[page::1]
4. 风险提示与合规声明
- 风险因素:
- 历史收益不等于未来表现,ETF存在跟踪误差。
- 投资仍需警惕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及流动性风险。
- 法律声明:
- 报告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普通投资者被劝告谨慎。
- 订阅号信息仅为研究观点的快速交流,非正式报告发布渠道,完整正式内容以研究所正式发布为准。
- 评级说明:
- 该报告未对信用债ETF发布明确买入、持有或卖出评级。
- 提供了华西证券惯用的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强调6个月内相对指数表现的评级依据,但本报告未针对信用债ETF具体列出评级结论。
- 总结:
- 风险提示和合规条款体现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及信息披露规范,防止合规风险和误导,体现专业机构研究报告惯有严谨态度。[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正文未直接嵌入图表数据,但含封面及二维码图像,内容侧重文字说明。不过,报告中多次提及权威指数数据和基金规模统计,以下为关键数据及其解读:
- 基金管理规模数据:
- 2025年5月末,首批8只沪深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累计达到649亿元,体现出市场对信用债ETF的快速认可和热情。
- 该数字标明信用债ETF市场已具备较大体量基础,有利于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
- 期限结构:
- 沪深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分券平均剩余期限分别为4.63年(沪)、3.50年(深),相较于过去主要为中短端的信用债ETF,期限更具延展性,能覆盖更广的债券存续期需求。
- 收益波动与风险数据:
- 2024年信用债ETF收益区间2.23%-4.27%,最大回撤不超过1.14%,显示了较低风险性。
- 2025年收益进一步在0.34%-0.83%区间波动,伴随低回撤和更高夏普比率,体现抗风险能力强化。
- 深做市信用债指数2022年7月至今总收益11.34%,年化3.76%;沪做市公司债指数收益12.08%,年化3.99%。
- 最大回撤0.97%和1.30%,远低于同信用等级其他中长债指数的2.41%和1.77%。
- 滚动3个月表现:
- 深做市信用债指数3个月最高收益2.00%,波动率0.64%。
- 沪做市公司债指数3个月最高收益3.28%,波动率0.74%。
- 表明短期频繁调整环境下,这类指数仍保持较高收益弹性和波动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业绩数据和风险指标清晰传达了信用债ETF的稳健性和中长期投资吸引力,且配合监管政策的支持,全面展示其作为债券资产配置新兴工具的价值与潜力。[page::0,1]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于信用债ETF产品的市场表现、制度环境、政策推动及投资优势,并未涉及具体的估值模型、目标价或现金流折现(DCF)等传统证券估值方法。
- 未设定目标价:
- 信用债ETF作为被动型固收工具,其投资表现更依赖于指数成分债券的票息与价格波动,传统股票估值模型不适用。
- 报告通过收益率、回撤、夏普比率等指标分析其相对价值。
- 相对估值方法隐含:
- 通过与主动信用债基金、中短债指数、万得信用财富指数等的收益与风险对比,间接体现市场认可的风险调整报酬水平。
- 通过期限、久期、信用等级匹配来判断相对吸引力。
因此,估值层面可理解为基于“投资收益-风险指标”的相对估值法,侧重于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潜力,而非现金流贴现等绝对估值。[page::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风险提醒:
-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历史数据的预测能力。
- ETF跟踪指数存在误差,可能因交易、管理及复制成本等因素而影响基金表现。
- 潜在市场风险:
- 信用债市场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利率波动、信用风险上升等不确定因素。
- 政策调整或监管变化可能影响信用债ETF的运营、回购质押政策或市场流动性。
- 流动性风险:
- 尤其在市场波动剧烈时,中长久期信用债ETF可能遭遇二级市场流动性下降问题。
- 风险缓解措施:
- 报告强调了持仓透明度及实时交易机制以增强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管控能力。
- 政策支持债券ETF纳入回购体系降低流动性约束。
- 总结:
- 报告的风险提示较为基础,未深入量化评估具体风险概率,但有效传达了投资此类固收产品需关注的主要风险点。[page::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呈现较为积极的信用债ETF投资态度,可能存在因发行机构利益而略显乐观的倾向,如对政策支持和市场规模扩张的预期强调较多。
- 在风险部分,提示较为简略,未涉及信用风险违约、利率大幅反转、二级市场波动风险的深度分析,略显不足。
- 报告中沪深信用债ETF收益区间及风险指标的数据未附原始数据表,投资者在决策时需结合多渠道信息进一步验证。
- 对于ETF管理费率的比较简单明了,但主动管理基金的业绩区间、策略差异细节分析不足,可能影响对“成本-收益”平衡的准确判断。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分析中,承认上市时间短,使用指数回测结果推广至ETF产品,存在一定的样本局限性和假设风险。
- 报告内部各章节论述相对连贯,无明显矛盾,但在行业发展前景和产品组成安全性上尚需更细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周期分析。
综合来看,报告适合对信用债ETF表现及优势有初步了解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且需结合市场动态和第三方独立研究做进一步决策支持。[page::0,1,2]
---
七、结论性综合
华西证券的《信用债ETF 正当时》报告全面解析了中国信用债ETF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机遇,重点聚焦2025年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推出及其重要意义。核心结论总结如下:
- 市场与产品创新: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作为信用债指数基金的重要细分品种,实现了久期结构的丰富补充和市场功能的拓展,填补了长期信用债被动投资市场的空白。[page::0]
- 政策推动与交易机制提升:监管层连续出台支持债券ETF扩大规模和创新产品的政策,包括将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式回购通用库,极大提升流动性和资金效率,增强了市场活跃度和投资者信心。[page::0,1]
- 收益与风险表现优异:信用债ETF产品及其跟踪指数均表现出稳健的收益水平和较低的风险暴露,尤其是2022年以来收益率在年化3.7%-4.0%区间,最大回撤均低于可比信用债指数,且夏普比率、卡玛比率指标优于利率债ETF,彰显其风险调整后回报优势。[page::1]
- 成本及透明度优势显著:被动管理带来的低费率及每日持仓公开的高透明度,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银行资管及自营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投资选择,降低资本成本及监管负担。[page::0,1]
- 风险提示不可忽视:报告虽然强调了信用债ETF的稳健性,但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基金跟踪误差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的风险,提示理性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page::2]
总体而言,该报告展现出华西证券对信用债ETF未来市场规模扩大和投资价值提升的高度认可。对于追求低波动和相对稳健收益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信用债ETF尤其是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在市场配置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报告建议投资者结合政策环境、市场趋势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此类产品,实现资产的风险收益平衡优化。
---
附图展示
报告首页封面图片:

二维码扫码关注图:

---
整体报告分析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