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卖出看涨期权锁定收益效果更好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2018年9月和近期50ETF行情及期权隐含波动率变化,比较了买入看跌期权与卖出看涨期权的对冲效果,指出在隐含波动率上涨带来的溢价背景下,卖出看涨期权能获得更优的锁定收益,对冲效果更好,尤其在行情震荡或小幅上涨时优势明显,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风险管理思路。[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50ETF期权持仓结构变化及市场背景 [page::1]


  • 2019年初50ETF经历暴涨后,看跌期权持仓量大幅增加,显示投资者对短期回调的担忧。

- 2018年9月出现类似持仓结构,认沽期权持仓量相对认购期权持仓量比值首次低于1,成为研究对冲策略的参考时间点。
  • 投资者以买入看跌期权进行风险保护的同时,也可考虑卖出执行价更高的看涨期权替代对冲策略。[page::1]


期权隐含波动率与50ETF行情演变分析 [page::2]




  • 2018年9月及2019年初的期权隐含波动率均出现上行,带来期权溢价。

- 50ETF在2018年9月中旬经历快速上涨,波动率上升时,期权卖方溢价增加。
  • 此波行情背景下,溢价为卖出期权方提供安全保护,增加卖出看涨期权对冲吸引力。[page::2]


卖出看涨期权与买入看跌期权对冲效果比较 [page::3]


  • 以2018年9月快速上涨期间为样本,对比买入2.55看跌期权和卖出2.60看涨期权锁定收益效果。

- 发现卖出看涨期权对冲价格走势更优,尤其在行情小幅上涨或回落时优势明显。
  • 随到期时间临近,卖出看涨期权优势进一步显现,波动率溢价为卖方提供风险缓冲。

- 结合当前行情,卖出看涨期权或为投资者更合适的锁定收益工具。[page::3]

深度阅读

中信期货研究 | 量化专题报告(期权)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中信期货研究|量化专题报告(期权)——“当前卖出看涨期权锁定收益效果更好”

- 作者与发布机构: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量化组,主要撰写人为刘宾、王炳瑜,分别具备投资咨询资格,发布于2019年左右。
  • 报告主题: 针对50ETF期权投资者在近期行情背景下,买入看跌期权与卖出看涨期权两种锁定收益与对冲风险的策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 核心论点与结论: 近期50ETF行情经历暴涨,投资者买入看跌期权作为风险保护的行为大量增多。报告认为因隐含波动率上升导致期权溢价,卖出执行价更高的看涨期权可能实现更优的收益锁定和风险对冲效果,优于单纯买入看跌期权。通过历史2018年9月的行情案例进行模拟对比,结论支撑卖出看涨期权的对冲策略在波动率上升、行情震荡时展现出更优表现。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摘要与背景介绍



报告指出,50ETF经历年后暴涨行情后,市场中看跌期权持仓量大幅攀升。推测原因是市场上一部分股票投资者持有权益资产后,为防范市场情绪回调风险,选择买入看跌期权进行保护。报告进一步提出:由于期权隐含波动率提高,在此情境下,卖出执行价更高的看涨期权能锁定更多溢价,从而实现更优的对冲效果。整体结论是看跌期权买入虽然保护风险,但卖出看涨期权在当前波动率条件下表现更优 [page::0,1]。

2. 期权持仓结构变化及历史对比



报告展示了50ETF期权持仓结构的变化(图1)。图中黑线为看涨期权日持仓量,红线为看跌期权日持仓量,折线为两者持仓量比率(PCR)。2018年9月曾出现持仓量比率跌破1的情况,即认沽期权持仓量首次低于认购期权,现象与当前走势相似。报告建议以2018年9月行情作为对比基准,观察不同期权对冲策略在类似市场环境下的表现差异 [page::1]。

3. 隐含波动率变化分析及市场行情



报告通过图3和图4对比2018年9月与最近一个月的期权隐含波动率走势,可以看到:
  • 2018年9月,隐含波动率(IV)大幅上涨,特别是看涨期权IV超过看跌期权,此时期权价格溢价明显。

- 最近一个月,同样观测到IV逐步上升且存在溢价,波动率溢价为卖方(卖出期权者)提供价格优势。
  • 图2显示2018年9月内50ETF行情出现快速上升(约2.45%涨幅),为期权锁定收益提供了背景。


报告以此指出,当前及2018年9月时期权隐含波动率上涨皆提供了期权卖方较好的保护溢价环境,增强了卖出看涨期权的策略效果 [page::2]。

4. 期权对冲策略效果对比



报告重点以2018年9月为例,9月18日50ETF快速上涨2.45%。投资者若于9月19日起采取期权锁定收益行为,两种策略:
  • 买入看跌期权(执行价2.55): 保障价格下限,但需支付较高溢价(隐含波动率高导致期权价格偏高),且买方承担溢价成本。

- 卖出看涨期权(执行价2.60): 获得溢价收入,因波动率上升,卖方溢价保护较强,可用该溢价降低持仓成本并锁定一定收益。

图5展示,从9月19日到10月底的持仓过程中,卖出看涨期权的对冲效果(红线)整体优于买入看跌期权(黑线),特别是在股价微涨或轻微回调期间表现更好,且随着期权到期临近,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总体透露出卖出看涨期权策略利用了隐含波动率溢价优势,能够更有效实现收益锁定和风险对冲[page::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图1:期权持仓结构


  • 内容描述: 折线图描绘了2018年到2019年初,不同时刻50ETF看涨与看跌期权的每日持仓量(黑线-看涨,红线-看跌)及持仓量比率PCR(灰线,右轴)。

- 关键趋势:
- 明显观察到看跌期权持仓量在新年暴涨行情后迅速攀升,超过看涨期权持仓量。
- 2018年9月和近期存在PCR下降至1以下的时间点,显示看跌期权持仓相对减少或看涨期权持仓增多的情况。
  • 意义与推断: 持仓量变动反映投资者对行情波动的预期及情绪转变。看跌期权持仓大幅增多说明投资者对市场下跌风险加强防范。PCR变化作为行情波动指标,指导期权策略选择[page::1]。





2. 图2:50ETF行情K线图


  • 内容描述: 2018年9月中至10月底的50ETF日K线行情。

- 关键趋势: 9月18日标志性日出现2.45%快速上涨(绿色阳线明显),之后行情震荡调整。
  • 联系文本: 该行情背景为期权策略锁定收益提供了客观场景,报告基于此探讨期权对冲优劣[page::2]。





3. 图3与图4:隐含波动率走势对比


  • 内容描述: 图3为2018年9月期间看涨(黑线)与看跌(红线)期权隐含波动率走势。图4为最近一个月同类型数据。

- 关键趋势: 两个时间段隐含波动率均出现上升,尤其2018年9月,出现较高的隐含波动率峰值,显示市场波动预期明显提升。隐含波动率的提升使期权定价中溢价增加。
  • 意义与推断: 隐含波动率的同步上涨促使期权卖方获得溢价保护,尤其对卖出高执行价看涨期权提供优势。

- 视觉对比揭示了类似市场环境影响期权双方的成本与收益,支撑卖权卖出策略理论[page::2]。





4. 图5:对冲效果一览


  • 内容描述: 纵轴约2.4~2.7区间展示了真实50ETF价格(灰线)及两种对冲策略表现(买入看跌期权-黑线,卖出看涨期权-红线)对应组合价格走势。

-
主要洞见:
- 卖出看涨期权(红线)价格表现多数时间优于买入看跌期权(黑线),尤其是震荡阶段以及行情小幅上涨阶段显示更好的收益保护。
- 到期临近时分化明显,卖出看涨期权获益更为稳定。
  • 逻辑解释: 卖出看涨期权收取的溢价有效抵消了部分股票价格波动风险,隐含波动率给予策略安全边际,且卖方受益于时间价值流逝优势。

-
作者得出结论: 在波动率显著的市场环境下,卖出看涨期权作为锁定收益的策略优于单纯买入看跌期权[page::3]。




---

四、估值方法及技术分析说明



报告核心未涉及传统估值模型(如市盈率、DCF)计算,而是基于期权定价逻辑及隐含波动率特征进行策略比较。核心技术点包括:
  • 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 IV)作为期权价格形成的重要输入,反映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IV上升常推高期权价格,买方支付溢价增大,卖方收取溢价提升安全边际。

-
卖出看涨期权策略利用高IV环境下的溢价优势,通过收取权利金以降低现有持股成本或锁定收益。
  • 买入看跌期权策略为持股提供下跌保护,但需支付较高溢价,尤其在IV高涨时,成本上升显著,影响总收益。

-
对冲策略表现通过组合价格变动与实际股价对比反映,体现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整体分析符合期权定价理论与波动率交易策略的基本思路。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专门章节强调风险,但隐含风险点如下:
  • 波动率回落风险: 隐含波动率过高时卖出期权策略获利,但若市场突然稳定,隐含波动率快速下降,期权价格变化可能不同于预期。

-
股价剧烈大幅变动: 卖出看涨期权承担理论上无限的上涨风险,尤其在市场暴涨时可能出现损失。
  • 流动性风险: 期权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执行策略难度增大,可能影响对冲效果。

-
假设隐含波动率持续高位的局限性: 估计未来隐含波动率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任何背离假设均可能导致策略效果偏离预期。

报告暗示这种卖出看涨期权策略更适合波动率高企、行情震荡环境,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波动率变动趋势并密切管理风险[page::0-3]。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局限性: 报告基于2018年9月短期行情案例,是否可推广至所有市场环境尚需审慎,因波动率及行情特征对期权策略影响很大。

-
假设隐含波动率持续溢价: 期权价格受隐含波动率影响显著,报告默认高隐含波动率的持续存在,有潜在假设风险。
  • 风险部分欠缺系统阐述: 报告虽提及波动率变化,缺少对于极端市场行情(如急跌或暴涨)可能带来的具体风险提示。

-
策略适用对象限制: 报告针对50ETF主导产品,策略适用性对其他标的物尚未展开,具有针对性但限制推广范围。
  • 波动率结构的微妙变化未充分分析: 即隐含波动率曲面(不同执行价与期限的波动率差异)对策略的影响未充分探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对2018年9月及当前50ETF期权市场行情的详实数据分析,展现了买入看跌期权与卖出看涨期权两种风险管理策略在波动率上升行情中的优劣势。报告指出,由于隐含波动率的提升导致期权溢价增大,买入看跌期权策略的成本上升,卖出执行价较高的看涨期权则能够通过收取溢价实现更为优异的收益锁定和风险对冲效果。

图1清晰揭示了市场持仓量的结构变化,暗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转变。图3与图4展示的隐含波动率走势则为期权策略溢价提供了理论与定价基础。最终通过图5,对冲组合价格走势对比验证了卖出看涨期权策略在行情震荡及波动率上升期真实运作中的有效性,尤其在临近到期时效果更为显著,胜过单纯买入看跌期权。

作者基于量化实证和期权定价理论,提出在当前市场中卖出看涨期权成为锁定收益、更优风险管理的策略推荐,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说服力。该策略利用了波动率溢价,加强了期权策略的回报优势,为投资者在震荡行情中提供了更实用的对冲工具。

总体而言,报告观点明确,分析数据充分,图表直观,但对风险提示、波动率变化的动态管理和策略适用范围方面强调不足,需投资者在实际应用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市场环境谨慎调整使用。

---

备注



该报告的内容为量化研究视角的策略建议,侧重于市场行情和期权隐含波动率特征,未覆盖传统财务估值分析,侧重于实证策略对比和风险对冲效果。

---

引用与溯源:
本全文内容及所有分析均基于中信期货研究报告数据和文字,引用页码标注如下:
[page::0,1,2,3,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