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汽车】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与自下而上研究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深入分析国内汽车市场2025年销售回暖及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趋势,智能化成为电动化的关键驱动力,头部企业如特斯拉和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优势明显。整车板块业绩两端分化,乘用车和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稳健提升。汽车智能化技术投入加大,华为智能驾驶系统打通软硬件生态,推动行业加速升级。投资策略聚焦智能化龙头车企及细分零部件行业优质公司,[page::0][page::2][page::4][page::11][page::14]。

速读内容


2025年汽车销量及新能源市场回暖 [page::0][page::2]


  • 2025年1-4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8%,达到1006万辆,新能源销量同比增46.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0.9%,2025年1-4月达到42.7%。
  • 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涨幅显著,达到52.5%。


混动车型快速增长,市场结构分化明显 [page::3][page::4]


  • 混动车型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1-4月销量同比增长42.4%,略优于纯电车型41.9%。

- 汽车均价整体回落,新能源车市场趋于中低端,推动销量规模提升。
  • 不同价格区间呈现不同动力类型分布,低价市场纯电动占比最高。


智能化技术快速推进,华为与特斯拉引领行业变革 [page::4][page::5][page::6][page::7]


  • 特斯拉FSD系统持续迭代,2025Q1累计行驶超过35亿英里,安全表现显著优于无辅助驾驶。

- 华为以ICT技术积累打造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研发投入逾100亿元,2024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 华为乾崑智驾ADS4采用领先的WEWA架构,实现更低时延和安全性提升。

- 鸿蒙座舱引入混合大模型架构,提升智能交互体验。

乘用车板块业绩两端分化,头部车企贡献突出 [page::7][page::8][page::9]



| 公司 | 2024年营业收入(亿元) | 增速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亿元) | 增速 |
|------------|---------------------|---------|------------------------|------------|
| 比亚迪 | 7771.02 | 29.02% | 402.54 | 34.00% |
| 上汽集团 | 6140.74 | -15.44% | 16.66 | -88.19% |
| 赛力斯 | 1451.76 | 305.04% | 59.46 | 342.72% |
| 北汽蓝谷 | 145.12 | 1.35% | -69.48 | -28.67% |
  • 2025Q1,比亚迪和北汽蓝谷营收正增长,利润增速优于行业大部分公司。

- 头部车企加速海外拓展,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领先。

汽车零部件板块持续回升,盈利能力稳定改善 [page::11][page::12][page::13]


  • 2024年零部件板块营收达9661.16亿元,同比增长6.14%,归母净利润474.1亿元,增长10.29%。

- 毛利率维持稳定,净利率持续上升,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 现金流状况良好,2025Q1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59.07%。


投资策略:关注智能化整车与细分零部件行业优质公司 [page::1][page::14][page::15]

  • 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华为ICT技术积累成优势,推荐赛力斯、江淮、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及长安汽车等。

- 零部件细分领域重点关注汽车橡塑管路(川环科技、溯联股份)、内燃机产业链(科华控股、新坐标、中原内配)、汽车电子(宁波高发)。
  • 风险提示包括行业竞争加剧、关税政策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深度阅读

东兴证券《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与自下而上研究策略》报告详尽解读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与自下而上研究策略》

- 作者:李金锦,曹泽宇
  • 发行机构:东兴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年6月13日 07:01
  • 研究主题:中国汽车行业,聚焦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结合自下而上的细分行业研究策略。


报告核心信息



报告强调中国汽车产业受益于政策推动(特别是以旧换新)、技术进步和市场结构调整,尤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将形成未来主导趋势。行业内乘用车板块与零部件板块呈现分化发展,智能化能力和头部企业优势显著。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投资策略,推荐关注智能化领域的头部整车厂及具备治理能力和稳健行业格局的零部件企业。行业政策、技术迭代及出口增长是投资逻辑支撑点,同时提醒注意竞争风险与原材料波动。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摘要与行业景气度



销量及市场回暖


  • 2025年1-4月汽车国内销量达812.3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30万辆,同比增长46.3%。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0.9%,较2023年提升9.3个百分点,2025年初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2.7%。出口方面同样稳定增长,尤其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涨幅超50%。[page::0,1,2]
  • 图1~图5系统展示了近几年的汽车整体销量、出口规模、增速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出口态势。


图1解读: 汽车国内销量和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出口的同比增速在2019-2021年经历大幅波动,2024年后有所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速在2024年国庆旺季后转正,并持续保持正向增长势头,显示政策拉动和市场恢复明显。[page::2]

动力类型分布与价格趋势


  • 混动车型销量增速(2025年1-4月42.4%)略高于纯电车型(41.9%),插电混动及增程式车型受到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头部企业的推动,成为市场新的增长引擎。新能源车型均价呈下降趋势,2025年1-4月新能源汽车均价降至15.8万元,符合政策促销和中低端车型扩张的逻辑。传统燃油车均价相对稳定,在15-20万元及高端价格区间表现较强。[page::3,4]
  • 表2显示动力类型在不同价格区间分布差异显著,纯电动车在5万元以下的渗透率达86%,而增程式混动在40万以上高端价格段占比27%。这反映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与技术匹配。


智能化趋势


  • 智能驾驶被视为电动车发展的后半场,智能驾驶能力将成为头部车企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迭代带来更高的算力和AI模型支撑,促使自动驾驶从量变向质变升级。
  • 以特斯拉为例,其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基于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技术,累计行驶里程超40亿公里,安全性指标明显优于普通驾驶者,2025年Q1数据显示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发生事故概率大幅低于未使用辅助驾驶的车辆。[页码:4,5]
  • 华为在智能驾驶及座舱领域的快速布局,形成了包括多传感器融合、高算力平台、AI难例生成模型在内的完整智驾生态体系。华为智能座舱基于鸿蒙系统,不断推出新架构(如Mixture of Large Model Agent,MoLA),实现全链路智能体验。[页码:5,6]
  • 图9和图10展示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ADS4.0的技术架构和鸿蒙座舱的MoLA大模型设计,体现出华为在云端和车端实现的智能行为模型融合能力。[页码:6]


2.2 乘用车板块分析



营收与盈利能力表现


  • 2024年乘用车板块整体营业收入20634.82亿元,同比增长9.79%;归母净利润598.32亿元,同比增长仅1.3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39%。2025Q1营收增速7.39%,净利润增速16.35%,扣非净利润大幅回升49.62%,主要因为比亚迪业绩优异推动板块业绩复苏。
  • 图6~图8详细展示了乘用车板块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历史数值和增长态势,表现出板块利润波动较大,2025Q1回暖明显[页码:7,8]。


细分公司表现


  • 乘用车上市公司“头部效应”明显。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34%。而传统合资大厂如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业绩下滑,尤其净利润大幅下跌(上汽集团净利润增长-88%)。赛力斯表现抢眼,2024年营收增长305%,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59亿元。[页码:8,9]
  • 港股新能源汽车代表公司大多收入增长,净利润亏损程度改善,其中吉利汽车2024年实现区增长219%净利润,理想、零跑、小鹏表现稳健。[页码:9]


运营效率与财务状况


  • 乘用车板块2024年毛利率15.46%,同比提升0.93个百分点,但净利率2.97%稍有下降。2025Q1毛利率轻微下降,净利率升至3.31%。ROE略降,Q1较低因季度季节性特征。
  • 期间费用率2024年上升至12.06%,研发费用率逐年上涨至4.74%,2025Q1继续上升至5.74%,反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智能驾驶与AI技术研发。
  • 总资产规模稳健增长,2024年25888亿元,同比增长6.44%;资产负债率有所好转,2025Q1降至63.95%。经营现金流2025Q1转负,反映部分车企销售回款减少的资金压力。[页码:9-10]


2.3 汽车零部件板块分析


  • 2024年实现营收9661亿元,同比增长6.14%;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10.29%;2025Q1营收2344亿元,净利润143亿元,均实现稳健增长。
  • 近年来零部件企业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实现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持续回升。2024年毛利率17.68%,净利率5.24%;Q1净利率进一步上升至6.46%。
  •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2024年11.49%,2025Q1下降至11.29%,归因于收入规模扩大分摊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均有轻微下降。
  • 总资产规模2024年13584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约50%。
  • 现金流状况良好,2025Q1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59%,表现优于乘用车板块。
  • 图16~图25系统展示了零部件板块的营业收入、利润、盈利率、费用率及资产负债状况,表现稳健,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页码:11-13]


零部件企业产业链地位


  • 作为制造业中间环节,零部件企业依赖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整车厂家,缺乏议价能力,规模效应和治理能力成为决定其盈利性和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新能源带来的新部件需求促使企业加大资本投入,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加剧。[页码:13]


---

3. 图表深度解析


  • 图1(汽车国内销量与出口)展示了2019年至2025年初中国汽车销量及出口数量及同比增速变化。数据表明销量与出口均显增长趋势,出口增速自2021年以来逐年回落,但是仍为正增长,国内销量同样实现稳定增长,政策推动效果明显。[page::2]
  • 图3(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销量由2019年的低基数迅速扩大,年度同比最高达157%。2024-25年虽增速放缓但维持约40%以上,反映行业成长空间依旧巨大。[page::2]
  • 图6(混动车与纯电动车销量)清晰呈现插混车型增速高于纯电动车的趋势,体现市场接受度提升及技术竞争力增强的现状。[page::3]
  • 图7(汽车销售均价)揭示新能源汽车均价逐年回落,2025年初降至15.8万,符合“下沉”市场和规模扩大的趋势。同时传统车型保持相对稳定价格,结构调整明显。[page::3]
  • 图8至图10(乘用车财务指标)反映乘用车板块盈利波动及毛利率提升背景下,期间费用率增加推动净利率承压,研发费用上升体现技术改进压力。[page::7-10]
  • 图16至图25(零部件板块业绩)展示了零部件营业收入与利润稳步增长,毛利率相对稳定,净利率提升,现金流保持健康态势,证明板块整体经营管理效率较好。[page::11-13]
  • 图33-38(市场估值及市值分布)显示汽车行业整体表达出上涨趋势,零部件板块尤其表现强势,市值分布较为均衡,中小市值企业占比较大。估值指标(PE、PB)自2024年低点后得到修复,显示市场对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信心。[page::14-15]


---

4. 估值分析


  • 报告未详列单独估值模型细节,但提供了乘用车及零部件板块的PE(滚动市盈率)及PB(市净率)中位数指标历史走势。
  • 乘用车板块PE-TTM约32.51倍,PB约2.82倍;零部件板块PE-TTM中位数约31.14倍,PB中位数2.83倍,整体估值较为合理且有修复空间。
  • 市场涨幅多由头部企业带动,尤其比亚迪和赛力斯,两者市值占比较高,且盈利能力优异推高板块估值。
  • 零部件板块估值修复部分归因于盈利改善及细分行业新兴应用(如机器人相关业务)推动,且小市值股票表现活跃符合当前市场风格。[page::14-15]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及的风险包括: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头部企业与新势力间的争夺将持续,对传统车企形成压制压力。
  • 海外关税政策变动:影响出口业务的盈利和市场份额,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 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塑料、橡胶、金属材料等上涨将加重成本压力,影响零部件及整车企业盈利。
  • 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尤其智能驾驶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迭代,若技术进展缓慢或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可能影响销售及盈利增长。[page::1,15]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逻辑清晰,数据详实,论据充分;但一些宏观假设和市场展望具备一定乐观倾向,如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增长速度较快,部分增长动力隐含对政策持续支持的依赖,未来政策变动将带来不确定性。
  • 乘用车板块利润波动较大,尤其传统大厂承压显著,报告未对其结构性调整难度、可能的市场集中度提升风险进行深入探讨。
  • 零部件板块备受青睐,但行业竞争与成本压力并存,新进入者增多后行业整合风险尚存。
  • 智能化板块重点看好特斯拉与华为,但其他竞争者布局和推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上智能驾驶技术在法规、伦理、安全方面的风险尚未显现。
  • 资金流向方面,2025Q1乘用车板块现金流转负,短期流动性压力提示企业仍需警惕资本开支和市场回款模式变化对财务稳健性的影响。[page::4-6,10,15]


---

7. 结论性综合



东兴证券《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与财务指标,精准揭示了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的结构性转型:
  • 政策驱动销量复苏及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继续快速扩大,混动车型发展速度超过纯电动车,价格结构下沉利于市场规模扩大。
  • 智能化技术迭代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以特斯拉和华为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FSD及智驾生态建设,形成领先壁垒,有望推动L3及以上自动驾驶实用化。
  • 乘用车板块出现明显的头部效应,比亚迪、赛力斯等头部企业业绩优异、盈利恢复,传统合资大厂表现压力明显,但随着智能化推动,有望实现差异化成长。
  • 零部件板块保持稳健增长,企业通过改善治理和提升运营效率,保持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持续提升,现金流表现良好,市场估值修复明显,尤其中小市值企业崛起。
  • 投资策略明确:看好智能化板块的头部整车企业,以及细分行业格局稳定、治理能力强的零部件企业,重点推荐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及川环科技、溯联股份、科华控股、新坐标、宁波高发等。
  • 风险提示充分,涵盖行业竞争、海外政策、成本上涨及新产品推广风险,提醒投资者关注行业变化及经营弹性。


总体而言,报告通过详实数据支撑和理性分析,为投资者揭示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3-5年的重要趋势和潜伏机会,尤其在智能化与电动车领域具有较强前瞻视角和行业洞察力。[page::0-16]

---

重要图表索引(Markdown格式引用)



-

-

-

-

-

---

本分析严格基于原文报告内容,完整数据、图表见原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