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指数增强 ETF 总体运行平稳,产品再获集中申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首批指数增强ETF的运行表现,披露了2022年10月21日13家基金管理人新申报的增强型ETF产品情况,揭示各基金超额收益和换手率的差异。在主动型基金中,债券基金收益领先股票基金;被动型基金中半导体ETF表现最佳,光伏ETF下跌最深。公募REITs和大类资产表现各异,显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分布,为投资者提供了报酬与规模变动的详细对比分析 [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速读内容
第一批指数增强ETF表现综述 [page::2][page::3]
- 指数增强ETF产品于2021年底至2022年初陆续成立,规模流动性稳定。
- 华泰柏瑞中证500增强ETF超额收益最高(6.62%),国泰沪深300增强ETF超额收益最低(-4.22%)。
- 交易活跃度差异显著,招商沪深300日均换手率最高(30.37%),景顺长城中证500最低(12.17%)。
主动型基金收益排行与结构分析 [page::3][page::4]
| 基金类型 | 基金数目 | 收益均值(%) |
|--------------|----------|-------------|
| 股票型基金 | 515 | -0.83 |
| 债券型基金 | 2658 | -0.03 |
| 混合型基金 | 4201 | -0.77 |
- 债券型基金整体表现优于股票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收益为正。
- 近期主动收益TOP5股票基金收益率最高达到11.75%。
被动型基金ETF板块表现 [page::5]
- 刚上市的汇添富中证中药ETF首发规模4.30亿元,周收益3.91%。
- 半导体ETF板块平均涨幅最高2.66%,光伏ETF板块平均跌幅最深-4.27%。
- 嘉实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位居单只ETF周涨幅榜首(6.04%)。
ETF规模变化TOP5 [page::5]
| 变动类型 | 基金简称 | 规模变动(亿元) | 收益率(%) |
|----------|----------------------|----------------|-----------|
| 增加TOP5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 | +9.26 | 1.34 |
| 减少TOP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 -23.28 | -2.51 |
公募REITs表现一览 [page::6]
-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周涨幅最高6.73%,东久新经济REIT规模增长显著(+1.14亿元)。
- 华安中国交建高速REIT规模最大,达93.52亿元。
大类资产市场表现走势分化 [page::7][page::8][page::9]

- 上周A股沪深300与恒生指数分别下跌2.59%、2.27%,美股标普500与纳斯达克分别上涨4.74%、5.22%。
- 国债与转债有所走低,信用债微涨,黄金、原油、有色金属整体下跌(原油跌幅达3.33%)。
- 资产表现呈现分化,投资者面临结构性配置机遇与风险。[page::7][page::8][page::9]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与解读:第一批指数增强ETF总体运行及市场表现深度剖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第一批指数增强ETF总体运行平稳,产品再获集中申报》
作者及联系方式:陈奥林、殷钦怡(分析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联系方式详见报告页尾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3日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
报告主题:本报告聚焦指数增强型ETF产品的最新市场表现,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表现,另类投资基金,金融市场大类资产走势及相关风险分析。
核心论点和主要信息传达:
- 首批指数增强ETF产品总体运行平稳,收益展现分化,部分产品取得超额收益。
- 10月21日新增指数增强ETF产品集中申报,涉及多个权重与成长指数。
- 主动型基金表现依然由债券型领先,股票型表现相对较弱。
- 半导体ETF板块表现优异,光伏ETF跌幅显著。
- 公募REITs市场收益和规模出现分化,创新产业园类REIT表现突出。
- 大类资产方面,A股及港股下跌,美股上涨,债券和商品市场走势分化。
- 报告强调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局限性,提醒读者投资风险。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第一批指数增强ETF总体运行平稳,产品再获集中申报
关键论点:
- 首批五只指数增强ETF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陆续成立,到2022年10月表现整体稳定。
- 2022年10月21日,13家基金管理人集中申报新一批指数增强ETF,跟踪中证1000、中证500、创业板、科创50、沪深300等主流指数。
- 指数增强ETF产品通过有效控制跟踪误差,以获取基准指标外超额收益为目标,收益来源于基准指数的Beta收益和超额Alpha收益。
重要数据及推理:
- 申报ETF涉及4只跟踪中证1000、3只中证500、2只创业板、2只科创50、1只沪深300和1只科创创业50ETF,覆盖多样化市场板块。
- 产品运行期间超额收益表现分化,华泰柏瑞中证500指数增强ETF超额收益最高,达6.62%;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ETF表现欠佳,超额收益为-4.22%。
- 换手率平均较高,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ETF日均换手率最高达30.37%,景顺长城中证500日均换手率最低为12.17%。
- 基金规模差异明显,规模最大的为华泰柏瑞中证500和国泰沪深300,均为8.10亿元。
表1和表2展示了申报产品名单及首批ETF的基金成立日、超额收益、换手率和基金规模。
---
2. 主动型基金上周表现:债券型基金领先股票型基金
关键论点及数据:
- 债券型基金整体表现优于股票型基金,收益均值接近持平(债券型为-0.03%,股票型为-0.83%),反映债市对冲风险相对优势明显。
- 不同细分基金表现存在差异:短期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均维持正收益(0.04%、0.06%),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则出现小幅负收益。
- 主动股票型基金TOP5收益明显高于均值,领先者如招商移动互联网A收益达到11.75%,显示个别基金经理的精选能力。
分析依据:收益均值体现不同策略表现差异,债券基金整体保护资金安全性较好,股票基金表现波动较大,表明市场波动和行业差异影响显著。
---
3. 被动型基金:半导体ETF产品上周表现更优
重点:
- 新上市仅1只ETF——汇添富中证中药ETF,首发规模4.30亿元,上市后收益3.91%。
- 半导体ETF板块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涨幅2.66%,领先于其它行业及主题板块。
- 光伏ETF板块表现则最差,平均跌幅达4.27%。
- 科创板50ETF规模增长显著,增加14.31亿元,表明投资者对科技创新领域关注度提升。
- 嘉实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单只涨幅最高,达6.04%。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分别增长和减少最多,规模变动分别为+9.26亿元和-23.28亿元。
表5至表8详尽罗列了新ETF、板块收益、单只ETF表现及规模变化,数据清晰体现资金在不同板块和ETF之间的轮动状态。
---
4. 另类投资基金——公募REITs表现
要点及数据解读:
- REITs市场中“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周涨幅最高,达6.73%。显示创新产业园区资产的受欢迎程度增加。
- 华夏中国交建高速REIT规模最大,93.52亿元,为市场中流动性和规模的代表。
- 规模增长最快的REIT为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REIT,增加1.14亿元。
- 表9列示了主要公募REITs的收益、规模和交易活跃度,为投资者提供重要市场分布参考。
---
5. 金融市场表现:大类资产分化明显
5.1 股票市场
- A股(沪深300指数)本周跌幅为2.59%,收益位于近1年同期13.46百分位,显示极弱势表现。
- 港股恒生指数跌2.27%,收益分位点34.62%,表现略强于A股。
- 美股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分别上涨4.74%和5.22%,收益分位点均达94.23%,处于历史高位,显示美国市场显著反弹。
- 图1和图2直观展示了各市场本周涨跌以及过去一年趋势,揭示国内市场受压制,美股强势的分化格局。[page::7]
5.2 债券市场
- 国债小幅下跌0.01%,但过去一年收益达到30.77%,显示较高的长期收益水平。
- 信用债小幅上涨0.07%,处于收益分位点中位略上(46.15%),表明信用利差略有改善。
- 转债跌幅为1.09%,处于低收益分位(23.08%),反映转债市场压力较大。
- 图3和图4反映债券各子市场的走势特征及其不同阶段表现差异。[page::8]
5.3 商品市场
- 黄金单周下跌0.81%,但收益处于30.77%,显示近期市场避险需求有基础。
- 原油跌幅较大达3.33%,周收益分位点53.85%,显示油价经历波动调整。
- 有色金属下跌1.52%,处于28.85%分位,呈现一定承压。
- 图5和图6展示了大宗商品的短期表现与过去一年走势,整体呈现先涨后跌趋势,反映经济周期及供需变化影响明显。[page::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和表2(指数增强ETF申报及首批产品表现)
- 表1清晰列出了第二批指数增强ETF的基金管理人、基金名及申报日期,反映出市场对增强型ETF产品的集中关注和推动趋势。
- 表2展示了首批5只增强策略ETF的超额收益、累计收益、换手率和规模情况,具体可见,华泰柏瑞中证500表现突出,国泰沪深300表现相对较弱。换手率差异反映出不同策略交易频率和风格。基金规模大小体现市场认可度和资金流入程度。
表3和表4(主动基金表现)
- 表3的收益均值显示债券型基金整体的稳定性和优势。
- 表4列举了个别基金的高收益表现,显现了主动管理的潜在价值,尤其在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中均有表现突出的产品。
表5-8(被动型ETF表现)
- 表5介绍新上市的汇添富中证中药ETF,首发规模可观,上市首周表现良好,显示中医药板块的投资吸引力。
- 表6详细拆分了各ETF板块的平均收益、规模及成交数据,半导体板块的涨幅最突出,光伏板块则承压,表现出资本市场板块轮动的特征。
- 表7和表8分别列出单只ETF的本周收益TOP5及规模变动TOP5,体现出资金流入方向和市场偏好,规模减少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或从大盘转移至更具成长性的板块。
表9(公募REITs表现)
- 表格反映各公募REITs基金的收益率、规模和换手,信息量丰富,突显创新产业园类资产近期吸引力强。
- 结合涨幅和规模波动,公募REITs市场呈现出细分资产的表现分化规律。
图1-6(大类资产市场走势)
- 图1和图2用柱状图和时间序列线图清晰表现中美股市的不同表现阶段,提示国内外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差异。
- 图3和图4则展示了债券各细分市场的最新走势和历史表现,强调国债和信用债的稳健特征与转债市场波动性。
- 图5和图6反映了商品市场的短期调整态势及长期先涨后跌的趋势,显示出大宗商品受全球宏观经济与供需因素骤变的影响。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直接提供详细估值模型与计算,但所涉及的ETF产品均基于跟踪各大指数,估值依赖于所追踪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及成分股表现。指数增强ETF策略中,基金经理通过在控制跟踪误差前提下获取Alpha收益,融合Beta和Alpha组合收益,以期突破被动指数表现。其估值隐含假设基金在择时和选股上具备一定优势,换手率反映策略活跃程度与交易成本的权衡。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
- 结论基于历史公开数据统计分析,不保证未来表现。
- 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
- 市场波动、行情变化、政策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均可能影响基金表现。
- ETF产品的活跃度、换手率与规模大小是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
报告对风险的提醒体现出谨慎的专业态度,提醒投资者对指数增强策略的潜在波动性保持警觉。[page::0,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持中性客观立场,数据详实,分析全面,然而关于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仅限定在历史期间,报告无过度乐观预期,但未详细探讨市场波动或潜在交易成本对未来超额收益的侵蚀风险。
- 换手率较高的产品可能面临较大交易费用,影响净收益,但报告未展开深入成本分析。
- 指数增强基金的Alpha来源假设基金管理团队拥有较高选股与市场预测能力,实际效果依赖模型和市场环境变化,不同市场状况下表现可能呈现较大波动。
- 被动基金板块表现总结中,部分ETF数据行之混乱(例如表6中某些行缺失板块名称),可能影响阅读体验和理解。
- 分析中大类资产表现与ETF及基金表现结合不够紧密,若深化解读资产间相关性及其对基金表现的影响,将更具指导意义。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围绕指数增强ETF产品的运营与表现,搭建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框架。首批指数增强ETF整体运行平稳,收益与流动性存在分化,华泰柏瑞中证500表现优异,表明部分增强策略具备超越基准指数的潜力。市场资金对指数增强型产品和创新型ETF表现出浓厚兴趣,多个基金管理人积极申报产品,显示市场对该类策略的认可度提升。
主动型基金依然展现债券基金收益稳健,股票型表现波动较大;被动型ETF板块中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反映其背后的产业景气与资金关注度。公募REITs市场收益和规模也呈现分化,其中创新产业园等细分领域受投资者追捧。大类资产方面,A股和港股近期承压,美股显著回暖,债券及商品市场呈现走势分化,投资者须关注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机会。
图表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市场资金配置变化、产品表现差异和资产价格走势,支持了报告的核心结论。报告最终提醒,投资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不代表未来,投资有风险,需谨慎决策。[page::0,2,3,5,6,7,8,9]
---
附图示例
图1:上周A股、港股走低,美股走高

图3:上周国债、转债走低,信用债走高

图5:上周黄金、原油、有色集体走低

---
综上,报告系统展示指数增强ETF及相关基金的市场表现和运作特点,并结合大类资产走势给出市场全貌,突显当前市场分化格局与投资热点。作为资产配置和基金投资的参考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