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is Patented?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专利权对知识产权体系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可申请专利的知识比例以及实际被专利保护的发明占比,揭示大多数知识因非新颖、非经济价值或商业策略而未被专利化。文中通过历史与现代实证研究数据,探讨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发明的专利倾向,并指出专利虽促进技术共享,同时也在社会重要领域带来使用限制和公平性挑战 [page::1][page::2][page::3][page::4]。

速读内容

  • 文章定义和分类知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三部分,知识是信息在特定情境下指导决策的应用,涵盖实践技能、科学原理及文化传统等广泛内容 [page::1]。

- 专利制度旨在通过经济激励促进新技术知识的创造,专利保护范围包括流程、机器、制造品与物质组成,但排除抽象思想、自然法则和天然物质 [page::2]。
  • 大部分知识因非新颖、缺乏经济价值或不属于技术领域而未被专利保护,例如传统管理方法、科学发现和部分利用价值高但交换价值低的发明 [page::2]。

- 实证数据显示,只有发明中有限比例进行了专利申请:

- 19世纪的调查显示约10%-12%的发明被专利保护。
- 20世纪80-90年代美欧制造业专利倾向在30%-80%不等,药品行业最高。
- 现代美国调研指出约80%研发企业不申请专利,但专利申请企业贡献了90%以上研发投入 [page::3]。
  • 专利申请决策受发明类型、行业、企业特征及市场结构影响:

- 产品发明更易专利保护,而流程发明因易保密更倾向于作为商业秘密。
- 专利公开要求使某些发明因公开内容过度受到限制,企业因此选择保密策略 [page::3]。
  • 尽管知识绝大多数不被专利保护,但专利公开机制促进了技术信息共享,其数据库已成为重要信息库,与商业秘密形成对比 [page::4]。

- 社会问题在于专利保护期虽有限,但在一些领域如医药,专利可能延迟救命药物的可及性,体现创新激励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page::4]。

深度阅读

详细分析报告:《What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is Patented?》


作者:Gaétan de Rassenfosse
机构: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
版本时间:2025年1月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信息

  • 标题:《What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is Patented?》

- 作者:Gaétan de Rassenfosse,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主席
  • 发布时间:2025年1月

- 主题:专注于知识产权领域、特别是与专利权相关的经济学视角。旨在为研究生、法律学者、政策制定者及公众提供关于专利权的非技术性介绍和解析。

报告核心论点


本报告讨论了专利权覆盖的知识比例问题,重点阐述:
  • 知识定义及其多维特性

- 专利制度主要激励的是技术型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创造
  • 并非所有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发明都会被专利保护

- 大多数知识并未纳入专利保护,且专利仅涵盖经济价值显著的部分
  • 这种分布反映知识产权体系如何塑造创新的产生与传播

- 专利虽促进知识共享(通过公开信息),但对社会重要的专利发明(如医药)也存在使用限制及社会伦理挑战

报告并未设定评级或目标价,因为其属性属于学术及政策讨论,非投资推荐型分析[page::0][page::1][page::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研究目的与背景 (第0页)


本论文作为“Living Literature Review”的构成部分,围绕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主题展开。强调非技术性、普适呈现,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需求。资金支持来自Open Philanthropy,但不控制编辑方向[page::0]。

2. 知识定义及知识经济重要性 (第1页)


  • 知识界定:基于信息科学中的“三分法”——数据(未经加工的事实)、信息(有组织的、具意义的数据)、知识(信息的应用以支持决策)。

- 知识范畴:包括从实用技能、科学定理到文化传统等广泛内容。以原住民世代积累的自然观察为例,清晰层级展现数据-信息-知识的递进。
  • 专利激励目标:针对技术性知识的创造,尤其强调知识需具有经济价值

- 价值区分:使用价值(utility)与交换价值(market value)的区别, 以“水”和“钻石”的例子说明,即使高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拥有高经济价值(交换价值),专利激励更多关注后者。
  • 重要性:通过此定义,促进读者理解专利激励聚焦于经济价值显著的技术创新[page::1]。


3. 专利系统范围与专利知识范畴 (第2页)


  • 专利适用主题:以美国专利法为例,包括过程(actions)、机器、制造品、物质组成四大类。

- 但明确排除“抽象理念”“自然法则”“自然存在物”和“自然现象”,突出“技术知识”而非一般知识。
  • 非专利知识的贡献

- 旧知识(如“轮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关键。
- 经济价值不高但有用的知识(比如针对罕见病的药物),专利激励不足。
- 管理实践、科学发现等非技术知识对进步同样重要。
  • 专利知识占比限制:绝大多数知识不能被专利保护。这一前提为后续对专利比例的讨论奠定基调。

- 经济学视角的挑战:没有准确数据能量化知识的专利化比例,但研究方法多聚焦于“可专利发明中实际申请专利的比例”——即专利倾向性。
  • 引用历史数据,Moser(2005)依据19世纪博览会数据估算,专利比率约为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且因专利法加强,使用率可能上升[page::2]。


4. 现代专利倾向调查及异质性 (第3页)


  • Mansfield (1986) 调查100家美国制造业企业,当时的专利倾向按行业差异明显:金属制品50%,机械86%。

- Cohen et al. (2001) 对1478个实验室的调查,产品创新专利申请比率49%,工艺创新31%。
  • Arundel and Kabla (1998) 欧洲大企业调查,产品创新专利率36%,仅制药业高达约80%,工艺创新更低。

- Fontana et al. (2013) 用“R&D 100大奖”获奖产品分析,发现仅10%的技术重大新产品申请了专利。
  • Mezzanotti和Simcoe (2023) 利用美国统计局研发调查,发现约80%研发企业未申请专利,但专利企业贡献超过90%的研发产出,显示专利是少数强研发企业使用的保护手段,专利并非所有创新的代表。
  • 为何不是所有可专利发明都申请专利?

- 关键制约是法律规定必须披露详细技术细节(enablement requirement),这可能使某些发明通过保密更优策略获得保护(尤其是难以逆向工程的技术);
- 产品易被公众接触,故更倾向申请专利;工艺则更适合保密;这一理论反映在各调研统计差异中。
- 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影响专利倾向,专利策略多样[page::3]。

5. 研究总结及社会影响讨论 (第4页)


  • 大多数知识既不属于专利范畴,也未被专利保护,绝大部分是自由可用的。

- 专利要求公开,这反向促进了知识共享,专利数据库成为技术信息的公共资源。
  • 与之对比,商业秘密虽可自由使用,但极少共享。

- 然而,对于社会关切极高的领域如医药,专利权的独占效应可能导致公平使用的矛盾,尤其是在紧急状况下(如疫情),20年保护期或显过长。
  • 体现了专利系统在激励创新和保障公平之间的张力,是未来政策调整的重要议题[page::4]。


---

三、图表及数据深度解读



本报告中无单独插入图表或数据图形,但核心数据均体现在对历史文献、调查数据的引用中:
  • 历史数据(Moser, 2005): 19世纪博览会创新中,专利比率仅约11%-12.5%,说明专利保护初期并非行业标准。

- 现代调查数据差异:
- Mansfield (1986):50%-86%的行业专利率,反映产业差异。
- Cohen et al. (2001):产品创新相较工艺创新申请专利比例更高(49% vs 31%)。
- Arundel & Kabla (1998):欧洲大企业专利率较低,且制药业突出(产品创新近80%)。
- Fontana et al. (2013):技术大奖得主中只有10%申请专利,体现专利率的不普遍性。
- Mezzanotti & Simcoe (2023):80%研发企业不申请专利,但申请专利企业承担90%以上研发,表明知识产权策略存在分层化[page::2][page::3]。

---

四、估值分析



该文无直接财务或估值分析,因为其属于学术综述与理论讨论范畴,无公司估值或投资建议。其“比例估算”基于历史与现代调查数据,但非财务指标评价。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文章未专门设置“风险因素”章节,但隐含风险包括:
  • 专利系统局限:由于披露要求,使部分发明倾向保密而非专利,专利保护本身可能不足以激励所有创新。

- 市场局限性:针对市场小众的创新(如罕见病药物),专利激励不足,创新易被忽视。
  • 社会公平与公共利益冲突:专利权的独占性可能阻碍紧急或公共利益领域的知识自由使用,特别是医药领域。

- 数据代表性的不足:部分研究基于有限样本,代表性和范围受到限制。

未提及明确缓解策略,强调现存制度张力需政策平衡[page::2][page::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分析


  • 虽然报告数据详实,但存在对“知识”界定依托经济学视角的偏重,忽视某些社会文化或非经济价值的知识影响力。

- 文中指出专利倾向度强烈依赖行业和发明类型,但未详述某些特定行业(如信息技术、软件)的专利应用现状,这可能限制论述广度。
  • “专利倾向”调查多基于回顾性调查问卷,存在主观估计与数据不一致的可能。

- 报告多次强调专利非知识垄断必然,间接呼吁公众和政策关注“自由知识”与“公共领域”,带有一定价值倾向的立足点。
  • 无图表视听辅助可能减弱部分数据解释直观感受,但文本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分析了专利覆盖知识的比例问题,核心亮点包括:
  • 知识范围广泛,专利保护仅覆盖其中一小部分,确切比例难以精确计量,但现有调研显示,只有限制比例的发明被申请专利。

- 专利制度主要激励技术型且经济价值显著的创新,许多知识(旧知识、管理策略、罕见病药物等)未被充分纳入专利激励体系。
  • 行业间差异显著,制药和机械等行业专利倾向强,产品创新更倾向申请专利,工艺创新偏向保密。

- 尽管大多数知识自由可用,专利通过强制技术披露促进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成为知识公共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专利权的时间限制与独占性质构成创新激励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张力,尤其在公共卫生领域表现突出。

- 现代数据(如Mezzanotti & Simcoe 2023)展现了专利策略的分层结构,即少数高研发投入的企业承担专利创新主导地位。

总体而言,报告展现出对专利制度经济激励作用的深刻理解,同时强调其局限和对公共利益的潜在影响,提供了一个平衡且丰富的知识产权经济学视角。这为政策制定者和学界提供了重要洞见和反思基础[page::1][page::2][page::3][page::4]。

---

参考文献


详见报告文末列表,包括Arundel & Kabla (1998), Cohen et al. (2000), Fontana et al. (2013), Mansfield (1986), Moser (2005), Mezzanotti & Simcoe (2023)[page::4]。

---

综上所述,本报告深刻揭示了专利权覆盖知识的复杂现状和经济逻辑,理清专利激励、知识传播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动态关系,堪称知识产权领域的高品质综述作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