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证军工】国产大型客机专题报告: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中国客机迎来历史机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详尽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聚焦C919研制成功及其对打破全球波音空客双寡头格局的重大意义。解析大飞机全球市场需求重心向亚太转移,中国商飞具备成为市场破局者的潜力。分析C919的国产化率超过60%,2025年起产能将快速提升,并结合精准产业链合作体系推荐产业链核心上市公司。报告警示产能提升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及国际适航认证延期等风险 [page::0][page::8][page::18][page::22][page::27][page::28]。
速读内容
国产大飞机发展历程与市场机遇 [page::0][page::3][page::6][page::10]
- 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经运-10孤军奋战、国际合作试水、三步走计划等阶段,最终由C919打破空白实现国产大飞机梦。
- 未来二十年,中国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航空客运周转量强劲增长,带动大量单通道窄体飞机需求。

- 预测未来20年全球将交付45200架新客机,其中71%为窄体飞机;中国将接收9319架新机,占全球21.3%,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

全球大飞机产业格局及竞争态势 [page::14][page::15][page::18][page::19]
- 大型民机市场形成波音与空客双寡头格局,空客近年来订单交付持续领先波音,波音受工会罢工与安全事故困扰,产能与信誉遭受损失。

- 产业链全球合作化趋势显著,波音787采用65%国外供应商零部件,降低研发成本并增强销售能力。

- 受产业与市场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商飞具备破局双寡头格局潜力,特别是C919拥有强大国内市场支持和完善产业链配套。
C919项目及国产产业链布局 [page::8][page::23][page::26][page::27]
- C919为单通道干线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17年首飞,2022年首交付,2023年商业首飞,面向全球主流市场,挑战波音737和空客A320。

- C919当前订单超千架,2024年交付12架,2025年及以后产能规划跃升至200架/年,供应链协同全力推动产能爬坡。
- 产业链结构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机体结构件国产化率已超60%,发动机依赖CFM LEAP-1C,航电中外合资。

重点产业链推荐标的跟踪 [page::27]
| 公司名称 | 主要业务描述 | 受益点 | 风险提示 |
|------------|-----------------------------------------------------|---------------------------------------------------------|---------------------------------|
| 中航西飞 | 负责C919最大机体结构供应,涵盖多型号军民大飞机产品 | C919批量交付拉动业绩增长 | 新装备列装及产能交付不及预期 |
| 中航沈飞 | 研制歼-35舰载隐身机,承担C919垂尾等机体大部件 | 新型战机及C919放量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 订单交付节奏及新装备进度风险 |
| 中航高科 | 聚焦航空碳纤维预浸料,处于核心枢纽环节 | 军民航空需求叠加复合材料应用持续提升,景气度高度提升 | 新装备列装及投产进度风险 |
风险提示 [page::28]
- 产能提升不达预期,疫情和俄乌冲突持续影响供应链。
- 国际冲突与遏制政策对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形成风险。
- 国际适航认证进度延迟可能拖累C919海外市场拓展。
- 大飞机产品定位及研发投入风险影响市场表现。
深度阅读
【山西证券—国产大型客机专题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山证军工】国产大型客机专题报告: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中国客机迎来历史机遇》
- 作者:骆志伟、李通
- 发布机构:山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8日
- 主题:围绕中国国产大型客机产业发展现状、全球市场格局变化、相关企业投资价值及未来机遇展开全面研讨。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认为中国大飞机经过长期曲折和坚持,成功实现了C919的研发与商业交付,标志着国产大飞机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全球大飞机市场重心正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转移,这得益于中国迅速增长的航空需求和完善的航空基础设施。全球民用大飞机供应格局由波音和空客双寡头主导,但近年来波音问题频发、空客供应链紧张,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为中国商飞等新进入者创造了破局机会。C919作为多国产供应链协作的结晶,国产化率超过60%,未来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推动全产业链竞争力跃升。重点推荐中航西飞、中航沈飞、中航高科等相关受益企业。同时报告提出产业仍面临产能瓶颈、国际认证及国际政治风险等挑战。整体观点正面明确,期待国产大飞机成为干线客机市场新破局者。[page::0,1,3,6,11,14,18,23,27]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大飞机发展历程与产业路径
- 报告详细回顾我国大飞机发展历程,始于70年代运-10项目,该项目突破苏联设计规范,达到当时大飞机标准(178座,起飞质量110吨,航程3150公里),但因发动机研制困难、资金不足等原因终止。
- 80年代中期开始“三步走”计划:第一步联合制造MD-82/MD-90,提升制造能力;第二步联合设计100座级飞机AE-100,但合作方纷纷退出导致项目流产;第三步自主设计180座干线飞机。
- 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经历系列失败后国家再度重视大飞机,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带动产业重启。
- 发展形成以支线客机ARJ21、窄体干线C919、宽体CR929/C929的“三部曲”产品谱系,构建完善研发体系。
- ARJ21首飞于2008年,2015年交付,标志完成初步工业体系建设;C919于2009年正式发布,2017年首飞,2022年交付首架,覆盖158~168座级别,直接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Neo。
- CR929项目因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退出后更名为C929,目前由中国独立推进设计和制造,并已开展C939超大型客机预研。此路径显示中国大飞机持续向多系列机型拓展,满足市场多元需求。[page::3,4,6,7,8,9]
2. 全球市场格局及需求趋势
- 全球航空运输需求和客机机队增速放缓,但中国及亚太地区保持高速增长。
- 未来20年全球计划交付46260架新商用飞机(含客机和货机),其中窄体单通道飞机占71%(32880架),体现窄体机市场主导地位。
- 中国民航市场规模正迅速赶超欧美,预计2043年中国机队将占全球20.6%,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公司新机需求占全球21.3%,机队年均增长4.4%高于全球3.6%。
- 新增需求和机队更新导致庞大交付计划,总价值达近1.4万亿美元。
- 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集中在中东及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未来中国国内机场数将从2023年的259增长至约400个,航线网络日益密集,航空基础建设有力支撑市场需求。
- 市场格局方面,经过多轮行业变革,全球大飞机市场近30年形成波音和空客“双寡头”格局。冷战结束后,波音兼并麦道,洛克希德退出,空客凭借政府支持崛起,形成强劲双头竞争。庞巴迪、巴航等支线飞机制造商试图进入干线市场均未成功。
- 近几年波音遭遇一系列安全事故,网络瘫痪,员工罢工,供应链管理困难;空客受益于订单激增产能扩张,订单积压高,供应链紧张,全球航空业供给极度紧张。全球需近14年交付才能消化现有储备订单,供给缺口巨大。
- 中国商飞凭借庞大内销市场需求、完善的产业链逐步迈入干线客机制造,C919的推出填补结构空白。俄罗斯MC-21项目受限于制裁和区域市场有限,难以撼动双寡头地位,C919有望成为市场破局者。[page::10,11,13,14,15,16,18,19]
3. 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布局
- 大飞机产业链技术密集、层级多,集中在机体结构(占制造成本30%-35%)、发动机(20%-25%)、机载设备(25%-30%)三大核心领域。
- 中国商飞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依赖国内外(中美、中欧合资及外资)庞大供应商体系。
- C919国产化率已超60%,其中机体结构实现自主产权和制造,发动机依赖CFM LEAP-1C,航电系统由昂际航电提供。随着产能和技术提升,国产化率将持续提高。
- 供应企业性质多样,既有国有、民营、合资,也有事业单位,共同构成了多元化产业生态。
- 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参与波音、空客全球产业链,通过零部件制造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逐步向产业链上游迈进。
- 图表清晰描述了波音787全球供应商分布及中国制造零部件范围,反映中国制造实力逐年增强。
- 此外,空客A350XWB中多项零部件(如升降舵、尾舵、机腹整流罩等)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显示中国已进入全球高端制造网络。[page::20,21,22,24,26]
4. 产能与订单现状
- 2023年C919订单超过1061架(含意向订单),2022年以来已交付16架,2024年预计交付12架,产能承压明显。
- 官方计划2025年产能从75架提升至200架/年,产线扩建和批量生产条件项目(一期50架/年,二期建设中)加速推进。
- 认证方面,C919已获得中国适航证,但国际适航认证尚未完成。
- 目前正推进欧盟EASA适航四轮认证,预计2024年开始飞行测试,认证周期约3-6年。美国FAA认证受中美关系影响较大,难度更高且可能推迟。
- 受认证限制,C919主要先开拓东南亚地区市场,部分东南亚国家已认可中国民航局证书,已正式投入运营。
- 产能提升和国际认证进度仍是关键风险点。[page::23,28]
5. 重点上市公司投资建议
- 中航西飞:国内最大民用飞机机体结构供应商,承接C919等多个型号机体制造,受益于国产大飞机批量交付。
- 中航沈飞:舰载隐身战斗机研制主体,也是C919部分关键机体结构供应商,未来战机和民机市场双双增长。
- 中航高科:聚焦航空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材料在军民航空广泛应用,受新装备列装及复合材料比例提升驱动。
- 三家公司均面临产能满足、投产节奏、产品交付等风险,投资需关注大飞机产业发展进展。[page::1,27]
6. 风险提示章节
- 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航空供应链及原材料供应,二级供应商产能缺口明显,短期供给难以快速恢复。
- 国际大国竞争导致供应链风险:美国遏制政策可能对发动机、起落架、航电等核心关键部件进口受限,国产化进程需要时间缓解压力。
- 国际适航认证延迟:全球监管更趋严格,认证流程复杂漫长,尤其中美关系紧张可能阻碍FAA认证。
- 产品定位风险:大飞机研发资本投入巨大且不可逆,市场需求变化或误判可能导致研发失败,形成沉没成本。
- 报告对此风险进行较全面披露,无风险缓解方案细节。[page::2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客机机型与市场需求图表(图1-图3)
- 图1展示庞巴迪CRJ系列和巴航工业E-jet支线飞机座位分布,集中在50-120座。
- 图2鲜明对比窄体(单通道)和宽体(双通道)干线飞机结构,显示不同航程及市场定位。
- 图3饼图数据显示2023-2042年全球新飞机交付分布,单通道客机占71%,显示未来市场主导趋势。
- 这些图表有效支撑报告有关客机细分市场和未来需求结构的分析,凸显C919切入的核心市场——窄体客机。



2. 运-10等历史项目图示(图4、8)
- 运-10实物样机照片与涡扇-8发动机图示,反映我国最早期大飞机自主研制的技术积累过程。
- 历史进程解释了运-10停滞原因,从材料到动力系统的限制体现早期挑战。


3. MD-80系列及合作生产现场(图7、8)
- 市场份额图展示了波音、麦道、洛克希德在不同时期的交付占比,解释“三步走”失败中的外部市场形势。
- 上海制造厂MD-82装配线实景为我国制造能力积累的注脚。



4. 订单及交付趋势(图9、10、23、24)
- 全球大型客机订单及交付数量和中国占比图,反映中国航空市场迅速增长,尤其2005-2006年迅猛发展阶段。
- 2023年起空客交付量连续超越波音,2024年订单量激增均反映波音的供应链及运营问题,空客占比提升。



5. C919项目和产业链架构(图12、13、28、29、30)
- C919飞机实图及历年项目时间线,展示中国商飞历经15年化挑战成功交付。
- 产业链分布图清晰体现了制造主体、研究机构等不同环节企业占比,揭示产业链上各方合作与分工。
- 供应链网络框架展示了中国商飞、上飞院、上飞制造及国外企业共同协作的总装体系。





6. 供应链国际合作与中国贡献图(图25-27)
- 波音787全球供应商图显示其国家分布,具备显著全球化特征。
- 中国制造的B737及空客A350关键零部件示意,清楚强调中国企业在全球飞机制造业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对具体估值模型及目标价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偏重产业链及公司基本面分析。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点做了汇总(表7),但未包含DCF、PE或其他财务估值模型的细节说明。估值分析层面仍依赖产业成长性和订单增长展望为基础的预期导向,强调高成长行业特征及核心供应商商业价值。
---
五、风险因素评估
详细列出:
- 产能提升不足:供应链复杂,二级供应商产能回升缓慢;整体供给端需产业链协同突破。
2. 国际政治风险:美西方遏华及制裁风险,核心零部件受阻,国产化进程当前仍需时日。
- 认证风险:国际安全标准严苛,尤其EASA与FAA认证周期不确定,可能显著拖延国际销售。
4. 产品定位风险:资金投入巨大,若市场需求评估失误将带来重大财务亏损风险。
报告对各风险潜在影响进行了中性陈述和充分揭示,但未详细展开缓解策略,仅强调应对需不断提升研发、供应链及国际合作能力。[page::2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以正面视角阐述国产大飞机的辉煌进展,强调中国商飞可能破除双寡头垄断格局的可能性,略显乐观。
- 大量依赖未来预测数据与市场预期,风险提示合理但对政治与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侧重有限。
- 认证进度及产能瓶颈虽被提出,但对潜在延误影响和市场反应未充分探讨,或过于乐观。
- 财务估值分析相对缺乏,有待后续深化。
- 报告内容较为综合,数据、图表完整,结构严密,但呈现角度主导行业乐观面,读者应结合行业实际多维度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大型客机产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引导和技术积累,重点评述了C919项目成功的历史意义和市场潜力。通过详实的全球航空市场数据,报告强调了中国及亚太地区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市场重心转移,对照未来20年全球新飞机交付结构,突出窄体单通道客机作为增长动力的主导地位。
数据表明,C919作为国产首款符合国际适航标准的干线大型客机,依托全球产业链与供应商体系,国产化率已超60%,产能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且中航西飞、中航沈飞、中航高科等多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的产业化进程。全球大飞机制造业现由波音空客双寡头主导,波音近期遭遇重重挑战,空客产能紧张且订单积压巨大,行业供给缺口带来国产大飞机崛起机会,特别是中国雄厚的国内市场需求成为其最大优势。与此同时,国际适航认证和国际政治环境风险依然突出,需关注认证期限和供应链制裁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图表数据为报告核心支持和说服力基础,如窄体飞机占全球未来新机销量71%、中国未来新机交付约占全球21.3%、C919项目订单超千架、空客波音近年来订单交付竞争格局、波音787全球供应商分布、中国制造组件涵盖波音/A350多个关键部件、以及产业链中国产各类企业占比均深入反映了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page::2,3,9,11,13,15,20,21,26]
总体而言,报告底色积极,明确认定国产大飞机已迎来历史机遇,C919是打破全球大飞机双寡头格局最有希望的中国力量,产业链国产化正在持续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建议关注龙头供应链企业投资价值。
---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