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私募洗牌,13家私募退出百亿规模

由think创建,最终由think 被浏览 25 用户

13家私募退出百亿俱乐部

据悉,截至8月29日,百亿级私募数量为109家。对比去年底的百亿级私募名单可以发现,嘉恳资产、赫富投资、申毅投资、呈瑞投资、宁波宁聚、煜德投资、思道科投资、和谐浩数投资、泛海投资和星阔投资等13家私募退出了百亿俱乐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多家机构曾凭借亮眼业绩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然而在今年以来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此类私募业绩回撤明显,规模随之跌破百亿关口。

其实上述掉队的13家私募中,多家机构曾是业绩榜单中的佼佼者。比如,2019-2021年,赫富投资旗下股票型产品各年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4.82%、48.08%和28.68%,在同类中排名579/2926、702/3187和740/3347;星阔投资去年平均收益率接近23%,在百亿级量化私募中排名第十;去年1-2月组合基金业绩榜单的冠军,则由宁波宁聚旗下的“宁聚郁金香投资”摘得。

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短期亮眼业绩往往源于管理人风格与市场的高度契合,如果管理人借机大举募资,虽然能够快速进入头部梯队,却更容易因规模“超载”而翻车,在风格转换中对投资人和公司造成较大伤害。

案例有很多:资料显示,星阔投资成立于2020年9月中旬,同年12月底完成登记。凭借亮眼业绩,星阔投资快速扩张,去年成立了上百只新产品,2021年12月中旬,公司管理规模便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

此外,去年上半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嘉恳投资,亦是在近两年快速扩张。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公司旗下一共备案有173只私募产品,其中161只均备案于2019年之后。具体来看,2021年备案产品数量最多,达72只,2020年则备案了57只产品。

{w:100}但好景不长。多家百亿级私募跻身百亿梯队后,业绩掉头向下,规模也很快缩水至百亿以下。

嘉恳投资业绩表现
{w:100}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星阔投资旗下多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撤超5%,最大回撤更是超过25%。同期,嘉恳资产旗下管理期货策略也回撤超28%,在同类中排名764/790 ,股票型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6.81%,在同类中排名1459/3524。

另外,去年10月新晋百亿级私募的赫富投资,今年2月旗下有产品低于预警线0.88元。2019年收益率超过200%的万方资产,亦是在去年4月规模突破百亿元后业绩翻车,去年11月便跌出百亿梯队,如今管理规模已经不足50亿元。

稳步前进

对于上述掉队的百亿私募规模浮动状态,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规模快速增长与资金性质两方面。

首先,规模短期内快速增长,必然会对私募管理人的投研水平、运营能力、风控体系构成更大挑战,如果私募投研团队、中后台人员较为精简,或者组合持仓过度集中,在市场变化中其业绩容易受到短期冲击,从而给投资人带来糟糕的投资体验。

沪上一位中型私募创始人透露:“规模快速增长后,产品陡然增多,中后台压力非常大。与此同时,私募之所以能够短期吸金,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风格与市场风格高度契合,或者操作非常灵活,一旦管理规模飙升,能力圈范围有限、风险暴露程度较高等问题很快会暴露出来。”

其次,虽然业绩亮眼时发行产品相对容易,但彼时私募吸引的资金更多是为了“赚快钱”的短期资金。记者采访渠道人士获悉,当一家私募短期业绩领先时,投资人购买产品时的收益预期会随之提升,一旦发现业绩不达预期甚至大幅回调,会在很短的时间中寻找下一个“业绩黑马”,或者选择止盈,因此私募管理人在业绩高位募集的资金耐心相对较差。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家曾夺得年度业绩冠军的百亿级私募,由于近一年来业绩表现相对较差,管理规模已经缩水近100亿元。“投资人的耐心最多维持一年,很多半年便赎回了。”该百亿级私募人士坦言。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表示,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不少曾经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因为规模过快增长而导致业绩下滑。因此,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在扩张规模前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投研实力和整体管理水平,实现规模与团队实力的动态平衡,否则会对公司和投资人造成巨大伤害。“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走得稳其实比走得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