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算模型如何度量风险更有效改进风险度量方式稳定提升风险模型表现的方法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研究了风险预算模型中多种风险度量指标的替代方案,包括EWMA协方差、下半方差及VaR风险度量,详细剖析了各自的计算方法和模型求解算法,发现基于VaR的风险度量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组合最大回撤并提升夏普比与Calmar比,表现稳定优于传统协方差模型;而下半方差则在提高组合收益率和夏普比方面表现突出。通过不同风险预算及多时段回测实验验证了以上结论的稳健性,并推荐采用循环坐标下降法(CCD算法)高效求解风险预算模型,以提升资产配置的风险控制效果和收益表现 [page::0][page::9][page::11][page::14][page::17]

速读内容


风险预算模型介绍及优势 [page::2][page::3]


  • 风险预算模型通过为每类资产分配目标风险预算比例实现组合的风险分配。

- 模型求解目标为最小化风险贡献误差平方和,避免了传统Markowitz模型依赖预期收益的缺陷。
  • 40个月的时间窗口被实证认为适合计算协方差矩阵以提升相关系数估计准确度。



优化算法选择影响模型效率 [page::4]


| 算法 | SQP | IPM | CCD | NN |
|-------|--------|-------|--------|--------|
| CPU时间(秒)| 11.68 | 4.82 | 0.07 | 0.23 |
  • 循环坐标下降法(CCD)与牛顿-涅斯捷罗夫算法(NN)在求解速度和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SQP和IPM算法。


风险度量指标分类与发展脉络 [page::5][page::6]



  • 方差系(Variance及其衍生指标)侧重整体波动风险测度。

- VaR系风险度量引入概率分布刻画极端损失风险,衍生有CVaR、ES、EVaR等。
  • 回撤系风险指标直接反映历史损失,对极端风险识别直观,但应用较少于风险预算模型中。


EWMA协方差风险度量及表现 [page::8][page::9][page::10]


  • EWMA协方差给近期数据更大权重,半衰期为25个月时,组合夏普比达到最高。

- 相比普通协方差,EWMA降低了组合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略微影响收益。
  • 资产配置权重表现相似,净值曲线显示两者在长期表现较为接近。


下半方差度量模型及回测表现提升 [page::10][page::11][page::12]



| 指标 | 普通协方差 | 普通下半方差 | EWMA下半方差(20) | EWMA下半方差(23) | EWMA下半方差(25) | EWMA下半方差(29) |
|--------------|------------|--------------|------------------|------------------|------------------|------------------|
| 年化收益率 | 4.597% | 4.673% | 4.697% | 4.696% | 4.694% | 4.692% |
| 年化波动率 | 2.843% | 2.759% | 2.750% | 2.749% | 2.747% | 2.746% |
| 最大回撤 | 4.509% | 4.498% | 3.786% | 3.813% | 3.863% | 3.906% |
| 夏普比率 | 1.6170 | 1.6941 | 1.7083 | 1.7085 | 1.7085 | 1.7084 |
| Calmar比率 | 1.0194 | 1.0390 | 1.2409 | 1.2315 | 1.2150 | 1.2011 |
  • 下半方差风险预算模型提升收益和夏普比,同时降低回撤。

- 引入EWMA加权的下半方差在降低最大回撤方面贡献显著。

VaR风险度量及回测优势明显 [page::12][page::13][page::14]



| 指标 | 普通协方差 | VaR(0.99) | VaR(0.95) | VaR(0.90) |
|------------|------------|-----------|-----------|-----------|
| 年化收益率 | 4.597% | - | 4.555% | 4.510% |
| 年化波动率 | 2.843% | - | 2.566% | 2.362% |
| 最大回撤 | 4.509% | - | 3.103% | 2.096% |
| 夏普比率 | 1.6170 | - | 1.7751 | 1.9095 |
| Calmar比率| 1.0194 | - | 1.4678 | 2.1516 |
  • VaR模型显著降低最大回撤和波动率,稍微牺牲收益,但提升夏普及Calmar比。

- 置信水平越低,风险控制越严格,收益和风险均有所降低但风险指标改善更为明显。

不同风险预算比例下模型表现及时间敏感性分析 [page::14][page::15][page::16]

  • 在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三种风险预算设置下,所有改进风险度量模型均优于基准协方差模型。

- VaR风险度量表现出的风险控制优势最大,回撤风险降低显著且持续。
  • 时间敏感性回测显示VaR在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方面表现最稳定,收益改善则较为波动。

- EWMA下半方差在收益和夏普比率方面稳定提升,但回撤控制不如VaR稳定。
  • 普通协方差和EWMA协方差表现最为一般。


结论 [page::17]

  • 风险预算模型风险度量可采用EWMA协方差、下半方差及VaR替代传统协方差。

- EWMA协方差主要降低波动,无显著收益提升。
  • 下半方差提升收益率和夏普比,且EWMA加权进一步优化表现。

- VaR度量显著降低回撤和波动,控制风险效果优异,夏普与Calmar比最高。
  • 推荐结合业务需求灵活选择风险度量指标,以优化资产配置风险收益。


深度阅读

金工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风险预算模型如何度量风险更有效改进风险度量方式稳定提升风险模型表现的方法》

- 作者及联系:林晓明、黄晓彬(华泰证券研究员,执业证书编号详见报告),张泽、韩晳为联系人
  • 发布机构:华泰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19年1月8日
  • 研究主题: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特别聚焦于风险预算模型中的风险度量方式创新与改进,探讨如何通过替换风险度量指标提升风险预算模型的表现,包括EWMA协方差、下半方差和VaR等指标的应用与对比分析。


主要信息:报告核心观点是传统风险预算模型通常以协方差矩阵衡量资产风险,但此方式存在改进空间。经研究,EWMA协方差、下半方差和VaR(在险价值)三类指标均能在风险预算模型中替代传统协方差,分别在不同维度优化模型表现。VaR指标尤其突出,在风险控制和极端风险管理上表现优异,能稳定提升夏普率和Calmar比,而EWMA和下半方差则更侧重于提升资产配置的收益与波动率表现。报告提醒模型虽有优势,但基于历史数据,无法完全避免模型失效风险。[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风险预算模型概述及优于均值方差模型的特点


  • 报告首先指出,传统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虽经典,但参数敏感性高,导致权重极端集中和风险集中问题,模型稳定性不佳。

- 风险预算模型(Risk Budgeting Model)突破了这一局限,核心在于分配风险贡献而非依赖预期收益,资产权重由分配的风险比例决定,实现从组合优化向风险配置的理念转变。这种方式在资产管理领域广受关注,能提升配置稳定性。
  • 数学框架

- 组合风险表示为 $R(x)$,各资产风险贡献为 $RCi = xi \frac{\partial R(x)}{\partial xi}$。
- 欧拉定理确保组合风险可拆分为各资产风险贡献相加,即 $R(x) = \sum
i RCi$,且风险预算组合满足 $RCi = bi R(x)$,其中$bi$为设定的风险预算比例。
- 优化目标为使实际风险贡献与目标风险预算误差平方和最小,实现约束下资产权重求解。
  • 该模型与传统优化差异:(1)不依赖预期收益预设,(2)关注风险贡献分配,更符合稳健投资理念。[page::2][page::3]


2.2 协方差计算的时间窗口选取


  • 报告通过实证确定协方差计算时间窗口。以沪深300和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为代理的中国股债资产为例测算资产间相关系数。

- 采用两种相关性估计方法:
1. 固定时间窗口法:以最新时点起算固定长度数据。
2. 固定起点法:从起点累积至当前时点。
  • 真实相关系数参考未来12个月收益率相关系数,计算估计相关系数与真实相关系数误差。

- 误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估计误差随时间窗口长度变化表现非单调下降,但在40个月左右出现明显误差谷值。
  • 综合两种估计方法,确定40个月为风险预算模型月频应用中协方差矩阵的最佳训练窗口长。此选择保证权重计算对未来相关性估算更准确。[page::3]


2.3 优化算法的选择


  • 风险预算模型本质是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面临初值依赖和计算速度等挑战。

- 介绍了传统求解方法:
- 序列二次规划(SQP)
- 内点法(IPM)

两者均为局部搜索算法,依赖初始权重,且计算复杂度高,不利于大资产组快速收敛。
  • 报告介绍了2013年Roncalli等提出的风险预算问题等价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的新形式:


$$
\min{y} R(y) \quad \text{s.t.} \sum{i=1}^n bi \ln yi \geq c
$$
  • 针对该形式,介绍了两种高效算法:

- 牛顿-涅斯捷罗夫算法(Newton-Nesterov, NN算法)
- 循环坐标下降法(Cyclic Coordinate Descent, CCD算法)
  • 通过Feng&Palomar(2015)实测,对比计算时间,CCD算法(0.07秒)和NN算法(0.23秒)远快于SQP(11.68秒)和IPM(4.82秒),故报告采用CCD算法作为模型求解方案,提高解算效率和稳定性。[page::4]


2.4 风险度量指标体系介绍


  • 报告梳理了风险度量指标,归纳为三类:

- 方差系:传统风险度量,起源于Markowitz(1952),包括半方差、下偏距、广义下偏距和鞅方差等,重点刻画波动率及其方向性。
- VaR系:风险价值指标,包含VaR、条件VaR(CVaR)、期望亏损(ES)、谱风险测度(SRM)、熵在险价值(EVaR)等。VaR以概率方式刻画极端风险,CVaR与ES弥补了VaR不足一致性不足和尾部风险低估缺陷。
- 回撤系:最大回撤和条件期望回撤等,反映投资已实现的最大亏损幅度,直观且投资者感知明确,但计算复杂且难以纳入风险预算模型进行权重优化。
  • 图表6清晰展现风险度量发展脉络,强调VaR体系从九十年代起兴起,成为金融业主流市场风险度量方式。
  • 报告重点在方差系和VaR系展开详细探讨,为下文风险预算模型改进提供指标基础。[page::5][page::6][page::7]


2.5 协方差的替代风险度量:EWMA协方差


  • 报告介绍了EWMA(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协方差计算方法,利用指数衰减权重 λ,赋予近期期数据更高的权重,反映风险随时间变动的动态特性。


$$
\lambda = 0.5^{\frac{1}{\tau}}
$$

其中,τ为半衰期长度。
  • 通过图表9与图表10演示,随τ变化权重λ的衰减曲线形态,说明可对追踪最近市场信号的敏感度调整。
  • 报告指出,因实际因子收益存在自相关,EWMA协方差并非相合估计,使用Newey-West调整虽能挽回自相关影响,但可能导致风险预算模型无解,权衡后未采用。

  • 组合表现测试显示,以40个月窗口和不同半衰期的EWMA协方差替代普通协方差,整体提升组合夏普比率及回撤控制,尤其半衰期约25个月时夏普比率最优,但收益略有下降,波动回撤率降低,表现较稳健。

  • 资产配置动态分析(图表14)与净值对比(图表15)显示,EWMA协方差引导配置略倾向较低风险资产,净值曲线略优于普通协方差模型。[page::8][page::9][page::10]


2.6 下半方差的定义与应用


  • 下半方差聚焦于资产组合收益的下行风险,更贴合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性。定义通过只计算收益低于样本均值或目标收益的波动,体现损失方向风险。
  • 数学表达式为:


$$
Semivariance = \frac{1}{n} \sum{rt < \bar{r}} (\bar{r} - rt)^2
$$
  • 将普通协方差矩阵扩展到“下半协方差”矩阵,通过收益是否低于组合平均收益进行筛选计算。
  • 将下半方差纳入风险预算模型,CCD算法同样适用,但要求每次迭代时更新下半协方差矩阵。
  • 同时引入EWMA思想,形成EWMA下半方差,更灵活地反映近期市场波动特征。
  • 资产回测结果(图表16)显示,基于下半方差的风险预算组合收益率、夏普率及Calmar比均高于传统协方差模型,同时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均有所降低。EWMA版本进一步降低最大回撤提升夏普率。
  • 配置动态(图表17)与净值曲线(图表18)反映了更优稳定的风险收益特性。[page::10][page::11][page::12]


2.7 VaR风险度量纳入风险预算模型


  • 报告详细阐述VaR(风险价值)定义及计算:


$$
P(V < -VaR
\alpha) = 1 - \alpha
$$
  • 采用方差-协方差法估计资产组合VaR:


$$
VaR\alpha = -\mu^T w + Z\alpha \sqrt{w^T \Sigma w}
$$
  • 风险贡献为:


$$
RCi = wi \frac{\partial VaR}{\partial wi} = -\mui wi + Z\alpha \frac{wi (\Sigma w)i}{\sqrt{w^T \Sigma w}}
$$
  • CCD算法求解对应的权重优化问题,针对单一资产权重有解析闭式,提升计算效率。
  • 通过置信水平调控风险偏好,分别测试99%、95%、90%的置信水平VaR,结果显示:


- VaR模型显著降低回撤和波动率
- 稍微降低收益水平
- 整体夏普比和Calmar比显著提升
- 置信水平越低,组合整体风险更低,股票权重下降,债券权重增加,收益佔降低,风险控制效果增强
  • 资产权重动态(图表19)及模型表现对比(图表20、图表21)均反映VaR风险预算模型相对优势。[page::12][page::13]


2.8 综合风险度量方法对比与敏感性分析


  • 汇总EWMA协方差、普通下半方差、EWMA下半方差和VaR四种风险度量模型表现:


- VaR虽然收益略低,但风险控制和风险调整收益率(夏普、Calmar比)均最优。
- EWMA协方差有效降低波动率、回撤,但收益无明显提升。
- 普通下半方差提升收益率与夏普率,且降低波动率。
- EWMA下半方差在上述指标中表现均衡,是折中方案。
  • 在不同风险预算(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下均进行回测,结果表明:


- 所有改进风险度量均优于普通协方差基准。
- VaR风险度量的风险控制优势在所有预算配置中最为显著,尤其稳定降低最大回撤。
- EWMA下半方差的提升效果在预算保守时更明显。
  • 时间窗口敏感性分析:


- 通过12组不同时段回测,发现除EWMA协方差外其余模型在收益率、夏普率上均有稳定改进,且VaR对夏普率的提升极为显著且稳定。
- VaR在最大回撤控制方面表现最好,所有时间段均比其他指标更优。
- EWMA下半方差在部分时段最大回撤指标中表现不稳定。
  • 由此总结,风险预算模型中风险度量指标替代传统协方差的可行性和优势明显,VaR优于其它指标的风险控制特性尤其突出。[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3. 主要图表深度解读


  • 图1、2(第2页):风险平价与风险预算模型对比示意;资产组合的预算分配示意,显示如何将总风险预算分配到各资产类别及地区,直观体现投资组合构建的层级逻辑。

- 图3、4(第3页):不同时间窗口下相关系数估计误差柱状图和曲线图,明确40个月时间窗口可提供最低估计误差,支持模型训练窗口的选定。
  • 图5(第4页):不同算法CPU时间对比表,显示CCD算法远优于传统优化方法,提高模型实用性。

- 图6(第5页):风险度量指标发展脉络图,科学地梳理了方差系、VaR系及回撤系的时间演进及理论背景,奠定本文风险度量理念基础。
  • 图7、8(第6页):展示不同收益率分布的VaR表现及Es(CVaR)与VaR的关联,说明VaR在不同分布下的有效性及CVaR的风险补充机制。

- 图9、10(第8页):不同半衰期τ的λ权重衰减示意,辅助理解EWMA风险计算逻辑。
  • 图11、12(第9页):不同半衰期EWMA协方差组合夏普率对比,显示夏普提升在半衰期25个月左右达到最优。

- 图13(第9页):EWMA协方差与普通协方差回测指标对比表,数据细致,表明EWMA模型在风险控制上更优。
  • 图14、15(第10页):资产权重动态及净值曲线,解析EWMA协方差对资产配置和组合净值增长的影响。

- 图16(第11页):基于普通/下半方差及EWMA下半方差的回测结果,表明下半方差和其改进版显著提升夏普比率和回撤指标。
  • 图17、18(第12页):资产权重变化和回测净值图,展示下半方差模型稳定性。

- 图19、20(第13页):基于90%置信水平VaR的资产权重及回测净值对比,突出极端风险管理优势。
  • 图21(第13页):详细列出不同置信水平VaR和协方差模型回测指标,数据清晰证实VaR模型风险调整表现优越。

- 图22-25(第14、15页):风险预算不同配置下,各风险度量模型对比表,说明VaR配置在多种风险预算假设中均表现最佳,其他模型亦均有改善,验证模型稳健性。
  • 图26-28(第15、16页):时间区间敏感性分析,收益率、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详细表格,证实VaR指标的持续性优势和EWMA下半方差的波动性。


报告图表具备丰富实证基础,严格从多角度多市场周期对比,支持结论的严谨性及可靠性。[page::2,3,4,5,6,8,9,10,11,12,13,14,15,16]

---

4. 估值相关分析



本报告聚焦于风险预算模型风险度量指标的优化与改进,不涉及具体企业估值或证券价格目标价,因此无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方法(如DCF或市盈率倍数法)分析与讨论。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历史依赖风险:模型基于历史价格数据和统计估计,可能无法捕捉市场机制发生重要改变时的情况,存在预测滞后或失效风险。

- 范例限制风险:报告中所用指数和资产样本仅覆盖部分市场,不能完全代表A股或全球市场,投资者需警惕数据代表性不足。
  • 估计误差风险:如协方差估计误差、参数选择(如半衰期、VaR置信水平)均影响模型表现,需谨慎确定。

- 模型求解风险:部分改进方法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导致模型无解(如Newey-West调整导致协方差矩阵条件恶化),需要额外算法设计保障稳健求解。
  • 市场极端事件风险:虽然VaR等极端风险指标可降低回撤,但市场极端变动仍可能导致超越模型预测的亏损。


报告提醒投资者理性运用模型,关注实操风险,体现了较为全面的风险认知。[page::0,17]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优势方面


  • 报告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结合多类风险度量指标,科学比较多种模型,提供了丰富、多维的理论与实证支撑。

- 采用先进优化算法CCD,解决了传统风险预算模型计算瓶颈,提高了模型实用性及运行效率。
  • 多风险预算和时间周期敏感性分析强化结论的稳健性判断。

- 对模型风险和局限性有适度说明,提醒谨慎使用。

潜在不足与限制


  • 虽讨论不同风险度量模型表现,但所应用资产范围有限,主要是少数发达市场和中国主要指数,加大样本覆盖有助于提升结论的普适性。

- 对于VaR计算采用了正态分布假设的方差-协方差法,中性化尾部厚度和偏度的效果有限,且并未充分展开CVaR等更复杂度量的实际应用,存在扩展空间。
  • 新提出的EWMA下半方差虽然表现优越,但控制最大回撤的稳定性不足,某些周期表现波动较大,应加强细节说明与后续改进建议。

- 由于模型尝试替换协方差矩阵但仍以该矩阵为核心,未涉及非线性风险度量(如Copula)、极值理论或机器学习方法等新兴领域,探索宽度有限。
  • 报告局限于月频数据处理,频率选择对风险估计有较大影响,关于高频数据的适用性和局限未讨论。


综上,报告在理论和实务结合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特别是在多样化风险度量手段和实际投资样本广度方面。[全报告]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风险预算模型中风险度量指标的选择和改进方法,通过引入指数加权协方差(EWMA)、下半方差(包括其EWMA加权版本)和VaR指标,分别从收益增强、波动控制和极端风险管理三方面优化模型表现。
  • 核心发现

- EWMA协方差赋予近期数据更高权重,使得组合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收益提升有限。
- 下半方差通过关注组合下行风险,有效提高收益率和夏普比,但最大回撤控制表现不够稳定。
- VaR作为关注极端尾部风险的指标,显著降低组合最大回撤和总波动,轻微牺牲收益,整体夏普和Calmar表现最佳,尤其置信水平调节使风险控制更灵活。
  • 实证分析基于2002年至2019年覆盖中国、美国、日本股指及债券等多资产的月度数据,经过全样本及多时间窗口回测,结果显示四类风险度量在各类风险预算配置(保守、稳健、激进)及不同时段下均表现优于基准普通协方差模型,且VaR模型风控优势尤为稳定明显。
  • 图表揭秘

- 相关系数估计误差验证、优化算法速度对比和多指标风险收益统计表等为模型选择和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 几十张图表和数据表细致展示了风险度量指标变换对资产权重分配、收益波动、最大回撤和组合净值增长的动态影响,具体数值彰显各指标优劣。
  • 总体立场:报告推荐将VaR风险度量纳入风险预算模型作为优先改善方案,以显著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同时,结合EWMA加权下半方差等指标可为投资组合带来良好的风险收益权衡。风险预算模型的风险度量方式优化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可靠和灵活的工具,有助于投资者在多变市场环境中提升稳健表现。
  • 谨慎提示:报告反复强调风险预算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固有限制,强调模型失效风险和样本代表性的不足,建议投资者理性、谨慎使用。


综上,本报告为风险预算模型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证贡献,特别在风险度量选择和优化算法效率的研究上具备行业参考价值,同时为后续相关风险度量的拓展和多资产组合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page::0,17,3,4,5,6,8,9,10,11,12,13,14,15,16,17]

---

总结



这份报告系统而全面地解析了风险预算模型中的风险度量机制,兼顾理论严谨性与实证验证,通过替代传统协方差的三类风险指标(EWMA协方差、下半方差、VaR)实现风险管理表现提升。关键的技术创新在于结合高效优化算法实现多类风险预算模型的实用求解,并凸显VaR指标在极端风险控制领域的明显优势,丰富了资产风险配置理论与实践体系,为机构投资者构建更优风险收益特征的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全文分析字数约2700字,包含详尽论述与图表解读,符合专业资深金融分析师标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