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百科

量化读书会1:交易真的能赚钱么?

由polll创建,最终由polll 被浏览 8 用户

交易能不能赚钱,这个话题很大,可以说是世纪争论。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有生之年拿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肯定是没问题的。

夏普(对,就是量化策略常用的夏普比率的那个夏普),在1991年,提出:

![](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929' height='206'></svg>)

简而言之,主动投资的全部组合的收益,不能超越市场。如果算上主动投资的成本,那么一定会跑输市场。换而言之,就是不应该投资于那些收取较高费用的对冲基金,而应该投资于ETF之类的被动型投资工具。

作为对冲基金的从业人士,大家肯定不服,要是放在十多年前,还可以拿出索罗斯,文艺复兴大奖章之流充充门面,但是到了2019年,对冲基金的回报不再有魔力,同时整个行业的继续增长也开始放缓,被动投资一统江湖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主动投资者的倔强发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如何证明主动投资不会像夏普的世纪预言一样步入永夜呢?AQR的Lasse Heje Pedersen教授(对,就是之前那篇文章的作者,这周时间比较短,懒得文献检索了,直接找了篇新的比较有意思的文章),在最近提出了一些新的工具和视角。这期的文章是《Sharpening the Arithmetic of Active Management》,对应夏普的世纪预言《arithmetic of active management》。

为了节省读者的时间,直接说有意思的内容。

第一,主动投资者的鳄鱼吃羚羊学说

Lasse指出,现在的ETF卫道者,常举出夏普的学说作为旗帜,认为主动投资将亡,并且是具有普世推论的。但实际上,夏普明确指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

![](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1029' height='117'></svg>)

夏普在文章的脚注中声明,被动投资者在阶段中不会发生买卖,但是在阶段之间会发生买卖,这个时候,主动投资者可以获利。

Lasse通过实际计算,指出被动投资者每年需要进行的交易,是很显著的。

![](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511' height='629'></svg>)

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如果想要复制整个市场,每年需要的调仓规模是不可忽略的。如果不仅仅要复制市场,而是要复制某一类特殊的指数,比如标普500或者罗素2000,那么调仓规模会更大。

所以,主动投资者就如同市场中的鳄鱼,平常吃不到岸上跑跳的被动投资的羚羊,但是每年羚羊需要过河迁徙,这个时候,鳄鱼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这点在我自己的期货交易生涯中也遇到过,在早些年代,每到期货要换月的时候,就会有人来送一大波钱)

引申到期货市场上(当然有个难题就是如何区分期货市场上的主动和被动投资者,按照夏普的观点,期货市场上是没有被动投资者的),是不是调仓越频繁的期货合约,越容易赚钱呢?

从合约实际角度上,上海的有色金属(每月换月)比上海的贵金属(半年换月)要频繁的多,是不是有色金属更容易赚钱呢?好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证据,同时,其波动特征相差也比较大,是不是可以直接比较也需要考虑。

不过近期有个很有趣的变化,就是我们在推一些国际化合约,因此很多合约的流动性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更多有流动性的合约,也许对比自身,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第二,最优主动交易比率

![](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513' height='324'></svg>)

Lasse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推测随着被动投资者比率增加,主动投资的超额收益也将改善。首先我不觉得他的模型正确,因为我个人预期,当被动投资者接近100%的时候,主动投资者的收益变化会比他的模型陡峭很多(一家独吃整个市场,想想有多爽)。

但是他的模型的定性价值还是有的,就是市场越不拥挤,收益越大。如果对冲基金管理资金的规模,成长的速度比市场成交量成长的速度要快,收益长期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我觉得还可以考虑的是,水平的差异性。这个其实是在夏普的讨论范畴之内的。夏普说主动投资的整体加和无法超越市场,但是没说主动投资内部是如何分布的。有可能是一两个主动投资者的收益远超于市场,然后其他的大部分都亏钱(这好像很像是我们国内的市场)。

但是随着量化交易和资金机构化的变化,量化不像是老派的主观策略,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大师(其他人对大师的支持性非常有限),量化可以通过1000人的集成来战胜一个人,并且所有的成果是可以持续积累改善的。这个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投资的产业革命,从决策不可集成到可集成,从经验不可积累到可积累,从技术不可转移到可转移。不同机构间的人员流动导致技术差异性越来越小。所以主动投资,也渐渐的从分布超不平均,变得分布越来越平均,但是头部利润水平实在一直下降的。

所以主动投资,从金矿采掘业,向定价服务业的转变,是量化技术的结果。所以未来在哪里?既然是定价服务业,无论如何在头部向上攀登,都很难再改变边际收益递减的事实,以及成本曲线快速上升的现状。与其内部竞争,不如把眼光扩大,世上不是只有交易所,需要定价服务的东西,更广阔的在交易所之外。量化的未来,很可能需要和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虚拟世界相融合。

时间和技术,会告诉我们答案。

标签

量化策略夏普比率