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resources balance sheets accoun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e in the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RBS)的会计框架,旨在通过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强化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监管责任。以中国陕西省为案例,展示了利用现有数据和金融方法编制NRBS的可行性。资产负债表揭示了资源管理面临的威胁及政策启示,尤其强调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三大负债构成,对政府官员的责任进行厘定,并通过产权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推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page::0][page::1][page::6][page::12][page::14][page::18][page::20]。
速读内容
- 研究背景与意义 [page::0][page::1]
- 经济快速增长伴随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与环境破坏,传统GDP未能充分体现环境成本。
-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RBS),以强化资源保护和政府监管责任。
-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page::2][page::3][page::4][page::5]
- SEEA扩展传统国民账户,纳入环境投入产出与资源存量,但对自然资源负债确认存在争议。
- 生态责任和环境负债作为激励机制促进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控。
- 自然资源负债涵盖过度开采、污染和生态退化,是中国NRBS的核心区别点。
- NRBS会计框架及关键概念 [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NRBS由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组成,资产涵盖土地、能源、矿产、水资源和森林。
- 负债分为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三部分,采用替代成本和估算减排成本等计价方法。
- 产权制度是负债责任分配的基础,明确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职责。
- 编制步骤 [page::11]
1. 收集区域自然资源资产与负债的物理量及质量数据;
2. 应用货币化方法进行估值;
3. 理解产权制度,设计责任分配机制;
4. 确定会计期间并计算变化;
5. 分析管理成效及政策建议。
- 陕西省案例分析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陕西自然资源资产从2013年的18541.99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9003.59亿元,净资产增长约2.49%。
- 负债总额由233.60亿元增长至265.01亿元,增幅13.45%,提示资源过度利用及环境压力仍然显著。
- 具体表现为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消费量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如SO₂、NOx、水污染)有所下降但固废快速增长。


| 资产类别 | 2013年资产(亿元) | 2018年资产(亿元) | 变化(亿元) | 变化率(%) |
|-----------|------------------|------------------|------------|-----------|
| 自然资源资产 | 18541.99 | 19003.59 | 461.60 | 2.49 |
| 自然资源负债 | 233.60 | 265.01 | 31.41 | 13.45 |
- 责任分配与产权体制 [page::18][page::19][page::20]
- 自然资源负债的权责基于产权分配,区分授权权利、控制权利与使用权利。
- 矿产与能源资源的开采权由国家所有,企业通过购买使用权,政府负责监管和修复。
- 污染物排放采用排污权交易制度,但固体废弃物排污权缺失,导致工业废物激增。

- 政策建议与展望 [page::20][page::21]
- 强化对资源高效利用的监管,调整能源和矿产管理策略,避免资源无节制开采。
- 加强碳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控制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及清洁生产。
- 未来需解决数据限制与国际产权差异,拓展NRBS在多国背景下的应用。
深度阅读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框架和中国陕西省的实证分析详尽剖析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框架与中国陕西省的实践》
作者及机构:王文涛等,分别来自中国空军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发布日期:报告为近期学术研究,具体年月未明,推测为2022年左右
研究主题:构建并应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RBS)的会计框架,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政府责任追究,重点聚焦陕西省的案例分析
核心论点与目标:
当前快速经济增长伴随着自然资源大规模消耗及环境退化,传统经济指标(如GDP)难以充分反映自然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真实成本。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RBS)作为一个创新的财务会计工具,集资产、负债与净值账户为一体,旨在通过财务化手段量化自然资源财富及其耗损,明确政府及相关领导干部在资源监管中的责任,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系统提出了NRBS的编制理论框架、关键概念及编制步骤,并以陕西省为具体案例演示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政策含义。[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背景与问题提出
世界经济翻了一倍,但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未被充分反映在经济指标内,导致对环境危害认知不足。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盲目GDP增长的弊端,启动NRBS实验及制度建设,期望通过会计体系追溯资源损耗责任,实现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双重保障。当前难点主要集中在资源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计量方法及监督责任分配上,本文立足解决此瓶颈。[page::1]
2.2 文献综述——SNA、SEEA与负债概念拓展
- SNA(国家账户体系)作为普遍应用的宏观经济框架,侧重经济活动中的商品和服务流,但遗漏了自然资源消耗及环境外部性,缺乏生态资产和服务的内涵。
- SEEA(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为联合国标准,强调环境资产与流量账号,补充SNA对自然投入与残余排放的忽视。2012年SEEA中央框架和实验生态核算显著推动了环境资产的系统计量,但环境负债概念仍未纳入,难以形成责权对等的监控机制。
- 生态负债、环境负债、自然资源负债分别代表对生态损害、环境成本以及资源消耗的责任衡量。国外案例多侧重法律责任与赔偿(美国的油污法案),而中国着力于建立基于资产负债账户的负债核算,从宏观层面评估环境破坏代价及监管不足,赋予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工具,凸显中国特色。[page::2-5]
2.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RBS)理论体系
- 资产账户包括土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水盐、金属矿等)、水资源和森林。
- 负债账户涵盖资源过度开采(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固废污染)、生态退化(气候变化、农业扩张、水土流失等)。
- 计量方法:多用市场价格、收益资本化法、替代成本法及估算环境治理支出等进行估价。特别对土地采纳收益资本化并结合网上租金数据处理;负债计量兼顾了排污费用、生态恢复成本等(见文中附表1)。
- 会计核算原则强调资产=负债+净资产,净资产替代传统所有者权益,反映公有制背景下的资源净值。自然资源负债确认依托中国的产权制度、法律法规,赋予政府监管责任和还原义务。
- 责任划分基于使用权、管理权和授权权三类产权,明确生态退化和污染责任分别归属于不同政府部门及企业,辅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DASLC),实现监督和问责。[page::6-1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表1——SNA与SEEA的关系(图1)
该图形象展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接口,SNA关注经济产品的生产消费流转,而SEEA进一步涵盖自然输入(矿产、森林、水等)和排放残余(污染物),实现环境资产及流量的核算,填补SNA生态外部性的空白。该关系表明采用SEEA框架更能系统揭示经济活动环境影响。[page::3]
3.2 图表2——NRBS编制思维导图(图2)
图示五个核心组成及步骤:自然资源资产与负债的会计(NRAA、NRLA),产权确认(CPR)、资产与负债变动(NRAC、NRLC)及责任度量(MAR),全部内嵌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DASLC)中,形成从物理数据采集、价值估算到监督问责的闭环流程。[page::7]
3.3 表格解析
3.3.1 资产负债明细(表1)
总结涵盖具体资产与负债项目:土地类具体至耕地、园地、建设用地等;能源矿产涉及煤、油、气、金属元素;负债突出过度开采与多维污染指标,细致到CO₂、SO₂等气体及农地扩展带来的生态退化影响。[page::8]
3.3.2 陕西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表2和表3)
- 2013年资产总值18542亿元,负债233.6亿元,净值18.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土地占61.2%,能源矿产占34%,水资源和森林价值相对较小。负债中能源耗损最大(占矿业GDP的13.3%),生态退化占6.8%,环境污染占2%。
- 2018年资产升至19003.59亿元,负债升至265.01亿元,净值增至19万亿元,净增约2.49%,显示在资源自然资本固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负债增长率(13.45%)显著高于资产增长率(2.63%),说明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负债压力加大,亟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资产负债具体量价因素调整分析(表4、表5)表明,土地资源总体减少,水资源微幅升值,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矿产总值;负债中工业固废和有害废弃物成本大幅攀升,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控成关键议题。[page::14-17]
3.3.3 资产与GDP对比(表6)
GDP在2013-2018年增长47.74%,远高于资产增长(2.63%)和负债增长(13.45%),显示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负担和环境风险已制约可持续发展。负债与GDP比率降至11.07%从侧面反映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但也提醒监管体系和资源配置优化需加强。[page::18]
3.4 图表4——自然资源负债的产权体系(图4)
详细构建了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三大负债类别下的产权关系链。产权划分分为授权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三层:政府作为国家资源的所有者设定规则、划拨权利,企业通过拍卖获得使用权,政府部门则监管执行与环境恢复。该架构明确责任主体,方便针对监管失职行为进行问责和督导。[page::19]
---
四、估值分析
评估方法多样:
- 收益资本化法,应用于土地估值,根据租金数据及利率计算现值,反映未来收益折现。
- 替代成本法,用于能源和矿产,尤其非可再生资源,估算填补或恢复该资源所需成本。
- 市价法,水资源及森林以市场价格衡量,取决于公开数据和交易价格。
- 估算治理成本法,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则基于治理、补偿或减少行为的实际或替代成本(如废弃物处理费用、污染排放费用等)。
估值基础逻辑在于:将自然资源资产长期收益潜力转换为货币价值,将负债视为修复、补偿或约束成本。整个估值过程中结合中国地方数据、国际通行标准及合理假设,保证核算的完整性和合理性。[page::27-29]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资源过度开采风险:伴随着能源与矿产负债规模扩大,资源枯竭加速,对经济及环境造成压力。面临估计不足和数据不完备情况,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体现不足。
- 环境污染风险:特别是工业固废和有害废弃物排放迅猛增长,虽空气水体污染有所缓解,但固废管理存在缺口,固废排放量带来的治理物资及财政压力大。
- 生态退化风险: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其他生态退化因素如水土保持等虽有改善,但整体生态系统脆弱。
- 产权界定模糊风险:中国自然资源属公有,且多部门权责形成复杂局面,缺乏明确的产权清晰度和责任界定,导致监管漏洞和责任推诿。
- 数据与估算准确性风险:自然资源资产与负债估价受数据缺失影响较大,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丧失难以量化,生态损害相关成本往往低估。
报告中针对风险提出加大产权明晰及监督责任落实,改革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广固废分类管理等缓解策略,但宏观过程依然充满挑战。[page::20-21]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虽然NRBS框架尝试量化资源资产与环境负债,但计量过程中依赖历史价格、市价及替代成本等估算手段,易受市场波动与数据不完善影响,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 资产负债表呈现的净值增长表面积极,但负债增加更快且估算或偏低,隐藏潜在生态退化风险。
- 责任分配框架理论先进,现实执行却受制于复杂的权责划分与监管执行力,且未完全解决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及跨期责任问题。
- 部分污染物如固废排放未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未来治理目标实现难度大,有待完善相关制度工具。
- 报告强调宏观层面对资源责任的追踪,缺乏对微观企业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的深入分析,责任落实还需多维协同。[page::21]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文系统构建了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及净值于一体的会计核算体系NRBS,提出了基于产权制度的责任划分,辅以陕西省案例验证该框架的实用性和政策指导意义。陕西省的实证结果显示,尽管自然资源资产总体略有提升,但随之增加的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负债凸显了警示,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快速增长。通过物理量与货币价值的细致解析,报告揭示了土地减少、工业固废激增、CO₂排放持续扩大等生态压力。同时,政府应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排污权交易和固废分类监管,并严格落实官员离任审计责任。NRBS为中国乃至全球资源管理提供了创新的宏观决策支持工具,虽存在估值不精确和制度执行挑战,但为迈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page::0-21]
---
参考图表汇总(示例)
-

-

---
综上所述,本文在理论建构与实证应用中,结合现代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全方位展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计量框架和治理意义,特别强调政府监管责任的财务化表达。该框架不仅丰富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为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和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page:: 全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