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特中长期投资组合- 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量化诠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借鉴乔尔·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通过两个核心财务指标(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构建布拉特投资组合,在中国A股市场实证显示该策略获得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累计涨幅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优异,适合中长期量化价值投资者关注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
速读内容
布拉特投资组合构建方法及核心因子介绍 [page::1][page::2]
- 投资组合基于乔尔·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利用两项关键指标构建:投资回报率(息税前利润/净流动资本+净固定资产)及收益率(息税前利润/企业价值)。
- 排名方法为对沪深A股所有符合条件股票,分别对两指标评分并求和,挑选得分最高前30只股票,等权构建组合。
- 每年5月进行一次调仓,保持组合动态更新。
历史净值表现与超额收益 [page::0][page::3][page::4]

- 2002年5月至2011年4月,布拉特组合累计涨幅达555.20%,同期沪深300仅上涨145.84%。
- 组合连续九年每年均实现正超额收益,年化收益率为22.99%,远超沪深300的10.51%。
- 组合最大回撤和日度波动率略高于基准,但夏普比率高达0.74,表明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势明显。
量化选股策略实证与风险调整收益分析 [page::4]
| 指标 | 沪深300 | 布拉特策略 |
|--------------|---------|------------|
| 累计收益率 | 145.84% | 544.00% |
| 超额收益率 | - | 398.16% |
| 年化收益率 | 10.51% | 22.99% |
| 年化波动率 | 0.2921 | 0.3083 |
| 夏普比率 | 0.3514 | 0.7377 |
| 平均换手率 | - | 73.77% |
- 组合表现稳健,风险调整回报优于市场基准。
- 较高的换手率体现年度调仓的动态优化策略。
策略实际应用与成分股动态跟踪 [page::6][page::7][page::8]
- 附录列示2011年5月最新组合成分股及历年换仓明细,覆盖交通运输、交运设备、房地产、金融服务、机械设备等多行业。
- 反映策略兼顾行业分散与价值挖掘,动态调整组合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策略总结及投资建议 [page::5]
- 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在中国A股市场具备可操作性和优异回报表现。
- 适合注重风险调整收益且偏好中长期价值投资的量化策略投资者关注。
深度阅读
《布拉特中长期投资组合—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量化诠释》详细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布拉特中长期投资组合-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量化诠释
发布机构: 国海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
分析师: 程志田(国海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总监)
发布日期: 未具体标明,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4月22日
主题: 以乔尔·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为核心,研究其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和投资回报表现,构建并回测“布拉特投资组合”策略,验证价值投资的量化实践效果。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重点借鉴格雷厄姆及格林布拉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通过量化“神奇公式”筛选中国A股中质优价低股票,构建“布拉特投资组合”,并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组合在2002至2011年间累计回报显著优于市场基准,且年复合收益持续稳健,成为中国A股市场中长线量化价值投资策略的成功样板之一。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引言与背景
报告开篇介绍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核心理念——以“寻找廉价股、定量分析为主”为原则,注重“低价买入优质企业”的长期稳健收益特性。格雷厄姆的选股公式在20世纪中期被实践验证极为成功。不过,因市场环境和股票结构变化,传统公式符合的股票在现代市场数量稀少[page::0,1]。
随后提到乔尔·格林布拉特基于类似理念开发的“神奇公式”,该公式以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双指标筛选股票,长期体现出优异绩效,尤其是在美国市场经过十余年验证[page::0,1]。报告目的即是检验该公式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并通过量化实现价值投资策略。
---
2.2 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剖析
神奇公式包含两个核心指标:
- 投资回报率(通过息税前利润与资本投入比率衡量)
公式:息税前利润 ÷ (净流动资本 + 净固定资产)
该指标规避了传统ROA/ROE因负债及税率差异造成比较失真,采用息税前利润反映真实经营表现,且扣除无形资产(比如商誉)以提高对有形资本的衡量准确性[page::1]。
- 收益率(通过息税前利润与企业价值比率衡量)
公式:息税前利润 ÷ 企业价值
该收益率考虑了企业整体价值(包括股本及债务),避免了单纯市值估值偏差,使得公司间收益率具有可比性。[page::2]
这两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构成股票筛选的双维度分析。通过对所有股票用最新年报数据计算后进行排序打分,加权组合成选股排名,排名最高的股票即为优选目标。
---
2.3 投资组合构建与规则
- 样本空间: 以沪深所有A股为初始池,剔除ST、*ST、暂停上市、违法违规及缺乏必要数据的股票[page::2]。
- 评分与排名: 计算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两指标,分别打分并累计排名。
- 组合组成: 选取得分最高的30只股票,等权重配置,形成“布拉特投资组合”。
- 调仓频率: 每年5月根据最新排名进行调仓维护[page::2]。
---
2.4 组合表现评估
历史净值走势对比: 报告中两幅重要折线图(见图1和首页图)对比了2002至2011年间布拉特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走势。布拉特指数于2011年4月达6440点,而同期沪深300仅2458点,表明布拉特策略累计回报远超基准[page::0,3]。
- 折线走势揭示,2006年至2008年市场大牛市中布拉特策略涨幅极为抢眼,且即便2008金融危机期间其下跌幅度较沪深300小。
- 2009年至2011年市场震荡期策略依然体现出相对稳健表现。
年化收益与超额收益: 每年均战胜基准指数,实现稳定超额收益,具体见图2以及表1,9年间年复合收益率达22.99%,累计超额398%[page::3,4]。
| 年份区间 | 沪深300涨跌幅 | 布拉特组合涨跌幅 | 超额收益 |
|----------------------|:-------------:|:----------------:|:-----------:|
| 2002.05-2003.04 | -7.62% | -7.61% | 0.01% |
| 2003.05-2004.04 | -0.02% | 19.18% | 19.16% |
| 2004.05-2005.04 | -24.79% | -17.02% | 7.77% |
| 2005.05-2006.04 | 25.73% | 41.39% | 15.66% |
| 2006.05-2007.04 | 203.56% | 212.56% | 9.00% |
| 2007.05-2008.04 | 11.24% | 28.19% | 16.95% |
| 2008.05-2009.04 | -33.74% | -22.44% | 11.30% |
| 2009.05-2010.04 | 16.94% | 47.58% | 30.64% |
| 2010.05-2011.04 | 7.58% | 8.71% | 1.13% |
风险调整表现: 依据表2,布拉特策略年化波动率为0.3083,略高于沪深300的0.2921,但夏普比率高达0.74,为基准的两倍多,显示风险调整后收益远超市场平均水平[page::4]。
| 指标 | 沪深300 | 布拉特策略 |
|--------------------|----------|------------|
| 累计收益率 | 145.84% | 544.00% |
| 超额收益率 | — | 398.16% |
| 年化收益率 | 10.51% | 22.99% |
| 年化波动率 | 0.2921 | 0.3083 |
| 夏普比率 | 0.3514 | 0.7377 |
| 平均换手率 | — | 73.77% |
策略换手率较高,约74%,反映年度调仓带来的交易频率,是策略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的体现。
---
2.5 策略成分股与调仓历史
报告附录详列了2011年5月的投资组合成分股及2002年至2010年间每年调仓明细,涵盖多个行业核心标的,如交运设备(盐田港、江铃汽车、上海汽车)、房地产(电子城、阳光股份)、化工(赤天化、兰花科创)、金融(吉林敖东)、家用电器(格力电器、九阳股份)等,呈现多行业分布,增强组合稳健性[page::6,7,8]。
调仓逻辑严格按照神奇公式打分排名执行,年度更替组合股票,保证持股时效性及策略因子有效性。
---
2.6 结语与投资建议
综合历史数据和策略表现,分析师总结:
- 神奇公式成功挖掘中国A股质优价低股票,构建的布拉特组合体现长期稳定超额收益。
- 该量化价值投资策略展现了在中长期投资中的成功应用,适合价值投资者及量化策略投资者重点关注[page::5]。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首页图(沪深300与布拉特策略指数历史走势)

描述: 此图展示了2002年至2011年间“布拉特策略指数”(红线)和沪深300指数(蓝线)的点位走势。
数据解读:
- 两指数初期波动接近,但自2005年起布拉特策略指数开始强势上升,远超沪深300。
- 2007年牛市嵌入阶段,布拉特指数明显在6000以上震荡,沪深300则在4000点左右波动。
- 2008年市场下行时,布拉特策略表现相对抗跌,跌幅明显小于沪深300。
- 后续年份布拉特指数维持高位,反映出优异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增长性。
联系文本论点: 图形直观说明布拉特策略在不同市场周期均表现优异,尤其是在行情波动剧烈时凸显策略的安全边际和良好收益[page::0,3]。
---
3.2 图1(布拉特指数历史走势图)

描述: 展示的是布拉特策略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在2002.05.09至2011.04.22期间的细化走势图,与首页图类似,但数据更新至2011年4月。
解读:
- 波动与趋势一致但更精准,显示出布拉特指数自2004年起逐步拉升;
- 2007年春季达到巅峰7000点以上,远超沪深300。
- 2008年大幅调整后,布拉特指数依旧强于沪深300。
- 2010年至2011年略有调整,但整体仍维持高于沪深300约2.5倍的水平。
---
3.3 图2(年度涨跌幅比较)

描述: 对比2002至2011年间布拉特策略与沪深300年度涨跌幅。
解读:
- 布拉特策略9年间均跑赢基准(年年超额收益),最高年超额收益超过30%。
- 基准指数在2008年跌幅极大(-33.74%),但策略跌幅仅为-22.44%,显示风险抵御能力较好。
- 多数年份优势明显,尤其在市场上涨阶段放大收益。
---
3.4 表1、表2(收益和风险评估)
两表以数字形式具体展示年度涨跌、累计收益、年化收益及风险调整指标,为策略优势提供量化依据。报告附带的指标如夏普比率,年化波动率表明布拉特策略在承受略高风险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page::4]。
---
4. 估值分析(隐含)
虽报告未直接展开传统估值体系中如DCF、P/E等详解,但格林布拉特公式本质为以息税前利润结合资本投入和企业价值打造的收益率指标,可视为一种改良的基于利润对资产和企业价值的“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估值筛选方法。
其优势是避免了税率和负债水平差异造成的估值扭曲,增强了不同企业间可比性。通过年度调仓和30只股票的等权配置确保估值型选股的动态调整,从而捕捉潜力股的价值回归。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对风险提示不多,暗含风险如下:
- 策略适用性风险: 格雷厄姆原公式在当前市场已少见符合标准股票,格林布拉特公式虽然在美国市场有效,但A股环境复杂多变,其长期稳定性仍需持续验证。
- 市场波动风险: 虽策略年化波动率略高于市场,意味着回报伴随较大波动,投资者需承受一定的下行风险。
- 组合集中度风险: 仅选取30只股票,权重均等,行业分布虽多,但个别行业波动较大可能影响整体业绩。
- 流动性及交易成本风险: 年换手率近74%,高频调仓可能带来较高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
报告暂无具体缓解机制,需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斟酌策略应用。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策略收益的来源主要依赖于过去9年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股票结构,未来表现仍需谨慎观察。其优异表现可能在牛市或特定经济周期更佳。
- 换手率较高,意味着交易频繁,未提及该策略对投资者实际收益的净化(扣除交易费、税费后)影响。
- 报告未详细展开行业权重对组合影响,长期表现是否受益于特定行业热度导向留有疑问。
- 所有业绩均基于历史数据回测,过去表现不代表未来,报告中未紧密讨论该公式背后的经济或市场逻辑变化对策略的潜在冲击。
- 策略基于息税前利润,受企业会计政策影响较大,可能在不同行业会计处理差异中产生偏误。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尽地构建并验证了基于乔尔·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的“布拉特投资组合”在中国A股市场的长期表现,成功地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念量化应用到中长期投资框架下。经过2002年至2011年9年期的实证检验,布拉特组合累计收益率超过544%,远超沪深300指数的146%,实现了年化22.99%的高收益和风险调整后的显著优势(夏普比率0.74)。
图表与数据共同体现:在历史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该策略不仅稳定跑赢大盘,还展现出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持续性超额收益。年度收益表现图及详细历史成分股显示出行业多样化的风险分散特征与策略灵活调整的强韧性。
作为一套基于息税前利润和企业价值的选股方法,神奇公式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易受税率和负债结构影响的局限性,使投资回报的衡量更科学和全局,适合中国本土市场。
该报告对有意践行价值投资理念、追求系统化、量化选股策略的投资者提供了有力方法论与经验证据,值得深入研究和试点。
---
资料或图表溯源页码汇总:
[page::0,1,2,3,4,5,6,7,8]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