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围绕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构建逻辑、成分股特征及投资价值展开,强调央企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结合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行业覆盖、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及股权激励三大创新指标,展示成份股低估值和高研发投入特征,指数自2020年以来累计收益32%,显著跑赢沪深300和科技龙头指数,表现稳健出色,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科技创新主题配置工具 [page::0][page::3][page::5][page::6][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央企科技创新的龙头作用及政策驱动 [page::0][page::3]

  • 近20年来,国家研发支出持续增加,研发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 2023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超40%,研发经费投同比增长11.2%。
  • 国资委推动央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指数概况及成分股筛选机制 [page::4]

  • 指数由国资委央企涉半导体、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50只上市股组成。

- 选股标准结合研发支出占比(≥3%或全市场前50%)、近五年专利得分和股权激励状况。
  • 实施半年调整,单股权重上限10%,非国资控股企业权重不超过3%。


成分股市值与行业分布特点 [page::5][page::6]



  • 50只成分股平均总市值超千亿,指数总体总市值超5万亿,容量大且代表性强。

- 计算机、通信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超过50%,涵盖5G通信、软件等关键领域。

创新能力指标:研发支出、专利和股权激励结合 [page::6][page::7][page::8]



  • 指数结合公司研发投入比例、专利授权量和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 2022年发明专利量持续增长,央企股权激励占比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
  • 对未实施激励企业专利得分,实施企业专利得分倍增,形成创新能力共振。


成分股估值水平及行业研发投入 [page::8][page::9]


| 分位 | 个股数量(PE) |
|--------------------|----------------|
| 10%以下 | 15 |
| 10%-50% | 16 |
| 50%-75% | 7 |
| 75%以上 | 12 |

| 指数名称 | PE中位数 |
|--------------------|----------------|
| 中证科技龙头指数 | 35.3 |
| 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 | 27.14 |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行业 | 总市值(亿元) | 流通市值(亿元) | 2022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 |
|----------|----------|--------|--------------|----------------|-----------------------------|
| 002063 | 远光软件 | 计算机 | 117.35 | 82.32 | 26.25% |
| 600536 | 中国软件 | 计算机 | 325.93 | 200.19 | 19.68% |
| 002230 | 科大讯飞 | 计算机 | 1173.12 | 834.02 | 17.83% |
| 600498 | 烽火通信 | 通信 | 231.97 | 124.62 | 14.21% |
| 002046 | 国机精工 | 机械设备 | 59.79 | 29.59 | 12.01% |
| 002268 | 电科网安 | 计算机 | 201.12 | 129.38 | 11.58% |
| 600845 | 宝信软件 | 计算机 | 1085.49 | 253.01 | 10.89% |
| 000066 | 中国长城 | 计算机 | 338.39 | 202.59 | 10.70% |
| 600372 | 中航电子 | 国防军工 | 685.19 | 264.45 | 10.65% |
  • 多数成分股估值中低,PE中位数显著低于同类科技指数。

- 研发支出占比高,尤其计算机行业研发投入显著,体现强烈创新导向。

指数表现与风险提示 [page::9][page::10]




| 指数名称 | 年化收益(%) | 年化波动(%) | 最大回撤(%) | 夏普率 |
|------------------|---------------|---------------|---------------|--------|
| 央企科技创新指数 | 7.98 | 24.84 | -36.37 | 0.32 |
| 科技龙头指数 | -2.15 | 26.15 | -49.45 | - |
| 沪深300 | -2.83 | 19.41 | -39.59 | - |
  • 2020年以来累计收益32%,显著跑赢沪深300和科技龙头指数。

- 波动略高于沪深300,但最大回撤更小,且夏普率较高,显示风险调整后表现优异。
  •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环境、样本调整、市场风格切换风险,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系列之十三

-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
  • 作者与机构:证券分析师沈思逸、邓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 联系方式:沈思逸 (8621)23297818×7458,shensy@swsresearch.com
  • 报告主题:深入分析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制的“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及其投资价值,关注指数成分股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股权激励等驱动因素,以及成分股整体表现、估值和风险。


核心论点与评级
报告强调央企(中央企业)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在“卡脖子”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引领作用。研究指出央企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指数成分股以央企创新型上市公司构成,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表现突出,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动力。指数自2020年以来累计收益显著跑赢沪深300和科技龙头指数,显示其优异表现。报告未具体提出买卖评级或目标价,重点聚焦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分析及风险提示。[page::0]

---

二、章节深度解读



1. 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基本情况



1.1 充分发挥央企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 关键论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近20年研发支出持续增长,研发占GDP比例攀升,体现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央企作为战略创新主体,通过政策支持及制度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逻辑与数据支持

报告引用1996-2020年研发支出数据(图1),显示研发支出金额及占GDP比例显著上升,表明经济结构科技化转型明显。
2018年以来,科技部、国资委等多文件发布推动央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2022年成立专门科技创新局,强化央企创新主体地位。2023年上半年数据表明,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超40%,研发投入同比增11.2%,科技创新持续提速。央企在集成电路、国产大飞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这为指数成分股的优质创新型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page::3]

1.2 指数概况


  • 指数结构及样本筛选

该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点,选样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涉及半导体、电子、电力设备、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等行业的证券中筛选,确立50只成分股。
  • 选股标准

1. 必须为央企实际控制,主营涉及关键制造及科技领域。
2. 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不低于3%,或排名市场前50%。
3. 结合五年新增专利数、专利质量打分以及股权激励情况。股权激励实施企业专利得分翻倍,创新力度体现差异化。
4. 按综合得分排名选前50支证券为成分股。
  • 权重及调整

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只股票权重上限10%,非国资委控股企业权重不超过3%。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保证指数活力与代表性。

该严谨的选样与加权机制保证指数专注央企科技创新领域核心企业,同时平衡个股集中度风险。[page::4]

---

2. 指数成分股特点



2.1 成分股市值分布:容量大、代表性强


  • 数据总结

截至2023年9月28日,50只成分股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平均单只股票总市值约1026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平均236亿元。
最大市值股票为中国移动,市值超2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最高的有中芯国际、科大讯飞、中国联通。
图2显示市场头部与尾部市值分布悬殊,图3饼状图显示约20%成分股市值超千亿元,56%公司市值处于100-500亿元区间;自由流通市值分布集中于25-300亿元(图4、图5),体现指数覆盖央企科技创新领域的大中型企业。
  • 意义

较大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保证市场关注度及流动性,指数代表性广泛,包含多家业界领先央企,能反映行业整体科技创新动态。[page::5]

2.2 成分股行业分布:计算机、通信自由流通市值超过50%


  • 结构解析

成分股覆盖10个申万一一级行业,计算机类企业数量最多(20%)且贡献最大自由流通市值(约28%),通信类公司仅7家,但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达22%,国防军工占16%,电力设备及电子约11%。
图6显示行业分布数量,图7呈现行业市值分布。
  • 逻辑说明

计算机和通信占据超过50%的自由流通市值反映央企在软件、5G通信、信息技术等“卡脖子”领域的核心地位,这些央企核心力量对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安全支撑作用显著。[page::6]

2.3 成分股特色:将研发支出、专利和股权激励结合


  • 创新指标体系

该指数不单以传统研发支出占比衡量创新,还引入专利数量质量及股权激励作为综合评分。
  • 专利增长表现

图8展示2012-2022年中国专利授权量从20多万件增长至约80万件,授权数量大幅上涨,反映创新成果快速积累。
  • 股权激励促进创新

股权激励作为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重要激励工具,增强管理层创新动力和风险承受能力。2016年国资委出台相关激励及分红政策,集中推动央企科技创新。图9对比全市场及央企股权激励数量及占比,央企股权激励规模近年来快速上升,2022年央企股权激励占比为2016年的3倍,显示意愿和力度明显提升。中证诚通指数将股权激励权重乘以2,有效提高创新指标的差异化识别能力。[page::6][page::7][page::8]

---

3.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3.1 成分股估值水平较低


  • 估值数据

截至2023年9月28日,50只成分股大部分盈利且PE正数,PE处于过去3年50%分位数以下的成分股达31只(表1)。
与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相比,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的PE中位数27.14明显低于35.3(表2),显示央企科技创新企业估值更为合理或偏低。
  • 投资逻辑:较低估值反映市场对央企科技创新股整体认可度有限,但研发动力强劲,估值有较大提升潜力,具备投资价值。[page::8][page::9]


3.2 成分股研发支出占比高


  • 关键数据

成分股2022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7.63%,高于一般行业水平;研发占比前十名均超过10%(表3)且半数为计算机行业,体现资金向科技研发倾斜。远光软件以26.25%领先,中国软件、科大讯飞均超17%,与行业创新能力匹配。
  • 业务支持

上述企业主营智能语音、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高新技术领域,研发投入高度符合其科技驱动战略。高研发占比保证其长期技术壁垒和成长动力。[page::9]

3.3 指数表现出色


  • 收益与风险分析

自2020年起,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累计收益32%,跑赢沪深300及中证科技龙头指数超40%(表4)。图10呈现2019年底至2023年9月净值走势,2021年以来表现优势明显。
风险指标显示回撤控制良好(最大回撤-36.37%小于科技龙头指数-49.45%),波动性适中,夏普比率0.32优于对比指数。
  • 投资价值结论:央企科技创新指数在稳健增长中体现出较高的风险调整收益能力,具备优质投资标的配置价值。[page::9][page::10]


---

4. 风险提示


  • 风险识别

指数样本变动、宏观经济波动、市场风格切换均可能带来波动风险。
分析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存在分析偏差风险。
报告未涉及具体基金产品推荐或投资建议,提醒理性投资,谨防波动风险。
  • 策略或概率说明:报告未对风险概率及缓解策略进行详细展开,强调投资需谨慎。[page::0][page::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1(1996-2020研发支出):蓝色条形显示研发支出金额稳步攀升,2020年接近2.4万亿元;红色曲线反映研发占GDP比重从1996年的约0.5%提高至2020年接近2.5%,标志中国科技投资的持续增长和加强。[page::3]
  • 图2、3(成分股总市值分布):图2柱状分布显示市场头部龙头股极具统治力(如中国移动);图3饼图显示20%成分股市值超千亿元,56%处于100-500亿元,表明多样化的市值规模支撑指数代表性。[page::5]
  • 图4、5(自由流通市值分布):自由流通市值主要聚集于25-300亿元,流动性较好,便于资本市场操作及投资者参与。[page::5]
  • 图6、7(行业分布):计算机行业数量及市值占比最高(20%数量,28%市值),通信次之,合计市值超50%,体现央企在数字化、5G领域的主导地位。[page::6]
  • 图8(2012-2022专利授权情况):专利授权量从20多万件升至约80万件,增速迅猛。专利反映创新产出能力,支撑指数研发创新驱动的合理性。[page::7]
  • 图9(股权激励趋势):全市场与央企股权激励呈上升趋势,央企2022年股权激励占比为2016年三倍,股权激励数量和比例均显著提升,增强创新活力的制度支持明确。[page::8]
  • 图10(指数净值走势):央企科技创新指数较沪深300和科技龙头指数2021年后明显跑赢,表现稳健,明显的成长优势和风险调整回报提升。[page::10]
  • 表1至4:详尽数字支持估值合理性、研发投入高比例以及指数显著的超额收益表现,形成逻辑闭环。[page::8][page::9][page::10]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赘述具体估值模型,但通过市盈率(PE)对比分析反映了指数成分股估值状况。重点突出了:
  • PE中位数低于同行业科技龙头指数,30%左右的溢价折让表现,表明市场给予央企科技创新股估值偏低,具有价值发掘潜力。

- 指数使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只股票权重限制确保稳健性。
  • 估值基于近三年PE历史分位,具备相对估值分析意义。


虽然无DCF等模型详述,但PE分析直观且符合对央企成长阶段的定性理解。[page::8][page::9]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包括:
  • 样本变化风险:指数调整周期半年,样本股变动带来一定分析误差。

- 宏观经济与市场风格波动:整体市场变化可能影响指数表现。
  • 波动性风险:回撤风险虽较低,但依然显著,投资者需控制风险承受度。


报告没有具体风险缓解措施或发生概率的量化评估,但提示投资者关注上述一般市场风险。[page::0][page::1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调央企强大的政策背书和研发投入,但未深入探讨央企可能存在的运营效率、创新转化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潜在局限。

- 将股权激励得分加权为专利得分两倍虽创新,但叠加权重的具体合理性及效果无量化验证,存在主观成分。
  • 估值低但高研发投入比例冲突需警惕是否存在估值低估风险,也或对应央企某些管理、市场化激励不足带来的成长瓶颈。

- 风险提示较为笼统一般,缺少详尽的宏观或行业特定风险分析,投资者应保持审慎。
  • 回撤表现虽中等,波动率仍高,体验风险偏好者宜注意持仓弹性。


整体报告立场积极,有一定政策视角偏重,但逻辑合理较为清晰。[page::7][page::8][page::10]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的构建逻辑、成分股特征以及投资价值,重点凸显如下几点:
  • 央企在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且愈加凸显。 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连续增长,支撑央企在集成电路、国产大飞机、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领先作用。

- 指数覆盖的50只成分股市值集中于大中型央企,具有流动性和市场代表性。 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市值占比超过50%,行业配置紧密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
  • 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前瞻且创新,将研发支出、专利产出和股权激励进行有效结合,准确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专利授权量与股权激励比例双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制度激励。

- 估值具备较强吸引力,整体PE中位数低于同类指数,且多数成分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说明投资者可能未充分反映央企科技创新潜力。
  • 指数表现优异,自2020年以来累计收益跑赢沪深300、中证科技龙头指数超过40%,且年化风险调整收益稳定,吸引力显著。

- 风险主要来自指数样本调整、宏观经济与市场波动。 报告对风险披露较基础,建议投资者关注投资周期与市场环境变化。

综上,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依托央企资源优势与国家政策驱动力,同时凭借科学系统的选股及权重调整机制,展现优异的收益表现和风险控制能力,为科技创新主题投资领域提供了核心标的代表及投资风向标,具备较高的投资参考价值。[page::0,3,4,5,6,7,8,9,10]

---

参考图表示例



以下为正文中关键图表示例:

图1:中国研发支出金额及占GDP比例(1996-2020)

图2: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成分股总市值分布

图6:指数成分股行业数量分布

图8:2012-2022年我国专利授权数量

图9:全市场及央企股权激励数量与占比

图10: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指数净值走势

---

综上所述,本报告以详实数据与科学指标解释展示了央企科技创新指数的结构、驱动力及投资表现,强调央企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地位,彰显了指数作为科技产业风向标的投资价值。其稳健且低估值特性,辅以超额收益实力,值得重点关注。

[全文基于报告原文内容综合分析,引用页面标注于段落结尾处]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