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新天地,结构化产品初探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结构化产品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素和业务模式,详述了保本型及带杠杆机制结构的典型产品设计,辅以国内外结构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规模数据,从资产类别和保本率角度解析市场偏好。报告强调我国结构化产品以银行为主,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挂钩股票指数资产,且保本率偏高,显示投资风格趋于保守。海外市场分类多样,欧、美、亚市场各具特色,涵盖权益、利率、汇率、商品等多种资产类别,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风险收益选择 [page::0][page::3][page::6][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结构化产品定义与特点 [page::0][page::3]
- 结构化产品是结合固定收益债券和期权的创新型金融衍生品,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设计,保证本金安全同时获取预定收益。
- 主要特点包括保本、特定期限、挂钩特定资产以及收益公式化,能够高度定制并满足不同风险投资需求。
- 标的资产范围广泛,包括股票、汇率、利率、商品等各类资产。
结构化产品设计示例解析 [page::6][page::7][page::8]
- 例1为恒定100%保本产品,资金80%配置于零息债券(保证本金),16%用于购买沪深300指数看涨期权,4%为管理费用。收益结构保证本金安全且分享50%的指数上涨收益。
表1:例1产品结构
| 产品结构 | 期限 | 资金占用 | 投资目标 |
|------------|------|----------|--------------------------------|
| 零息债券 | 5年 | 80% | 提供本金100%的保障 |
| 总费用 | | 4% | 账户管理运营所需费用 |
| 看涨期权 | 5年 | 16% | 分享沪深300指数50%的上涨收益 |
| 加总 | | 100% | |
- 例2为部分保本放大收益产品,采用4年期零息债券85%作本金保障,同时利用向下敲入障碍看跌期权卖出获得10%额外资金,配合牛市价差买入牛市期权实现约2.5倍沪深300上涨20%内的收益。管理费用同样为4%。
表2:例2产品结构
| 产品结构 | 期限 | 资金占用 | 投资目标 |
|----------------|------|----------|----------------------------------------------|
| 零息债券 | 5年 | 85% | 保证本金100% |
| 总费用 | | 4% | 账户管理运营费 |
| 牛市价差 | 4年 | 21% | 实现沪深300指数上涨20%内约2.5倍收益 |
| 向下敲入期权 | 4年 | -10% | 卖出敲入看跌期权获得资金 |
| 加总 | | 100% | |




结构化产品发行业务收入及设计逻辑 [page::8][page::9][page::10]
- 发行人通过对冲基础资产风险获取波动率差额收益,业务属于低中风险资本中介,单笔年化收益率约10%-15%,高效规模扩张提高收益。
- 产品设计核心在于匹配投资者风险偏好,通过测算基础资产收益率,进行期权成本预算,设计符合保本率和参与率要求的结构化结构。
- 设计流程包括产品定位、结构设计、定价,重点在期权定价与保本及参与率计算。
结构化产品全球及中国市场现状 [page::11][page::12][page::13]
- 全球结构化产品规模超7.5万亿美元,涵盖多资产类别,产品数量逐年攀升但销售额趋稳,表明市场趋于成熟稳定。
- 挂钩汇率资产产品数量最多,其次为股票指数和利率产品。海外市场(欧美日韩等)高度多样化。
- 中国市场以银行发行为主,规模超过8215亿元人民币,主要挂钩股票(尤其沪深300指数),其次为利率、外汇和商品。
- 中国市场产品保本率分布显示65.68%超100%保本率,反映市场风险偏好较为保守。
中国市场结构化产品资产类别规模对比图[page::13]

| 资产类别 | 规模(百万元) |
|----------|----------------|
| 股票 | 27903 |
| 利率 | 9879 |
| 外汇 | 8909 |
| 商品 | 6955 |
| 混合 | 125 |
保本率分布饼图展示[page::13]

- 超过100%保本率产品占比65.68%,100%保本率占27.79%,小于100%保本率产品仅6.53%,市场整体以保守风格为主。
海外主要市场结构化产品发行规模与类别概览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欧洲市场为结构化产品主场,规模约2.2万亿欧元,股票权益类产品最受欢迎。
- 美国市场规模约6200亿美元,重点产品包括权益和利率结构化,信用类产品明显减少。
- 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及香港市场各具特色:日本聚焦汇率产品,韩国市场多元,台湾合成类产品流行,新加坡和香港以汇率类产品为主。
- 各地区结构化产品新发行金额及资产类别分布详见多张表格。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的新天地,结构化产品初探——详细报告解读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金融工程的新天地,结构化产品初探》
- 系列归属:产品创新专题系列报告之五
-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日期:未具体标注,但内容数据统计截止至2014年及后续2-3年的情况
- 分析师:蓝昭钦、马普凡
- 主题:本报告主要围绕结构化产品的市场发展、设计、业务模式及全球主要市场概况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不涉及具体投资建议,强调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解析。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关注结构化产品作为金融工程的创新工具,其能够通过固定收益和衍生品的结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需求。报告论述:
- 结构化产品的本质和设计逻辑;
2. 产品特点及基本构成要素;
- 发行业务的收入结构与风险收益特征;
4. 全球及中国结构化产品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 通过实证案例展示产品设计细节及收益结构;
6. 细分亚洲、欧美及亚太主要市场的结构化产品分布和发行特征。
报告在系统介绍和数据支持上详尽,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结构化产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功能。[page::0,1]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结构化产品业务模式
1.1 结构化产品介绍
- 报告定义结构化产品为“固定收益衍生品”的创新组合,通常由债券和期权合成。
- 它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定制化的投资工具,保本或高收益均可实现。
- 发行渠道多样,包括票据、SPV、权证等,但国内发行主体大多为银行,主要发行结构性理财。
- 在成熟欧美市场,发行机构更多元,包括投资银行、基金等。
逻辑依据:结构化产品使投资者能借助金融工程技术在不同风险偏好下“量体裁衣”,兼顾风险控制与收益追求,成为资本市场上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工具。
1.2 产品特点
- 保本:约定到期时本金保障,可完全保本或部分保本,也有设定保护区间的产品。
- 特定期限:普遍为3~6年,提前赎回可能损失本金。
- 挂钩特定资产:涵盖股票、汇率、利率、商品等各种标的。
- 收益公式化:收益结构在期初已经确定,透明具体。
该设计理念明确产品风险和收益的边界,适应不同投资者需求,特别是那些追求本金安全的保守投资者。
1.3 基本要素
- 资金池基础资产(一般为零息债券)
- 挂钩资产(股票、外汇、利率、商品等)
- 衍生品合约(期权为主,亦有互换、远期)
基于风险收益特征,产品分为五类:保本型、收益增强型、分享型、杠杆型及其他奇异类。
此结构促进风险的分散及不同市场条件下收益的优化。
1.4 业务客户群分析
- 覆盖风险从低至高的不同投资者:保障型、资产收益优化、基础资产收益追求和激进杠杆投资者。
- 扩大投资宽度:打破传统资产限制,容许投资更多市场和资产,提高资产组合效率。
- 引入期权机制,解决“做多”局限,支持震荡及熊市的潜在获利。
逻辑清晰指出结构化产品作为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适用性及提升资产组合的功能作用。[page::3-5]
---
2. 结构化产品的结构与设计
2.1 产品结构
用实例说明:
- 例1:100%保本产品
- 资金分配为80%零息债券+16%看涨期权+4%费用。
- 零息债券提供到期本金保障,期权提供指数上涨收益(约占50%沪深300指数上涨分成)。
- 视市场利率和波动率调整资产配置。
- 例2:下跌50%内保本,收益封顶20%产品
- 资金分配85%零息债券+21%牛市价差期权 -10%向下敲入期权 +4%费用。
- 设计更复杂,采用牛市价差与障碍期权提升杠杆倍数(2.5倍),但允许50%指数下跌后风险暴露。
这些设计基于无风险利率、期权价格、收益参与率和保本水平综合制定,体现金融工程的复杂性和精细化。[page::6-8]
2.2 发行业务收入特征
- 发行人通过卖出高隐含波动率期权、买入实际波动率产品进行风险对冲,赚取二者价差。
- 投资者获取标的资产方向性收益,发行人和投资者非零和对赌关系,本质为较低风险的资本中介业务。
- 单笔业务收益率(年化)约10%-15%,收益需依赖业务规模放大。
- 收入以固定成本驱动,强调规模效应和对冲静态平衡。
此解释体现发行业务的风险收益分离,强调规模化运营优势。[page::8-9]
2.3 产品设计要点
- 设计目标基于客户风险偏好和基础资产收益率计算期权成本,设计匹配结构。
- 设计条款包括期限、保本率、参与率、提前赎回限制等关键变量。
- 设计流程:从产品定位、结构设计到产品定价,核心在期权估价和条款匹配。
详解其行业设计方法论与流程,体现金融工程在结构化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核心地位。[page::9-10]
---
3. 结构化产品发展历史与海外发展状况
3.1 全球发行状况
- 结构化产品发展经历传统产品阶段与现代产品阶段。
- 截至2014年,全球结构化产品超761万只,总规模7.5万亿美元。
- 产品数量逐年增长,销售额趋于稳定,反映市场趋于成熟。
- 挂钩资产主要为汇率产品(占优)、单个股票指数、利率产品等。
- 2010-2014年数量和销售额统计显示市场稳健扩张。
全球市场结构化产品细分如表3、表4显示多元资产类别的广泛覆盖,反映结构化产品的适应性和创新化水平。[page::11-12]
3.2 欧美市场
- 欧洲为结构化产品首发市场,市场规模约2.2万亿欧元,投资者对保本特性需求强烈。
- 美国市场同样成熟,但规模较欧洲小,约0.62万亿美元,强调产品创新。
- 近年来,股票型和利率型产品最受欢迎,信用类产品受信贷危机影响明显下降。
- 表5(欧洲)、表6(美国)详细显示不同资产类别发行业务量,展现产品偏好差异。
3.3 亚太市场
- 亚太市场快速成长,涵盖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市场。
- 日本市场规模1.6万亿日元,汇率类产品主导。
- 韩国市场规模较大,资产类别多样,涵盖股票、信用、房地产等。
- 其他市场各有所长:新加坡产品集中于汇率类,台湾市场合成产品占比较高,香港市场同为汇率和股票组合主导。
- 图8展现中国市场结构化产品中股票类占主导(279亿元),接着利率、汇率、商品。
- 图9显示65.68%产品保本率超过100%,投资者偏保守。
中国银行主导发行,产品多为理财包裹,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和产品种类。[page::13-1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结构化产品基本要素(page 5)
- 展示结构化产品的两大组成部分:资金池基础资产(如零息债券)和衍生品合约。
- 衍生品合约价格依赖于挂钩资产。
- 图形化结构清晰阐释物理资产与衍生合约及挂钩标的之间的依赖关系。
图2 & 图3:例1产品收益结构与资金分配(page 7)
- 图2收益图清晰显示100%保本情况下,产品收益在指数上涨时线性增加,但不会跌破本金。
- 图3资金分配示意,说明资金如何划分为基础债券和期权及费用,体现如何用80%资金保障本金,16%参与收益,4%费用。
表1:例1产品结构(page 6)
- 资金比例精准展现产品设计中的资源分配。
- 估算逻辑建立在无风险利率及期权现价基础上。
表2、图4、图5:例2产品结构及收益(pages 7-8)
- 对比例1,例2风险更大、杠杆倍数更高(2.5倍杠杆收益)。
- 产品设计通过卖出敲入看跌期权来筹资,接受50%下跌风险。
- 图4显示收益在20%封顶,上涨收益放大;下跌超50%后亏损加剧。
- 图5阐释资金流动,强调通过期权销售筹资的资金增量。
图6:发行人盈利模式示意(page 9)
- 发行人通过卖出隐含波动率和买进实际波动率的差价获利。
- 强调发行人与投资者并非直接对赌,而是风险转移和资本中介。
- 数字如40%波动率卖出对30%买入显示期权市场的价差空间。
图7:产品设计流程(page 10)
- 流程图直观显示产品设计的三大环节:定位、结构设计和定价。
- 强调期权估值的重要性,及客户需求驱动设计。
图8:中国市场结构化产品各资产类别规模(page 13)
- 股票类产品规模最大,远超利率、外汇和商品。
- 反映中国市场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偏好。
图9:中国市场保本率分布(page 13)
- 超过65%产品保本率超过100%,仅6.5%低于100%,显示市场保守风格。
- 与欧美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有区别。
表3-11:全球及主要市场发行量与金额统计(pages 11-18)
- 数据详实,涵盖全球、新兴及发达市场。
- 明确欧、美股票类产品火爆,信用产品美国产能不足。
- 亚太市场发展速度快,但产品份额、资产类别等表现差异。
- 例如日本高度集中于汇率类,新加坡亦明显是汇率主导市场。
- 韩国、台湾和香港市场多样化较强,发行规模庞大。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采用具体估值模型给出结构化产品价格,而是强调:
- 核心估值工作在于“期权定价”,基于无风险利率、波动率、执行价格等参数。
- 通过调整基础资产比例、期权投资金额,计算“保本率”和“参与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
- 市场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差异为发行人带来套利空间,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15%。
- 投资者获得挂钩资产的方向性收益,而发行人收益源于期权波动率的对冲价差。
此估值逻辑是基于金融工程中衍生品定价理论,如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变体。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声明:
- 仅进行市场和产品设计分析,不提供具体投资建议。
- 结构化产品存在投资风险,特别是部分保本或非保本产品风险明显。
- 保本承诺依赖于发行人信用及结构设计,存在信用风险。
- 产品提前赎回条款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 投资标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期权定价风险等均可能影响产品表现。
报告未详述缓释策略,但强调设计环节已考虑风险偏好和保护方案。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陈述较为客观,聚焦金融工程技术和市场发展,不涉及对产品风险的过度乐观描述。
- 投资者保护方面,报告多强调保本产品,但未深入讨论发行人信用以及极端市场条件下风险。
- 对中国市场的保守分析合理,但缺少对规制环境和市场成熟度的更深入讨论。
- 结构设计示例相对保守,未详细介绍高杠杆及复杂奇异期权产品的潜在风险。
- 报告中对发行人盈利模式的描述,将其风险描述为“中低风险”资本中介,可能低估了市场极端波动时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总体分析框架完备,但需注意投资者应结合具体产品条款和发行人信用进行风险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且详尽地介绍了结构化产品作为金融工程创新工具的发展历程、产品设计理念、业务模式及全球市场现状。核心见解包括:
- 结构化产品通过将债券与期权结合,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需求,实现收益的可控设计和风险管理。
- 产品设计围绕保本率、参与率和期限等核心条款实现客户诉求的精准匹配。
- 发行业务具备规模导向和低风险特性,发行人与投资者收益来源不同,非零和博弈。
- 全球结构化产品市场稳健发展,数量增长,规模趋稳。欧美成熟市场产品多样,亚洲市场快速增长且具有显著特色。
- 中国市场以银行为发行主体,产品设计集中在权益类资产,投资风格偏向保守,超过65%的产品保本率超过100%。
- 详细的产品结构举例和资金流向说明关注产品风险控制和收益杠杆的平衡。
- 图表和数据支持使得报告具有较强的行业洞察力,为理解结构化产品的金融工程核心和市场应用提供扎实基础。
综上,报告在结构化产品领域,为金融工程的创新应用、产品设计及市场发展提供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视角,有助于理解结构化产品的业务逻辑和行业趋势。[page::0-18]
---
重要图表示例展示
图1:结构化产品基本要素示意图

图7:结构化产品的设计流程

图8:中国市场结构化产品各资产类别规模

图9:中国市场结构化产品保本率分布

---
总结
此份报告作为结构化产品专题研究,系统介绍了产品本质和创新价值,详述设计与发行模式,辅以丰富的全球市场数据和案例,具有极高的行业参考价值。对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理解金融工程和结构性衍生品工具的设计与风险管理具备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