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指数成分调整事件效应回顾及 2022 年6 月调整名单预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回顾了沪深300、中证500、上证180、上证50四大重要指数成分调整的事件效应,发现纳入效应正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在调整日前,且剔除效应普遍显著为负。各指数成分调整多空组合收益自2015年以来表现分化,2021年12月多空组合均表现不同程度超额收益。基于指数编制规则与历史数据,报告还对2022年6月指数成分股调整名单进行预测,提供重要成分股的调入调出详细名单与冲击系数,指导投资者把握事件性交易机会 [page::0][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被动指数基金跟踪规模持续增长 [page::2]


  • 截至2022年4月底,市场被动指数基金跟踪规模达11920亿元。

- 沪深300(1310亿)、中证500(588亿)、上证50(565亿)和上证180(211亿)合计占被动跟踪规模的22.44%。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纳入与剔除事件效应分析 [page::3]




  • 纳入样本在调整日前60个交易日开始出现正超额收益,调整日前10日达到峰值(相对指数1.78%,相对市值组1.26%)。

- 调整后收益迅速转负,剔除样本则在调整日前后持续出现显著负超额收益。
  • 多空组合累计超额收益2015年以后明显下降,2018年起震荡回升,2021年12月多空组合超额收益不显著(相对市值组0.38%,相对指数-0.24%)。


中证500指数成分股调整收益分析 [page::4]




  • 纳入样本在调整日前60个交易日出现微弱正超额收益,但相对市值组一直为负。

- 剔除样本持续呈现负超额收益,负收益概率高于相对指数。
  • 2015年以后,伴随跟踪规模快速增长,调整样本组合表现持续改善,多空组合累计收益创历史新高,2021年12月多空组合分别达到3.92%和4.14%。


上证180指数成分股调整收益分析 [page::5]




  • 纳入样本调整日前超额收益较弱且概率不高,调整日后迅速转负。

- 剔除样本持续负超额收益,与沪深300类似,2015年以前多空组合收益显著,之后减弱,2019年起震荡上行。
  • 2021年12月多空组合超额收益分别为7.26%及6.93%,正收益主要源于剔除样本。


上证50指数成分股调整收益分析 [page::6]




  • 纳入样本调整日前20日开始转正,调整日前10日达最高正超额收益概率。

- 剔除样本呈现持续负超额收益。
  • 2015年前事件效应较为明显,2015-2017年显著下滑,近期多空组合净值震荡上行。

- 2021年12月多空组合超额收益分别为4.93%与4.56%。

2022年6月重要指数成分股调整名单预测 [page::7][page::8][page::9][page::10]



| 指数 | 调整数量 | 调入前5(按冲击系数) | 调出前5(按冲击系数) |
|--------|----------|----------------------------------------|----------------------------------------|
| 沪深300 | 28 | 华利集团,凯赛生物,卫星化学,圣邦股份,深信服 | 长江证券,美年健康,完美世界,国金证券,中国通号 |
| 中证500 | 50 | 中国通号,长江证券,上海临港,中控技术,华测检测 | 爱建集团,闰土股份,凯赛生物,锦江酒店,新奥股份 |
| 上证180 | 18 | 传音控股,桐昆股份,中国化学,中国移动,同仁堂 | 上海银行,国投电力,南方航空,浙江龙盛,公牛集团 |
| 上证50 | 5 | 恒力石化,华友钴业,包钢股份,三峡能源,北方稀土 | 浦发银行,中国联通,工业富联,新华保险,山东黄金 |
  • 详细表格含排序、代码、冲击系数等,依据指数编制规则和历史交易特征进行预测。

- 风险提示强调调仓名单预测的参考性质,实际情况以指数公司公布为准。

深度阅读

证券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题目: 重要指数成分调整事件效应回顾及2022年6月调整名单预测
报告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发展部金融工程研究团队
报告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3日
分析师: 丁鲁明、段潇儒
主题: 重要股票指数成分股的调入与剔除事件的市场效应分析及对2022年6月各大指数成分调整名单的预测

---

一、报告概览与核心信息解读


本报告聚焦于中国重要的指数成分股调整事件,详细回顾历年(2011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上证180和上证50四大重要指数的调入与剔除样本的事件效应,为投资者提供证券调仓时机分析和事件驱动投资参考。报告的核心结论包括:
  • 被动指数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4月底达到11,920亿元,重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上证180)的被动跟踪基金占比为22.44%。

- 纳入效应表现分化明显,沪深300和中证500在调整日前60日内出现正超额收益,上证50和上证180仅在调整日前10至20日内有正收益,调整日后均迅速转负。
  • 剔除效应在各指数均持续显著为负且影响持续时间长。

- 2021年12月调整时,多空组合收益多指数均体现明显的超额收益,表现指数间存在差异。
  • 对2022年6月各指数成分股调整名单进行了预测,列明了调入和调出名单及其冲击系数,作为市场操作的重要参考。


报告未涉及明确的投资评级与目标价,侧重于指数事件驱动的收益结构及预测名单的客观公布,结论客观,未显著倾向投资买卖建议,仅提醒投资者关注事件风险,建议结合指数公司正式公告调整投资策略。[page::0,1]

---

二、逐章详细解析



1. 引言与指数基金规模分析(第2页)

  • 关键信息:

截至2022年4月底,被动指数基金跟踪规模累计达到11920亿元人民币。主要被动跟踪的指数按规模排序依次为:沪深300(1310亿元)、中证500(588亿)、上证50(565亿)、上证180(211亿)。上述四大指数合计占被动跟踪基金总规模比重为22.44%,且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 支撑依据:

通过图1展示中证及上证指数被动跟踪规模分布,图2呈现2011年以来被动基金规模变迁趋势,显示被动指数基金整体规模自2011年以来持续稳步增长,但不同指数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沪深300规模最大且相对领先。
  • 市场背景与意义:

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的增长意味着市场资金对指数成分调整的敏感性增强,基金在调仓时的买卖压力及价格冲击效应随之上升,为成分股事件驱动策略提供重要机会。
  • 相关操作环节说明:

中证指数公司每半年对中证系列及上证系列指数成分股进行定期调整,制度上时间明确(6月和12月的第二个周五后一个交易日调整),调整的数量和影响广泛,具备可预测性。
  • 事件影响机理:

指数调整引发基金ETF和LOF等被动产品的买卖,带来成分股流动性和价格变化,产生事件交易效应。
  • 分析方法介绍:

累计超额收益法和策略组合法被用于事件窗口收益分析,基准使用对应市值组内股票的平均涨幅或相关指数表现。[page::2]

---

2. 指数成分调整事件收益分析



2.1 沪深300指数调入与剔除样本收益分析(第3页)

  • 纳入效应:

调整日前60交易日即显现纳入股票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正超额收益,20日前相对同市值组股票开始转正,调整日前10日达到峰值收益1.78%(相对指数)和1.26%(相对市值组)且正收益概率高至81.82%(以正概率角度看市场普遍预期),调整日后超额收益迅速变负并持续扩大。
  • 剔除效应:

调整日前后60交易日内,剔除股票持续相对指数及市值组显著负超额收益,调整日前10日负收益概率最高为90.91%。调整日后负超额收益概率对指数趋缓,但市值组维持较高负收益概率。
  • 组合策略收益:

构造调整日前20日持有调入多头,调出空头,多空对冲组合(即多买调入股票空头卖出剔除股票),数据显示2015年前事件效应稳定,2015年后显著下降,可能为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变化或资金参与度影响;2018年以来多空组合呈震荡上行态势,但2021年12月对市值组为0.38%,对指数为-0.24%,多空组合收益不显著,后者甚至为负。
  • 图表分析:

- 图3、4明示纳入剔除样本的收益区间变化和正负概率;
- 图5、6突出策略组合的累计超额收益走势。
  • 意义解读:

调整日前纳入效应较为显著且市场高度关注,有效期较长;剔除效应更加强势且持续存在,说明剔除的负面价格效应更持续且更难修复。多空组合收益的下滑提示市场套利难度可能增加,资金参与结构变化影响事件策略表现。[page::3]

2.2 中证500指数调入与剔除效益分析(第4页)

  • 纳入效应:

调整日前60日相对指数存在轻微正超额收益,但相对市值组表现为负,调整日前10日正概率达到最大77.27%,调整日后迅速转负。
  • 剔除效应:

调整日前后较长时间负超额显著,负收益概率较高且整体高于相对指数。
  • 策略组合表现:

与沪深300不同,2015年前事件影响不明显,伴随被动跟踪规模迅速扩大,事件效益显著提升,2021年12月多空组合相对市值组和指数累计超额收益分别达到3.92%和4.14%,多空套利效应明显提升。
  • 图表说明:

图7、8清晰展示纳入及剔除样本收益行为,图9、10呈现策略组合的显著成长轨迹。
  • 逻辑及含义:

指数规模的增长使得市场对成分股调整的关注度及交易体量增加,从而增强事件驱动的收益表现。
  • 这种差异化表现提示不同指数因资金参与结构变动在事件驱动策略中收益表现不一。[page::4]


2.3 上证180指数调整效应分析(第5页)

  • 纳入样本收益:

总体弱,调整日前60日内无显著正收益,仅在调整日前10日前后有轻微正超额收益,正收益概率不高。
  • 剔除样本:

持续负超额收益显著,调整日前后皆负。
  • 策略组合特征:

多空组合事件效应在2015年前明显,后续趋弱但自2019年起震荡上行。值得关注的是,多空组合的正收益主要由剔除部分的收益驱动,而纳入样本多头表现平稳震荡。2021年12月多空组合超额收益分别为7.26%(市值组)和6.93%(指数),显示出较强的事件收益。
  • 图表分析:

图11、12展示收益区间和概率表现,图13、14说明组合收益走势。
  • 意义解读:

上证180的纳入股票调整效应较弱,多空模型收益主要依靠剔除股票带来的卖压和价格下跌产生,可能体现市场结构或指数成分差异性。
  • 投研建议: 需重视剔除影响,结合指数特点调整事件策略。[page::5]


2.4 上证50指数调整效应分析(第6页)

  • 纳入股票表现:

调整日前20交易日开始超额收益转正,10日前达到峰值,随调整日临近正超额收益概率大幅升高,调整后转负。
  • 剔除股票表现:

持续负超额表现,且负概率始终偏高。
  • 多空组合表现:

事件效应2015年前显著,2015-2017年滑落,近期再度震荡上升。2021年12月多空组合超额收益接近5%,显示良好事件溢价。
  • 图表信息:

包括纳入剔除的收益表现和多空组合累计收益,图15-18。
  • 解释意义:

上证50属于大型蓝筹股集中指数,调整事件效应呈现历史周期性波动,投资者可关注调仓窗口期的超额机会。
  • 策略提示: 结合指数成分特点适时建立多空对冲策略。 [page::6]


---

3. 重要指数成分调整名单预测(第7至10页)


基于指数编制规则,结合历史数据和冲击系数模型,报告预测2022年6月定期调整中各指数成分股的调入及调出名单,并列出调入调出股票的冲击系数,反映调整对个股影响的大小。
  • 沪深300调整预测(28对成分股)

- 调入冲击最大股票:华利集团、凯赛生物、卫星化学、圣邦股份、深信服。
- 调出冲击最大股票:长江证券、美年健康、完美世界、国金证券、中国通号。
- 具体名单详见表1,包含各调入调出股票的代码、简称及冲击系数。
  • 中证500调整预测(50对成分股)

- 调入冲击最大股票:中国通号、长江证券、上海临港、中控技术、华测检测。
- 调出冲击最大股票:爱建集团、闰土股份、凯赛生物、锦江酒店、新奥股份。
- 具体详见表2,[page::7,8,9]
  • 上证180调整预测(18对成分股)

- 调入冲击最大股票:传音控股、桐昆股份、中国化学、中国移动、同仁堂。
- 调出冲击最大股票:上海银行、国投电力、南方航空、浙江龙盛、公牛集团。
- 详见表3。
  • 上证50调整预测(5对成分股)

- 调入冲击排名依次为:恒力石化、华友钴业、包钢股份、三峡能源、北方稀土。
- 调出冲击排名依次为:浦发银行、中国联通、工业富联、新华保险、山东黄金。
- 详见表4。

风险提示: 预测名单基于指数规则和历史数据,具有一定客观性与参考价值,但最终名单以指数公司正式公布为准。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策略及风险偏好理性运用预测信息。[page::0,7-10]

---

4. 报告中的图表细节解析



图1-2

  • 显示被动指数基金跟踪规模及历年规模变化,突出沪深300规模领先,基金规模总体增长趋势,强调被动投资的市场地位不断增强。


图3-6(沪深300)

  • 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反映纳入剔除样本相对指数及同市值组的累计超额收益及收益正负概率变化,清晰体现纳入效应在调整日前逐步增强,调整日后迅速消退甚至反转为负。剔除效应则持续显著为负,时间跨度更长。多空策略组合图形表现多年数据,见证了事件驱动收益的变动趋势。


图7-10(中证500)

  • 类似沪深300图表架构,突出被动规模增加后事件效应显著增强,尤其多空组合表现尤为突出,反映市场事件效应活跃度提升。


图11-14(上证180)

  • 表示纳入样本效应较弱,剔除样本效应持续显著,组合收益由剔除股票贡献更大,体现指数成分特性和市场结构影响。


图15-18(上证50)

  • 类似沪深300,前期事件效应明显,后期震荡上行,说明大型蓝筹股指数调整事件依然存在较高的预期收益性,适合事件驱动策略。


图表数据来源均为wind和中信建投内部数据库,数据可信度高。[page::2-6]

---

5.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个股估值模型、目标价及买卖评级,重点为指数调整事件和名单预测,对事件驱动收益做历史统计和预测,对具体估值未展开,是一种典型的事件驱动量化研究报告。

---

6. 风险因素

  • 报告列明本次预测基于指数编制规则及历史数据,最终名单仍以正式公告为准,每次调仓带来市场波动和不确定风险。

- 被动基金规模变化可能影响事件驱动效应的强弱和持续性,投资者需警惕市场参与度变化引发的收益波动。
  • 投资者应认识到指数成分调整后的价格调整存在市场过度反应的可能,及流动性风险。

- 报告提醒预测名单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力。[page::0]

---

7. 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报告逻辑严密,数据全面,分析细致,但未来预测依赖指数规则及历史行情,道路依旧存在不确定性。

- 沪深300等指数在过去几年多空组合效益下降,提示市场效率提升或套利空间减少,策略需动态调整。
  • 中证500事件效益明显上升,暗示指数资金流变化对事件驱动策略有放大效应,投资者应关注资金流入快速变化的风险。

- 各指数成分调入调出名单预测虽基于系统模型,但对突发政策、行业变化未能完全覆盖,存在外部因素影响风险。
  • 报告整体秉持客观、中性态度,无明显市场偏见。文章层次结构清晰,数据分析与图表充分呼应。


---

结论性综合总结


本报告通过系统回顾分析沪深300、中证500、上证180、上证50等重要指数2011年以来的定期成分股调整事件,揭示了纳入与剔除股票不同时间窗口的超额收益表现模式。整体显示:
  • 市场对纳入股票在调整日前存在一定预期和正超额收益,剔除股票则持续遭遇显著负超额收益。

- 调整日后,纳入效应快速消失转负,剔除效应负向持续时间更长。
  • 事件驱动多空搭配策略的收益表现因指数而异,2015年以来沪深300多空组合收益下降,中证500事件套利效应增强,上证180和上证50表现震荡。

- 被动基金规模与事件效应强弱呈正相关,反映资金流和策略参与度对套利空间具有显著影响。
  • 结合指数编制规则及历史事件数据,预测了2022年6月各重要指数成分股调整名单,明确指出调入和调出股票及对应冲击系数,供投资者参考配置。

- 风险提示明确,强调依据正式指数公告操作,提示事件操作风险。

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指数成分调整事件收益图谱及未来调整名单预测,是事件驱动策略的重要研究支持。细致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阐释使投资者清晰理解调仓事件的时间结构效应及各指数特征。

---

附:报告核心图表示例(markdown图片示范)



图1:中证及上证规模指数被动跟踪规模(2022 年 4 月底)


图3:沪深 300纳入样本相对指数/市值组区间超额收益及正超额收益概率


图9:中证 500 纳入多头、剔除多头、纳入剔除多空组合累计超额收益(相对市值组,持有期[-20,0])


---

本分析报告全面评估了报告的重要数据、事件结构和预测名单,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为备受关注的指数调仓事件提供了丰富洞见与投资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指数公司公告,科学运用事件交易策略。
[page::0,1,2,3,4,5,6,7,8,9,1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