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要素产业指数组合构建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结合政策支持、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及发展进展,构建涵盖互联网、电信、计算机软件、出版等行业的78只成分股数据要素指数。政策推动数据的确权、交易、资产化,促进数据流通和价值释放,传媒互联网、通信、计算机行业迎来机遇,指数成分股与产业链代表企业权重分布合理,具备追踪行业整体股价表现的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数据要素产业成长性和投资逻辑参考。[page::0][page::4][page::16][page::21][page::24]

速读内容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经济“第五大生产要素” [page::4][page::5]

  • 数据资产是具备经济价值且权属明晰的数据资源。

- 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贡献率达到14.7%,贡献度0.83个百分点,显示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产业链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分析、应用和生态保障七大环节,参与者涵盖数据供应方、服务商和需求方。




政策体系稳步构建,制度保障推动规范发展 [page::6][page::10][page::11]

  • 国家构建“1+N+X”数据要素制度体系,2023年国家数据局成立,顶层设计及地方政策密集出台。

- 《数据二十条》明确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协同治理制度,促进合规高效的流通环境。
  • 公共数据开放授权快速推进,截至2022年已建208个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覆盖多领域。





数据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场内交易占比提升预期强烈 [page::13]

  • 2022年全国数据交易机构达48家,产品超12000种,交易额增长迅速,头部机构交易规模亿元以上。

- 场内交易目前占比仅2%,但合规性及政策激励驱动场内交易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数据资产确认与评估制度落地,推动数据产业资本化进程 [page::14][page::15]

  • 2024年起《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施行,支持数据资产入表。

-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逐步成熟,主流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
  • 2022年数据产业市场规模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超25%,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990亿元。




产业链行业深度发展:传媒互联网、通信、计算机行业受益显著 [page::16][page::17][page::18][page::20]

  • 传媒互联网:出版内容数据稀缺且具备价值倍增效应,头部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丰富,具备广泛商业化场景。

- 通信行业:运营商拓展数据业务创收快速增长,网络基础设施构筑数字经济底座迎来新增长机会。
  • 计算机领域:涵盖数据收集、治理、流通、运营等环节,支持金融、政务、医疗、零售等多场景数据应用落地。



| 公司分类 | 代表企业 |
|--------------|----------------------------------------------|
| 数据资产持有方 | 上海钢联、航天宏图、测绘股份、卓创资讯 |
| 数据加工处理 | 科大讯飞、航天宏图、超图软件、四维图新、拓尔思、东方国信 |
| 数据库及服务 | 达梦数据、人大金仓、南大通用、海量数据、英方软件 |
| 交易基础设施 | 深桑达、易华录、太极股份、云赛智联、品高股份、广电运通 |
| 数据安全服务 | 奇安信、安恒信息、启明星辰、卫士通、格尔软件、信安世纪、吉大正元 |
| 场景建设与服务 | 新点软件、太极股份、万达信息、南威软件、美亚柏科、中科江南、博思软件 |

数据要素产业指数构建与行业权重分布 [page::21][page::24]

  • 指数包括沪深A股及港股78只成分股,涵盖互联网、电信运营、计算机软件、出版、通信设备等行业。

- 采用调整后流通市值加权,单股权重上限10%,前10大权重合计不超过70%,日均成交额充足。
  • 行业权重分布互联网27%、电信运营24%、计算机软件22%、出版9%、通信设备6%。



风险提示与投资策略 [page::0][page::25]

  • 风险因素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及预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政策推进力度不足、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市场竞争加剧等。

- 以数据要素产业链为核心构建指数,通过定期更新和再平衡跟踪产业成长性及股价表现。
  • 聚焦传媒互联网、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推荐投资标的覆盖核心成分股。

深度阅读

数据要素产业指数组合构建 —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深度解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数据要素产业指数组合构建
发布机构:中信证券研究部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4日
核心作者:王冠然(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许英博(科技产业首席分析师)、杨帆(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等数位行业首席分析师共同参与撰写
主题:系统解析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力的市场价值、政策背景及产业链构成,重点构建数据要素产业指数组合,通过资本市场来跟踪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核心论点
  •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石油”和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借助国家政策(尤其是《数据二十条》)推动其价值释放,涵盖数据的挖掘、确权、交易和应用等环节。

- 报告基于沪深A股和港股市场筛选数据要素相关标的,构建了包括78只成分股的数据要素指数,利用调整后流通市值加权,反映数据要素产业的股价表现和成长性。
  • 通过指数的定期调整和再平衡,帮助投资者把握数据要素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和股价上涨潜力。

- 传媒互联网、通信和计算机三个行业被重点看好,分别对应内容资源、运营商数据资产和数据技术服务层面。

综上,报告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供对数据要素产业全链条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追踪投资工具的建设,凸显数据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新兴逻辑[page::0] [page::2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数据要素从何而起?



关键论点
  • 数据被正式确立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源自2020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建议》(“数据二十条”)。

- 传统要素增长受限,数据要素以其无限供应、快速迭代、可复制性及高复用价值等特性,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 2021年数据要素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到14.7%,贡献度为0.83个百分点,展现经济拉动力。

- 产业链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流通、分析、应用和生态保障七大模块,关键在于存储、加工和分析,参与者分为上游数据供给方、中游服务商和下游需求方。

数据图表解读
  • 图1(数据要素理论)清晰展示数据流向及市场化配置过程,包括数据的权属明晰、数据资产形成及市场分配机制。

- 图3中国数据要素对GDP贡献曲线,呈现自2015年以来稳步提升趋势,验证政策推动下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增长。[page::4] [page::5]

2.2 政策体系构建与建设进展



主要内容
  • 顶层设计“1+N+X”的体系逐渐成型,“1”代表《数据二十条》,N为配套规章,X为地方地方实施细则,体现从中央至地方的多层次推进。

- 国家数据局投入运行,统筹协调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建设落地。
  • 地方政府在公共数据管理、开发布局等方面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数据资产安全、交易规则、产权明确。

- 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如海底数据中心节能环保(节能30%以上,水资源消耗为零),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数字化工厂及医保服务平台稳步推进。
  • 区域布局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构建数商产业集群,2022年数商企业分布中长三角占比最高(26%)。


数据图表解读
  • 图6展示2023年以来主要省市发布的相关数据政策文件,体现多重点区域政策落地节奏清晰。

- 图8、9分别展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框架及海底数据中心具体架构,验证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化、创新化趋势。
  • 图12反映2022年中国主要区域数商企业分布,支撑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战略。[page::6] [page::7] [page::8] [page::9]


2.3 政策支持如何助力产业受益


  • 《数据二十条》和相关顶层制度明确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和治理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规则保障。

- 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大幅提升(2012-2022年由个位数增至208个),数据授权运营政策加快推广,尤其聚焦医疗、金融、物流等行业。
  • 数据交易机构数量剧增(2014-2022年由3家增至48家),规范化交易机制提升场内交易比重,交易额有望激增(2023年突破10亿元)。

- 数据资产的入表会计规定即将施行,推动数据从无形资产变现为财务资产,增加企业利润弹性,促进数据资产价值显性化。

关键数据解读
  • 图15省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十年递增趋势,愈发体现政策推动力度。

- 图16交易机构指数式增长,预示市场逐步成熟。
  • 图17地方数据条例推动数据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 图21详细阐释数据资产评估的三大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体现数据资产价值认定的多维思考。[page::11] [page::12] [page::13] [page::14] [page::15]

2.4 数据市场空间与产业规模


  • 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8.1ZB,占全球10.5%,数字经济总规模达50.2万亿元,为全球第二。

- 国家工信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将以25%以上复合年增长率扩张,2025年规模近2000亿元。
  • 市场细分中,数据存储22%、分析21%、加工20%居前三,显示数据处理链条分工细致。

- 典型应用包括金融信用评估、政务治理、医疗诊断和零售精准营销等,有效驱动社会效率提升。

图表分析
  • 图19-20分别呈现数据产量和数字经济体量的增长及其占比地位。

- 图22-23显著展现数据要素市场历年扩张和各环节份额,验证快速发展态势。[page::14] [page::15] [page::16]

2.5 行业深度分析:传媒互联网、通信、计算机


  • 传媒互联网:出版行业内容数据资产稀缺且专业,具备AI训练数据重要性及价值倍增潜力,重点关注凤凰传媒、中南传媒、新华文轩等;头部互联网平台数据量庞大且用户粘性高,商业变现多元,关注腾讯、网易、快手等巨头。

- 通信行业:数据要素促进算网融合,电信运营商依托海量数据拓展风控、智慧旅游、产业数字化服务,推动收入增长;基础设施设备需求旺盛,利好中兴通讯、锐捷网络、润泽科技等。
  • 计算机行业:数据生命周期复杂,涉及收集、存储、治理、加工、分析、运营等环节,产业链公司分布广泛,推动数据应用加速落地,重点公司覆盖科大讯飞、航天宏图、超图软件、万达信息等。


图表解析
  • 图24描绘数据流通市场中的各参与角色及服务功能。

- 图25以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智慧旅游为实例,展示数据要素应用在旅游行业的场景化落地。
  • 图27产业链环节详细映射代表性公司,辅助投资者梳理产业布局。

- 表3-5分别列举了出版数据库案例、三大运营商数据业务增长情况以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典型应用场景,使理论结合实际。[page::17] [page::18] [page::19] [page::20]

2.6 数据要素产业指数构建


  • 通过严谨的行业分类和筛选标准,选取沪深A股和港股市场内符合条件的78只成分股,包括互联网、电信运营、计算机软件、出版等细分行业。

- 权重设置合理,避免个别标的过度集中,腾讯、网易、中国移动等为最大权重成分,确保代表性和流动性。
  • 行业权重分布合理,互联网占27%,电信运营占24%,计算机软件22%,出版9%,通信设备6%,体现产业链全景覆盖。

- 该指数既可用于行业趋势研判,也可为投资人提供量化跟踪工具。

图表
  • 图28展示数据要素产业指数的行业权重分布结构。

- 表7详细统计成分股股票代码、自由流通股本、调流通市值、权重及所属行业,为投资提供基础数据。

2.7 风险因素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大数据应用需求低迷、政策推行不足、法规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变现失败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等风险。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落实进度和市场需求变化,同时对数据确权、资产评估等相关制度建设的依赖性较高[page::0] [page::2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1-3奠定理论框架和经济价值验证基础,数据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尤其近年贡献显著上升。

- 图6、12反映政策环境内外的系统推进和区域布局,为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土壤。
  • 图15-16体现政策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市场扩容,政策落地力度体现在相关平台数量和交易机构爆发式增长。

- 图17、18展现正在落地的数据资产入表法规,推动数据价值显性化,提高企业资本化水平。
  • 图19-20、22-23数据产量和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为产业资本化奠定基础。

- 图24、27详细细分数据流通产业链及服务内容,帮助了解产业格局和机会。
  • 图28动态的行业权重配置反映了市场重点领域,互联网、电信运营、计算机软件体现最大关注度。

- 表3、5、6、7从具体公司、案例和场景角度佐证配合理论分析,为投资标的选择提供指导。

图像均清晰指向数据要素产业链环节和政策推进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图文结合充分支持报告结论和投资策略。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并未使用传统DCF或市盈率估值法对具体公司做深度估值分析,而是通过构建涵盖多家核心公司与细分行业的“数据要素产业指数”作为整体估值和成长性的代表工具。指数采用调整后流通市值加权,设限单一股票权重避免过度集中,并注重流动性,以体现数据产业链整体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此方式适合捕捉新型生产要素领域的整体投资机会,避免单一企业估值波动导致的误导。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发展风险: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达预期,大数据需求和应用增长低于预期,会直接限制产业成长。

- 政策风险:数据确权、行业法规和交易制度尚处于完善阶段,政策推进力度不足或实施不力会影响产业生态构建。
  • 商业变现风险: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企业可能遭遇数据资产无法有效流通和变现的瓶颈。

- 竞争风险: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 风险提示贯穿全篇,明确为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报告未对风险缓解做出具体应对策略,多为提示性质[page::0] [page::2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较为积极看待数据要素的产业潜力和政策驱动,但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实际落地推进、法规配套及市场机制成熟度持开放态度,未在短期内给予过于乐观估计。

- 数据资产入表政策及交易市场规范期望值较高,但面临技术、法律、隐私保护等多方挑战,报告对此保持谨慎,未对潜在阻力展开深度揭示。
  • 建议指数权重调整设置合理,避免极端集中风险,但未来若重点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指数风险依然不可忽视。

- 对产业链全覆盖尚显宏观,部分细分环节如数据安全、隐私合规等表现尚有待观察,企业个体表现差异可能较大。
  • 报告内文本和图表数据较为统一且相辅相成,无明显逻辑矛盾,整体框架清晰,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推断。


---

七、结论性综合



中信证券本次报告通过全面梳理数据要素产业链的政策背景、市场现状、产业结构和典型应用,对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经济驱动意义进行科学阐释。报告系统揭示了数据资源释放、确权交易及资产化的进程,突出了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政策配套对产业发展的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下,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未来几年有望保持超过25%的CAGR,为投资者提供了产业成长的明晰脉络。

具体到投资策略,构建的数据要素产业指数通过覆盖互联网、电信运营、计算机软件、出版等核心领域,重点囊括代表性标的,如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网易等,结合调整后流通市值加权,充分体现产业链整体表现。传媒互联网侧重内容与用户数据资产化,通信行业聚焦运营商数据和基础设施,计算机行业涵盖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指数的行业权重合理分布,流动性充裕,兼具广泛代表性与投资价值。

报告同时明确风险因素,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落地进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法规完善、商业变现和竞争环境等多重挑战。整体呈现谨慎乐观的判断,认为数据要素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和深度推进期,具备显著的产业成长和投资机遇。

总结陈词: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新石油”,正借助政策驱动、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加速释放经济价值。数据要素产业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追踪此新兴产业底层动力的量化工具,重点关注传媒互联网、通信和计算机行业龙头企业,预计指数将有效映射产业成长性及资本市场表现,成为把握数字经济转型投资机遇的重要参考。[page::0] [page::4] [page::5] [page::6] [page::11] [page::14] [page::15] [page::16] [page::17] [page::18] [page::20] [page::21] [page::24]

---

附录:部分关键图表(Markdown格式示例)


  • 数据要素理论示意图


  • 中国数据要素对GDP贡献


  • 2023年以来数据要素地方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 2012-2022年我国省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


  • 2014-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机构数量增长情况


  • 2016-2025E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


  • 数据要素产业指数行业权重分布



以上为报告的详细解析和图表数据解读,以助投资者全方位把握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态势与投资价值。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